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德勒兹的非理性认知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之沧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3,共7页
德勒兹轻蔑传统理性;反对资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等一类宏大叙事,倾心于身体的感觉与欲望的创生性研究;反对现代认识论中的主客之分、心身之分、镜像反映论、被动主体、真理观、总体性话语;强调认知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认知对象的动态... 德勒兹轻蔑传统理性;反对资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等一类宏大叙事,倾心于身体的感觉与欲望的创生性研究;反对现代认识论中的主客之分、心身之分、镜像反映论、被动主体、真理观、总体性话语;强调认知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认知对象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欣赏认知领域的怀疑、批判和否定精神;颂扬身体、感觉、变易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提出构造性欲望理论,强调欲望的革命性和生产性;提出认识论上的"块茎说",反对传统的"树状思维模式";主张概念和模型的多样化,反对终极性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认知论 变易性 差异性 欲望说 块茎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非理性生育认知的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婷婷 徐丽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03-1907,共5页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非理性生育认知的分类特征,分析不同类别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非理性生育认知的特征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月于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就诊的449例体外... 目的: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非理性生育认知的分类特征,分析不同类别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非理性生育认知的特征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月于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内分泌科就诊的449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非理性生育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非理性生育认知特征可分为低非理性生育认知组(24.3%)、中非理性生育认知组(54.8%)、高非理性生育认知组(20.9%)3个潜在类别。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收入、文化程度、不孕时间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非理性生育认知的影响因素。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非理性生育认知存在明显的分类特征,临床工作者应结合病人特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和信息支持,以降低病人的非理性生育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女性 非理性生育认知 潜在剖面分析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教师心理健康的非理性认知与调适 被引量:1
3
作者 魏青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22-124,共3页
从众多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是诸多社会因素引发了教师的心理问题。但换个角度来看,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许多原因固然源于社会,但最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是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非理性认知,只有改变这些非理性认知,才能... 从众多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是诸多社会因素引发了教师的心理问题。但换个角度来看,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许多原因固然源于社会,但最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是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非理性认知,只有改变这些非理性认知,才能使教师真正形成健康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心理健康 非理性认知 心理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症病人非理性生育认知与病耻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渊彬 李小妹 +2 位作者 张晓旭 田莉 王敏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1-97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孕症病人的非理性生育认知和病耻感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8年5月—2018年8月在西安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生殖辅助技术的334例不孕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非理性生育认知... [目的]探讨不孕症病人的非理性生育认知和病耻感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8年5月—2018年8月在西安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生殖辅助技术的334例不孕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非理性生育认知问卷、不孕症病耻感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334例不孕症病人非理性生育认知总分为(44. 61±11. 03)分;病耻感总分为(62. 40±22. 21)分;不孕症病人非理性生育认知总分和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 05).[结论]不孕症病人非理性生育认知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病耻感接近中等水平,二者相关,病人非理性生育认知水平越高,病耻感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非理性生育认知 病耻感 相关性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与非理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知的差异与差序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爱军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5,共10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知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知包括理性认知、非理性认知、差异认知和差序认知等维度,理性认知与非理性认知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知的基础性认知面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性认知影响和推进全过... 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知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知包括理性认知、非理性认知、差异认知和差序认知等维度,理性认知与非理性认知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知的基础性认知面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性认知影响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性共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非理性认知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影响具有正向维度和负向维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知受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民本主义话语体系、西方话语体系认知都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产生差异性影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知“差序格局”增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体性、丰富性和多维性。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知的认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理性认知 非理性认知 差异认知 差序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