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的非理性主义哲学与教育观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张楚廷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
2017年第6期118-121,共4页
-
文摘
非理性主义并不是不理性的哲学.这个“非”有许多用法,在不同情况下的表意是有区别的.例如,非常,不平常也.非同凡响,不平凡也.这是指否定的意思.然而,在“是是非非”一词中,“是”表示正确,“非”表示错误.“错误”是相对于正确的,这个“非”字的含义丰富一些。非此即彼,肯定与否定连在一起了。
-
关键词
非理性主义哲学
教育观
“非”
非此即彼
“是”
否定
-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回归理论之维:重新确证国家形象生成中的非理性面向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张铁云
张昆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3-69,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主流媒体的百年传播研究”(19ZDA322)。
-
文摘
人不仅是一种理性的存在物,还是一种拥有欲望、情感和信仰的非理性存在物。作为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国家形象在根本处隶属于认识论范畴,在这一过程中并非只有理念立场、经验知识及媒介技术的参与,处于潜隐状态的非理性因素也时刻共在并作用其间。然而,既往关涉国家形象的学术生产,却大抵是沿着"理性人"的先验逻辑展开的,相对疏忽了人性和文化结构中的非理性力量及其在国家形象生成中的介入,抑或注意到诉诸情感和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公众对国际议题的表达,但此种注意多停留于经验主义路径,超越实用主义和行政范式的理论思考则较为少见。基于此,文章回归理论视野,从非理性主义哲学和国际关系的学科知识出发,讨论国家形象生成中的非理性面向及其如何可能。
-
关键词
国家形象
非理性
非理性主义哲学
国际关系
理论确证
-
Keywords
national image
irrationality
irrational philosophy
international relation
theoretical confirmation
-
分类号
G210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在自我中挣扎:达罗卫夫人对峙生存状态下的女性痛觉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蒋璐
-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58-61,共4页
-
基金
2006年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级论文类一般项目。
-
文摘
英国现代派小说大师、女权主义作家伍尔夫在其重要作品《达罗卫夫人》中巧妙地利用时间的经验来揭示人物的异化感和末日感,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西方人灵魂的骚动和心灵的呐喊。本文借用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理论解读达罗卫夫人在空间自我与本真自我矛盾对峙生存状态下的女性痛觉及其内外成因。
-
关键词
对峙
生存状态
非理性主义哲学
空间自我
本真自我
女性痛觉
-
Keywords
contradictory
state of being
non-rationalistic philosophy
spatial ego
pure ego
feminine sense of pain
-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