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自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及孟 王鸿燕 +1 位作者 林冬晶 李品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10,共6页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瓣膜病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药抗凝、控制心室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2组疗程均30 d。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房颤发作情况(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心电图参数改变情况(P波持续时间、P波离散度),心率变异性指标[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期间差值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左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和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心电图参数和左心功能指标等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房颤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风 心火 风火相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心房颤动 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所致心源性栓塞机械取栓术后复发的预防——3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张海兵 夏卫东 +4 位作者 王奉淼 李文帅 李庆民 张信芳 张全忠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继发的缺血性卒中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30%,且此类卒中多有高负荷量血栓、较大脑血管堵塞及较差的侧支代偿,因此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相比,具有症状更重、预后更差、死亡率偏高的特点。此类卒中患者,即使成功取栓血...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继发的缺血性卒中占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30%,且此类卒中多有高负荷量血栓、较大脑血管堵塞及较差的侧支代偿,因此与其他缺血性卒中相比,具有症状更重、预后更差、死亡率偏高的特点。此类卒中患者,即使成功取栓血管再通,术后短期内也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本文以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性卒中患者为例,介绍其机械取栓后卒中复发并再次取栓的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导致心源性栓塞的特点,总结此类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卒中复发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缺血卒中 机械取栓 复发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3
作者 武丽娜 秦俊昌 +5 位作者 师文强 张姗 高路 刘源 安金斗 段会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OCM合并PAF患者29例(HOCM合并PAF组),另选取29例HOCM不合并PAF患者(HOCM组)及29名...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OCM合并PAF患者29例(HOCM合并PAF组),另选取29例HOCM不合并PAF患者(HOCM组)及2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所有HOCM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正常(≥50%)。采集常规超声指标,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获取左室心肌力学指标,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比较3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OCM组、HOCM合并PAF组最大左室壁厚度、左房前后径、E/e′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与HOCM组比较,HOCM合并PAF组左房前后径增大(P<0.05)。3组间LVEF、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OCM组、HOCM合并PAF组GLS、GRS、GAS均降低,且HOCM合并PAF组上述3指标均低于HOCM组(P<0.05);HOCM合并PAF组GCS低于HOCM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所测得的左室心肌力学指标GLS、GRS、GAS较LVEF更为敏感,可早期评价HOCM合并PA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损伤,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 阵发心房颤动 左室收缩功能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翟文超 范红玲 +1 位作者 张会超 张曼宇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评价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3年2月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和观察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 目的评价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3年2月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和观察组(60例,基础治疗+标准化西药治疗+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24 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室率、发作次数、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alpha 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及血浆N末端B兴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醛固酮(aldosterone,Ald)水平低于对照组;房颤持续时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水平均短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心肌损伤,改善心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心房颤动 黄连温胆汤 酸枣仁汤 临床疗效 中医证候 安全 醛固酮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科医护远程照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介入术后护理评估指标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乾荣 兰云霞 +1 位作者 张玉英 韩亚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7-413,共7页
目的:构建专科医护远程照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介入术后护理评估指标体系,旨在为我国远程照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整合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介入术后常见护理问题,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依据,将相关护理问题整理、分... 目的:构建专科医护远程照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介入术后护理评估指标体系,旨在为我国远程照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整合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介入术后常见护理问题,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为依据,将相关护理问题整理、分类,最后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纳入指标进行连续2轮专家函询,构建专科医护远程照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介入术后护理评估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1和0.91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711和0.821(P<0.05)。最终构建的专科医护远程照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介入术后护理评估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各条目变异系数均<0.25。