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后的转归 被引量:35
1
作者 俞鹏飞 姜宏 刘锦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后的转归。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治疗的10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男60例,女47例;年龄39.9±14.3岁(16~60岁);病程16.94±21.01个月(3d^10年),其中&...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后的转归。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治疗的10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男60例,女47例;年龄39.9±14.3岁(16~60岁);病程16.94±21.01个月(3d^10年),其中<1年52例,>1年55例;突出节段:L3/4 6例,L4/5 46例,L5/S1 55例。突出物Iwabuchi分型1型51例,2型12例,3型10例,4型8例,5型26例。31例伴有突出椎间盘相邻终板Modic改变。治疗前JOA评分11.87±5.62分(5~21分)。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3~6个无效或治疗过程出现症状进行性加重、伴马尾神经症状者采用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手术率,对非手术治疗者在治疗后1个、3个月、6个月、1年和3年时进行JOA评分,计算JOA评分改善率,采用改善优良率评估疗效,并根据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MRI图像计算突出物体积及吸收率。结果:86例患者完成非手术治疗,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的JOA评分分别为19.65±2.77、21.77±2.81、23.55±2.78、24.02±3.01、23.99±3.15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分别为40.69%、80.23%、82.56%、83.72%、82.56%。其中20例患者突出椎间盘出现了明显重吸收(RR>50%),占18.7%,3年随访其疗效优良率为100%;其余66例无明显重吸收,疗效优良率为81.82%。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吸收率与治疗后3年时JOA评分改善率呈中等正相关(r=0.488,P<0.001)。21例患者在非手术治疗过程出现症状进行性加重或伴马尾神经症状,改行手术治疗,手术率为19.6%;其中病程>1年12例,Iwabuchi分型为2、3、4型14例,伴有相邻终板Modic改变14例。结论:病程<1年、Iwabuchi分型为1或5型、不伴有相邻终板Modic改变的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并且部分患者发生突出物重吸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后纵韧带破裂 手术治疗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对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退变髓核细胞ColⅡ、Aggrecan及TIMP-1 mRNA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红海 姜宏 俞振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人体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退变髓核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1(TIMP-1)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住院患者经手术摘除的腰椎间盘组织...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人体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退变髓核细胞中Ⅱ型胶原(Col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1(TIMP-1)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住院患者经手术摘除的腰椎间盘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细胞;以SPF级雄性SD大鼠制备药物血清。将传代第1代的退变髓核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分别予体积比为5%、10%的益气活血方血清DMEM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血清DMEM培养液。通过Realtime PCR检测ColⅡ、Aggrecan、TIMP-1mRNA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益气活血方血清可上调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退变髓核细胞中ColⅡ、Aggrecan mRNA的表达(P<0.05),未检测出TIMP-1mRNA的变化。结论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中ColⅡ、Aggrecan含量,进而发挥防治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退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退变髓核细胞 ColⅡ AGGRECAN TIMP-1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旭涛 俞仲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医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石氏温经强腰方以及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变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疼痛量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比对照组患者(80.00%,32/40)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以及JOA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中医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上升,中医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1例呕吐,中医组未见不良反应(P>0.05)。结论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好转,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寒湿痹阻 石氏温经强腰方 中药熏蒸 JO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推拿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旭 邓蓉 张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172,共5页
目的评价针灸推拿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22年2月—2023年1月荆门市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例,分为对照组(27例)与试验组(28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予以常规牵引治疗,试验组行常规牵引... 目的评价针灸推拿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22年2月—2023年1月荆门市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例,分为对照组(27例)与试验组(28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予以常规牵引治疗,试验组行常规牵引结合针灸推拿治疗,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5 d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腰椎功能、疼痛、疾病相关血清指标、腰背伸肌群肌力水平。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更高[92.86%(26/28)vs 66.67%(18/2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Oswestr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分,血清P物质(serum levels of substance P,S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栓烷B2(thromboxane B2,TXB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直腿抬高试验结果,腰背伸肌群左侧、右侧的平均功率频率(average power frequency,MPF)、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ic value,IEMG)水平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提高腰背伸肌群肌力,可能与其调节疼痛、疾病相关血清指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血瘀 针灸 推拿 腰椎功能 疼痛 肌力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4
5
