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墙体热、湿及空气耦合传递非稳态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向伟 陈国杰 陈友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6,共5页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研究多孔介质墙体内的热、湿及空气耦合非稳态传递规律,以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压力为驱动势,考虑热传递、湿传递、空气渗透及其相互作用,建立了建筑多孔介质墙体热、湿及空气耦合传递非稳态模型,...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研究多孔介质墙体内的热、湿及空气耦合非稳态传递规律,以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压力为驱动势,考虑热传递、湿传递、空气渗透及其相互作用,建立了建筑多孔介质墙体热、湿及空气耦合传递非稳态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设计了相应的模拟计算程序.通过对比新建模型模拟结果与国际公认的HAMSTAD标准验证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墙体 、空气、湿耦合传递 含湿量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空气层的多层墙体热湿耦合非稳态传递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8
2
作者 何雪琼 张会波 +1 位作者 禹国军 石诚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4-119,共6页
为准确预测附加空气层的多层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和动态变化,研究多孔介质墙体内的热湿耦合非稳态传递规律,基于Luikov、Fick定律等基础传递理论,推导出热湿空气在墙体内部的瞬态耦合传递控制方程。通过对控制方程驱动势、方程项系数的改... 为准确预测附加空气层的多层墙体内的温湿度分布和动态变化,研究多孔介质墙体内的热湿耦合非稳态传递规律,基于Luikov、Fick定律等基础传递理论,推导出热湿空气在墙体内部的瞬态耦合传递控制方程。通过对控制方程驱动势、方程项系数的改进,以空气含湿量和温度为驱动势,建立了建筑多孔介质墙体热湿耦合传递非稳态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隐式差分格式设计了MATLAB模拟计算程序,设置相应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计算附加空气层的多层墙体内温度、湿度、传热和传湿量随时间变化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对比新建模型模拟结果与WUFI软件的模拟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空气层 、湿耦合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油管道非稳态工况传热与流动的耦合计算模型 被引量:17
3
作者 崔慧 吴长春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在进行热油管道工艺计算和运行工况分析时,通常将热力非稳态工况近似按稳态处理,这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工况。在充分考虑管内油流热力、水力耦合以及管内油流与管外介质耦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 在进行热油管道工艺计算和运行工况分析时,通常将热力非稳态工况近似按稳态处理,这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工况。在充分考虑管内油流热力、水力耦合以及管内油流与管外介质耦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非稳态工况传热与流动双层耦合模型。采用双特征线法求解管内油流参数,用有限单元法求解管外土壤温度场,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利用该模型和英国ESI公司的管道模拟软件TLNET分别对所建立的几种热油管道非稳态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比较合理,可用于热油管道非稳态工况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道 油流 水力耦合 耦合计算模型 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质非经典传递过程的“瞬态薄层”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蒋方明 刘登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8-35,共8页
提出了超常热、质传递过程的“瞬态薄层”模型———在超常热、质传递条件下 ,紧靠介质内受热或质扰动的位置 ,存在一“薄层”区域 ,该薄层内的热传导或质量传递必须考虑非经典 (非傅立叶或非费克 )传递效应 ,在薄层外、介质内其他部分... 提出了超常热、质传递过程的“瞬态薄层”模型———在超常热、质传递条件下 ,紧靠介质内受热或质扰动的位置 ,存在一“薄层”区域 ,该薄层内的热传导或质量传递必须考虑非经典 (非傅立叶或非费克 )传递效应 ,在薄层外、介质内其他部分的热、质传递仍近似符合经典热、质传递定律 (傅立叶和费克定律 ) ;“瞬态薄层”内的非经典传递效应只可能在热、质扰动过后的极短瞬时存在 .在分析介质内的非傅立叶导热行为的同时 ,根据热、质传递的可类比性得到非经典质量传递“瞬态薄层”的厚度与质松驰时间、质扩散系数以及质量扰动的强度和瞬时性强弱的定性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传递 傅立叶传导 费克质量传递 “瞬薄层”模型 质松驰时间 质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点热源非稳态传热模型测固体材料热物性参数
