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鲁兰多糖为骨架的新型阳离子非病毒基因载体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静云 窦柏蕊 +1 位作者 包永明 李森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57-1764,共8页
通过琥珀酸酐将低分子量支化聚乙烯亚胺(PEI,分子量1000)偶联到普鲁兰多糖(Pullulan)上,合成了新型基因载体P-PEI.利用1H NMR、FTIR、粒度仪、Zeta电位仪、透射电镜和凝胶电泳对聚阳离子载体及其与质粒pDNA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凝胶阻滞... 通过琥珀酸酐将低分子量支化聚乙烯亚胺(PEI,分子量1000)偶联到普鲁兰多糖(Pullulan)上,合成了新型基因载体P-PEI.利用1H NMR、FTIR、粒度仪、Zeta电位仪、透射电镜和凝胶电泳对聚阳离子载体及其与质粒pDNA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证明,载体P-PEI在体外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稳定结合pDNA,并能有效抑制DNA水解酶及血清成分对pDNA的降解.噻唑蓝(MTT)细胞毒性测试、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GFP)及荧光素酶表达质粒(pGL3)转染实验结果表明,载体P-PEI在N/P高达12.5时对细胞MCF-7,HeLa和COS-7的毒性低于PEI;当N/P为6.25时能有效将pGFP和pGL3带入Hela细胞并表达,最佳转染效率及荧光素酶活分别为[(36.67±0.25)%和(28.73±7.19)×108RLU/mg蛋白,RLU为光强度],比Lipo 2000[(49.13±0.61)%,(58.47±7.62)×108 RLU/mg蛋白)略低.因此以Pullulan为骨架材料的P-PEI是一种新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多糖 聚乙烯亚胺 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GFP 非病毒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非病毒基因载体PEG-b-(PG-g-PEI)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何宁 孙贺春 +2 位作者 徐欢喜 董晓曼 邵张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结合重组低分子量PEI和PEG结构修饰两种手段合成出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方法用相对分子质量600的聚乙烯亚胺氨解嵌段聚合物PEG-b-PBLG,合成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 目的结合重组低分子量PEI和PEG结构修饰两种手段合成出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方法用相对分子质量600的聚乙烯亚胺氨解嵌段聚合物PEG-b-PBLG,合成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激光粒度分析仪、zeta电位仪和凝胶电泳对载体及其与DNA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考察了载体的细胞毒性与转染效率。结果我们成功合成出窄分布的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表明当N/P比大于5时载体能很好地包裹DNA;载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为120 nm,zeta电位25 mV;通过MTT实验和体外质粒转染实验显示出载体在测量范围内具有极低的细胞毒性和很高的转染效率。结论聚合物聚乙二醇-b-(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有望作为非病毒基因传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聚乙烯亚胺 聚谷氨酸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响应的非病毒基因传递体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幽香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0-792,共3页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微纳仿生 超分子组装 谷胱甘肽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的合成及其结合DNA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昕 潘仕荣 +3 位作者 冯敏 张璇 张未 温玉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7-300,304,共5页
以IPDI为偶联剂,合成了PEG-PEI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认,通过1H NMR计算出共聚物的分子量,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考察共聚物与DNA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当PEG接枝量为10%、25%... 以IPDI为偶联剂,合成了PEG-PEI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认,通过1H NMR计算出共聚物的分子量,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考察共聚物与DNA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当PEG接枝量为10%、25%时,PEG-PEI结合DNA的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当PEG接枝量为50%时,PEG-PEI结合DNA的能力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聚乙二醇 聚乙烯亚胺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琼脂糖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阳离子化菊粉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静云 付雪 包永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24-2130,共7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偶联到菊粉多糖(Inulin)上,合成了新型基因载体PDIN.利用核磁共振仪、动态光散射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凝胶电泳对PDIN及其与质粒pDNA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凝...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偶联到菊粉多糖(Inulin)上,合成了新型基因载体PDIN.利用核磁共振仪、动态光散射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凝胶电泳对PDIN及其与质粒pDNA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PDIN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稳定结合pDNA.噻唑蓝(MTT)细胞毒性测试、溶血实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GFP)及β半乳糖苷酶表达质粒(pβgal)转染实验结果表明,PDIN对MCF-7,Hela,COS7和HepG2细胞的毒性较小;其溶血率低,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载体PDIN能有效将pGFP和pβgal带入COS7细胞并表达,在N/P为1时转染效率最高,其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为(3.36±0.74)U/mg蛋白,比Lipo2000转染效率[(4.33±0.77)U/mg蛋白]略低.因此,所合成的载体PDIN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粉多糖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GFP) β半乳糖苷酶表达质粒(pβgal) 非病毒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纪昕 翁梁 +1 位作者 曹淑桂 冯雁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10,共3页
