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地球非球形摄动的固体动能拦截器助推段最优控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伟 路长厚 +1 位作者 冯维明 葛培琪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3-547,共5页
针对三维空间内的高速飞行目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固体动能拦截器助推段的精确最优控制方法。考虑了地球非球形摄动的影响,建立了有限推力拦截器最优控制问题动力学模型,并用直接配置法与SQP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助推段... 针对三维空间内的高速飞行目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固体动能拦截器助推段的精确最优控制方法。考虑了地球非球形摄动的影响,建立了有限推力拦截器最优控制问题动力学模型,并用直接配置法与SQP方法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更加精确的助推段控制方案。算例证明该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能拦截器 地球非球形摄动 助推段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轨道卫星摄动特性分析及轨道维持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温生林 闫野 易腾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4,共7页
针对超低轨道卫星长时间在轨飞行的轨道维持问题,分析了超低轨道平均偏心率矢量变化特性,提出了一种超低轨道维持的控制方法。分析了J2、J3摄动以及大气阻力摄动作用下超低轨道卫星偏心率矢量的变化特性;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设计了超低轨... 针对超低轨道卫星长时间在轨飞行的轨道维持问题,分析了超低轨道平均偏心率矢量变化特性,提出了一种超低轨道维持的控制方法。分析了J2、J3摄动以及大气阻力摄动作用下超低轨道卫星偏心率矢量的变化特性;基于能量守恒原理设计了超低轨道高度维持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和速度脉冲作用下超低轨道平均偏心率的变化是稳定的,所设计的轨道维持方法不仅能够实现超低轨道高度维持,确保平均偏心率矢量收敛至平衡位置,且用于轨道维持的燃料消耗合理,能够满足长时间的超低轨道飞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轨道卫星 地球非球形摄动 大气阻力 轨道维持 平均偏心率矢量 能量守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自主定轨中轨道摄动仿真 被引量:5
3
作者 薛申芳 孙才红 +1 位作者 宁书年 金声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395-1397,共3页
本文针对组合大视场星敏感器卫星自主定轨方法,建立了地球非球形摄动下的广义卡尔曼滤波仿真模型,滤波过程采用了新的改进算法。通过计算机仿真,说明该自主定轨方法具有很高的位置、速度均方误差估计精度且算法是收敛的。计算给出了一... 本文针对组合大视场星敏感器卫星自主定轨方法,建立了地球非球形摄动下的广义卡尔曼滤波仿真模型,滤波过程采用了新的改进算法。通过计算机仿真,说明该自主定轨方法具有很高的位置、速度均方误差估计精度且算法是收敛的。计算给出了一日内的卫星轨道,反映了在地球非球形摄动下轨道的变化情况,且对轨道面的进动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大视场星敏感器 自主定轨 卡尔曼滤波 地球非球形摄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带谐摄动下卫星相对运动精确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光延 项峰 谌颖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3-1209,共7页
在考虑J2项摄动的卫星相对运动精确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推导了可以精确到任意阶带谐非球形引力摄动的卫星相对运动精确动力学模型,还给出了一组简洁的基于参考卫星轨道要素(Reference Satellite Variables)的微分方程,能够描述精确到任意... 在考虑J2项摄动的卫星相对运动精确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推导了可以精确到任意阶带谐非球形引力摄动的卫星相对运动精确动力学模型,还给出了一组简洁的基于参考卫星轨道要素(Reference Satellite Variables)的微分方程,能够描述精确到任意阶带谐非球形引力的卫星地球轨道运动。由于在模型推导过程中没有引入任何简化,新推导的结果适用于任意偏心率的地球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相对运 卫星编队飞行 带谐球形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度范围月球卫星轨道受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晶琅 袁建平 陈记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前月球探测任务具有多样性,需要采用不同高度的月球卫星轨道,因此研究摄动力对不同高度月球卫星轨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月球非球形摄动、地球引力摄动和太阳引力摄动三种摄动力大小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仿... 目前月球探测任务具有多样性,需要采用不同高度的月球卫星轨道,因此研究摄动力对不同高度月球卫星轨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月球非球形摄动、地球引力摄动和太阳引力摄动三种摄动力大小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仿真计算了这三种摄动对不同高度月球卫星轨道的影响,得到了轨道要素和近月点高度在不同轨道高度范围内随这三种摄动力的变化规律。最后在近月点高度为百米级精度的条件下,给出了不同高度范围需要考虑的摄动力,为新型月球任务轨道设计和轨道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任务 月球轨道 月球非球形摄动 地球引力 太阳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与空间站共轨飞行轨道维持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欢 张柏楠 张永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3,共5页