作者 丁宇 王鹏建 +3 位作者 阮狄克 林建宁 李海峰 王亦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者48例(A组),其余为非破裂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征象,探讨破裂型...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者48例(A组),其余为非破裂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征象,探讨破裂型LDH的诊断依据。结果:A组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JOA评分为12.27±2.94分,B组为18.50±3.65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X线片显示腰椎前凸发生率较高,CT显示边缘模糊、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及后缘锐角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MRI显示脱出髓核周围低信号带亦有较高发生率。髓核脱出率在50%以上者,B组的发生率为10.0%,而A组为45.8%。A组JOA分值与髓核脱出率成负相关(r=-0.77),B组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破裂型LDH具有症状明显、神经损害重等特点;影像学检查多种征象结合有助于提高破裂型LDH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破裂 临床表现 影像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6
作者 潘宏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00-501,共2页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11年,平均2年3...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11年,平均2年3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98%.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即可明确诊断,宜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 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影像学检查 硬膜外麻醉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屠冠军 常楚 +1 位作者 吕刚 金明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临床症状、体征,CT及MR 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80%有咳嗽时腰腿痛加重,86%出现短暂...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999年9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临床症状、体征,CT及MR 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80%有咳嗽时腰腿痛加重,86%出现短暂腰痛加重后有明显腿痛,直腿抬高试验<40°角占77%;其CT髓核突出率常超过50%;MR I可见椎体后方低信号条状影中断。结论: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特点、CT及MR I的表现,术前可对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破裂 低信号条状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辨证取穴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训红 陈幸生 孙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160,共5页
目的 观察针灸辨证取穴与刺络放血疗法共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LDH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刺络放血疗法,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辨证取穴。比较... 目的 观察针灸辨证取穴与刺络放血疗法共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LDH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刺络放血疗法,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辨证取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腰腿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炎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5.61%(31/41)(P<0.05);治疗第9 d、治疗第18 d观察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3/41)与对照组9.76%(4/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治疗和刺络放血疗法,能强化治疗效果,改善其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可减轻患者炎症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刺络放血 辨证取穴 针灸 中医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博文 马国梁 +5 位作者 陈忻 孙凯 秦晓宽 许博 银河 朱立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3037-3041,共5页
巨大型腰椎间盘症(GLDH)作为腰椎间盘突出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目前临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而手术疗法目前存在着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等诸多困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普及,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后若未经手术干预会出现髓核自行回纳或... 巨大型腰椎间盘症(GLDH)作为腰椎间盘突出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目前临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而手术疗法目前存在着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等诸多困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普及,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后若未经手术干预会出现髓核自行回纳或减小的现象,没有出现明显神经损害的GLDH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以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促进突出物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免于承受手术的风险与负担,为其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中医药疗法治疗本病具有突出优势与特色,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突出物的减少。但目前对于如何预测突出物是否会发生重吸收以及非手术疗法的选择、预后判断等问题尚无定论,且各种非手术疗法缺少更高级别的循证研究以验证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治疗 重吸收 病理机制 治疗策略 中医药疗法 针灸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5
10
作者 鲁凯伍 瞿东滨 +2 位作者 张树芳 杨波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40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岁(17~63岁),突出节段L5/S18例,L4/530例,L...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40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岁(17~63岁),突出节段L5/S18例,L4/530例,L3/42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定位,后外侧入路经皮穿刺进入椎间孔,工作套管逐级扩张,显露突入椎管后外侧的椎间盘组织,在内窥镜直视下行突出髓核组织切除术。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无术中硬脊膜破裂和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痛觉过敏,经保守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平均手术时间70min(40~150min),出血5~20ml,平均术后下床时间36h(24~48h),平均住院时间5d(3~10d)。随访时间12个月,下肢坐骨神经痛VAS评分术前为8.5±1.2分,术后3d时为3.5±1.4分,末次随访时为1.5±1.1分;术前、术后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MacNab标准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为优3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0%。结论: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优良,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外侧 内窥镜 后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4
