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柳华 邱亚 +2 位作者 艾清龙 隆昱洲 王文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CIND)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9~80岁汉族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起病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量表和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手册第4版修订本进行认知测...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CIND)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9~80岁汉族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起病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量表和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手册第4版修订本进行认知测定,利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CIN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185例研究对象纳入统计分析,42例诊断为CIND,占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面积和中等面积梗死(OR:4.687,P<0.05;OR:4.734,P<0.05)、糖尿病(OR:2.887,P<0.05)是缺血性卒中后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梗死面积是缺血性脑卒中后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V-CIND) 被引量:8
2
作者 柳华 王文敏 +1 位作者 隆昱洲 常履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9-511,共3页
关键词 血管性 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法对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丽君 林浴坤 +4 位作者 陈松 林建峰 刘丽梅 陈建辉 侯来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观察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法对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non-dementia,PSCIN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PSCIN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法对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of non-dementia,PSCIND)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PSCIN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和运动、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法训练,以小组形式,每次40min,每周3次,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oCA)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MMSE、MoCA及MBI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MMSE、MBI、MoCA总分及八个认知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MMSE、MBI、MoCA总分及视空间执行能力、图命名、计算、延迟回忆四个认知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MBI、MoCA各维度评分(除计算外)及MoCA总分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蒙台梭利感官教育法能较全面提高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并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 蒙台梭利教育法 感官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双晓萍 谭子虎 +2 位作者 陈乞 陈子薇 陈丽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7-391,共5页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用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等作为治疗源。选择在...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用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等作为治疗源。选择在针对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VCIN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经Jadad量表评分2分以上的文献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严格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9篇,涉及1517例患者,但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VCIND在总有效率和改善简单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行为能力量表(Blessed)评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文献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医药治疗VCIND有效性和安全性获益具有潜在的优势,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不良反应方面亦有待于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心补肾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肖姝云 鲍晓敏 施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557-1558,共2页
目的:观察调心补肾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调心补肾方中药,100mL,2次/d,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30mg,3次/d,治... 目的:观察调心补肾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调心补肾方中药,100mL,2次/d,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30mg,3次/d,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MMSE、韦氏记忆MQ值和血同型半胱氨酸。结果:经治疗后两组MMSE、韦氏记忆MQ值均有明显提高,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MMSE、韦氏记忆MQ值的增值均有增加,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下降明显,统计学检验有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值较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调心补肾方能有效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优于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心补肾方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中医治疗 临床研究 血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心补肾豁痰方联合耳穴治疗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肖姝云 施丹 +1 位作者 许秋琳 鲍晓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643-1645,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调心补肾豁痰方联合耳穴对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成中药联合耳穴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 目的:观察和评价调心补肾豁痰方联合耳穴对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成中药联合耳穴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25-羟基维生素D变化。结果:中药联合耳穴组MMSE、MOCA、25-(OH)D均显著提高,与中药对照组相比治疗后MOCA得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治疗后MMSE、MOCA得分提高有统计学意义,25-(OH)D提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调心补肾豁痰方联合耳穴干预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突出,证实"肾主骨生髓",采用多方式综合干预疗效优于传统的单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中医药 25-(O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痰方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罗家祺 胡慧菁 范华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76-478,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方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双益平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活血化痰方治疗,并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对患者进行...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方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双益平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活血化痰方治疗,并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脂蛋白a、凝血酶时间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凝血酶时间水平明显延长(P<0.05)。结论活血化痰方可以明显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原因可能与活血化痰方改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凝血酶时间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活血化痰方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江意春 涂秋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7-340,共4页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D)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降低VaD的发生率。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恰好处于VCI的早期,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心理学 认知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红 田丽 +1 位作者 张忠波 宋彦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8期814-817,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老年科VCIND患者100例,并选取认知功能正常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 目的旨在探讨血尿酸水平与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no dementia,VCIN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老年科VCIND患者100例,并选取认知功能正常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基线信息、既往病史、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等,并检测血尿酸水平。采用t检验计算两组尿酸水平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尿酸水平与VCIND的相关性。结果 VCIND组患者血尿酸水平较认知功能正常组高[(269.25±57.90)μmol/L vs(237.19±55.25)μmol/L],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尿酸水平仍与VCIND存在相关性(比值比1.100,95%可信区间1.042~1.161)。结论血尿酸水平与VCIND存在相关性,这将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金刚对抑郁发作的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成业 杨国帅 +2 位作者 余丹 程启慧 孙荣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28-2632,共5页
目的探讨美金刚对抑郁发作的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抑郁发作的VCIND患者提供思路。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抑郁... 目的探讨美金刚对抑郁发作的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抑郁发作的VCIND患者提供思路。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抑郁发作的VCIND患者,随机分为美金刚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3个月,美金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入院后开始给予美金刚口服治疗,第一周5 mg/d,以后每周递增5 mg,第4周达到20 mg/d,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前额叶部位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比值、胆碱复合物(Cho)/Cr比值评定。同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美金刚组治疗后HAMD-24评分降低,NAA/Cr值、Cho/Cr值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美金刚组治疗后MoCA总分及各分项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定向力、注意力、语言功能、抽象概括能力、记忆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郁发作的VCIND患者细胞代谢水平降低,美金刚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和改善认知功能可能与提高细胞代谢水平,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抑郁发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廖思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VCIN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2组均...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非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VCIN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中医症候(Syndrome of Chinese Medicine,SDSVD)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水平,并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MOCA评分、血清叶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SDSVD评分、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可有效增加VCIND患者的MOCA评分、降低ADL和SDSVD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为VCIND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认知康复训练 痴呆型血管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睡眠结构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朱穆峰 邓丽影 +2 位作者 龚黎民 刘昊 丁勇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睡眠结构,了解与正常人群之间睡眠结构的差异性。方法应用加拿大Harmonie生产的32导Stellate Harmonie视频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20例VCI-ND患者的睡眠进行全夜监测,并与20名正常相同年龄范...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的睡眠结构,了解与正常人群之间睡眠结构的差异性。方法应用加拿大Harmonie生产的32导Stellate Harmonie视频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20例VCI-ND患者的睡眠进行全夜监测,并与20名正常相同年龄范围人群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ND患者组睡眠总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增加,第1阶段睡眠增加,第2阶段睡眠减少和第3阶段睡眠减少,快速动眼期(REM)缩短,睡眠效率下降。结论 PSG中的浅睡眠增多,慢波睡眠S3~4期及快速动眼期(REM)期减少可能是VCI-ND病人所具有的电生理学指标之一,但是否可作为VCI-ND患者的特异性诊断指标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多导睡眠描记术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