5
作者 陈清华 高伟 +4 位作者 苏国用 关维娟 秦汝祥 季家东 马杨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1-479,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热源非稳态传热模型测各向同性固体材料热物性参数的新方法.引入镜像热源理论修正绝热边界对测点温升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值解法结合计算机编程计算材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并研制了热物性测试系统.利用真空... 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点热源非稳态传热模型测各向同性固体材料热物性参数的新方法.引入镜像热源理论修正绝热边界对测点温升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值解法结合计算机编程计算材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并研制了热物性测试系统.利用真空泵获得试样容器内的低真空环境,由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束加热试样一角,温度传感器测量试样上表面温度,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单元监测温度变化情况.对硼硅玻璃(Pyrex7740)、大理石、硅藻土耐火砖、硅砖和锆质砖进行热物性综合测试.结果表明:前4种导热系数相对较低的试样的测试值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最大不超过2.76%,测试精度较高.导热系数相对较大的锆质砖的测试值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达到了6.38%,测试精度较低.测试系统不确定度分析也表明,被测试样导热系数越大,测试值与真值间的可信度越低,本装置更适用于导热系数小于3.0 W/(m·K)的固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点 模型 镜像源原理 固体材料 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下送风夏季非稳态全热B-G模型研究
6
作者 黄晨 朱继阳 +4 位作者 杨通 王非 邹志军 范钱宏 苗宇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07,114,共8页
本文针对一实际运行的下送风分层空调大空间建筑,引入谐波法求解具有蓄热特性的围护结构内壁面温度,利用不稳定实验结果考虑室内空气蓄热,并结合室内散湿特点,建立了夏季非稳态全热6区Block-Gebhart(B-G)模型。通过现场热环境在8个工况... 本文针对一实际运行的下送风分层空调大空间建筑,引入谐波法求解具有蓄热特性的围护结构内壁面温度,利用不稳定实验结果考虑室内空气蓄热,并结合室内散湿特点,建立了夏季非稳态全热6区Block-Gebhart(B-G)模型。通过现场热环境在8个工况下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离地以上的1~4区,空气温度和壁面温度的理论预测值与实验值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44~1.12℃和0.63~1.96℃,室内空气焓值为1.85~1.96 kJ/kg;接近屋顶的5区、6区空气温度、壁面温度、空气焓值误差较大,并低于实验结果;说明采用谐波法以及实验结果解析大空间热环境不稳态解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建筑 夏季环境 B-G模型 分层空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火源热释放速率等效合成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戚瀚鹏 张青松 宋广韬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134,共4页
火源热释放速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火灾数值模拟与仿真的准确性。为研究多火源作用下的火灾热释放速率,通过对非稳态火源引起火灾的火势蔓延情况进行迭代分析,结合热辐射点燃机理,对单一火源引发其他可燃物共同燃烧的火灾建立了热释放速... 火源热释放速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火灾数值模拟与仿真的准确性。为研究多火源作用下的火灾热释放速率,通过对非稳态火源引起火灾的火势蔓延情况进行迭代分析,结合热辐射点燃机理,对单一火源引发其他可燃物共同燃烧的火灾建立了热释放速率等效合成模型,并通过对某型飞机客舱ULD内货物进行实例分析来加以验证。结果表明,等效合成模型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受初始火源位置、可燃物的燃烧特性及其摆放位置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消防工程 等效合成模型 释放速率 火源 火势蔓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类热湿传递边界条件下含混多孔体的非稳态传热过程
8
作者 季杰 陈雁南 +1 位作者 葛新石 何立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67-270,共4页
建立了第三类热湿传递边界条件下含湿多孔体的非稳态热传导物理模型并数值求解.
