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郭沫若与孔子
- 1
-
-
作者
韩义缘
胡昌南
-
机构
成都石室中学
成都二十中
-
出处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Z1期79-81,78,共4页
-
文摘
郭沫若与孔子都处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有一些相似的阅历和心态。孔子思想直接影响着他,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向前推进,思想上的不断进步,他对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和'礼'的理解逐步加深。他对祖国是尽忠的,对父母是尽孝的。
-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儒家创始人
历史时期
仁者爱人
儒家学说
孔子哲学
儒家文化
子贡
新兴地主阶级
非礼勿视
-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实践检验真理 真理指导实践
- 2
-
-
作者
朱盛昌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6-10,共5页
-
文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中国古代,儒家主张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作为衡量一切、检验一切的尺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违犯了孔子所维护的“周礼”,就是“大逆不道”。欧洲中世纪,以《圣经》的教条作为真理的标准,触犯《圣经》的就是“异端邪说”,就要受宗教裁判,甚至绞刑、火刑的惩罚。资产阶级曾提出“多数人同意”、“共同的意见”作为真理的标准。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又有实用主义的真理标准,所谓“有用即真理”,等等。
-
关键词
欧洲中世纪
哲学问题
非礼勿视
检验真理的标准
理论概括
人民群众
革命理论
解放思想
火刑
俄国十月革命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