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浊点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814-5815,共2页
[目的]研究各类醇、有机酸、聚合物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浊点的影响。[方法]采用目测法观察水溶液浊点的变化。[结果]OP-10水溶液的浊点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较高浓度范围内,对大部分醇而言,体系浊点的变化与其浓度不呈线性关系。... [目的]研究各类醇、有机酸、聚合物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浊点的影响。[方法]采用目测法观察水溶液浊点的变化。[结果]OP-10水溶液的浊点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较高浓度范围内,对大部分醇而言,体系浊点的变化与其浓度不呈线性关系。醇的结构对浊点影响较大,碳链短的醇使浊点升高,碳链长的醇则使浊点降低;多元醇随其羟基数目的增多将引起水溶液的浊点下降;所选择的有机酸均能提高溶液的浊点;聚合物的加入对体系浊点的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配制微乳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浊点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浊点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俊 《绿色科技》 2012年第7期173-175,共3页
测定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的浊点,并研究了添加不同无机物以及控制在不同酸性pH值时OP-10的浊点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降低OP-10的浊点遵循OH->Cl>NO-3;阳离子对浊点影响小于阴离子;在相同pH值时,添加缓冲溶液的浊点... 测定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的浊点,并研究了添加不同无机物以及控制在不同酸性pH值时OP-10的浊点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降低OP-10的浊点遵循OH->Cl>NO-3;阳离子对浊点影响小于阴离子;在相同pH值时,添加缓冲溶液的浊点下降幅度大于添加磷酸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点 离子表面活性 op-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盐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3
作者 刘子龙 王馨 +2 位作者 黑艳晓 刘月亮 王敬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2,共11页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氧基数为7和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AEO9)、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7、NP9)为原料,通过磺烷基化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磺酸基团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SO7、AESO9、NPSO7、NPSO9),产率均在70%左右,并测定了产物的表面活性、耐盐性、耐温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ESO7、NPSO7溶液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为27.16、28.67 mN/m,低于AESO9、NPSO9的。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4种表面活性剂展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能,表面张力均保持稳定。随温度升高,AESO9、NPSO9乳状液的析水率较AESO7、NPSO7的略大,在温度为60~80℃下4种质量浓度为10 g/L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煤油按体积比1∶1所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基本保持稳定,改性后表面活性剂的耐温性能得到显著优化。AESO7、AESO9与α-环糊精(α-CD)按复配比为1∶2得到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在不同温度下,相较于单一体系乳状液稳定性能提升约10%,同时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其表面张力亦保持稳定,展现出优良的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 阴-离子表面活性 耐温耐盐 Α-环糊精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提取软枣猕猴桃总生物碱
4
作者 戈文靖 曹阳 +2 位作者 周松霖 朱丹 李丽丽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建立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提取总生物碱的方法,以软枣猕猴桃茎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法进行总生物碱的提取,并通过液液萃取法分离纯化。以小檗碱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浸膏中的总生物碱含量。通... 为建立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提取总生物碱的方法,以软枣猕猴桃茎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法进行总生物碱的提取,并通过液液萃取法分离纯化。以小檗碱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浸膏中的总生物碱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泡时间、溶剂种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因素对总生物碱得率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乙醇溶液能提高生物碱得率。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60 min,液料比35∶1(mL/g),提取溶液为1.7%Triton X-114乙醇溶液,超声时间28 min。在此条件下,软枣猕猴桃茎中总生物碱得率为0.741 mg/g。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总生物碱得率,且具有绿色、安全的特点,为软枣猕猴桃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总生物碱 超声辅助提取 离子表面活性 响应面优化 绿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吕斌 刘煜晨 +2 位作者 杨海恩 胡家瑞 高党鸽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127,共8页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丙烯酸(A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中间体(AEO-AA),AEO-AA与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十二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ASL)。采用FTIR、^(1)HNMR、GPC、DLS和TE...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丙烯酸(AA)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中间体(AEO-AA),AEO-AA与苯乙烯磺酸钠、丙烯酸十二酯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阴-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ASL)。