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惠树鹏 王卓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0-88,共9页
在构建数字化影响研发投入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选取2012—2021年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对不同类型创新投入的差异化影响,进一步探究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 在构建数字化影响研发投入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选取2012—2021年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对不同类型创新投入的差异化影响,进一步探究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对研发创新投入的边际影响远远大于非研发创新投入;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对不同类型创新投入的作用机制具有差异性,其中,数字化通过增加研发人员提高研发创新投入,通过促进产业集聚提高非研发创新投入。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支持强度能够强化数字化对研发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但会弱化数字化对非研发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则显著抑制数字化对研发创新投入的积极作用,但在数字化促进非研发创新投入的过程中作用微弱,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高技术产业 研发创新投入 非研发创新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忽视的创新:非研发创新研究述评及展望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桂菊 李斌 夏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49-154,共6页
非研发创新一直以来被传统的创新研究所忽视,由此导致了企业在战略制定以及政府在创新政策支持上长期忽略其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研发创新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绩效都具有重大影响。首先介绍了非研发创新的概念... 非研发创新一直以来被传统的创新研究所忽视,由此导致了企业在战略制定以及政府在创新政策支持上长期忽略其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研发创新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绩效都具有重大影响。首先介绍了非研发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非研发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途径;其次,对非研发创新的多样化模式以及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已有非研发创新的研究缺口,并对非研发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研发创新 创新绩效 创新模式 创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恒 侯建 陈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69,共10页
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型过程中,正确选择技术创新路径对创新转型至关重要。在考察高技术产业开展内、外部知识源化和非研发创新路径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2008-2014年高技术产业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和创... 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型过程中,正确选择技术创新路径对创新转型至关重要。在考察高技术产业开展内、外部知识源化和非研发创新路径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2008-2014年高技术产业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和创新绩效的空间相关性及分布结构,并将地理空间因素纳入多种创新路径驱动创新绩效机理框架下进行比较分析,实证考察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外部知识源化与非研发投入所占比重远远小于内部知识源化,技术创新路径非均衡性发展特点显著;高技术产业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与创新绩效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内外部知识源化、非研发与创新绩效一定程度上呈现为相似值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的分化态势,相邻地区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高技术产业外部知识源化对创新绩效起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现阶段内部知识源化和非研发规模对创新绩效分别呈现微弱的正向和负向影响,没有充分发挥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知识源化 外部知识源化 非研发 创新路径 创新绩效 高技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绩效评价的探索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净 耿军会 陈小荣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71,共5页
非研发创新与研发创新都是创新的重要形式,能够为企业带来创新绩效,非研发创新对于中小企业尤其重要。但在目前传统创新理论为主的研究中,创新绩效评价更多反映的是研发创新的结果,而没有体现出非研发创新的作用。利用文献分析法,将中... 非研发创新与研发创新都是创新的重要形式,能够为企业带来创新绩效,非研发创新对于中小企业尤其重要。但在目前传统创新理论为主的研究中,创新绩效评价更多反映的是研发创新的结果,而没有体现出非研发创新的作用。利用文献分析法,将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分为两大类六种模式,即技术类包括外部技术和知识采用、现有知识创新应用和改良、产品和服务定制与设计,非技术类包括营销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每种模式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以全面反映中小企业的非研发创新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绩效 非研发创新 评价指标 中小企业 探索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一个基于非研发创新的有调节中介模型 被引量:37
5
作者 解学梅 王宏伟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8,共16页
已有研究忽视了非研发创新对推动企业创新的内在价值,缺乏对非研发创新前因后果及其情景机制的研究。因此,本文整合网络嵌入和非研发创新相关理论,通过引入知识流动,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的一手调研数据,... 已有研究忽视了非研发创新对推动企业创新的内在价值,缺乏对非研发创新前因后果及其情景机制的研究。因此,本文整合网络嵌入和非研发创新相关理论,通过引入知识流动,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的一手调研数据,利用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全面探究企业非研发创新的前因变量及其情景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嵌入的两个维度(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对企业非研发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非研发创新的四个维度(产品或工艺改进、模仿生产和逆向还原、外部技术获取、用户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非研发创新在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并且知识流动调节该中介关系。研究结果通过从非研发创新视角构建网络嵌入向创新绩效转化的中间机制,拓展了企业创新模式的范畴,深化了非研发创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研发创新 网络嵌入 知识流动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创新、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化——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子彪 孙可远 赵菁菁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15,共9页
