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视角下的非理性信息行为研究--心理账户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沈雨田 陆泉 陈静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3-1494,共12页
从认知角度揭示信息用户的心理决策过程和机制是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传统基于理性假设的理论模型无法解释复杂信息环境下用户的非理性或有限理性信息行为。本文引入心理账户理论,为研究复杂效应下信息用户的认知过程和决策心理提... 从认知角度揭示信息用户的心理决策过程和机制是信息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传统基于理性假设的理论模型无法解释复杂信息环境下用户的非理性或有限理性信息行为。本文引入心理账户理论,为研究复杂效应下信息用户的认知过程和决策心理提供新视角。本文讨论了认知视角下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现状,对非理性信息行为进行概念化解析,分析现有理论模型、方法视角的不足;引入心理账户理论,对理论内涵、核心概念、发展应用与研究范式进行梳理,为如何应用心理账户理论中多账户分类及损益分析的思想对信息行为中的非替代效应、沉没成本效应和参考点效应等典型非理性现象进行解释和干预提供思路,构建了基于心理账户理论的用户非理性信息行为研究框架。本文旨在揭示心理预算机制在不同行为主题和环节中如何影响个人的信息决策和行为,丰富信息行为研究的方法与理论体系,推动信息行为的研究从理性假设到非理性假设的发展,促进非理性信息行为的研究从分散的、规律总结的描述性研究向系统性的、决策机理揭示的干预性研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账户理论 非理性信息行为 认知决策 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系统理论视角下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明霞 赵宇翔 +1 位作者 朱庆华 吴大伟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56,共18页
过度获取和无法丢弃无价值或价值有限的数字信息的严重囤积行为会干扰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对信息资源管理、数字治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产生不利影响。对21个访谈文本和3个社交媒体平台中爬取的有关数字囤积现象的3568条有效... 过度获取和无法丢弃无价值或价值有限的数字信息的严重囤积行为会干扰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对信息资源管理、数字治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产生不利影响。对21个访谈文本和3个社交媒体平台中爬取的有关数字囤积现象的3568条有效评论的混合数据进行扎根理论分析,以厘清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环境下个体的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与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与演化路径呈非线性,主要是个体在数字积累过程中“寻求不确定性掌控感”的驱动与“自我调节与控制”的抑制之间逐渐失衡的对峙导致的结果。同时,研究识别了寻求不确定性掌控感的3种表现类型与过程,确定了影响数字囤积行为的情境因素,考察了在非理性信息行为中容易被忽视但却普遍存在的反思性过程,即自我调节与控制,以深入挖掘应对措施下个体仍旧发生或沉迷数字囤积的原因。本文基于双系统理论建构了一个解释数字囤积行为形成与演化的实质性理论模型,研究结果不仅能为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数字信息服务机构的管理决策提供新洞见,也对个体、数字企业和组织乃至数字社会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信息行为 数字囤积行为 不确定性掌控感 自我调节与控制 对峙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