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遗传算法估计非稳态地震数据的混合相位子波及Q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朱耀旭 包乾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3-770,共8页
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或反演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反射系数或弹性参数模型。然而地层滤波效应模糊了地震记录中的地层反射信息,因此有必要消除这种滤波效应。现有的大部分提高分辨率方法并不能完全摒弃关于地震子波和Q模型的一些假设。为了获... 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或反演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反射系数或弹性参数模型。然而地层滤波效应模糊了地震记录中的地层反射信息,因此有必要消除这种滤波效应。现有的大部分提高分辨率方法并不能完全摒弃关于地震子波和Q模型的一些假设。为了获得更为切合实际的地震子波,同时自适应获取Q模型,文中将地震子波相位估计与Q模型估计相结合,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稳态地震数据混合相位子波及Q值估计方法。首先通过井旁道记录拟合得到初始地震子波的振幅信息,然后依据子波Z变换的根关于单位圆移动与否构建用于遗传算法的编码链条。另一方面,十进制Q模型对应的二进制表示形式同样能够利用编码链条表征,因此利用全局优化算法能够同时估计地震混合相位子波以及Q模型。结合根变换和遗传算法不断改变子波相位的同时自适应生成Q模型,利用子波和Q模型构造的时变子波矩阵与测井反射系数得到合成地震记录,并与井旁道记录进行匹配,最终得到合理的混合相位子波和地层Q模型,进而构造时变子波矩阵进行时变反褶积。通过井旁道记录与测井数据拟合得到的混合相位子波,与实际地震子波相位更为接近,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处理 品质因子 地震数据 混合相位子波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域非稳态地震数据衰减特征分析及波阻抗反演
2
作者 马铭 马峰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5年第9期171-181,共11页
【背景】深度偏移处理方法的高效应用使得深度域地震数据解释工作广泛开展。然而前期围绕时深转换及速度模型带来影响的相关研究仅明确了随着深度的增加,地震波主波数降低、波形拉伸的情况,并没有考虑振幅及相位的变化。【目的】为了准... 【背景】深度偏移处理方法的高效应用使得深度域地震数据解释工作广泛开展。然而前期围绕时深转换及速度模型带来影响的相关研究仅明确了随着深度的增加,地震波主波数降低、波形拉伸的情况,并没有考虑振幅及相位的变化。【目的】为了准确刻画深度域非稳态地震信号的波形特征及后续解决波阻抗反演精度不足的问题。【方法】以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和频散效应为出发点,研究非稳态反射波地震数据与地层波阻抗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引入反映地层吸收衰减的Q模型,提出能够同时描述振幅衰减、相位畸变及主波数降低的反射地震数据非稳态卷积运算公式,并凭借其建立空间约束条件下的波阻抗反演方程;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估计地层Q模型,网络结构中引入的多头自注意力机制能够准确提取深度域地震信号的衰减特征,从而估计表征地层衰减性质的Q曲线,摒弃传统反演流程中已知Q模型的假设,少量合成数据完成网络训练及验证以确保估计方法的易实施性;利用网络输出的Q值计算深变地震子波并部署基于l_(p)范数稀疏约束的多道波阻抗反演方法,最终得到高分辨率的深度域绝对波阻抗数据体。【结果和结论】利用Pluto理论模型验证表明: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获取Q模型并完成非稳态反演,输出波阻抗结果的相对误差为13.7%,相较于传统稳态反演结果的误差48.2%,其精度提升显著。晋中煤田探区内实际地震数据测试表明:深度域非稳态地震反演技术能够更直观精确地捕获地下介质物性参数,输出的波阻抗与测井数据对应的波阻抗曲线相似性达到0.9488,避免了反Q滤波、递归反演等多步骤处理带来的不稳定性。研究成果为后续地震解释工作提供可参考的深度域地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域地震数据 Q模型估计 波阻抗反演 深度学习 l_(p)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地震数据品质因子及混合相位子波同时估计
3
