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尹俊 王鸿利 +6 位作者 王学锋 璩斌 武文漫 丁秋兰 傅启华 戚正武 王振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1-725,共5页
为了观察非病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将B结构域缺失(△ 76 0aa - 16 39aa)的人FⅧcDNA(hFⅧBDcDNA)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RC/RSV ,构建重组质粒载体 pRC/RSV hFⅧBDcDNA。经SuperFectTransfectionR... 为了观察非病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的表达 ,将B结构域缺失(△ 76 0aa - 16 39aa)的人FⅧcDNA(hFⅧBDcDNA)亚克隆至质粒载体pRC/RSV ,构建重组质粒载体 pRC/RSV hFⅧBDcDNA。经SuperFectTransfectionReagent转染小鼠 32D细胞系 ,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和RT 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FⅧ的促凝活性 (hFⅧ∶C)和抗原含量 (hFⅧ∶Ag)以及细胞中hFⅧBDcDNA的转录。结果表明 :小鼠 32D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的人FⅧ∶Ag最高达到了 4 5 0 .0 8毫微克 /(10 6细胞·2 4小时 ) ,hFⅧ∶C最高达到了 2 .0 1单位 /(10 6细胞·2 4小时 ) ,RT PCR可检测到 32D细胞中hFⅧBDcDNA转录的mRNA。结论 :非病毒质粒载体 pRC/RSV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能够在小鼠 32D细胞系中表达人FⅧ蛋白 ,所表达的FⅧ与正常人血浆中的野生型FⅧ具有相似的凝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非病毒载体 人凝血因子Ⅷ 基因表达 32D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靶向性非病毒载体K16GRGDSPC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海涛 郑启新 +3 位作者 郭晓东 刘勇 李长文 宋玉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2,376,共5页
目的 优化新型靶向性非病毒基因载体——含RGD肽K16GRGDSPC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的转染条件。方法 固相合成法合成K16GRGDSPC寡肽并用质谱仪和高压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在保持其它因素一致的条件下,通... 目的 优化新型靶向性非病毒基因载体——含RGD肽K16GRGDSPC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的转染条件。方法 固相合成法合成K16GRGDSPC寡肽并用质谱仪和高压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在保持其它因素一致的条件下,通过变化单一因子来筛选某个最佳参数。结果 合成肽与设计肽的分子量一致,纯度为94%~95%,满足实验要求。在寡肽载体介导转染的过程中,溶酶体抑制剂氯喹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在氯喹溶液中的暴露时间至少应维持在8h以上;在载体/DNA复合物中暴露时间过短(〈4h)或过长(〉24h)对转染都有不利影响;血清对载体/DNA复合物与细胞的结合有明显抑制作用;质粒含量在2~4μg时转染效果最佳;质粒/载体质量比为1:2~1:4时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加入转铁蛋白也能显著提高基因的转染和表达,且在25μg时转染效率达到最大。结论 通过优化转染条件可提高寡肽载体的转染效率,可为下一步进行骨基质材料表面基因修饰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性非病毒载体 含RGD肽 转染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载体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彤 王刚 +1 位作者 张琪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是通过外源导入与多能性相关的转录因子来诱导体细胞发生重编程从而获得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iPS细胞在疾病的模型建立与机制研究、细胞治疗、药物的发现与评价等...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是通过外源导入与多能性相关的转录因子来诱导体细胞发生重编程从而获得的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iPS细胞在疾病的模型建立与机制研究、细胞治疗、药物的发现与评价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非病毒载体 多向分化潜能 cells 细胞发生 转录因子 细胞治疗 I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任超 周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95-1899,共5页
近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强骨组织工程的方法,通过局部基因治疗促进新骨形成和修复骨缺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在基因治疗过程中,选择高效、安全的载体是使外源靶基因顺利进入靶细胞并... 近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强骨组织工程的方法,通过局部基因治疗促进新骨形成和修复骨缺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在基因治疗过程中,选择高效、安全的载体是使外源靶基因顺利进入靶细胞并有效表达的前提。用于基因治疗的载体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种类型。病毒载体有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慢病毒等,具有转染效率高的优点,但由于其较高的免疫原性、DNA携带能力有限与致癌性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虽然非病毒载体整体转染效率低,但具有生物安全性高、免疫原性低、价格低廉、制备简单、易于大量生产的优点,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非病毒载体投递系统也一直在不断被优化,本文旨在回顾非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非病毒载体 骨缺损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性非病毒载体GE7系统治疗人脑胶质瘤的体内外研究