11
作者 石磊 楚磊 +7 位作者 陈亮 柯珍勇 陈富 程昀 徐洲 程思 晏铮剑 邓忠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eectomy.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eectomy.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其中L3/43例,L4/59例,观察患者术中情况及手术耐受性,记录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前和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使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患者耐受性好,手术时间110±20min。1例术后马尾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保守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余病例无神经、血管、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5个月,下肢放射痛及日常生活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由术前7.75±0.97分减少到术后第一天的2.42±0.79分,末次随访时为1.42±0.79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OID评分由术前57.67±9.57减少到末次随访时的8.50±3.73,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7%(11/12)。结论: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游离 经对侧椎间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达颖 章勇 +4 位作者 刘小健 曹新添 廖云华 张学学 王志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A组(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31例,传统TESSYS)及B组(2013年1...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A组(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31例,传统TESSYS)及B组(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29例,TESSYS操作下按outside in方法行部分椎间隙内髓核摘除)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Mac Nab标准评定并比较术后1~3个月的疗效,比较疗效不佳者的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 d VAS总体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术后7 d 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个月根据Mac Nab标准评定两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3.9%和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椎间盘突出加重发生比例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能够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术中宜按outside in方法适度摘除椎间隙内部分髓核,及时封闭纤维环破裂处,术后延长卧床时间,有助于减少术后椎间盘再突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中央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5
13
作者 田大胜 朱斌 +3 位作者 刘建军 陈磊 王其飞 荆珏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8月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31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MRI判断髄核来自L2/31例,L3/41例,L4/55例,L5/...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8月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31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MRI判断髄核来自L2/31例,L3/41例,L4/55例,L5/S124例。25例髄核向尾侧脱出,6例向头侧脱出(其中3例游离至头侧椎弓根水平,1例游离至椎间孔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4~79 min,(65.2±7.8)min。术中硬膜囊撕裂1例。随访3~12个月,(6.4±2.9)月。术前腰腿痛VAS评分(5.9±0.7)分,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下降至(2.4±0.7)分、(1.2±0.6)分、(0.6±0.5)分(F=653.970,P=0.000)。术前ODI(53.1±6.5)%,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下降至(28.6±4.6)%、(15.2±2.4)%、(11.3±3.6)%(F=856.115,P=0.000)。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优2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5%(29/31)。结论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镜下视野清晰开阔,操作空间大,可用于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 脱出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2
14
作者 刘益鸣 张挺杰 +1 位作者 冯艺 李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的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的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记录术后恢复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通过生存分析得出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缓解率,以及术后疼痛缓解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部分患者在术后3.5±2.6个月时,达到稳定的疼痛缓解状态。术后12个月时,61%的患者疼痛缓解50%以上,术后24个月时,58%的患者疼痛缓解50%以上。未发现以下因素与术后疼痛缓解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性别、年龄、BMI、吸烟史、手术节段、病程和术前疼痛程度。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可有效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两种技术均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可作为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之外,推荐的联合微创介入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臭氧 包容腰椎间盘突出 疼痛缓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树东 李永津 +3 位作者 杜炎鑫 苏国义 侯宇 陈博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5-1048,共4页
自Kambin和Hijikata介绍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以来,随着外科技术和器械的发展进步,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近年来迅速发展。
关键词 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游离腰椎间盘突出 ENDOSCOPIC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 治疗 LUMBAR 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 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6