作者 杨从涛 陈鹏 刘乐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I0005,共11页
非稳态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及反演是通过求解包含地震子波滤波效应及地层吸收衰减效应的反演方程,获得地下反射界面的地震响应。为实现高分辨率处理及反演中初始地震子波及数据品质因子Q模型的实施条件,结合地震子波Z变换的根移动编码... 非稳态地震数据高分辨率处理及反演是通过求解包含地震子波滤波效应及地层吸收衰减效应的反演方程,获得地下反射界面的地震响应。为实现高分辨率处理及反演中初始地震子波及数据品质因子Q模型的实施条件,结合地震子波Z变换的根移动编码及等效Q模型的二进制—十进制转换策略,引入粒子群全局优化算法,建立非稳态地震数据混合相位初始地震子波及数据品质因子同时估计的方法。利用井旁道与数据的互相关作为准则函数,判定粒子群是否收敛至最大,输出最佳初始地震子波及Q。应用理论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常相位地震子波估计及反Q滤波,该方法在复杂干扰条件下能更精确捕获真实的子波波形及衰减参数。利用输出的地震子波及Q进行时变反褶积处理得到高分辨率剖面,说明方法具有准确性、计算效率高且输出结果优,估计的地震子波和Q更符合实际地震波传播特征,为后续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处理提供基本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相位 地震子波 品质因子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自适应同步挤压S变换的时变子波提取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江雨濛 曹思远 +4 位作者 陈思远 马敏瑶 郑铎 黄芳 曹国明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1-731,共11页
鉴于时不变子波的假设条件不能反映实际地震数据的非稳态特性,且传统分段提取时变子波的方法不能满足勘探所需的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自适应同步挤压S变换(ASST2)的时变子波提取方法,可以从非稳态地震数据中直接提取时变子波。... 鉴于时不变子波的假设条件不能反映实际地震数据的非稳态特性,且传统分段提取时变子波的方法不能满足勘探所需的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自适应同步挤压S变换(ASST2)的时变子波提取方法,可以从非稳态地震数据中直接提取时变子波。首先对非稳态地震数据进行ASST2时频分析得到高质量的时频谱图,再通过建立局部谱的统计参数与加权指数型子波的解析关系实现逐点提取子波,最后基于时空域的时变子波矩阵建立非稳态地震记录褶积模型。与常规提取子波的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地震数据稳态或分段稳态的假设条件,根据数据自身特点自适应估计子波参数,克服了对子波形态的限制条件,同时避免了误差累计。模型数据测试和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时变子波,即使在相邻地层也能保证子波估计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子波 非稳态数据 二阶自适应同步挤压S变换 加权指数型子波 统计参数 能量谱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时变子波的盲反射系数反演 被引量:5
5
作者 江雨濛 曹思远 +2 位作者 陈思远 蔡明俊 张家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1009,I0009,共10页
由于地震数据的非稳态和全盲特性,实际地震子波通常是未知的且其波形会随传播时间发生变化,故常规基于稳态子波假设的反射系数反演精度将难以保证。为此,利用广义S变换将非稳态地震数据变换到时频域,基于自相关理论逐点提取子波并重新... 由于地震数据的非稳态和全盲特性,实际地震子波通常是未知的且其波形会随传播时间发生变化,故常规基于稳态子波假设的反射系数反演精度将难以保证。为此,利用广义S变换将非稳态地震数据变换到时频域,基于自相关理论逐点提取子波并重新构建时变子波矩阵,而不再是从一道地震记录中仅提取一个时不变子波,将其应用于反演模型以实现非稳态地震资料反射系数的盲反演。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时不变子波反演方法,所提方法考虑了地震信号的时变特征,且是数据驱动的,更适用于实际地震资料,能得到更精确的时变子波结果和较高分辨率的反射系数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子波 地震数据 盲反褶积 时频分析 高分辨率 吸收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