非病毒基因治疗是相对于病毒性基因治疗而言 ,指采用非病毒的载体进行的基因治疗。非病毒的基因载体比病毒性基因载体具有高安全性、低免疫原性及易于生产的特点。本文就非病毒基因治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作一... 非病毒基因治疗是相对于病毒性基因治疗而言 ,指采用非病毒的载体进行的基因治疗。非病毒的基因载体比病毒性基因载体具有高安全性、低免疫原性及易于生产的特点。本文就非病毒基因治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作一概括的介绍。随着人类对疾病发病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非病毒基因治疗将在人类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治疗 研究进展 非病毒基因载体 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基因递送系统的靶向性研究
7
作者 魏秀莉 吴伟 徐惠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8-370,376,共4页
关键词 递送系统 非病毒基因 靶向性研究 基因治疗 治疗基因 基因药物 调控系统 基因表达 表达效率 毒副作用 免疫原性 目的基因 野生型 致癌性 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建青教授团队与申有青教授团队合作成果在神经干细胞的非病毒载体转染领域取得进展
8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3,共1页
浙江大学药学院高建青教授团队和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申有青教授团队于2019年1月10日在《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Neural stem cells transfected wit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sponsive polyplexes for effect... 浙江大学药学院高建青教授团队和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申有青教授团队于2019年1月10日在《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Neural stem cells transfected wit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esponsive polyplexes for effective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的研究论文(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1807591)。该研究合成了一种活性氧响应电荷反转的非病毒基因载体,攻克了非病毒载体难以高效转染神经干细胞的难题,提高神经干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从而大幅提升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病毒载体 团队合作 转染 非病毒基因载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 缺血性脑卒中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共混制备PEG化基因载体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幽香 陈平 +1 位作者 胡巧玲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89-2293,共5页
通过含PEG链段的两亲聚合物的自组装共混,制备了基于疏水作用力的新型PEG化非病毒基因载体.分别选用胆固醇-聚乙二醇和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作为共混改性剂,研究两亲聚合物的种类对组装体在生理盐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基因转染效率的... 通过含PEG链段的两亲聚合物的自组装共混,制备了基于疏水作用力的新型PEG化非病毒基因载体.分别选用胆固醇-聚乙二醇和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作为共混改性剂,研究两亲聚合物的种类对组装体在生理盐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驱动力的大小是获得稳定的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的关键.通过对两亲聚合物中疏水链段的选择调控,可制备稳定的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提高基因传递体系在生理盐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基因转染效率.通过自组装共混,为新型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的制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超分子组装 自组装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幽香 沈潇波 +1 位作者 徐志学 胡巧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1-1224,共4页
以疏水性荧光染料罗丹明B为模型药物,采用聚乙烯亚胺-接枝-胆固醇(PEI-g-Chol)两亲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成功制备了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的超分子组装体.通过组装条件的调控,获得了具有良好DNA缔合特性的尺寸为154 nm,表面电位为33.7 mV... 以疏水性荧光染料罗丹明B为模型药物,采用聚乙烯亚胺-接枝-胆固醇(PEI-g-Chol)两亲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成功制备了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的超分子组装体.通过组装条件的调控,获得了具有良好DNA缔合特性的尺寸为154 nm,表面电位为33.7 mV的球形纳米粒子.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表面带正电荷的罗丹明B与基因共负载纳米粒子很容易被细胞内吞,并能有效转染细胞,为高效安全的药物与基因共负载微载体的制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超分子组装 药物/基因共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共聚物介导体外基因传递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璇 潘仕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研究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PEG)-聚乙烯亚胺(PEI)共聚物的组成对体外介导基因传递的影响。【方法】将含PEG不同分子量和接枝量的PEG-PEI共聚物,与DNA形成复合物。考察带正电荷的PEI与带负电荷的DNA的相互作用,测定了PEG-PEI/... 【目的】研究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PEG)-聚乙烯亚胺(PEI)共聚物的组成对体外介导基因传递的影响。