作者 贺宪 黄东生 +2 位作者 梁安靖 彭焰 孔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A组)和单纯髓核摘除术组(B组)。A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6-58岁,平均40.77±10.27岁,病变节段L4/5 17例,L5/S1 14例,采用后路单侧开窗、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入融合内固定术(简称椎体间融合术)。B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25-56岁,平均38.48±9.77岁,病变节段L4/5 15例,L5/S1 16例,采用传统的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简称单纯髓核摘除术)。两组病例数、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病变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6、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并完成术后6、12个月的Macnab疗效评估。结果:术后共54例患者(A组28例,B组26例)获得随访,腰腿痛均明显减轻。每组术后6、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A组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Macnab标准评价,术后6个月,A组优20例、良6例、可2例,B组优10例、良12例、可4例;术后12个月,A组优22例、良5例、可1例,B组优13例、良10例、可3例;A组优良率大于B组(P〈0.05)。结论: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ModicⅡ改变 椎体间融合术 髓核摘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元 殷世武 +5 位作者 项廷淼 高宗根 潘升权 张惠林 龙海灯 王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9-791,共3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臭氧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FLLDH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单行注射臭氧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行臭氧联合RFA,... 目的观察并探讨臭氧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FLLDH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单行注射臭氧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行臭氧联合RFA,两组患者其他辅助无差别,每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周和1、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技术成功率100%,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后1周,1、3和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73.3%、76.7%、70.0%、60.0%,研究组分别为70.0%、76.7%、83.3%、90.0%。3、6个月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臭氧联合RFA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 射频消融 臭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护理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44
18
作者 郭闯 李艳秋 +5 位作者 李芳 徐乃伟 王丽芹 王淑荣 王玲姝 边祥博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5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导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结合组给...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导入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熏蒸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结合组给予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治疗,干预时间为15d。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5天时评价患者JOA评分和腰腿疼痛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干预前后JOA及疼痛评分(VA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后组间比较,JOA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离子导入法有利于改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部疼痛状况,促进临床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气滞血瘀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 疼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湿热敷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7
19
作者 沈灿 俞红 马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19-192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寒湿痹阻型LDH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湿热敷组、中医辨证施护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LDH常规护理;中...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结合中医辨证施护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寒湿痹阻型LDH病人随机分为中药湿热敷组、中医辨证施护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LDH常规护理;中医辨证施护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中药湿热敷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湿热敷及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前及干预3周后根据国家LDH诊疗标准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行走、活动能力,并记录6个月内病人再入院情况。[结果]干预3周后,中药湿热敷组VAS评分、JOA评分优于其余两组(P<0.05或P<0.01);中药湿热敷组、中医辨证施护组病人6个月内再次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中药湿热敷组JOA改善优良率、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护结合中药湿热敷能够缓解LDH病人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寒湿痹阻 辨证施护 中药 湿热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泥灸贴联合电针疗法治疗风寒夹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20
作者 乔野 张立德 程岩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80-2285,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海泥灸贴联合电针疗法治疗风寒夹湿型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117例风寒夹湿型LDH患者按就诊顺序入结合组、电针组、西医组各39例,西医组给予患者单纯的西医综合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电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采用海泥灸贴联合电针疗法治疗风寒夹湿型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117例风寒夹湿型LDH患者按就诊顺序入结合组、电针组、西医组各39例,西医组给予患者单纯的西医综合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电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电针疗法,结合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海泥灸贴进行治疗;3组治疗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3组在腰部SF-MPQ评分方面,经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且与西医组相比,电针组有所降低(P<0.05),结合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1),且结合组亦要优于电针组(P<0.05);3组在下肢EMG检测方面,经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且在第1疗程治疗完成后,与西医组相比,结合组与电针组均有所降低(P<0.05),而在第2疗程治疗完成后,与西医组相比,电针组有所降低(P<0.05),结合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1),但两组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方面,经治疗后均有显著的降低(P<0.01),且与西医组相比,电针组有所降低(P<0.05),结合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1),且结合组亦要优于电针组(P<0.05);3组在临床疗效方面,结合组与电针组的总好转率均要高于西医组(P<0.05),且在治愈率方面,与西医组相比,电针组有所提高(P<0.05),结合组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P<0.01),且结合组亦要优于电针组(P<0.05);3组在腰部症状消失时间方面,与西医组相比,电针组有所减少(P<0.05),结合组的减少程度更为明显(P<0.01),且结合组亦要优于电针组(P<0.05),在腰部症状消失时间方面,与西医组相比,结合组与电针组均有所降低(P<0.05),但两组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海泥灸贴联合电针疗法治疗风寒夹湿型LDH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泥灸贴 电针疗法 风寒夹湿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