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碳炔基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1
作者 李雅琪 邢攸美 +6 位作者 马杰文 张之钧 胡斌 方伟华 尹云舰 吴振 王国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123,共10页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表面张力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研究了不同聚氧乙烯链长度对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性能、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cmc逐渐增加,cmc处的表面张力(γ_(cmc),mN/m)先减小后增大,P2的γ_(cmc)最小(27.19 mN/m).此类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均展现出优异的润湿性能,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增加,其发泡量和乳化能力逐渐增加.此类具有低表面张力和出色润湿性能的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半导体显影和工业清洗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 聚氧乙烯链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扩张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宏生 韩培慧 +2 位作者 孙刚 杨莉 姜冬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6-160,共5页
为了解发生在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表/界面膜及附近的主要弛豫过程,加深对表/界面膜微观性质的认识,利用界面流变仪研究了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扩张黏弹性,考察了聚合物和振荡频率对其表/界面扩张黏弹性的影响。实... 为了解发生在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表/界面膜及附近的主要弛豫过程,加深对表/界面膜微观性质的认识,利用界面流变仪研究了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扩张黏弹性,考察了聚合物和振荡频率对其表/界面扩张黏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扩张黏弹性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增加出现极大值;表面扩张黏弹性随表面张力减小而降低;表/界面扩张弹性随振荡频率增加而增大,而表/界面扩张黏性随振荡频率增加出现极大值。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二元体系的表面扩张黏弹性和相角均随着聚合物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表面扩张黏弹性随着振荡频率降低而降低,而相角随着振荡频率降低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 界面扩张黏弹性 界面流变仪 相角 振荡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二元泡沫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宏生 高淑玲 +1 位作者 高晓宇 潘锋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62-66,共5页
在大庆油田油水条件下,利用界面张力仪、泡沫扫描仪及泡沫驱油装置,考察了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二元体系的界面性能、泡沫性能及驱油效果。结果表明,二元体系可以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但随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或聚... 在大庆油田油水条件下,利用界面张力仪、泡沫扫描仪及泡沫驱油装置,考察了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二元体系的界面性能、泡沫性能及驱油效果。结果表明,二元体系可以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但随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浓度增加,二元体系界面张力升高。二元体系的泡沫综合指数随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浓度增加出现极大值,而后降低。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浓度增加,二元泡沫复合驱采收率增加。随着气液体积比的增大,二元泡沫复合驱采收率先增大后减小。在气液体积比为1∶1时,二元泡沫驱采收率达到最大,气液体积比过大,易发生气窜。二元泡沫复合驱采收率随着压力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 二元泡沫性能 界面性能 泡沫复合驱 气液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盛丰 李忠润 张彬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2期63-71,共9页
【目的】明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方法】基于室内土柱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2、0.05和0.10倍临界胶束浓度)、不同灌水频率(1 d 1次、2 d 1次、3 d 1次)、不同灌溉模式... 【目的】明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结构性质及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方法】基于室内土柱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0、0.02、0.05和0.10倍临界胶束浓度)、不同灌水频率(1 d 1次、2 d 1次、3 d 1次)、不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再生水灌溉、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条件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体积质量、孔隙结构、土壤滴水穿透时间、灌水入渗时间和土壤水流运动非均匀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特征孔隙率、降低土壤体积质量,但也增大了土壤斥水性和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低频率、高定额的灌水方式加剧了土壤团聚体的崩解,高频率、低定额的灌水方式增大了土壤水流运动的非均匀性;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灌溉水和清水交替灌溉模式具有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大土壤孔隙率,同时降低土壤斥水性和水流运动不确定性的优势。【结论】再生水农田灌溉宜采用再生水和清水交替灌溉模式,以平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的积极作用与潜在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灌溉 离子表面活性 土壤结构 土壤斥水性 地表入渗能力 优先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温静 肖传敏 +2 位作者 张艳娟 王立成 郭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2,共6页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n:25%乙腈/75%水;3~8 min:90%乙腈/10%水;8.01 min:25%乙腈/75%水);流速为1.0 mL/min;质谱检测器正模式检测;进样量为2μL。该方法在20~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98,检出限低至5 mg/L,加标回收率在88.10%~97.14%之间,10 min完成一次分析,展现了检测结果准确、检测方法灵敏、快速的色谱学优点,能够满足复杂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量检测。因采用质谱检测器,可同时开展油井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醇聚氧乙烯醚 离子表面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膨润土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乳化溶剂提高稠油采收率
6