关键词 含湿多孔体 湿传递 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保温被材料在非稳态传热条件下的保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海珍 王玉娟 +1 位作者 楼杰 张方军 《农业工程技术》 2016年第25期33-36,共4页
农用保温被由纺织复合保温材料构成,一般具有质量轻、蓬松多孔等特点。由于户外使用的纺织复合保温材料,始终存在环境温差,内部传热通常处于非稳态传热过程,需要使用非稳态测试法评价材料的保温性。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系统研究环境因素对... 农用保温被由纺织复合保温材料构成,一般具有质量轻、蓬松多孔等特点。由于户外使用的纺织复合保温材料,始终存在环境温差,内部传热通常处于非稳态传热过程,需要使用非稳态测试法评价材料的保温性。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系统研究环境因素对保温性能的影响,通过传热方向、温差调控和湿度调节,测试分析了材料热导率的变化,发现保温材料从芯层到覆盖层的密度变化,直接导致了材料吸放热过程热导率的差异;另一方面,在公定回潮率★下,保温被材料热导率仍急剧上升,且在环境温度是0℃时,保温被热导率出现变化拐点;而且环境湿度使得农用保温材料热导率骤然上升。基于此,提出应尽量使用低回潮率的纤维材料,并采用憎水表层和防水结构,结合多密度变化芯层结构设计高效农用保温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湿度 传递 环境温差 保温被 公定回潮率 定传 过程 系数 力学性质 导率 对流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费克质量传递的“瞬态薄层”模型
10
作者 蒋方明 刘登瀛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5-99,共5页
提出了超常质量传递的“瞬态薄层”模型——在超常质量传递条件下 ,紧靠介质内受质量扰动的位置 ,存在一“薄层”区域 .该薄层内的质量传递必须考虑非费克效应 ;而在此薄层外 ,介质内其他部分的质量传递仍近似符合费克定律 ;“薄层”区... 提出了超常质量传递的“瞬态薄层”模型——在超常质量传递条件下 ,紧靠介质内受质量扰动的位置 ,存在一“薄层”区域 .该薄层内的质量传递必须考虑非费克效应 ;而在此薄层外 ,介质内其他部分的质量传递仍近似符合费克定律 ;“薄层”区域边界上的质量传递满足连续性边界条件 .文中以受脉冲质量源扰动的质量传递过程为例 ,采用类似于非傅里叶导热方程的双曲线非费克质量传递方程来描述该“薄层”内的非费克质量传递 ,并用有限差分结合 Mac Cormack预测校正法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 .在分析介质内出现的非费克效应的同时 ,得出了“瞬态薄层”厚度与介质的质松弛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质量传递 费克质量传递 质量法 数值解 经典传递 “瞬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态导热温度场及热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被引量:4
11
作者 司马俊华 张世联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8-104,共7页
热分析涉及到温度场求解和热应力计算,文章以喷射热气流对甲板结构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利用MSC的THERMAL和STRUCTURAL模块进行热分析,具体研究理论原理、模型简化、有限元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计算结果表明,热应力对结构安全和性能的影响... 热分析涉及到温度场求解和热应力计算,文章以喷射热气流对甲板结构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利用MSC的THERMAL和STRUCTURAL模块进行热分析,具体研究理论原理、模型简化、有限元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计算结果表明,热应力对结构安全和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设计中必须给予考虑,也为相关的温度载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场 传递 应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压水堆堆芯物理-热工耦合稳态计算软件的开发与验证
12
作者 李治刚 安萍 +3 位作者 潘俊杰 卢川 芦韡 杨洪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5-692,共8页
为能更加准确地模拟典型压水堆中强烈的物理-热工耦合现象,研制了压水堆堆芯物理-热工耦合计算软件ARMcc。其中物理计算模块基于四阶节块展开法(NEM)和格林函数节块法(NGFM),热工计算模块基于一维的单相单通道换热模型和一维圆柱导热计... 为能更加准确地模拟典型压水堆中强烈的物理-热工耦合现象,研制了压水堆堆芯物理-热工耦合计算软件ARMcc。其中物理计算模块基于四阶节块展开法(NEM)和格林函数节块法(NGFM),热工计算模块基于一维的单相单通道换热模型和一维圆柱导热计算模型,在程序中采用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差分法求解一维圆柱导热模型。基于典型压水堆基准题NEACRP-L-335对程序的稳态耦合计算能力进行了验证,程序计算的堆芯关键参数如临界硼浓度、堆芯多普勒温度等参数与参考结果符合良好,临界硼浓度与参考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小于0.5%。另外研究4种计算模式对模拟堆芯物理-热工耦合过程的影响,选择PARCS程序计算结果为对比,发现NGFM+DIF模式能更加准确地模拟堆芯燃料多普勒温度和堆芯功率分布;NGFM+VOL模式能更加准确地模拟临界硼浓度;NEM+VOL模式能更加准确地模拟堆芯燃料最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堆芯 物理-工耦合 圆柱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droyd-B流体绕拉伸楔形体的非稳态滑移流动与传热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羽 方慧灵 张艳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2-280,共9页