基于2013—2016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从微观层面系统分析了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在该影响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均对整个高新技术企业... 基于2013—2016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从微观层面系统分析了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在该影响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均对整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内部研发创新的影响最大;非研发创新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来自不同行业、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而言,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同一创新路径对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的创新绩效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创新 非研发创新 创新路径 创新绩效 高新技术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的双重中介效应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艳琳 胡曦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103,共19页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广受关注,其传导机制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2000-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广受关注,其传导机制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2000-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税收优惠一方面可以直接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间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中介效应值为39.5%,且两者还存在着正向的协同效应。同时这种内在的传导机制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同时发挥中介效应;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非研发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而且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果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研发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的逐渐增加呈递增态势。因此,进一步地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的同时,合理规划自主研发和外源技术的资金安排,有利于实现企业创新绩效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优惠 创新绩效 研发投入 非研发创新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制造业非研发创新对产业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旭超 许多 闫永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87,96,共8页
在当今的创新2.0时代,创新的含义更加丰富,创新更趋向于多元化,而不再拘泥于创新就等同于研发的思维定式,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对非研发创新的探索。但是国内现有的研究有限,且多是基于浙江等长三角地区情况的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2000... 在当今的创新2.0时代,创新的含义更加丰富,创新更趋向于多元化,而不再拘泥于创新就等同于研发的思维定式,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对非研发创新的探索。但是国内现有的研究有限,且多是基于浙江等长三角地区情况的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制造业非研发创新与绩效的发展过程,并主要进行了东北地区制造业非研发创新绩效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非研发创新绩效的横向比较分析,从而对东北地区非研发创新提出一些对策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制造业 非研发创新 绩效 区域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非研发创新 被引量:4
9
作者 卢彬彬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7年第8期70-75,共6页
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企业由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组织、企业本身知识积累、技术能力等特征,决定了其转型升级不仅依靠吸收新技术,提升技术能力,而且应通过非研发创新,提升员工素质、重构组织流程、整合外部资源,为技术能力提升提供... 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企业由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组织、企业本身知识积累、技术能力等特征,决定了其转型升级不仅依靠吸收新技术,提升技术能力,而且应通过非研发创新,提升员工素质、重构组织流程、整合外部资源,为技术能力提升提供互补性资源。文章从解决方案、市场机会和收益来源3个角度,对非研发创新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培育中低技术制造企业非研发创新能力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研发创新 中小企业 制造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研发投入、知识积累与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 被引量:21
10
作者 侯建 宋洪峰 李丽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6,85,共11页
基于最新发展的SBM-DDF模型,测度2008~2014年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指数,并将制造业行业的知识积累异质门槛纳入非研发投入驱动绿色创新增长机理框架,运用改进的动态门槛回归方法,构建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考察行业不同知识积累门槛下... 基于最新发展的SBM-DDF模型,测度2008~2014年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指数,并将制造业行业的知识积累异质门槛纳入非研发投入驱动绿色创新增长机理框架,运用改进的动态门槛回归方法,构建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考察行业不同知识积累门槛下非研发投入对绿色创新的异质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整体水平较低,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且行业异质性显著;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绿色创新水平在样本考察期内变化没有较大增长,甚至呈现一定幅度下降趋势;总体上,制造业非研发对绿色创新增长具有显著有利的促进效应。随着知识积累水平加强,非研发创新路径驱动机制存在差异,非研发投入对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呈现出明显的门槛效应特征。当制造业知识积累水平位于7.736和9.313"临界规模"时,最有利于非研发路径进行绿色创新。研究为探索促进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的动力来源、路径选择与政策设计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研发投入 知识积累 制造业绿色创新增长 SBM-DDF模型 动态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的异质门槛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侯建 陈恒 +1 位作者 李丽 李奉书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2-398,共7页
考虑中国创新基础薄弱和创新禀赋地区异质性的情境下的创新模式,利用高技术产业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以地区创新水平为门槛变量,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更为复杂的"门槛效应&q... 考虑中国创新基础薄弱和创新禀赋地区异质性的情境下的创新模式,利用高技术产业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以地区创新水平为门槛变量,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更为复杂的"门槛效应"特征。研究表明:各地区研发创新整体上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非研发创新则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其中,当地区创新水平门槛较低时,研发创新的正向作用相对较小,非研发创新的负向影响相对较大;随着地区创新水平的门槛不断升高,研发创新正向效应增强,非研发创新负面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创新 非研发创新 创新路径 高技术产业 面板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研发创新与地区生产率——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娟 李永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160,共14页