作者 裴海华 赵建伟 +3 位作者 张贵才 张菅 单景玲 蒋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7,共9页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乳化溶剂时间超过30 d,其协同机制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在纳米膨润土颗粒表面实现部分疏水改性,促使其牢固吸附在油水界面提高界面膜的刚性强度,从而大幅度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稳定性;纳米膨润土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发生弱聚集作用,在连续水相中形成密集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的体相黏度和界面黏弹性,增强乳化溶剂体系的流度控制能力;纳米膨润土强化乳化溶剂可以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超过25%,其主要机制是纳米膨润土增强了乳化溶剂的稳定性和流度控制能力,同时依靠乳化溶剂优异的混溶降黏作用,显著提高了稠油的流动能力,从而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膨润土 离子表面活性 乳化溶 协同机制 提高稠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酸衍生物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7
作者 罗凤 张万年 +4 位作者 王锐 王凯 戴淑敏 何宇鹏 秦玉才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16,共6页
利用N-十二烷基琥珀酸酐、L-亮氨酸和聚醚醇为原料合成了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验证了分子结构;通过表面张力仪分别测试了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并根据γ-lgc曲线确定了临界胶束浓度;通过... 利用N-十二烷基琥珀酸酐、L-亮氨酸和聚醚醇为原料合成了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验证了分子结构;通过表面张力仪分别测试了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并根据γ-lgc曲线确定了临界胶束浓度;通过析水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处的聚集形态以及与油和水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与表面活性剂1相比,表面活性剂2含更多的非离子亲水组分,因此降低表面张力效果更好;表面活性剂1及表面活性剂2的临界表面张力(γ_(CMC))分别为25.54、24.46 mN/m;在低浓度下,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高的析水率,乳化效果不佳,但在高浓度下乳化效果较好,采用两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制备的乳液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面活性剂分子的静电势分布影响了其亲水和亲油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热力学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文祥 栾和鑫 +2 位作者 丁伟 于涛 曲广淼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6,共8页
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9种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的热力学性质,并考察了温度与分子结构对胶束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是一个自发过程,主要来自熵驱动,温度升高不利... 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9种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的热力学性质,并考察了温度与分子结构对胶束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是一个自发过程,主要来自熵驱动,温度升高不利于胶束化,且标准熵变对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贡献有下降趋势,标准焓变对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贡献有增大趋势;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存在焓熵补偿现象,焓熵补偿温度均在(307±2)K范围内,基本不随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变化,随联接链增长或氧乙烯结构单元数目的增加,形成胶束的能力与稳定性均提高,随温度的升高,形成胶束的能力与稳定性均下降;临界胶束浓度的对数与联接链长度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 胶束化 热力学 熵驱动 焓熵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_(10)E_6混合溶液的胶团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西刚 路遥 +2 位作者 李玲 寇建益 杨正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都低,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传统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Gemini表面活性剂Ia及混合物的cmc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而且,任何配比的混合胶团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都是负值,这说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合胶团中产生了相互吸引的作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团聚集数比单一Ia的大,但比单一C10E6的小.向Gemini表面活性剂Ia胶束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会使胶束的微观极性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gemini表面活性 离子表面活性 CMC 胶团聚集数 微观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链构型与低阶煤煤尘润湿性的关系
10
作者 孔令坡 吴艳 马博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92-697,共6页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构型与低阶煤物性特征相互作用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以4种低阶煤煤尘为研究对象,利用煤质分析、FT-IR和接触角测定等手段,研究煤尘基础物性特征和润湿特性;利用FT-IR分析手段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主要...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构型与低阶煤物性特征相互作用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以4种低阶煤煤尘为研究对象,利用煤质分析、FT-IR和接触角测定等手段,研究煤尘基础物性特征和润湿特性;利用FT-IR分析手段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主要官能团等结构进行分析表征,通过煤尘沉降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链结构和性质与煤尘疏水基团相互作用机制,讨论对煤尘润湿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4组煤样在水中润湿性大小顺序为NMH<YL<DS<SL,SL、DS、YL这3种煤符合灰分越高、润湿性越好的规律,NMH煤润湿性差是由于含有最多的疏水性烷基侧链。低阶煤煤尘的芳环结构含量与其润湿性能(在水溶液中)无明显线性关系。由于直链烷基大于支链烷基的表面能,因此n-AEO-9降低表面、力、润湿煤尘的能力最低。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i-AEO-9和带芳环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P-9对不同煤尘的润湿性能存在差异。对于NMH、SL和YL煤尘,i-AEO-9的润湿效果最好;DS煤尘由于芳环结构最多,与OP-9疏水尾链中的芳环结构存在强烈的π-π相互作用,因此OP-9的润湿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低阶煤煤尘 疏水尾链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芘污染黄土上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朱彩亚 钟金魁 +2 位作者 高原虎 周鑫悦 唐学春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45-151,共7页
