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那西普治疗中轴脊柱关节炎停药后复发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兰玲 高颖 +6 位作者 刘兴振 施冶青 孔瑞娜 徐霞 高洁 赵东宝 韩星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0-1335,共6页
目的分析依那西普(ETN)短期联合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治疗中轴脊柱关节炎(ax-SpA)停药后的复发率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5例NSAIDs治疗效果不佳的ax-SpA患者,给予ETN(50mg/周)12周的持续治疗,同时维持应用原有剂量NSAIDs。记录患者... 目的分析依那西普(ETN)短期联合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治疗中轴脊柱关节炎(ax-SpA)停药后的复发率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5例NSAIDs治疗效果不佳的ax-SpA患者,给予ETN(50mg/周)12周的持续治疗,同时维持应用原有剂量NSAIDs。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脊柱骨赘形成等基线资料;分析患者第0~48周的病情缓解和复发情况以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变化情况,记录不良事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Cox生存函数模型分析ax-SpA患者ETN停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ETN治疗前28例(22.4%)患者已有骨赘形成,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3级者最为多见(58例,46.4%)。经12周ETN治疗后120例(96.0%)患者达到临床缓解,BASDAI、BASFI、CRP及ESR均下降(P<0.05)。48周内29例(23.2%)患者复发,临床缓解维持时间平均为(36.8±12.3)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示骨赘形成是ax-SpA患者停用ETN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70,P<0.001)。Cox生存分析结果示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越高,维持缓解期越短,且骨赘形成可能是影响维持缓解的重要因素(OR=8.77,P=0.006)。结论对NSAIDs治疗效果不佳的ax-SpA患者,短期足量ETN联合NSAIDs治疗有效。骶髂关节破坏的严重程度及脊柱椎体骨赘形成是引起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脊柱关节 强直性脊柱 无放射学改变脊柱关节 依那西普 非甾类抗炎药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2
作者 倪立青 《农村百事通》 2004年第12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 非甾类抗炎药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环氧化酶-2 护胃 环氧化酶-1 镇痛 米索前列醇 释放胶囊 怡美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玲 李淑丽 +2 位作者 纪春梅 孙德海 姜长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17-1717,共1页
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rolac tromethamine)属于异丁芬酸类,是临床上可供注射的非甾类抗炎药,它的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稍弱,适用于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而且没有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我们研究设计将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无痛人流手术,观察... 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rolac tromethamine)属于异丁芬酸类,是临床上可供注射的非甾类抗炎药,它的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稍弱,适用于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而且没有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我们研究设计将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无痛人流手术,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咯酸氨丁三醇 无痛人流手术 注射液 手术中 非甾类抗炎药 阿片类 镇痛作用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念平 祝胜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超前镇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行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n=20):A组于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超前镇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行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3组(n=20):A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和吗啡4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B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和帕瑞昔布钠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C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和手术结束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mg和帕瑞昔布钠40mg(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ml和4ml),分别观察和记录3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期躁动情况;拔管后15、30、45min镇静评分;术后1、3、6、10、18、24hVAS评分;术后当晚患者睡眠时间及观察期间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拔管后15、30min镇静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拔管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3组患者术后1、3、6hVAS评分无差别,术后10hB组和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术后18、24h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术后睡眠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苏醒快,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好,可安全地应用于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抑制剂 非甾类抗炎药 帕瑞昔布钠 阿片类 吗啡 镇痛 颌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