研究了在速度滑移现象存在下,上随体Oldroyd-B流体绕加热的楔形体的非稳态流动.采用松弛-延迟热通量模型,模拟了传热过程和热延迟时间对传热的影响,通过考虑浮升力、热辐射和对流换热边界条件,进一步研究了流动及传热特性.利用同伦分析... 研究了在速度滑移现象存在下,上随体Oldroyd-B流体绕加热的楔形体的非稳态流动.采用松弛-延迟热通量模型,模拟了传热过程和热延迟时间对传热的影响,通过考虑浮升力、热辐射和对流换热边界条件,进一步研究了流动及传热特性.利用同伦分析方法获得常微分方程组的近似解析解,发现滑移参数的增大可以促进流体的流动,以及流体的温度随热辐射参数增大而升高.此外还发现,温度场在热松弛时间和热延迟时间中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droyd-B流体 楔形体 流动 速度滑移 辐射 松弛-延迟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施工隧道非稳态传热与风流热工参数反演
14
作者 黄敏华 王海桥 +3 位作者 陈世强 朱辉 韩巧云 刘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7-175,共9页
为改善深埋施工隧道热环境,掌握风流流经隧道过程中的热湿变化规律,采取现场实测与理论推导的方法,构建风流-围岩非稳态传热模型,依托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基于上述理论模型,数值反演通风参数,量化通风时长、断面风速、送风温湿... 为改善深埋施工隧道热环境,掌握风流流经隧道过程中的热湿变化规律,采取现场实测与理论推导的方法,构建风流-围岩非稳态传热模型,依托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基于上述理论模型,数值反演通风参数,量化通风时长、断面风速、送风温湿度对隧道环境温湿度和综合换热系数(CHTC)的影响规律,得到有效通风降温临界时间和断面临界风速。研究结果表明:当通风时长τ大于900 h时,CHTC不随通风时长的变化而变化,在该通风时域内通风不能达到降温效果;当断面风速u小于0.22 m/s时,等温线和等相对湿度线密集,在此流速区间内,气流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变化显著,温差和浓度差引起的热湿传递较强,此时增大送风量,有利于降低隧道环境温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施工隧道 风流 工参数 温湿度 环境 湿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热经济性在线计算模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誉 冯利法 徐治皋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19,30,共4页
借助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网络泛化及容错能力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热经济性在线计算模型。以某台320 MW机组为例,针对特定的热经济性指标,根据指标的热力学特性,充分利用神经网络的优点构建了汽轮机热耗率的模型。与常规... 借助神经网络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网络泛化及容错能力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热经济性在线计算模型。以某台320 MW机组为例,针对特定的热经济性指标,根据指标的热力学特性,充分利用神经网络的优点构建了汽轮机热耗率的模型。与常规方法计算所得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非稳态运行引起的参数波动对其计算结果影响很小,为热经济性指标在线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 MW机组 经济性 耗率 工况 BP神经网络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物理模型的拟相渗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秦积舜 李久娣 孟红霞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11-113,124,共4页
利用平面物理模型研究了油水两相平面渗流的拟相渗特征。首先用相似原理建立与实际油田正五点法井组单元相似的平面物理模型 ,采用非稳态法测定平面模型的四个出水口的油水的产量 ,根据推导出的平面非稳态径向流的相对渗透率公式计算油... 利用平面物理模型研究了油水两相平面渗流的拟相渗特征。首先用相似原理建立与实际油田正五点法井组单元相似的平面物理模型 ,采用非稳态法测定平面模型的四个出水口的油水的产量 ,根据推导出的平面非稳态径向流的相对渗透率公式计算油水两相平面渗流的拟相渗关系。最后对油水两相平面渗流的相渗特点作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相对渗透率 径向流 平面物理模型 相似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太阳能物料干燥热湿迁移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4
17
作者 郝文刚 陆一锋 +2 位作者 赖艳华 张宗敏 吕明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01-307,共7页