5
作者 陈永新 许秀兰 +5 位作者 张光霁 王韦 赵瑞皎 金海英 卢亦成 顾健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 :研究EGF R介导的靶向性非病毒载体GE7系统治疗人脑胶质瘤的体内外效应。方法 :组建GE7基因转移系统 ,分别与 β gal报道基因、p2 1WAF 1 CIP1 基因组成复合物 ,体外转导U2 5 1MG细胞 ,分析GE7系统导入效率 ;MTS法观察细胞生长曲... 目的 :研究EGF R介导的靶向性非病毒载体GE7系统治疗人脑胶质瘤的体内外效应。方法 :组建GE7基因转移系统 ,分别与 β gal报道基因、p2 1WAF 1 CIP1 基因组成复合物 ,体外转导U2 5 1MG细胞 ,分析GE7系统导入效率 ;MTS法观察细胞生长曲线 ;FACS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建立裸鼠皮下荷瘤模型 ,分别经瘤内和尾静脉注射导入DNA载体复合物 ,观察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 :GE7系统体外导入率最高达 70 % ,细胞生长曲线呈低平型 ,细胞周期阻滞于G1 期 ,平均凋亡指数为 2 5 .2 % ;瘤内注射和尾静脉注射抑瘤率分别为 5 6.5 %和 60 .2 %。结论 :GE7系统具有较高效率和靶向性 ,经肿瘤局部和全身途径导入p2 1WAF 1 CIP1 基因 ,均可诱导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靶向性非病毒载体 p21^WAF-1/CIP1基因 细胞凋亡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载体在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卫星(综述) 睢瑞芳(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7-742,共6页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RD)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常常导致不可逆盲,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针对IRD的基因治疗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如何将基因药物递送至靶细胞并安全、高效地表达成为目前研究发展的关键点。病毒载体系统转染效...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IRD)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常常导致不可逆盲,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针对IRD的基因治疗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如何将基因药物递送至靶细胞并安全、高效地表达成为目前研究发展的关键点。病毒载体系统转染效率较高,但具有潜在的免疫反应和生物安全等问题,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使非病毒载体系统的开发应运而生。DNA纳米复合体是新型非病毒载体的研究热点之一,这种聚合物/DNA复合物纳米粒子由多肽、脂质、多糖等物质压缩和包裹DNA而成,在IRD的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此外,非病毒载体在成本、制备难易度、包装容量及安全性上均显示出其优势,为视网膜色素变性、Stargardt病、先天性视网膜劈裂、Leber先天性黑矇等IRD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近年来非病毒载体系统在转染效率、靶向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进展及其在IRD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非病毒载体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建青教授团队与申有青教授团队合作成果在神经干细胞的非病毒载体转染领域取得进展
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3,共1页
浙江大学药学院高建青教授团队和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申有青教授团队于2019年1月10日在《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Neural stem cells transfected wit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sponsive polyplexes for effect... 浙江大学药学院高建青教授团队和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申有青教授团队于2019年1月10日在《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Neural stem cells transfected wit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sponsive polyplexes for effective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的研究论文(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1807591)。该研究合成了一种活性氧响应电荷反转的非病毒基因载体,攻克了非病毒载体难以高效转染神经干细胞的难题,提高神经干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从而大幅提升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非病毒载体 团队合作 转染 病毒基因载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 缺血性脑卒中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以用作非病毒载体的TB蛋白
8
作者 陶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6-26,共1页