非研发创新的作用在现有研究中很少涉及,但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15年的地区数据,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非研发创新之于中国地区生产率影响的经验研究发现,不同支出用途的... 非研发创新的作用在现有研究中很少涉及,但对于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其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15年的地区数据,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非研发创新之于中国地区生产率影响的经验研究发现,不同支出用途的非研发创新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吸收能力对地区生产率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超过了研发创新所起到的作用;国外技术引进也起到正向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很大,国内的技术引进与地区生产率变化不相关。从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交乘项估计结果来看,在东、中部地区,研发投入对技术改造促进生产率的增长起到了明显提升作用,但在西部地区,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此外,研发投入在东部地区加强了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但在西部地区却由于对技术引进产生了挤出,阻碍了技术引进作用的发挥。对于消化吸收来说,在三个地区,研发投入都加强了消化吸收对地区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我国政府来说,要积极重视非研发创新的作用,把对非研发创新活动纳入到政府监测范围内,针对非研发创新活动的支持,要有所侧重,要特别重视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的作用,同时在研发创新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的资金支持政策上,不同地区要采取不同的措施,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研发创新 地区生产率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企业非研发创新活动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以产业集群关系嵌入为中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悦 沈蕾 田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7,共10页
以创意为产品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价值的创意企业,其创新发展模式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焦点。以合作创新和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将产业集群关系嵌入融入创意企业非研发创新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中介效应结构... 以创意为产品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价值的创意企业,其创新发展模式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焦点。以合作创新和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将产业集群关系嵌入融入创意企业非研发创新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创意企业技术引进、创意设计及创意学习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产业集群商业及政府层面关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来看,产业集群商业层面关系对非研发创新活动与合作创新关系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指导创意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更好地开展非研发创新活动,并依托产业集群关系提升不同主体合作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企业 非研发创新 合作创新绩效 产业集群 关系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药制造业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玉 王峻霞 +1 位作者 王群 褚淑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77-983,共7页
目的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方法考察1995—201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非研发创新经费支出基本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探讨多种非研发创新路径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无论是以专利申请数还是以新产品销售... 目的研究我国医药制造业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方法考察1995—201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非研发创新经费支出基本情况,建立面板数据,探讨多种非研发创新路径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无论是以专利申请数还是以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绩效,即技术改造、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购买国内技术、外部技术获取以及总体非研发创新等均对医药制造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均P<0.01。结论我国医药制造业非研发创新路径的非均衡发展特点较明显,总体呈现出重视技术改造、忽略外部技术获取的趋势;除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外,其余的非研发创新路径均存在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 非研发创新 面板数据 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研发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 被引量:10
15
作者 姬中洋 李彦龙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101,共8页
根据2009—2016年中国28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研发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影响,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非研发创新对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差距的影响,最后采用反事实计量研究方法对非研... 根据2009—2016年中国28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研发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非线性影响,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非研发创新对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差距的影响,最后采用反事实计量研究方法对非研发创新影响创新绩效的水平和收敛性进行定量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政府R&D资助不利于非研发创新效果的提高,而企业规模和出口强度有利于提升非研发创新效果;从全国层面看,非研发创新在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在西部地区最小,从而显著扩大了创新绩效的差距;从地区层面看,非研发创新也拉大了东中西内部地区创新绩效的差距,其中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小;非研发创新对东部和中部的贡献为上升趋势,近年来非研发创新增长大约使东部和中部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大约增长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研发创新 创新绩效 线性影响 地区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研发补贴、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凯军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5,共10页