基于开放式太阳能物料干燥过程中存在干燥品质不可控、随机性较大的问题。根据传热传质理论知识,建立开放式太阳能物料干燥热湿迁移预测模型,在综合考虑太阳能辐射、室外空气温湿度、室外风速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选择... 基于开放式太阳能物料干燥过程中存在干燥品质不可控、随机性较大的问题。根据传热传质理论知识,建立开放式太阳能物料干燥热湿迁移预测模型,在综合考虑太阳能辐射、室外空气温湿度、室外风速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选择,并利用MATLAB软件编制求解程序,该模型能够预测出干燥过程中物料表面的温度及水分迁移速率变化。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红薯为干燥物料对其开放式太阳能干燥过程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物料表面温度、水分迁移速率的模拟值与试验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6、0.8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7℃、28.35 g,其相关性程度较高,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开放式太阳能物料干燥过程中物料表面温度及水分迁移速率,可以用于开放式太阳能干燥的工艺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 模型 干燥 开放式太阳能 干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墙体热性能动态分析和保温厚度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国忠 王晶 +2 位作者 支艳 白浩然 李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73,8-9,共6页
为研究动态热条件下不同结构材料的建筑墙体热性能和保温厚度优化问题,针对大庆地区冬季气候特征,建立墙体非稳态传热模型,分析分别采用Concrete、Briquette、Brick、Blokbims、AAC等5种结构材料和挤塑聚苯乙烯EPS、泡沫聚苯乙烯XPS等2... 为研究动态热条件下不同结构材料的建筑墙体热性能和保温厚度优化问题,针对大庆地区冬季气候特征,建立墙体非稳态传热模型,分析分别采用Concrete、Briquette、Brick、Blokbims、AAC等5种结构材料和挤塑聚苯乙烯EPS、泡沫聚苯乙烯XPS等2种保温材料的建筑墙体热性能,计算大庆地区1月典型日的室外综合温度并进行各种墙体传热分析和保温厚度优化.结果表明:冬季最大温度波动和峰值负载发生在Concrete结构材料墙体中,其次是Briquette、Brick、Blokbims和AAC结构材料墙体中,且在相同情况下AAC结构材料墙体的保温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结构材料墙体;综合考虑影响保温层经济厚度的主要因素,通过经济分析计算,得出在相同经济条件下、大庆地区采用5种不同结构材料240mm厚度墙体保温时的最优保温厚度,为建筑墙体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墙体 性能 保温厚度优化 分析 条件 模型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热反问题的钢包热状态跟踪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桂彬 贺东风 +1 位作者 袁飞 徐安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25-31,共7页
现代化高效连续炼钢的关键是钢水温度控制,钢包热状态是钢包周转过程中钢水温降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烘烤结束时的钢包热状态至关重要.由于钢包内部温度较高,生产场地布局复杂,电子原件的使用寿命较短等原因,传统的实测法和数值模拟等方... 现代化高效连续炼钢的关键是钢水温度控制,钢包热状态是钢包周转过程中钢水温降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烘烤结束时的钢包热状态至关重要.由于钢包内部温度较高,生产场地布局复杂,电子原件的使用寿命较短等原因,传统的实测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都无法实现包衬内部实时接触式测温.针对上述情况,文章运用有限差分法正向求解包衬温度场,再建立非稳态的钢包传热一维数学模型,采用Fluent软件模拟火焰温度场,用传热反问题研究方法以钢包易测量的包壳温度为已知条件,对包衬温度分布进行数学反演,并通过计算机C^#语言对210 t钢包烘烤过程进行智能化模拟追踪,编写烘烤过程的温度场实时监控软件,为钢包调度和编制合理的烘烤制度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模型 反问题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超构材料的时间相关非互易传热性能
20
作者 宿一书 熊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3-1298,共6页
针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人工设计的非互易性热传递超构材料,本文利用参数失配准则,开展了瞬态条件下热超构材料的非互易性热传递研究,推导出了时间相关非互易性热传递超材料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并进行了模拟验证。研究表明:热导率恒定... 针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人工设计的非互易性热传递超构材料,本文利用参数失配准则,开展了瞬态条件下热超构材料的非互易性热传递研究,推导出了时间相关非互易性热传递超材料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并进行了模拟验证。研究表明:热导率恒定、密度比热容梯度分布的系统存在非互易热传递现象,这将为宏观热二极管、热管理及热计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构材料 互易性传递 参数失配准则 时空调控 对称传 分离变量法 梯度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