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HCs)对北京大气臭氧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安俊琳
王跃思
孙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8-1324,共7页
以2005年北京大气中臭氧(O3)、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NMHCs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夏季O3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O3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夏季大气中O3体积分数较高,最高φ(O3)为199.79×10-9。按丙烯等量体积分...
以2005年北京大气中臭氧(O3)、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NMHCs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夏季O3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O3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夏季大气中O3体积分数较高,最高φ(O3)为199.79×10-9。按丙烯等量体积分数计算,大气中NMHCs体积分数以苯乙烯体积分数最高。AHC占总NMHCs的大部分,而AHC中以R-AROM最高。大气氧化剂OX产生率随着NOx的增加而递增,平均产生率为12.5×10-9h-1,而O3产生效率平均为4.0。O3净产生率在正午12:00最大,O3产生的过程中以过氧氢自由基的光化学生成反应为主。敏感性试验发现,大气中O3体积分数主要受NMHCs体积分数的控制,其中以R-AROM和R-OLE对大气中O3产生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
(NMHCs)
臭氧产生效率
相对增量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空气污染物人为源排放清单对比
被引量:
26
2
作者
杨文夷
李杰
+1 位作者
朱莉莉
王自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3-711,共9页
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影响数值模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子之一.定义不同排放清单中同一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平均值的比值为差异度,对比分析了4个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人为污染源排放清单(TRACE-P、INTEX-B、REAS1.1和REAS2.0)....
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影响数值模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子之一.定义不同排放清单中同一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平均值的比值为差异度,对比分析了4个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人为污染源排放清单(TRACE-P、INTEX-B、REAS1.1和REAS2.0).结果表明:INTEX-B、REAS1.1和REAS2.0清单中给出的2006—2007年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SO2排放量差异度为12%,而在SO2排放量较大的省份(如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差异度达30%以上;NOx和NMVOC(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差异度分别为51%和30%,在山东、江苏、浙江、北京和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差异度达到20%~80%.相对于2000年的排放清单,2006—2007年排放清单各污染物的排放量增长明显,SO2、NOx和NMVOC的排放量在INTEX-B、REAS1.1和REAS2.0清单中的平均值分别为TRACE-P清单的1.6、1.9和1.5倍.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的增长和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等都会影响人为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选取,这也是造成排放清单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污染源排放清单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HCs)对北京大气臭氧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安俊琳
王跃思
孙扬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8-1324,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7CB40730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LAPC开放课题(LAPC-KF-2008-08)
文摘
以2005年北京大气中臭氧(O3)、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和NMHCs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夏季O3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O3产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夏季大气中O3体积分数较高,最高φ(O3)为199.79×10-9。按丙烯等量体积分数计算,大气中NMHCs体积分数以苯乙烯体积分数最高。AHC占总NMHCs的大部分,而AHC中以R-AROM最高。大气氧化剂OX产生率随着NOx的增加而递增,平均产生率为12.5×10-9h-1,而O3产生效率平均为4.0。O3净产生率在正午12:00最大,O3产生的过程中以过氧氢自由基的光化学生成反应为主。敏感性试验发现,大气中O3体积分数主要受NMHCs体积分数的控制,其中以R-AROM和R-OLE对大气中O3产生的贡献最大。
关键词
臭氧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
(NMHCs)
臭氧产生效率
相对增量反应性
Keywords
ozone
nonmethane hydrocarbons
ozone production efficiency
relative incremental reactivity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空气污染物人为源排放清单对比
被引量:
26
2
作者
杨文夷
李杰
朱莉莉
王自发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3-711,共9页
基金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900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5100501
XDB05030200)
文摘
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影响数值模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子之一.定义不同排放清单中同一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与平均值的比值为差异度,对比分析了4个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人为污染源排放清单(TRACE-P、INTEX-B、REAS1.1和REAS2.0).结果表明:INTEX-B、REAS1.1和REAS2.0清单中给出的2006—2007年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SO2排放量差异度为12%,而在SO2排放量较大的省份(如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差异度达30%以上;NOx和NMVOC(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差异度分别为51%和30%,在山东、江苏、浙江、北京和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差异度达到20%~80%.相对于2000年的排放清单,2006—2007年排放清单各污染物的排放量增长明显,SO2、NOx和NMVOC的排放量在INTEX-B、REAS1.1和REAS2.0清单中的平均值分别为TRACE-P清单的1.6、1.9和1.5倍.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的增长和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等都会影响人为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选取,这也是造成排放清单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人为污染源排放清单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
Keywords
anthropogenie emission inventories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s
non-methane 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
分类号
X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NMHCs)对北京大气臭氧产生的影响
安俊琳
王跃思
孙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空气污染物人为源排放清单对比
杨文夷
李杰
朱莉莉
王自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