结论:构建的专科医护远程照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介入术后护理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可靠,既保证了临床实施的可行性,又可为我国专科医护远程照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远程照护 评估指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抗凝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侯鹏 柳建红 +3 位作者 周兆欣 赵晨妍 詹秀娥 李春兰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在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321例老年(年龄≥6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房颤出血风险评估(HAS-B... 目的观察低剂量利伐沙班在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3月在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321例老年(年龄≥6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房颤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2分且年龄65~80岁者为对照组(123例),给予利伐沙班15 mg/d口服;HAS-BLED评分≥3分且年龄≥80岁者为观察组(198例),给予利伐沙班10 mg/d口服。平均随访1年,收集患者的血常规、尿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比较抗凝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包括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脑出血等);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9例和5例脑梗死、3例和2例下肢静脉栓塞,均未发生肺栓塞;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比5.7%,χ^(2)=0.896,P=0.344)。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3例和2例便潜血阳性、6例和4例皮肤黏膜出血,均未发生脑出血、咯血、血尿和呕血;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比4.9%,χ^(2)=0.019,P=0.89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均为P>0.05)。结论低剂量(10 mg/d)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高龄(年龄≥80岁)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而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和肝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人 瓣膜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hs-CRP、BNP、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何文凤 薛成 +2 位作者 郑健康 帅壮 岳荣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心功能...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血清hs-CRP、BNP、AngⅡ、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BNP、An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LVESD、LVEDD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次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恶化、缺血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20.00%、22.00%、4.00%,观察组分别为4.00%、6.00%、0.00%,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恶化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促进hs-CRP、BNP、AngⅡ下降,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沙库巴曲缬沙坦 阵发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高敏C反应蛋白 脑钠肽 血管紧张素Ⅱ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病及衰弱对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征 闫盈盈 +1 位作者 武东 张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3-858,共6页
目的:观察共病及衰弱对高龄(≥7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28例,其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443例(83.9%)。443例患... 目的:观察共病及衰弱对高龄(≥75岁)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28例,其中接受抗凝治疗患者443例(83.9%)。44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4.72±5.39)岁。443例老年房颤患者均接受栓塞风险(CHA_(2)DS_(2)-VASc评分)和出血风险(HAS-BLED、ATRIA评分)评估,并应用衰弱指数量表和年龄校正Charlson共病指数(ACCI)对患者进行评估。衰弱指数≥3分为衰弱,衰弱指数1~2分为衰弱前期;ACCI≥5分为多重共病(高共病负荷)。对出院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1年门诊随访,以出院后患者是否停药进行分组比较,观察患者用药依从性并分析其原因。结果:443例老年房颤患者均接受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CHA_(2)DS_(2)-VASc评分为(5.61±1.57)分,HAS-BLED评分为(3.08±0.89)分,ATRIA评分为(4.13±1.90)分。衰弱指数量表评估显示,所有患者均处于衰弱期或衰弱前期,ACCI平均值为(5.73±1.51)分。随访1年后停用抗凝治疗的患者为96例(21.67%),衰弱(OR=1.114,95%CI:1.041~1.205,P=0.003)、高共病负荷(OR=3.201,95%CI:2.126~4.509,P=0.001)及ATRIA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ATRIA评分≥5分,OR=1.457,95%CI:1.212~2.075,P=0.024)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如果仅观察非死亡所致停药原因,HAS-BLED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OR=1.098,95%CI:1.035~1.116,P=0.014)和应用华法林(OR=1.015,95%CI:1.001~1.030,P=0.040)也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高龄(≥75岁)房颤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受衰弱、高共病负荷和ATRIA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评分的影响较为明显。若除外死亡事件,HAS-BLED评分定义的高出血风险和应用华法林也是患者停止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衰弱 共病指数 用药依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4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木胡牙提 卢武红 +2 位作者 马依彤 张源明 程祖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左心房血栓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1至2008-01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041例,入选条件: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左心房血栓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1至2008-01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041例,入选条件: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发作;②超声心动图证实的非瓣膜性心脏病。分组情况: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无左心房血栓组(n=950)与有左心房血栓组(n=91)。结果:1041例患者中,男性666例,女性375例,平均年龄为(64.26±12.43)岁。左心房增大的有658例(63.2%)。左心房内径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降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的大小随着房颤病程延长而增加。有左心房血栓组的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大于无左心房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有随着左心房内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结论:房颤是左心房扩大的原因之一,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扩大越明显。左心房扩大在其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心房内径 心房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娜 木胡牙提 +2 位作者 卢武红 刘志强 何鹏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01至2009-01在我院住院的NVAF患者1064例,按NVAF有无合并脑卒中分为NVAF无脑卒中组(n=924)和NVAF合并脑卒中组(n=140)。