针对载人航天任务中面临的与空间站保持长期共轨飞行的轨道问题,分析了航天器在地球扁率J_2项摄动以及大气阻力摄动作用下,长期共轨飞行航天器半长轴、相位和升交点赤经的变化特性,并设计了仅通过面内调整同时实现面内和面外调整的共轨... 针对载人航天任务中面临的与空间站保持长期共轨飞行的轨道问题,分析了航天器在地球扁率J_2项摄动以及大气阻力摄动作用下,长期共轨飞行航天器半长轴、相位和升交点赤经的变化特性,并设计了仅通过面内调整同时实现面内和面外调整的共轨维持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轨道维持的燃料消耗合理。可为我国载人航天器与空间站共轨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 空间站 共轨轨道 地球非球形摄动 大气阻力 轨道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算法的拟平均轨道根数自主实时确定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兆伟 仲惟超 +1 位作者 张世杰 林思雨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1-1238,共8页
针对卫星长期自主运行的发展要求,首次提出了基于滤波算法的卫星自主计算拟平均轨道根数的在轨实时方法。首先以受地球非球形摄动影响的低轨卫星为研究对象,推导了拟平均轨道根数的变化率并考虑了J2平方项补偿;以拟平均轨道根数为状态... 针对卫星长期自主运行的发展要求,首次提出了基于滤波算法的卫星自主计算拟平均轨道根数的在轨实时方法。首先以受地球非球形摄动影响的低轨卫星为研究对象,推导了拟平均轨道根数的变化率并考虑了J2平方项补偿;以拟平均轨道根数为状态变量并以卫星瞬时速度和位置作为观测量建立了滤波方程,然后分别应用平方根无迹卡尔曼滤波(SR-UKF)和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对拟平均轨道根数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滤波方法均能有效地计算拟平均轨道根数,其中平方根UKF滤波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度,且都可以满足卫星在轨自主实时计算拟平均轨道根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平均轨道根数 非球形摄动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天文标准计算地球引力对卫星轨道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方华 李俊峰 宝音贺西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09年第2期38-41,共4页
建立了一个考虑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的卫星轨道摄动模型并用C++语言编写程序进行轨道计算,其积分器采用Runge-Kutta-Fehlberg7(8)。建模过程中,对岁差、章动等量的计算分别考虑了美国海军天文台1981年和2005年的两种天文标准。通过与STK... 建立了一个考虑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的卫星轨道摄动模型并用C++语言编写程序进行轨道计算,其积分器采用Runge-Kutta-Fehlberg7(8)。建模过程中,对岁差、章动等量的计算分别考虑了美国海军天文台1981年和2005年的两种天文标准。通过与STK对比,发现无论采用哪一种标准,轨道传播两天后的位置误差都不会超过分米量级,速度误差不会超过毫米每秒的量级。说明了建模和编程计算的合理性,以及采用新旧两种天文标准计算卫星轨道的差别甚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球形引力 岁差 天文标准 卫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重力场下回归轨道半解析优化设计 被引量:6
9
作者 何艳超 徐明 +1 位作者 张润宁 李志武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6-534,共9页
为解决太阳同步回归轨道的标称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精度重力场的半解析优化方法。建立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阶数为J_(15)的高精度重力场解析模型,并分离出引力摄动的长期项和长周期项。构建回归轨道从半长轴到平交点周期的对应关系,... 为解决太阳同步回归轨道的标称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精度重力场的半解析优化方法。建立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阶数为J_(15)的高精度重力场解析模型,并分离出引力摄动的长期项和长周期项。构建回归轨道从半长轴到平交点周期的对应关系,平交点周期变化随引力摄动阶数的提高而逐渐收敛。通过微分修正迭代算法所确定的半长轴相对于传统J_2摄动模型的半长轴确定值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稳定性。考察摄动短周期项影响下的密切交点周期,结果表明其受初始位置(平近点角)影响较大,变化范围为0.015 s,并由此给出精确回归轨道优化设计的基准:不同的初始位置上满足星下点轨迹严格回归的半长轴期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引力 回归轨道 交点周期 半解析优化 短周期项 微分修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