康内尔大学医学院(New York,NY)的科研人员们发现了一种叫做侵染素的蛋白,该蛋白可以作为一种试剂向细胞释放疫苗、治疗剂及基因治疗剂。 1993年研究人员成功地克隆了结核(TB)基因,侵染素即为该基因所表达。他们将该基因称作“分枝杆菌... 康内尔大学医学院(New York,NY)的科研人员们发现了一种叫做侵染素的蛋白,该蛋白可以作为一种试剂向细胞释放疫苗、治疗剂及基因治疗剂。 1993年研究人员成功地克隆了结核(TB)基因,侵染素即为该基因所表达。他们将该基因称作“分枝杆菌入口”(Mycobacterium Entry,MCE),因为侵染素可以通过TB进入哺乳动物细胞。 迄今为止,科研人员们已经发现该蛋白能够包被中空的膝乳珠并将其释放到体细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科研人员 治疗剂 哺乳动物细胞 分枝杆菌 基因治疗 基因疗法 抗生素和疫苗 体细胞 研究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CAR-T开发工艺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海鹏 朱启宇 +1 位作者 朱家良 闵静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1-467,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T(CAR-T)淋巴细胞是过继性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这项技术将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推至巅峰。CAR-T对淋巴细胞起源的血液肿瘤已经取得了极佳的疗效,并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AR-T制备工艺目前以病毒载体转染T细胞为主... 嵌合抗原受体T(CAR-T)淋巴细胞是过继性免疫疗法中的研究热点,这项技术将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推至巅峰。CAR-T对淋巴细胞起源的血液肿瘤已经取得了极佳的疗效,并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AR-T制备工艺目前以病毒载体转染T细胞为主,但产生病毒载体的过程长、成本高,同时病毒载体载荷量低且伴随插入不稳定性。因此目前急需努力寻找更便捷、更精确的非病毒基因传递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最有前途的非病毒基因传递技术的现状,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相关蛋白9(CRISPR/Cas9)基因编辑、转座子系统,如睡美人(SB)和PiggyBac(PB)和mRNA,并对非病毒载体CAR-T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嵌合抗原受体T(CAR-T) 转座子 CRISPR/Cas9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非病毒基因载体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决照 辛梅华 李明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85-1492,共8页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阳离子多糖,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好、安全无毒,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壳聚糖溶解性差、靶向性弱和转染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针对这些缺点,研究者对壳聚糖进行修饰改性,制备...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阳离子多糖,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好、安全无毒,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壳聚糖溶解性差、靶向性弱和转染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针对这些缺点,研究者对壳聚糖进行修饰改性,制备了一系列壳聚糖衍生物作为基因载体。本文就近年来改性壳聚糖衍生物用作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结果作简要综述,重点介绍其细胞毒性和转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改性壳聚糖 非病毒载体 细胞毒性 转染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汤谷平 陆晓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理想的转基因载体应具有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靶向特异性强及体内外转染效率高的特性。非病毒基因载体具有低免疫原性和易制备等特点,是一类较为理想的基因载体。
关键词 基因传递 基因治疗 非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靶向载体递送小干扰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雪祺 刘萌 王荣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4期243-246,共4页
近年来由小干扰RNA(siRNA)所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发展迅速,如何高效、安全地将siRNA转运至靶组织是决定这一技术应用前景的关键问题。本文重点围绕构建siRNA的非病毒靶向载体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小干扰RNA 非病毒载体 基因转移技术 靶向性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性基因治疗递送载体(mPEG5k-PCL1.2k)1.4-g-PEI10k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黄伟 吕明 +3 位作者 高钟镐 金明姬 杨飞飞 王玉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构建非病毒性基因治疗递送载体(mPEG5k-PCL1.2k)1.4-g-PEI10k,探讨其细胞毒性及对质粒基因(pDNA)的递送性能。方法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共聚物mPEG5k-PCL1.2k-OH,将其羟基末端化学转化为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生成mPEG5k-PCL1.2k-N... 目的构建非病毒性基因治疗递送载体(mPEG5k-PCL1.2k)1.4-g-PEI10k,探讨其细胞毒性及对质粒基因(pDNA)的递送性能。方法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共聚物mPEG5k-PCL1.2k-OH,将其羟基末端化学转化为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生成mPEG5k-PCL1.2k-NHS,随后同枝化PEI10k进行反应生成三元共聚物(mPEG5k-PCL1.2k)1.4-g-PEI10k。