专利的市场价值是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体现。基于政府不同类型补贴的目标存在差异,以上市企业专利被引用次数衡量企业创新产出,探讨政府研发补贴、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贴、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存... 专利的市场价值是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体现。基于政府不同类型补贴的目标存在差异,以上市企业专利被引用次数衡量企业创新产出,探讨政府研发补贴、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贴、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非对称性影响,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呈现显著倒U型影响,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线性抑制影响。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以及更换变量、样本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所得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考虑到企业间所在地区、上市板块差异,异质性分析也依然支持基准回归所得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被引用 政府研发补贴 非研发补贴 创新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约束、代理成本与企业非效率研发投资研究——来自湖北省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万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1-48,共8页
通过构建一个异质性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以湖北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定量考察了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对企业非效率研发投资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1)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对企业研发投资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 通过构建一个异质性双边随机边界模型,以湖北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定量考察了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对企业非效率研发投资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结果表明:(1)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对企业研发投资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程度强于代理成本;(2)整体上湖北企业研发投资较最优水平低18.05%,但约32.84%的公司研发投资高于最优水平,约59%的公司研发投资不足程度超过10%;(3)企业非效率研发投资的异质性较强,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普遍研发投资不足,中央国有企业研发投资效率较高。创新引领中"政府之手"作用的有效发挥应考虑对不同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研发投资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研发模式的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玲 陶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共4页
我国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技术不稳定性急剧增加的今天,这种劣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创新成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影响企业合作创新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技术不稳定性急剧增加的今天,这种劣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创新成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影响企业合作创新决策的因素有哪些,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来提高创新绩效?这些都是理论界和实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企业资源与能力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基于非合作研发与合作研发方式并存的均衡过程创新博弈模型,考察了产品替代、技术溢出、信息共享和技术研发难度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可为企业合作创新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创新 合作研发 合作研发 研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路径、技术密度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基于17个行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兰剑 王晓琦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4-121,141,共9页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自主研发、协同创新和非研发创新三种创新路径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引入交互项分析技术密度在两者影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显著的促...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自主研发、协同创新和非研发创新三种创新路径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引入交互项分析技术密度在两者影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技术制造业与自主研发的交互作用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优于中低技术制造业;协同创新路径对国际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但中低技术制造业对协同创新与竞争力间关系的刺激作用更强;非研发创新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技术密度越高对非研发创新与竞争力间关系的刺激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研发 协同创新 非研发创新 创新路径 国际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基于文化科技融合的视角 被引量:4
20
作者 范群林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9,共8页
基于对重庆市文化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中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的外部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吸收能力在外部知识提升创新绩效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但是一旦只考虑文化型企业时,这一结果... 基于对重庆市文化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中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的外部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吸收能力在外部知识提升创新绩效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但是一旦只考虑文化型企业时,这一结果就不绝对成立了。对于文化型企业,外部知识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而此时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就显得非常微弱。研究表明,吸收能力的测量还需进一步深化,以便使其在缺乏内部研发的文化型企业中变得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研发创新者 外部知识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文化科技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