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彬 李子华 +1 位作者 肖辉 黄美元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38-345,共8页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不同 NMHC/ NOx 比值时 ,各 NMHC物种的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指数 ( IPOCP值 )。探讨了在较高 NMHC/ NOx 比值时 ,各 NMHC物种IPOCP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结构、种类的 NMHC对光化学臭氧贡献有很大... 应用大气光化学模式研究了不同 NMHC/ NOx 比值时 ,各 NMHC物种的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指数 ( IPOCP值 )。探讨了在较高 NMHC/ NOx 比值时 ,各 NMHC物种IPOCP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结构、种类的 NMHC对光化学臭氧贡献有很大差异 ;各 NMHC物种的 IPOCP值随 NMHC/ NOx 比值、光化学反应的时间尺度变化而系统性地变化。 NOx、烯烃、芳烃和醛类的活性高寿命短 ,输送距离有限 ,主要表现为局地污染 ;烷烃类的活性低寿命长 ,可传输到较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化合物 光化学臭氧生成潜势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安秋季近地层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彬 王韬 徐永福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应用浙江临安1999年秋季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观测数据,分析了NMHC特征,并估计其对该地O3的影响。该地NMHC芳香烃含量最高为47.9%,其次为:烷烃29.1%,烯烃12.7%,炔烃8.2%,生物排放的烃2.1%。从各NMHC成份相关分析发现,NMHC主要排放源... 应用浙江临安1999年秋季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观测数据,分析了NMHC特征,并估计其对该地O3的影响。该地NMHC芳香烃含量最高为47.9%,其次为:烷烃29.1%,烯烃12.7%,炔烃8.2%,生物排放的烃2.1%。从各NMHC成份相关分析发现,NMHC主要排放源是该地生物物质(柴草、秸秆、农业废弃物)焚烧,存在未知芳香烃人为源的可能。丙烯等量浓度分析表明,芳香烃、CO、生物源烃和烯烃对该地O3均有重要贡献。观测和模式分析显示本次观测的O3处于NMHC控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化合物 臭氧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非甲烷低分子碳氢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旷远文 温达志 +1 位作者 周国逸 李志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0-573,共4页
采用室外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非甲烷小分子碳氢化合物的组成及浓度。结果发现:(1)4个采样点中,大气中被监测的饱和烷烃总浓度顺序为白云山>流溪河>鼎湖山>鹤山,其主要成分是乙烷和丙烷,二者在总饱... 采用室外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广州及其周边地区非甲烷小分子碳氢化合物的组成及浓度。结果发现:(1)4个采样点中,大气中被监测的饱和烷烃总浓度顺序为白云山>流溪河>鼎湖山>鹤山,其主要成分是乙烷和丙烷,二者在总饱和烃中占的百分数分别是71%(鼎湖山)、78%(鹤山)、52%(白云山)和67%(流溪河);(2)不饱和烃中,4个采样点1,3-丁二烯烃的浓度远低于其他3种不饱和烷烃,其在不饱和烷烃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49%(鼎湖山)、1.45%(白云山)、1.51%(流溪河)和0.99%(鹤山),4个样点的乙炔浓度都非常高,其浓度接近甚至超过乙烯浓度;(3)除鼎湖山外,鹤山、白云山和流溪河采样点上的甲苯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芳香烃,浓度顺序为甲苯>苯>(间+对)二甲苯>乙烯苯>邻二甲苯,苯和甲苯占苯系物总浓度的百分比分别为82.7%(鼎湖山)、97.9%(鹤山),78.6%(白云山)和63.8%(流溪河),是低分子苯系物的主要贡献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周边地区 甲烷低分子化合物 饱和烷烃 乙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研究——Ⅱ.日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白建辉 王明星 +1 位作者 John Graham Ronald G.Prinn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456-466,共11页
对我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NMHC进行了分析,得到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并对它们的日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分析... 对我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进行了两个月的连续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NMHC进行了分析,得到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并对它们的日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研究。分析表明,温度对各种树木异戊二烯的排放来说是一个重要因子,而且各种植物排放的异戊二烯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基本上比较一致。对于我国亚热带森林主要树种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进行了初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化合物 异戊二烯 亚热带森林 日变化 大气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研究——Ⅰ.季节变化(钢瓶采样) 被引量:6
5
作者 白建辉 王明星 +1 位作者 John Graham Ronald G.Prinn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286-293,共8页
对中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进行了一年多的钢瓶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以及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NMHC的主要来源是当地植... 对中国亚热带森林地区的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进行了一年多的钢瓶采样,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空气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大量NMHC的实测资料以及它们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NMHC的主要来源是当地植物的排放。对异戊二烯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化合物 异戊二烯 亚热带森林 大气 季节变化 钢瓶采样 气相色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与来源 被引量:24
6
作者 黄海梅 戴春皓 +3 位作者 王章玮 郭佳 秦普丰 张晓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9-547,共9页
在长沙市一个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站附近采用罐采样方法采集环境全空气样品,利用三级冷阱预浓缩-GC/Dean-switch/FID/FID技术分析59种非甲烷碳氢化合物,同步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醛酮类化合物,研究非甲烷碳氢化合... 在长沙市一个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站附近采用罐采样方法采集环境全空气样品,利用三级冷阱预浓缩-GC/Dean-switch/FID/FID技术分析59种非甲烷碳氢化合物,同步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醛酮类化合物,研究非甲烷碳氢化合物及醛酮类化合物的组成与来源.结果表明,大气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总平均体积分数为(43.31±33.86)×10^(-9),其中异戊烷的体积分数最大;醛酮类化合物总浓度为(9.17±3.16)μg·m^(-3),主要为丙酮、甲醛和乙醛且其贡献了总浓度的90%以上.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汽油挥发、尾气排放及溶剂使用是大气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分别对总浓度贡献了16.65%、16.61%、22.65%;进一步利用比值分析法表明苯系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放,醛酮类化合物符合城区的比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化合物 酮类化合物 苯系物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stematically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nitric compounds in crude oil with chemometric resolution
7
作者 黄熠 张泰铭 +1 位作者 梁逸曾 崔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3期300-305,共6页
Aimed at the problem of classification of non-hydrocarbons of crude oil, the theoretical standpoint that the polarity of a compound depends on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molecule instead of a kind of heter... Aimed at the problem of classification of non-hydrocarbons of crude oil, the theoretical standpoint that the polarity of a compound depends on the whol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molecule instead of a kind of heteroatom or its functional group was presented. A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systematically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nitric compounds in crude oil. The pre-fractionation of a crude oil sample into 7 fractions was performed by di- adsorption column chromatography with neutral aluminum oxide and silica gel. Subsequently,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capillary column gas chromatography, and the types of compounds were detected by a mass spectrometer. In combination with a chemometric resolution, the compounds of fraction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This method can relieve the difficulty of classical analysis in identifying those species with very low contents or without being completely separated. The structures of 168 nitric compounds in a crude oil sample were 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umn chromatography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hemometric resolution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non-hydrocarbon compound crude oil NITR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