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和凝胶渗透色谱对(mPEG5k-PCL1.2k)1.4-g-PEI10k进行结构表征分析;通过MTT分析,比较(mPEG5k-PCL1.2k)1.4-g-PEI10k与PEI10k的细胞毒性;通过复凝聚法制备(mPEG5k-PCL1.2k)1.4-g-PEI10k/pDNA复合物;通过细胞转染实验,观察不同质量比的复合物转染细胞后报告基因的表达效果,考察转染时间和培养基pH值对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合成了递送载体(mPEG5k-PCL1.2k)1.4-g-PEI10k。浓度小于62.5g/ml时,(mPEG5k-PCL1.2k)1.4-g-PEI10k的细胞毒性显著小于PEI10k。(mPEG5k-PCL1.2k)1.4-g-PEI10k载体能够压缩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报告基因(pEGFP)形成(mPEG5k-PCL1.2k)1.4-g-PEI10k/pEGFP复合物,并有效转染细胞获得目的基因表达;当载体与质粒的质量比为10∶1时,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效果最好。转染时间和培养基pH值均可影响(mPEG5k-PCL1.2k)1.4-g-PEI10k/pEGFP的转染效率,转染效率在48h优于24h和72h,pH6.8培养基优于pH7.2培养基。结论递送载体(mPEG5k-PCL1.2k)1.4-g-PEI10k细胞毒性较低,能够递送pDNA进入细胞并表达目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质粒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非病毒转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欣 刘文广 +1 位作者 李永胜 姚康德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7期97-100,共4页
高效的转基因载体是基因释放系统的核心。作为一种天然碱性多糖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血清性和独特的跨细胞膜特性。
关键词 壳聚糖 转基因载体 基因释放系统 非病毒载体 研究综述 脱氧胆酸改性 季铵盐 半乳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基因编辑CRISPR/Cas9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席龙昌 葛治伸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2-592,共11页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能对目标基因片段进行编辑,包括敲除、敲入等。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包括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as9)在内的一系列基因编辑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CRISPR/Cas9主要利...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能对目标基因片段进行编辑,包括敲除、敲入等。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包括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9(Cas9)在内的一系列基因编辑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CRISPR/Cas9主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在蛋白或RNA的引导下,使目标位置的DNA双链断裂,在治疗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疾病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应用这项技术进行基因编辑的关键点之一是,必须要将相关的蛋白或核酸高效地递送到细胞核中。相对于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在安全性及规模化生产方面表现出了更高的优越性,是目前基因编辑递送载体发展的重点。本文对近期基因编辑CRISPR/Cas9非病毒递送载体的重要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非病毒载体的优势,在非病毒载体体系中,着重介绍脂质体和高分子载体在CRISPR/Cas9技术应用中的近期进展,并展望了非病毒CRISPR/Cas9递送载体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非病毒载体 脂质体 高分子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为骨架的新型阳离子非病毒基因载体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静云 窦柏蕊 +1 位作者 包永明 李森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57-1764,共8页
通过琥珀酸酐将低分子量支化聚乙烯亚胺(PEI,分子量1000)偶联到普鲁兰多糖(Pullulan)上,合成了新型基因载体P-PEI.利用1H NMR、FTIR、粒度仪、Zeta电位仪、透射电镜和凝胶电泳对聚阳离子载体及其与质粒pDNA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凝胶阻滞... 通过琥珀酸酐将低分子量支化聚乙烯亚胺(PEI,分子量1000)偶联到普鲁兰多糖(Pullulan)上,合成了新型基因载体P-PEI.利用1H NMR、FTIR、粒度仪、Zeta电位仪、透射电镜和凝胶电泳对聚阳离子载体及其与质粒pDNA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证明,载体P-PEI在体外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稳定结合pDNA,并能有效抑制DNA水解酶及血清成分对pDNA的降解.噻唑蓝(MTT)细胞毒性测试、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GFP)及荧光素酶表达质粒(pGL3)转染实验结果表明,载体P-PEI在N/P高达12.5时对细胞MCF-7,HeLa和COS-7的毒性低于PEI;当N/P为6.25时能有效将pGFP和pGL3带入Hela细胞并表达,最佳转染效率及荧光素酶活分别为[(36.67±0.25)%和(28.73±7.19)×108RLU/mg蛋白,RLU为光强度],比Lipo 2000[(49.13±0.61)%,(58.47±7.62)×108 RLU/mg蛋白)略低.