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非理性思维在现代文学中的交汇与对接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0,共8页
以取"象"为原点的中国传统非理性思维在现代文学创作过程中与西方以"意志"为基点的现代非理性思维发生交汇与对接,所形成的独具优势的创作主体的非理性思维方式,建构起现代中国文学的以诗性与哲思相融合为显豁特征... 以取"象"为原点的中国传统非理性思维在现代文学创作过程中与西方以"意志"为基点的现代非理性思维发生交汇与对接,所形成的独具优势的创作主体的非理性思维方式,建构起现代中国文学的以诗性与哲思相融合为显豁特征的审美景观,隐喻或象征思维的成功运用,增强了现代文学的思想深度与诗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非理性思维 现代非理性思维 文学建构 交汇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占神话与《易经》的非理性思维
2
作者 翁银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3,共5页
物占神话与《易经》都是非理性思维的产物,都认为自然及社会的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由神决定的,二者的知识都是古代的巫所必须掌握的。但二者又有颇多差异:一,前者的预示指向集体的人,后者则指向个人;二,前者征兆物的出现是自发的、偶然的... 物占神话与《易经》都是非理性思维的产物,都认为自然及社会的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由神决定的,二者的知识都是古代的巫所必须掌握的。但二者又有颇多差异:一,前者的预示指向集体的人,后者则指向个人;二,前者征兆物的出现是自发的、偶然的,后者的吉凶则可由问卦者主动求取;三,前者的征兆物多为怪异的物,后者的吉凶暗示则为一般常见的物;四,前者的征兆物及灾难都是具体的,后者的吉凶说明,既有具体的物,又有抽象的说理,其灾难,均为概括性的“吉”、“凶”;五,前者所预示的现象,几乎全是灾难性的,后者则吉凶各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占神话 《易经》 非理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性思维在出版活动中的创新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周蔚华 邹韵婕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在以往的出版研究中,出版活动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非理性思维往往被视作失范而加以批判。出版史上的一些典型案例和著名出版家的有关论述说明非理性思维在出版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出版创新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据此可... 在以往的出版研究中,出版活动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非理性思维往往被视作失范而加以批判。出版史上的一些典型案例和著名出版家的有关论述说明非理性思维在出版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出版创新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据此可以提出以下三个论断:一是非理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它从情感、认知、意识等不同层面驱动着创新的发生与发展;二是直觉与灵感下的预判、热情与激情下的颠覆创新、坚定的出版理想信念等非理性特质是出版人的创新驱动力;三是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都是出版活动不可或缺的,两者是一种互补关系,出版创新活动是理性与非理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 出版创新 出版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神话视野中的动画——实验动画非理性语言手法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天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实验动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所触发的无意识共鸣与理性解读困境所显现的作品晦涩性。究其重要原因在于作者所采用的非叙事性结构所呈现的内在世界情感及心灵意象的艺术外化所形成的特殊的神话——艺术思维及语言手法。本文尝试通过神话... 实验动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其所触发的无意识共鸣与理性解读困境所显现的作品晦涩性。究其重要原因在于作者所采用的非叙事性结构所呈现的内在世界情感及心灵意象的艺术外化所形成的特殊的神话——艺术思维及语言手法。本文尝试通过神话视野解读该类作品的非理性思维逻辑及语言表达手法,从而达到艺术祛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实验动画 非理性思维 语言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思维与理性、非理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郑伟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4-35,23,共13页
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到现代社会的综合思维,每一步发展,都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进步。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或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自然界本身... 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原始人的原始思维,到现代社会的综合思维,每一步发展,都标志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进步。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或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那么,人类的思维与人类主体结构中的理性、非理性又有哪些内在的关系呢?本文就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解答,钱学森教授认为从人的思维规律的角度看,“把人的思维分成三种,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因此,我们分别先考察这三种思维中的理性、非理性问题。由于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的主要代表,它“决不是单纯的抽象(逻辑)思维,总有点形象(直感)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理性非理性 非理性因素 形象思维 自觉意识 抽象思维 灵感思维 艺术创作 人类思维 非理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代西方建筑思潮的几点认识——谈建筑的理性与非理性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屈寒飞 孙宇澄 《南方建筑》 2004年第A06期5-8,共4页
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当代西方建筑思潮 中普遍存在的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进行了辩证分析,并提出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当代西方建筑设计中的非理性。
关键词 当代 建筑思潮 理性思维 非理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理性和非理性的辩证关系
7
作者 陈永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38-44,58,共8页
理性和非理性的界定本文试从认识论角度,以逻辑和非逻辑为标准来划分理性和非理性。理性指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形式和运用逻辑程序、手段、方法进行认识活动的能力。这里的逻辑是广义上的,它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包括形成... 理性和非理性的界定本文试从认识论角度,以逻辑和非逻辑为标准来划分理性和非理性。理性指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形式和运用逻辑程序、手段、方法进行认识活动的能力。这里的逻辑是广义上的,它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包括形成逻辑、辩证逻辑以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序渐进的、合乎规律的思维过程。非理性指逻辑范围内所不能包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主义 非理性思维 思维形式 实践活动 集体无意识 个人无意识 思维方式 本能欲望 相互作用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和非理性的分裂与分裂意识——关于西方哲学之命运 被引量:2
8
作者 冷德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5-40,共6页