采用FTIR、^(1)HNMR、GPC、DLS和TEM对P-AASL进行了表征,通过DSC、光学接触角测试仪、表面张力仪、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m(P-AASL)∶m(石油磺酸钠)对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表界活性和洗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ASL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相对分子质量为14027,多分散指数为1.157;P-AASL在水溶液中为分散均匀的球状胶束,平均粒径为141.7 nm,多分散指数为0.136;P-AASL水溶液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0.62 g/L,最低表面张力为33.4 mN/m;质量分数0.3%的P-AASL水溶液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10^(–1)mN/m,将油湿性天然岩心的水接触角降至40°以下;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可将原油和水界面张力降至1×10^(–3)mN/m,洗油效率可达7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表面活性 阴-离子表面活性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界面张力 复配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温静 肖传敏 +2 位作者 张艳娟 王立成 郭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2,共6页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n:25%乙腈/75%水;3~8 min:90%乙腈/10%水;8.01 min:25%乙腈/75%水);流速为1.0 mL/min;质谱检测器正模式检测;进样量为2μL。该方法在20~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98,检出限低至5 mg/L,加标回收率在88.10%~97.14%之间,10 min完成一次分析,展现了检测结果准确、检测方法灵敏、快速的色谱学优点,能够满足复杂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量检测。因采用质谱检测器,可同时开展油井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醇聚氧乙烯醚 离子表面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膨润土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乳化溶剂提高稠油采收率 被引量:1
7
作者 裴海华 赵建伟 +3 位作者 张贵才 张菅 单景玲 蒋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7,共9页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 针对水驱采收率低且经济上不适合热采的稠油油藏,以具有良好稠油降黏作用的混合芳烃为溶剂,通过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构建混合芳烃乳化溶剂驱油体系。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以稳定乳化溶剂时间超过30 d,其协同机制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在纳米膨润土颗粒表面实现部分疏水改性,促使其牢固吸附在油水界面提高界面膜的刚性强度,从而大幅度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稳定性;纳米膨润土吸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后发生弱聚集作用,在连续水相中形成密集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乳化溶剂体系的体相黏度和界面黏弹性,增强乳化溶剂体系的流度控制能力;纳米膨润土强化乳化溶剂可以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超过25%,其主要机制是纳米膨润土增强了乳化溶剂的稳定性和流度控制能力,同时依靠乳化溶剂优异的混溶降黏作用,显著提高了稠油的流动能力,从而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膨润土 离子表面活性 乳化溶 协同机制 提高稠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及两性型碳氢表面活性剂对全氟辛酸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
8
作者 张庆泉 赵燕鹏 +3 位作者 蔡兴 张琦 郭红岩 孙媛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碳氟型表面活性剂全氟辛酸(Perfuorooctanoic Acid,PFOA)的大量使用导致其与各类碳氢表面活性剂广泛共存于土壤-地下水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存在潜在威胁.通过柱实验探究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1.5 mmol·L^(-1)和30mmol·L... 碳氟型表面活性剂全氟辛酸(Perfuorooctanoic Acid,PFOA)的大量使用导致其与各类碳氢表面活性剂广泛共存于土壤-地下水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存在潜在威胁.通过柱实验探究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1.5 mmol·L^(-1)和30mmol·L^(-1)),非离子型碳氢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lkyl Polyglycoside,APG)及两性型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BS-12)对PFOA在两种饱和土壤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PG能促进PFOA的迁移行为,其主控机制为APG与PFOA在土壤表面的竞争吸附作用;BS-12能通过对土壤表面负电荷的中和作用及疏水作用增强PFOA在土壤中的阻滞,抑制其迁移行为.因此,预测和评估PFOA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时,需考虑共存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离子表面活性 两性表面活性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剂和纳米SiO2颗粒协同稳定的双重响应型O/W乳状液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佩 潘婷 +4 位作者 裴晓梅 宋冰蕾 蒋建中 崔正刚 Bernard P.Binks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 合成了一种非离子-阴离子Bola型智能表面活性剂,通过pH-响应可以在非离子型CH_(3)O(EO)_(5)-R_(11)-COOH(pHpKa)之间转换。单独使用时,非离子型和Bola型分别表现为不良乳化剂和优良乳化剂。与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使用时,非离子型能与SiO_(2)颗粒协同稳定O/W(正癸烷)型Pickering乳状液,其中表面活性剂通过氢键作用吸附到颗粒表面产生原位疏水化作用,提高了颗粒的表面活性,并且这种Pickering乳状液具有pH-和温度-双重响应性,能够通过改变pH或者温度使乳状液在稳定和破乳之间实现多次转换。另一方面,Bola型CH_(3)O(EO)5-R_(11)-COONa能够与纳米SiO_(2)颗粒协同稳定分散液包油(oil-in-dispersion)乳状液,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但对调节pH时产生的盐较为敏感。然而与破乳后能完全返回水相便于回收再利用的同系物CH_(3)O(EO)7-R_(11)-COOH相比,具有较短EO链的CH_(3)O(EO)_(5)-R_(11)-COOH无论处于非离子型还是Bola型状态仍具有相当的油溶性,破乳后不能完全返回水相,表明EO数大小对这类新型智能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阴离子Bola型表面活性 纳米SIO2颗粒 Pickering乳状液 pH-响应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链构型与低阶煤煤尘润湿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令坡 吴艳 马博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92-697,共6页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构型与低阶煤物性特征相互作用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以4种低阶煤煤尘为研究对象,利用煤质分析、FT-IR和接触角测定等手段,研究煤尘基础物性特征和润湿特性;利用FT-IR分析手段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主要...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构型与低阶煤物性特征相互作用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以4种低阶煤煤尘为研究对象,利用煤质分析、FT-IR和接触角测定等手段,研究煤尘基础物性特征和润湿特性;利用FT-IR分析手段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主要官能团等结构进行分析表征,通过煤尘沉降实验研究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链结构和性质与煤尘疏水基团相互作用机制,讨论对煤尘润湿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4组煤样在水中润湿性大小顺序为NMH<YL<DS<SL,SL、DS、YL这3种煤符合灰分越高、润湿性越好的规律,NMH煤润湿性差是由于含有最多的疏水性烷基侧链。低阶煤煤尘的芳环结构含量与其润湿性能(在水溶液中)无明显线性关系。由于直链烷基大于支链烷基的表面能,因此n-AEO-9降低表面、力、润湿煤尘的能力最低。