表面活性剂(SAA)在土壤上的吸附会降低SAA对有机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率。多环芳烃(PAHs)的存在对黄土吸附非离子SAA的影响还鲜见报道。采用土柱淋溶模拟实验法,研究了芘(PYR)对黄土吸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 100)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 表面活性剂(SAA)在土壤上的吸附会降低SAA对有机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率。多环芳烃(PAHs)的存在对黄土吸附非离子SAA的影响还鲜见报道。采用土柱淋溶模拟实验法,研究了芘(PYR)对黄土吸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 100)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TW 80)的影响,并探究了溶液pH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YR的存在提高了黄土对TX 100和TW 80的吸附量,分别由不含PYR的50.70 mg/kg和32.06 mg/kg增加到含PYR的54.47 mg/kg和44.53 mg/kg;溶液pH对黄土吸附非离子SAA有明显影响,吸附量随pH值增加而缓慢降低;在所研究的离子强度范围内,NaCl浓度对黄土吸附非离子SAA的行为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吸附动力学拟合参数表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TX 100和TW 80在黄土上的吸附行为。解吸结果表明,吸附在黄土上的TX 100和TW 80均不牢固,用去离子水淋洗后,可去除大部分吸附在土壤上的SAA,在PYR存在的土壤中,TX 100和TW 80的残留量分别为1.57 mg/kg和0.65 mg/kg,在没有PYR存在的土壤中,二者的残留量分别为0.69 mg/kg和0.46 mg/kg,表明土壤中存在的PYR可提高TX 100和TW 80在黄土上的残留量,但影响并不明显。基于以上结果得出PYR的存在虽然增加了非离子SAA在黄土上的吸附和残留量,但由于SAA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较低,其造成的土壤二次污染不明显,因此,选用非离子SAA淋洗液修复疏水有机土壤的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 离子表面活性 多环芳烃 黄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国峰 赵田红 黄志宇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17,共2页
用AEO-9、三溴化磷、双酚A、氢氧化钠、氯磺酸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以双酚A为支撑基的双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2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2.5×10-4mol/L,表面张力γcmc≈22.3 mN/m。同传统的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用AEO-9、三溴化磷、双酚A、氢氧化钠、氯磺酸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以双酚A为支撑基的双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25℃时的临界胶束浓度cmc≈2.5×10-4mol/L,表面张力γcmc≈22.3 mN/m。同传统的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相比临界胶束浓度低32~39倍,表面张力低16~18 mN/m。所合成的双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与CTAB组成的复配体系具有协同效应,当二者复配比例为1∶2时,它的cmc和γcmc值分别为0.1 mmol/L和22.5 mN/m,表明复配体系比单一组分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阴-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 合成 表征 表面活性 复配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emini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艳美 吕彤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5,共5页
以无水葡萄糖、乙二醇为原料,以马来酸酐为连接基团与月桂酸经酯化反应合成新型的Gemini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得出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为葡萄糖质量的1.5%,乙二醇与葡萄糖投料比为3∶1,125℃下糖苷化反应1.5h,得到产物乙二醇葡... 以无水葡萄糖、乙二醇为原料,以马来酸酐为连接基团与月桂酸经酯化反应合成新型的Gemini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得出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为葡萄糖质量的1.5%,乙二醇与葡萄糖投料比为3∶1,125℃下糖苷化反应1.5h,得到产物乙二醇葡萄糖苷;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0.5%,乙二醇葡糖苷与马来酸酐投料比为2.5∶1,135℃下进行开环反应8h,得到反应中间体乙二醇苷马来酸双酯;乙二醇苷马来酸双酯与月桂酸投料比1.5∶1,140℃下反应6h得到目标产物.产物结构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为23.60mN/m(20℃),临界胶束浓度为5.77×10-3mol/L,显示出良好的表面活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 离子表面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胶束生成 被引量:59
14
作者 游毅 郑欧 +3 位作者 邱羽 郑叶鸿 赵剑曦 韩国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8,共5页
Cat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alkanediyl-α ,ω- bis(dimethyl dodecylammonium bromide)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following method: firstly dodecyl bromide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dodecanol with bromic acid i... Cat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alkanediyl-α ,ω- bis(dimethyl dodecylammonium bromide)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following method: firstly dodecyl bromide was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dodecanol with bromic acid in the presence of strong sulfuric acid. Dodecylbromide was then reacted with N,N- tetramethyl ethane diamine(or N,N- tetramethyl hexana diamine) to prepare the title- compounds. Micellization of these Gemini surfactant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 of the Gemini surfactants has a much lower valu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rresponding " monomer" . For a series of the Geminis with the same length(s) in the spacer chain, the cmc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carbon number (m) in the alkyl chain. The aggregation number(N) of the micelle also drastically decreased with m. For the same value of m, the cmc varied slightly with 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onic- groups of the " monomer" has been naturally changed duo to a link between the two ionic- groups of the " monomer" through a spacer. However, N was strongly decreased with s,which may be a reason of steric inhibition coming from the ionic- groups due to a link of spacer.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micellization of the Gemini surfactants was slightly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离子表面活性 联接基因 胶束形成 聚集数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用非离子型及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0
15