1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人类社会自身作为考察对象的、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政治实用主义和道德伦理型的忧患文化,因而是一种缺乏理性(这里指的是一种对自然界的长期考察中形成的心理倾向和思维方式)精神而充满非宗教的神秘主... 1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人类社会自身作为考察对象的、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政治实用主义和道德伦理型的忧患文化,因而是一种缺乏理性(这里指的是一种对自然界的长期考察中形成的心理倾向和思维方式)精神而充满非宗教的神秘主义的“黑箱文化”,那么,长期以来以自然界(包括自然人)作为考察对象的西方文化则曾经是一种重视研究自然、重视科学实验和逻辑分析而忽视人类主体世界和社会历史领域特殊性的分裂文化。所谓“分裂”,就是指西方历史上的文化总是存在着二分的、对立的两极。这种分裂不是指的逻辑矛盾,而是一种文化主体精神的二分和对立,与东方文化如中国哲学的整体性和对立方面的交流及融通形成鲜明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 思维方式 社会生活 社会历史 政治实用主义 中世纪 人类社会 道德伦理 唯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 被引量:1
9
作者 麻天祥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75,共5页
关键词 佛学 佛教 禅宗 净土 内在超越 派系 心性 鼎盛 非理性思维 阐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之于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黎明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9期24-26,共3页
生命是一种主体内在体验到的生命而非外在给予的,教育就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而不能仅仅是认知;生命是动态生成、创造的过程而非静止、既成的对象,教育对生命的滋养与提升既“可能”又“可为”;生命具有着非理性的特质,“直面生命、为了... 生命是一种主体内在体验到的生命而非外在给予的,教育就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而不能仅仅是认知;生命是动态生成、创造的过程而非静止、既成的对象,教育对生命的滋养与提升既“可能”又“可为”;生命具有着非理性的特质,“直面生命、为了生命”的教育及其研究就不应忽略包括“直觉”在内的一切非理性思维方式或方法的运用。这些就是生命哲学所揭示的生命本质对教育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非理性思维 生命哲学 情绪体验 教育思想 教育机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荀况对老聃道体认识论的扬弃
11
作者 黄承贵 段照明 蔡晓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96-100,共5页
本文以“道”为中介 ,比较研究了老聃和荀况的认识论思想 ,着重论述了荀况对老聃以道为本体的认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笔者探讨了荀况以道为本体的认识论本质 ,着重研究了荀况对老聃认识论思想的道体扬弃过程 ,并论及了其中有价值的思... 本文以“道”为中介 ,比较研究了老聃和荀况的认识论思想 ,着重论述了荀况对老聃以道为本体的认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笔者探讨了荀况以道为本体的认识论本质 ,着重研究了荀况对老聃认识论思想的道体扬弃过程 ,并论及了其中有价值的思想和智慧对现代认识论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争观 "大清明" "玄同" 老聃 荀况 认识论 扬弃 辩证思维 非理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与艺术创作
12
作者 陈望衡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6-70,共5页
梦与艺术是很有缘分的。古人不知道艺术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常归之于神授,神授的途径就是做梦。谢灵运梦中得“池塘生春草”句,自己都感到吃惊,说是神助,非自语也。说文艺作品得之于神助,那当然是自欺欺人的谎话,但梦中作诗、作曲、作画,... 梦与艺术是很有缘分的。古人不知道艺术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常归之于神授,神授的途径就是做梦。谢灵运梦中得“池塘生春草”句,自己都感到吃惊,说是神助,非自语也。说文艺作品得之于神助,那当然是自欺欺人的谎话,但梦中作诗、作曲、作画,却是许多艺术家都曾有过的实事。刘后村的《沁园春》据说来自梦,他在词序中写道:“癸卯佛之翼日,梦中有作,但易数字。”瓦格纳《莱茵河的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境 缺乏性动机 现实生活 非理性思维 自我观察 艺术创作 自由联想 自由性 生活中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动力机制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稷 张沛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6期44-50,共7页
本文在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探讨公众参与的动力机制,寻求相关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支撑,意在研究公众的非理性思维,进一步了解人们参与的真实需求和动力,从而加强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笔者基于互联网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通过提出构... 本文在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探讨公众参与的动力机制,寻求相关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支撑,意在研究公众的非理性思维,进一步了解人们参与的真实需求和动力,从而加强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笔者基于互联网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通过提出构建互联网+参与社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以行为经济学作为理论支持,保证公众更好的参与城市规划的工作过程中,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经济学 公众参与动力机制 非理性思维 互联网+参与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
1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71,共1页
王立发表于《求索》94年5期“复仇心态及中国古代文学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一文指出:1.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中的复仇主体具有一种偏执的非理性思维——我向思维,他的行为心理缠绕着理性与狂暴的内核,突破了温文尔雅的常态,其深在构成成分... 王立发表于《求索》94年5期“复仇心态及中国古代文学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一文指出:1.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中的复仇主体具有一种偏执的非理性思维——我向思维,他的行为心理缠绕着理性与狂暴的内核,突破了温文尔雅的常态,其深在构成成分是羞耻心.2.复仇主题可将古人的不遇之愤、惩恶之期、正义之想等不同程度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 审美效应 复仇文学 复仇心态 构成成分 羞耻心 非理性思维 行为心理 复仇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红楼以红楼——读白盾《红楼梦研究史论》
15
作者 陈墨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62-62,共1页
白盾先生的《红楼梦研究史论》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该书最突出的学术价值之一,是入乎红学其内而能出乎其外,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之“泛文本”的阅读解析,破除了二百余年难以回避亦难以索解的“红楼之魇”。“引论”一章便由此入... 白盾先生的《红楼梦研究史论》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该书最突出的学术价值之一,是入乎红学其内而能出乎其外,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之“泛文本”的阅读解析,破除了二百余年难以回避亦难以索解的“红楼之魇”。“引论”一章便由此入手破译“红魇一梦二百年”,得出其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 史论 王国维 白盾 中国政治文化 红学 文化心理 以文论文 非理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