结果:1064例患者NVAF脑卒中的检出率为13.2%...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2-01至2009-01在我院住院的NVAF患者1064例,按NVAF有无合并脑卒中分为NVAF无脑卒中组(n=924)和NVAF合并脑卒中组(n=140)。结果:1064例患者NVAF脑卒中的检出率为13.2%。NVAF合并脑卒中组的≥75岁年龄者、既往高血压史及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比NVAF不合并脑卒中组升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异常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75岁高龄、高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与脑卒中显著相关(P<0.05)。结论:患者高龄(≥75岁)、高血压、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为NVAF合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为NVAF合并脑卒中的保护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越高患者越不易发生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脑卒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周剂量给药策略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宇 周宏林 +3 位作者 朱素燕 毛丹 张力 崔翰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8-373,共6页
目的: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评估两种不同华法林给药策略的抗凝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有抗凝指征、首次给药1周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未达标的16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周剂量组(n=82)和日剂量组... 目的: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评估两种不同华法林给药策略的抗凝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有抗凝指征、首次给药1周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未达标的163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周剂量组(n=82)和日剂量组(n=81)。周剂量组按每周总剂量调整华法林日剂量(每日剂量可不同),日剂量组按每日固定剂量给予华法林。研究主要终点包括两组INR达到稳定时间(连续3次INR达标≥2次)、INR在目标范围时间的百分比(TTR)、TTR达标率、亚治疗(INR<1.5)和超治疗(INR>4)INR百分比,次要终点为随访期间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周剂量组和日剂量组INR稳定时每日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0)mg vs(2.7±1.1)mg,P=0.349]。周剂量组INR达到稳定的平均时间显著短于日剂量组[(11.7±11.9)周vs(19.3±19.1)周,P<0.01]。周剂量组平均TTR[(55.6%±26.0%)vs(45.0%±25.5%),P<0.01]、TTR达标率(45.1%vs 27.2%,P<0.05)均显著高于日剂量组。周剂量组亚治疗(18.3%vs 23.1%,P<0.01)和超治疗INR百分比(2.0%vs 3.0%,P=0.100)均低于日剂量组,但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周剂量组血栓栓塞事件(1.2%vs 9.9%,P<0.05)、总体不良事件(3.7%vs 17.3%,P<0.0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日剂量组,出血事件(2.4%vs 7.4%,P=0.269)虽也较日剂量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与华法林每日固定剂量给药策略相比,周剂量给药策略能显著提高抗凝治疗的疗效,更快地达到目标INR,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瓣膜 心房颤动 抗凝 剂量调整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替换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晓英 彭齐 +2 位作者 李师亮 张航 胡大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1-201,共1页
目前对于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应用胺碘酮治疗的研究和报道不多。笔者设计了围手术期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使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并发的房颤恢复为窦性心律,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阵发心房颤动 瓣膜置换术后 口服胺碘酮 心脏瓣膜替换 临床疗效 应用治疗 静脉 风湿心脏病 胺碘酮治疗 心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40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司献军 徐洋 +1 位作者 车向前 李欢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67-972,共6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胺碘酮转复为窦性心律的PAF患者120例,按照维持窦性心律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40例)单用胺碘酮;B组(40例)应用(缬沙坦+瑞舒伐他...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胺碘酮转复为窦性心律的PAF患者120例,按照维持窦性心律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40例)单用胺碘酮;B组(40例)应用(缬沙坦+瑞舒伐他汀);C组(40例)应用(缬沙坦+瑞舒伐他汀+胺碘酮),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wd)、左心房内径(LADd)的变化,及PAF复律后3,6,12个月内窦性心律维持率,记录3组患者12个月内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B组比A组,χ~2=7.314,P=0.007;B组比C组,χ~2=6.135,P=0.013)。A组与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0.075,P=0.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hs-CRP、Pmax、Pwd、LADd低于A组(均P<0.05),LVEF高于A组(P<0.05)。B组的hs-CRP、Pmax、Pwd、LADd低于A组(均P<0.05),两组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32)。C组的Pmax低于B组(P=0.012),LVEF高于B组(P=0.002),两组的hs-CRP、Pwd、LA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C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A组与B组(C组比A组,χ~2=6.134,P=0.013;C组比B组,χ~2=9.869,P=0.002)。A组与B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χ~2=0.446,P=0.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非瓣膜性PAF患者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C组疗效最好,B组和A组疗效相当,但B组不良反应比A组和C组较少,B组和C组方案可有效抗炎、抑制心房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瑞舒伐他汀 胺碘酮 心房颤动 阵发 复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药学对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全程管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国梅 孙洁 陈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66-1571,共6页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基于循证药学(EBP)对使用利伐沙班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全程管理效果,为改进药学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且口服利伐沙班的住院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基于循证药学(EBP)对使用利伐沙班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全程管理效果,为改进药学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且口服利伐沙班的住院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35例,分别采用常规诊疗服务和基于EBP的全程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后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其经济性进行评价。结果干预期间,对照组13例、干预组7例患者因经济原因退出试验。干预后两组患者栓塞和出血事件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人均成本增加112.58元,降低的医保支付费用为1098.01元,效益-成本比为9.75,具有经济性。