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i-AEO-9和带芳环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OP-9对不同煤尘的润湿性能存在差异。对于NMH、SL和YL煤尘,i-AEO-9的润湿效果最好;DS煤尘由于芳环结构最多,与OP-9疏水尾链中的芳环结构存在强烈的π-π相互作用,因此OP-9的润湿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低阶煤煤尘 疏水尾链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碳炔基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李雅琪 邢攸美 +6 位作者 马杰文 张之钧 胡斌 方伟华 尹云舰 吴振 王国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123,共10页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 以2,5,8,11-四甲基-6-十二炔-5,8-二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了聚氧乙烯重复单元数分别为2,4,5和7的4种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P1,P2,P3和P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1H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对P1~P4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表面张力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研究了不同聚氧乙烯链长度对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性能、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cmc逐渐增加,cmc处的表面张力(γ_(cmc),mN/m)先减小后增大,P2的γ_(cmc)最小(27.19 mN/m).此类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均展现出优异的润湿性能,随着聚氧乙烯链长度增加,其发泡量和乳化能力逐渐增加.此类具有低表面张力和出色润湿性能的非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半导体显影和工业清洗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Gemini表面活性 聚氧乙烯链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脂发酵液与OP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驱油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童正新 王芳 +2 位作者 吴庆红 黄立信 李祖义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8年第2期16-20,共5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具有化学方法难以生成的化学基团,性能良好,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鼠李糖脂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等效烷烃扫描研究表明,对于高石蜡基特征的大庆脱气脱水原油,鼠李糖脂发酵液界面活性虽然...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具有化学方法难以生成的化学基团,性能良好,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鼠李糖脂是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等效烷烃扫描研究表明,对于高石蜡基特征的大庆脱气脱水原油,鼠李糖脂发酵液界面活性虽然较高,但单独使用时难以形成超低油水界面张力的驱油体系。根据HLB值的可加合性和分子结构匹配性原理,将鼠李糖脂发酵液与OP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筛选出具有较低油水界面张力的驱油体系:0.6%(wt)发酵液+0.4%(v)OP5+1.0%(wt)NaOH,该体系45℃恒温下与大庆脱气原油的界面张力小于5×10-2mN/m。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在水驱原油效率58.65%的基础上可再提高驱油效率15.75%(OO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驱油 op 鼠李糖脂发酵液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用非离子型及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0
13
作者 唐红娇 侯吉瑞 +2 位作者 赵凤兰 刘必心 徐海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简述了国内外油田用非离子、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非离子、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应用进展,并探讨了两种表面活性剂与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复配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 阴-混合型表面活性 复配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碱性水解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曾宪诚 李启麟 +4 位作者 秦自明 王茜 邹萍 李干佐 皇起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37-942,共6页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芳香酸酯和正脂肪酸酯在表面活性剂DTAB、TTAB、CTAB、SDS、Brij35、TritonX-100胶束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的碱性水解均有禁阻...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热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芳香酸酯和正脂肪酸酯在表面活性剂DTAB、TTAB、CTAB、SDS、Brij35、TritonX-100胶束中的碱性水解反应。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对酯的碱性水解均有禁阻作用。讨论了胶束对酯碱性水解禁阻作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表面活性胶束 离子 离子 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胶束性质 被引量:31
15
作者 孙志斌 张禹负 +3 位作者 李彩云 翁蕊 杨普华 罗幼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给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和温度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互作... 为了研究化学驱中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混合胶束性质,给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色谱分离预测提供必要的参数,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种类和温度对混合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和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最低值介于两种表面活性剂之间。在相同表面张力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浓度低,说明SDBS与TX 100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剂在降低表面张力效率方面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在无机电解质浓度远大于表面活性剂浓度时,SDBS/TX 100混合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可用规则溶液理论来描述,但测试中的温度、电解质浓度和种类的变化对该体系相互作用参数均产生影响,说明规则溶液理论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离子 混合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CFI^C 相互作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人工光源辐照下的光催化降解 被引量:24
16
作者 肖邦定 胡凯 +3 位作者 刘剑彤 丘昌强 陈珠金 黄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3,共5页