作者 唐红娇 侯吉瑞 +2 位作者 赵凤兰 刘必心 徐海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简述了国内外油田用非离子、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非离子、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应用进展,并探讨了两种表面活性剂与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阴-混合型表面活性 复配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碱性水解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曾宪诚 李启麟 +4 位作者 秦自明 王茜 邹萍 李干佐 皇起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37-942,共6页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芳香酸酯和正脂肪酸酯在表面活性剂DTAB、TTAB、CTAB、SDS、Brij35、TritonX-100胶束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的碱性水解均有禁阻...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芳香酸酯和正脂肪酸酯在表面活性剂DTAB、TTAB、CTAB、SDS、Brij35、TritonX-100胶束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的碱性水解均有禁阻作用。讨论了胶束对酯碱性水解禁阻作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表面活性胶束 离子 离子 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胶束性质 被引量:31
17
作者 孙志斌 张禹负 +3 位作者 李彩云 翁蕊 杨普华 罗幼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给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和温度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互作...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给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和温度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最低值介于两种表面活性剂之间。在相同表面张力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低,说明SDBS与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在无机电解质浓度远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SDBS/TX 100混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可用规则溶液理论来描述,但测试中的温度、电解质浓度和种类的变化对该体系相互作用参数均产生影响,说明规则溶液理论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离子 混合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CFI^C 相互作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聚集性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朱森 程发 +1 位作者 郑宝江 于九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45-1248,共4页
合成了一种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和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与传统的单基表面活性剂相比,其临界胶束浓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具有突出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效率;研究了该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于胶束聚集数... 合成了一种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和cmc时的表面张力γcmc,与传统的单基表面活性剂相比,其临界胶束浓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具有突出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效率;研究了该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于胶束聚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胶束聚集数出现了一个极大值,同时观察到液晶微相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离子表面活性 水溶液 合成 聚集性质 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聚集数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塿土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万卷敏 杨亚提 +2 位作者 刘霞 张文娟 张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0-696,共7页
以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塿土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ween80和Brij35)的吸附特征,考察了pH、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对塿土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塿土上吸附等温线均呈L型,... 以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塿土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ween80和Brij35)的吸附特征,考察了pH、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对塿土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塿土上吸附等温线均呈L型,且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塿土对SDS的吸附等温线呈LS型,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塿土对4种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Tween80>SDS>Brij35>TritonX-100。当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进入土壤中,SDS-Brij35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大;TritonX-100与SDS相互作用较大,无论二者以何种方式混合都会使TritonX-100在塿土上的吸附量增加,SDS的吸附量下降;SDS与Tween80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大,混合后吸附量均下降,但Tween80吸附量降低的幅度最大。pH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影响不大,而随着pH的增加,塿土对SDS的吸附百分率明显下降;在pH为8.0时,塿土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百分率达到80以上。因此在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和治理时,考虑土壤的特性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塿土 阴-离子表面活性 平衡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界面活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森 程发 +1 位作者 郑宝江 于九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92-795,共4页
研究了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其表面活性远远高于相应的单基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相应的单基表面活性剂降低了1个数量级,且随着联接基团长度的增加,CMC呈减小的趋势;测定了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研究了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其表面活性远远高于相应的单基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相应的单基表面活性剂降低了1个数量级,且随着联接基团长度的增加,CMC呈减小的趋势;测定了Ge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其C20比常用的单基表面活性剂降低了2个数量级,显示出突出的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在GeminiD质量分数为0.1%时,就可以使得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具有突出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离子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CMC C20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