【方法】将含PEG不同分子量和接枝量的PEG-PEI共聚物,与DNA形成复合物。考察带正电荷的PEI与带负电荷的DNA的相互作用,测定了PEG-PEI/DNA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及对Hela细胞的毒性和转染率。【结果】PEG侧链并未明显影响PEI与DNA形成复合物的能力;连接PEG5000能够明显降低复合物的粒径;复合物的Zeta电位随着PEG接枝量的增加而降低;细胞毒性不依赖于PEG的分子量的变化,而是取决于PEG的接枝量;共聚物PEG-PEI(2-25-1)被证实为较有效的介导体外基因传递的复合物。【结论】共聚物的结构组成对DNA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毒性和转染率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PEI共聚物 非病毒基因载体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作为基因载体的体外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春阳 赵天勤 +2 位作者 方良 牟鸣薇 郝新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5-1119,共5页
目的评价壳寡糖作为基因载体的理化性质及转染293T细胞的活性。方法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壳寡糖,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壳寡糖的细胞毒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壳寡糖结合及保护质粒DNA的作用,荧光显微镜观测转染结果。结果高浓... 目的评价壳寡糖作为基因载体的理化性质及转染293T细胞的活性。方法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壳寡糖,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壳寡糖的细胞毒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壳寡糖结合及保护质粒DNA的作用,荧光显微镜观测转染结果。结果高浓度壳寡糖第2天时具有较低毒性,第4天时细胞存活率高于不做处理的对照细胞;质量比>20倍时,壳寡糖几乎完全结合DNA,并且具有一定保护的作用;转染293T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能够观测到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结论壳寡糖可以作为基因载体转染293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非病毒基因载体 基因转染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杯芳烃基因载体GGC[4]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德美 李海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74-577,共4页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的具有分子探针功能的主体分子型非病毒载体双子糖杯芳烃主体分子(GGC[4]),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到主体分子GGC[4]与DNA分子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纳米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形态.体外细胞转染实验表明其具有较高的转...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的具有分子探针功能的主体分子型非病毒载体双子糖杯芳烃主体分子(GGC[4]),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到主体分子GGC[4]与DNA分子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纳米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形态.体外细胞转染实验表明其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本研究为设计制备新的非病毒基因载体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杯芳烃 非病毒基因载体 凝胶电泳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响应性基因载体及其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晶 刘健 许海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获得合适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病毒载体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人们致力于非病毒载体的研究,但其递送效果仍不理想。为了提高其基因递送效率,改善其靶向性及特异性,并调控其在体内及细胞内的动态,研发具有响应... 获得合适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病毒载体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人们致力于非病毒载体的研究,但其递送效果仍不理想。为了提高其基因递送效率,改善其靶向性及特异性,并调控其在体内及细胞内的动态,研发具有响应机体内外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信号功能的非病毒载体,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受到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从信号的性质及来源上,将非病毒基因载体分为响应外部物理信号和响应内部化学与生物信号;从响应模式上,将其分为响应单一信号和响应多种信号。系统阐述了此类载体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并对其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应答 刺激响应性 非病毒基因载体 药物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双硒交联聚乙烯亚胺基因微载体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韵娜 李文宇 +3 位作者 杜建委 汤建国 胡巧玲 王幽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1-887,共7页
以丙酸二硒醚为交联剂,通过调节交联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制备了4种双硒交联聚乙烯亚胺(PEISeSe),研究了其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缔合能力、质子缓冲能力和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联程度的增大,质子缓冲能力降低.PEISeSe能有效诱导... 以丙酸二硒醚为交联剂,通过调节交联剂的用量及反应时间,制备了4种双硒交联聚乙烯亚胺(PEISeSe),研究了其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缔合能力、质子缓冲能力和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联程度的增大,质子缓冲能力降低.PEISeSe能有效诱导DNA的缔合,当聚合物与DNA的质量比≥8时,PEISeSe/DNA组装体可形成150 nm的粒子.在模拟细胞内的还原性环境下,双硒键能有效断裂,显示出很好的响应特性.将氯喹与PEISeSe/DNA组装体同时加入到HEK293T细胞中,氯喹的存在有利于PEISeSe/DNA组装体逃离溶酶体.在细胞内高浓度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下,PEISeSe交联聚合物可被降解为低分子量的PEI片段,有利于释放出DNA并进攻细胞核,提高转染率并降低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硒交联 聚乙烯亚胺 刺激响应 非病毒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化透明质酸包封的仿生交联基因微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志学 李文宇 +3 位作者 杨露 唐三 胡巧玲 王幽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408,共5页