因此以Pullulan为骨架材料的P-PEI是一种新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多糖 聚乙烯亚胺 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GFP 病毒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非病毒基因载体PEG-b-(PG-g-PEI)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宁 孙贺春 +2 位作者 徐欢喜 董晓曼 邵张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结合重组低分子量PEI和PEG结构修饰两种手段合成出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方法用相对分子质量600的聚乙烯亚胺氨解嵌段聚合物PEG-b-PBLG,合成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 目的结合重组低分子量PEI和PEG结构修饰两种手段合成出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方法用相对分子质量600的聚乙烯亚胺氨解嵌段聚合物PEG-b-PBLG,合成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激光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和凝胶电泳对载体及其与DNA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考察了载体的细胞毒性与转染效率。结果我们成功合成出窄分布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表明当N/P比大于5时载体能很好地包裹DNA;载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为120 nm,zeta电位25 mV;通过MTT实验和体外质粒转染实验显示出载体在测量范围内具有极低的细胞毒性和很高的转染效率。结论聚合物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有望作为非病毒基因传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基因载体 聚乙烯亚胺 聚谷氨酸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的合成及其结合DNA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昕 潘仕荣 +3 位作者 冯敏 张璇 张未 温玉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7-300,304,共5页
以IPDI为偶联剂,合成了PEG-PEI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认,通过1H NMR计算出共聚物的分子量,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考察共聚物与DNA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当PEG接枝量为10%、25%... 以IPDI为偶联剂,合成了PEG-PEI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认,通过1H NMR计算出共聚物的分子量,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考察共聚物与DNA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当PEG接枝量为10%、25%时,PEG-PEI结合DNA的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当PEG接枝量为50%时,PEG-PEI结合DNA的能力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基因载体 聚乙二醇 聚乙烯亚胺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琼脂糖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合成)基因递送载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9-52,57,共5页
以基因治疗领域中非病毒载体的种类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各种非病毒载体的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为其未来改性、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因治疗 非病毒载体 基因递送 纳米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阳离子化菊粉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静云 付雪 包永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24-2130,共7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偶联到菊粉多糖(Inulin)上,合成了新型基因载体PDIN.利用核磁共振仪、动态光散射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凝胶电泳对PDIN及其与质粒pDNA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凝...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偶联到菊粉多糖(Inulin)上,合成了新型基因载体PDIN.利用核磁共振仪、动态光散射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凝胶电泳对PDIN及其与质粒pDNA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PDIN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稳定结合pDNA.噻唑蓝(MTT)细胞毒性测试、溶血实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GFP)及β半乳糖苷酶表达质粒(pβgal)转染实验结果表明,PDIN对MCF-7,Hela,COS7和HepG2细胞的毒性较小;其溶血率低,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载体PDIN能有效将pGFP和pβgal带入COS7细胞并表达,在N/P为1时转染效率最高,其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为(3.36±0.74)U/mg蛋白,比Lipo2000转染效率[(4.33±0.77)U/mg蛋白]略低.因此,所合成的载体PDIN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粉多糖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GFP) β半乳糖苷酶表达质粒(pβgal) 病毒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