在光催化氧化对5种典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和实际印染废水中NIS的去除效果的实验中,未见TiO2有明显催化作用.光解30min,几种NIS的光降解率均达60%以上.NIS的光降解速率受NIS浓度和DO的影响较小... 在光催化氧化对5种典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IS)和实际印染废水中NIS的去除效果的实验中,未见TiO2有明显催化作用.光解30min,几种NIS的光降解率均达60%以上.NIS的光降解速率受NIS浓度和DO的影响较小;pH值降低有利于NIS的光降解,而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NIS光降解效率仍较好;投加H2O2可提高NIS的光降解速率,最适投加量为4.4×104mol/L.对于实际印染废水,NIS的光降解去除率比生化法高且处理时间短得多,同时对COD、MBAS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表明光催化氧化是一项很有前途的NIS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表面活性 光催化降解 印染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_(10)E_6混合溶液的胶团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杜西刚 路遥 +2 位作者 李玲 寇建益 杨正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 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都低,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传统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Gemini表面活性剂Ia及混合物的cmc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而且,任何配比的混合胶团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都是负值,这说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合胶团中产生了相互吸引的作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团聚集数比单一Ia的大,但比单一C10E6的小.向Gemini表面活性剂Ia胶束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会使胶束的微观极性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Gemini表面活性 离子表面活性 CMC 胶团聚集数 微观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塿土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万卷敏 杨亚提 +2 位作者 刘霞 张文娟 张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0-696,共7页
以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塿土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ween80和Brij35)的吸附特征,考察了pH、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对塿土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塿土上吸附等温线均呈L型,... 以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塿土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ween80和Brij35)的吸附特征,考察了pH、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对塿土吸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塿土上吸附等温线均呈L型,且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塿土对SDS的吸附等温线呈LS型,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塿土对4种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Tween80>SDS>Brij35>TritonX-100。当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进入土壤中,SDS-Brij35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大;TritonX-100与SDS相互作用较大,无论二者以何种方式混合都会使TritonX-100在塿土上的吸附量增加,SDS的吸附量下降;SDS与Tween80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大,混合后吸附量均下降,但Tween80吸附量降低的幅度最大。pH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影响不大,而随着pH的增加,塿土对SDS的吸附百分率明显下降;在pH为8.0时,塿土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百分率达到80以上。因此在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和治理时,考虑土壤的特性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塿土 阴-离子表面活性 平衡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碱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界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普春 酒尚利 +2 位作者 张敬武 赵化廷 康万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0-154,共5页
虑到中原文明寨油藏高温、高矿化度、高钙镁含量的特点及注入水的高pH值(8—9.5),选择含有低浓度(0.025%)Na2CO3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溶液为驱油剂,考察了该体系与文明寨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在天然岩心上进... 虑到中原文明寨油藏高温、高矿化度、高钙镁含量的特点及注入水的高pH值(8—9.5),选择含有低浓度(0.025%)Na2CO3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S溶液为驱油剂,考察了该体系与文明寨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在天然岩心上进行了驱油实验,在水驱基础上使采收率提高了10%和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驱油 界面张力 离子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微乳捕收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琳 刘炯天 +2 位作者 王运来 吕宪俊 李书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15-2320,共6页
针对煤泥浮选过程中烃油捕收剂分散性差、耗量大的缺陷,采用自制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YS制备柴油微乳捕收剂LY,并通过煤泥浮选试验对LY和柴油的浮选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拟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捕收剂配方中最佳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 针对煤泥浮选过程中烃油捕收剂分散性差、耗量大的缺陷,采用自制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LYS制备柴油微乳捕收剂LY,并通过煤泥浮选试验对LY和柴油的浮选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拟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捕收剂配方中最佳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最佳Km(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1.5;通过激光粒度测试法、电导率法和染色法测定和评价微乳捕收剂的性质,优化出最佳配方为柴油∶LYS∶正戊醇:水=5∶3∶2∶6(质量比),微乳类型为O/W,平均粒径30.71 nm;分别采用柴油和LY作为捕收剂对试验煤样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捕收剂获得的最佳浮选完善指标相近,但LY的用量比柴油低100 g/t,柴油节油率可达到73%左右(不考虑表面活性剂),综合成本比柴油节省0.23元/t煤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 微乳捕收 拟三元相图 浮选 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