敏感度分析支持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结论与常规诊疗服务模式相比,基于EBP的全程管理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循证药学 瓣膜心房颤动 全程管理 评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一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黎晖 樊晓寒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91-891,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发作性心悸6年,加重1个月"入院。6年来反复心悸发作,多次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口服疗效欠佳。入院前1个月心悸加重,伴活动后胸闷、气短,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平均心率110次/m...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发作性心悸6年,加重1个月"入院。6年来反复心悸发作,多次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口服疗效欠佳。入院前1个月心悸加重,伴活动后胸闷、气短,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房颤。平均心率110次/min,最快心率176次/min。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既往高血压及糖尿病史10年。11年前因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术后有轻度吞咽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血栓 发作心悸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次全切除 平均心率 持续房颤 普罗帕酮 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瓣膜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晓敏 罗杰 +3 位作者 谢渡江 周陵 林松 张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54-1360,1387,共8页
目的: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在2015年6月—2017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NVAF患者51例,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评估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在2015年6月—2017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左心耳封堵术的NVAF患者51例,将其分为两组:合并冠心病组以及未合并冠心病组,进行食道超声检查及电话随访。同时纳入同期20例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栓塞的NVAF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结果:NVAF合并冠心病组(n=15)较未合并冠心病组(n=36)的栓塞及出血风险更高,但随访结果显示两组终点事件无明显差异。与长期接受药物抗凝的冠心病患者相比,接受左心耳封堵术明显降低大出血风险。中度及重度的左房自显影与终点事件密切相关。结论:不论是否合并有冠心病,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均可预防栓塞并降低大出血发生。左房自显影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左心耳封堵术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冠心病 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自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达 周建庆 +3 位作者 林海燕 徐光泽 王自成 王圣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741-3744,共4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血清中尿酸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5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256例非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血清中尿酸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5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256例非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中hs-CRP、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左房内径(LA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 <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尿酸、hs-CRP、LVEF、LAD、年龄及应用β-blocker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年龄、LVEF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具有相关性,但尿酸是直接参与了心房的重构过程,或者只是代表了氧化应激或炎症反应过程的一个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瓣膜心房颤动 氧化应激 心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洁 谢小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528-2530,共3页
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IS)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房颤血栓危险度(CHA2DS2-VASc)评分和ABC评分的起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医护人员为病人提供最佳的脑卒中预防措施。
关键词 瓣膜心房颤动 缺血脑卒中 风险评分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梗死的影像学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少丹 吴钢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6期470-474,共5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类型及相关发病因素,以探讨脑梗死发生的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和门诊的心房颤动并发...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脑梗死患者的脑梗死类型及相关发病因素,以探讨脑梗死发生的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和门诊的心房颤动并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NVAF和瓣膜性心房颤动(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VAF)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类型和相关因素的联系,探讨NVAF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机制。结果VAF和NVAF脑梗死相同的危险因素有:心功能衰竭、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前者与过快的心室率关系密切(Χ^2=7.87,P〈0.01),后者则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关系密切(χ^2=8.80,P=0.003;χ^2=17.75,P〈0.01;Χ^2=4.06,P〈0.05;Χ^2=6.50,P=0.01);两者发生脑梗死的类型分布比例不同,前者以主干脑梗死为主(Χ^2=23.98,P〈0.01),后者类型多样,包括主干脑梗死、皮层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并以分水岭脑梗死多见(χ^2=15.08,P〈0.01)。结论NVAF脑梗死以分水岭脑梗死表现多见,且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相关,提示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可能是其发生脑梗死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瓣膜 脑梗塞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晓宇 沈玉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89,共1页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4%,高龄可达8%。其中绝大多数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较为常见。因此,我们推测在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 研究表明,老年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4%,高龄可达8%。其中绝大多数系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受损较为常见。因此,我们推测在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左心室功能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瓣膜 老年人群 受损程度 功能受损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