采用超分子组装技术,通过巯基化透明质酸(HA-SH)与聚乙烯亚胺(PEI)/DNA缔合体的界面静电组装,构建了壳层二硫键仿生交联的基因超分子组装体(PEI/DNA/HA-SH).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该组装体有很好的DNA缔合特性.壳层的仿生交联使基因超分子... 采用超分子组装技术,通过巯基化透明质酸(HA-SH)与聚乙烯亚胺(PEI)/DNA缔合体的界面静电组装,构建了壳层二硫键仿生交联的基因超分子组装体(PEI/DNA/HA-SH).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该组装体有很好的DNA缔合特性.壳层的仿生交联使基因超分子组装体在生理盐溶液中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细胞毒性显著降低,并能有效转染细胞,为非病毒基因传递体系的设计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仿生交联基因微载体 超分子组装 聚乙烯亚胺 透明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响应的PEG化基因传递体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亚杰 张鹏 +1 位作者 杜建委 王幽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3-1009,共7页
制备了苯甲酰亚胺键偶联的聚乙二醇化(PEG化)聚乙烯亚胺(m PEG-CH=N-PEI),并以还原无p H响应特性m PEG-PEI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PEG链段的引入并未影响聚乙烯亚胺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缔合,形成了尺寸为80 nm,表面电位约为10 m ... 制备了苯甲酰亚胺键偶联的聚乙二醇化(PEG化)聚乙烯亚胺(m PEG-CH=N-PEI),并以还原无p H响应特性m PEG-PEI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PEG链段的引入并未影响聚乙烯亚胺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的缔合,形成了尺寸为80 nm,表面电位约为10 m V的基因超分子组装体,具有很好的生理盐稳定性.在模拟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苯甲酰亚胺键有效断裂,显示出很好的p H响应特性.Hep G2细胞培养结果表明,由于PEG链段有效屏蔽了组装体表面的正电荷,PEG化组装体的细胞毒性和内吞效率显著降低,但溶酶体酸性条件使苯甲酰亚胺键断裂,有利于组装体逃离溶酶体,因此m PEG-CH=N-PEI依然具有很高的基因转染效率,实现了基因载体细胞外稳定传递、细胞内响应解离并高效转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聚乙烯亚胺 PH响应 聚乙二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育酚修饰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基因载体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长春 钟上勇 +1 位作者 王艳红 荀苗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30-34,共5页
制备了基于生育酚交联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可降解脂质体聚合物基因载体。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它能很好地包裹质粒DNA,使其免受核酸酶的降解。通过在体外He La细胞和HEK 293细胞中的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生育酚修饰... 制备了基于生育酚交联的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可降解脂质体聚合物基因载体。凝胶阻滞实验结果表明它能很好地包裹质粒DNA,使其免受核酸酶的降解。通过在体外He La细胞和HEK 293细胞中的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生育酚修饰的聚合物材料在无血清存在下表现出比"黄金标准"PEI高的转染效率。因此,推测这种材料具备了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潜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疏水修饰 低分子量PEI 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臂星形聚乙烯亚胺的设计合成及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宁 孙贺春 +1 位作者 董晓曼 徐欢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5-39,共5页
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烯亚胺结构不可控,同时最优结构未知,因此文中采用Core-First的方法,以三氟甲磺酸酯作为引发剂,通过2-乙基-2-恶唑啉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二臂、四臂、六臂和八臂星形聚乙烯亚胺。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仪... 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烯亚胺结构不可控,同时最优结构未知,因此文中采用Core-First的方法,以三氟甲磺酸酯作为引发剂,通过2-乙基-2-恶唑啉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二臂、四臂、六臂和八臂星形聚乙烯亚胺。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仪对合成的星形聚合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对2-乙基-2-恶唑啉的开环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得到了结构明确、窄分散的多臂星形聚乙烯亚胺,且该聚合反应符合活性聚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基因载体 聚乙烯亚胺 三氟甲磺酸酯 聚合动力学 2-乙基-2-恶唑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亚胺-聚谷氨酸苄酯多臂接枝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璇 鹏越峰 蔡青青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86,92,共5页
以第二代聚丙烯亚胺树状大分子(PPI)末端的氨基为引发剂,与L-谷氨酸苄酯的N-酸酐(BLG-NCA)进行开环聚合合成了多臂聚丙烯亚胺-聚谷氨酸苄酯聚合物,分别用IR、1H NMR、13C 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I端氨基能够作为引... 以第二代聚丙烯亚胺树状大分子(PPI)末端的氨基为引发剂,与L-谷氨酸苄酯的N-酸酐(BLG-NCA)进行开环聚合合成了多臂聚丙烯亚胺-聚谷氨酸苄酯聚合物,分别用IR、1H NMR、13C 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I端氨基能够作为引发剂参与反应引发BLG-NCA开环聚合,并证实成功合成了多臂聚丙烯亚胺-聚谷氨酸苄酯聚合物。该聚合物有望成为新型的非病毒基因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亚胺树状大分子 聚谷氨酸苄酯 非病毒基因载体 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