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交警非现场执法的根基及其法治意义
被引量:
19
1
作者
刘启川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9,共15页
在我国,围绕交警非现场执法已有较为成熟的制度设计和规制理论,然而,尚缺乏一套从法哲学层面系统阐释该行为的理论范式。当前,交警非现场处罚“全民化”承载着秩序维护性和权利损害性的双重价值趋向。以此为基点,经由立法宗旨和法理特...
在我国,围绕交警非现场执法已有较为成熟的制度设计和规制理论,然而,尚缺乏一套从法哲学层面系统阐释该行为的理论范式。当前,交警非现场处罚“全民化”承载着秩序维护性和权利损害性的双重价值趋向。以此为基点,经由立法宗旨和法理特性的追本溯源,可以得出交警非现场执法的理论根基应为“交通秩序为主人权保障为辅”的“新秩序观”的结论。“新秩序观”不仅具有国内外立法例的规范印证和双重维度下富有操作性的适用逻辑,而且具有“秩序与人权同等保护论”和“秩序维护至上论”难以比拟的理论优势。以“新秩序观”检讨和重构交警非现场执法的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问题,可以增强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立法的科学性、“电子警察”设置与应用的规范性、司法审查的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警察
非
现场
处罚
非现场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自定走向法定——我国《行政处罚法》修改背景下的非现场执法程序立法研究
被引量:
61
2
作者
茅铭晨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27,共14页
非现场执法模式已在我国诸多领域得到推行,大有占据行政处罚"半壁江山"之势。由于其出现于我国《行政处罚法》颁布之后,迄今尚无法律对其进行程序规范。目前行政部门的"自定程序"存在许多不符合我国《行政处罚法》...
非现场执法模式已在我国诸多领域得到推行,大有占据行政处罚"半壁江山"之势。由于其出现于我国《行政处罚法》颁布之后,迄今尚无法律对其进行程序规范。目前行政部门的"自定程序"存在许多不符合我国《行政处罚法》原则、不符合正当程序要求的问题,对行政法治和权利保障造成消极影响。以法定程序规范行政处罚权是我国《行政处罚法》的重要使命。修改我国《行政处罚法》已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在该法中专门设定非现场执法基本程序,不仅可以提升非现场执法程序规则的法律地位,而且有利于从源头上铲除非现场执法程序偏离正当性的根源。这对破解当前非现场执法中因程序缺陷产生的违法侵权问题,促进非现场执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维护社会秩序,推进依法行政,增进权利保障,将产生直接而显著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行政
非现场执法
行政处罚
程序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环境自动监控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赵绘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2,83,共16页
中国环境行政执法中自动监控方式是广泛应用的新模式,也是环境行政监管与执法的未来趋势,但目前无论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还是地方规范都片段化且不统一。在2021年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背景下,亟须围绕该法第41条“电子技术...
中国环境行政执法中自动监控方式是广泛应用的新模式,也是环境行政监管与执法的未来趋势,但目前无论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还是地方规范都片段化且不统一。在2021年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背景下,亟须围绕该法第41条“电子技术监控”条款生成统一系统的环境非现场行政执法规范。环境自动化监控从主体、程序、证据、处罚四方面给行政处罚带来新的变革:首先,主体上,新的主体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产生,带来新的第三方执法义务等共治问题。其次,程序上,行政执法流程相比人工时代需要再造,以保障行政相关方的权利。第三,证据上,“数据失真”与自动监控时代执法证据的证明力问题,使得人工“双审”成为要件。第四,罚责上,需做到甄别三种自动监控数据属于违法,并在海量的自动监控数据中降低执法强度。在新的环境自动监测时代,主体、程序、证据、处罚都要考虑行政相对方——企业的权利与利益再平衡。此外,上述结论往往也适用于我国自动化行政执法的许多共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自动化
执法
第三方服务机构
数据失真
非现场执法
程序
执法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对面”与“键对键”:城管执法形态的比较及其适用性
被引量:
6
4
作者
韩志明
张鹏举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6,共10页
城管执法的形态具有独立的含义,也是影响执法过程及其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城管执法都是“面对面”进行的,主要特性包括依据看得见的情形决定各自的行动策略、彼此的行为和态度影响互动过程、环境因素是影响互动的重要变量、双边互动...
城管执法的形态具有独立的含义,也是影响执法过程及其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城管执法都是“面对面”进行的,主要特性包括依据看得见的情形决定各自的行动策略、彼此的行为和态度影响互动过程、环境因素是影响互动的重要变量、双边互动的过程很难标准化、执法过程的稳定性程度低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非现场执法的探索,建构了“键对键”的执法形态,其主要特点是远距离而不见面的互动、简单而有限的执法事项、半自动化的执法过程、消除个人及其互动的影响以及延迟而模糊的执法体验等。“面对面”执法和“键对键”执法在空间结构、运行要素、过程机制以及风险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有不同的适应性,也提出了不同的实践要求。进一步推动城管执法改革,需要深刻把握不同执法形态的优劣利弊,根据城管执法事项的类型及其特点,选择可行和适配的执法形态,以切实提高执法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对面
键对键
城管
执法
非现场执法
执法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警非现场执法的根基及其法治意义
被引量:
19
1
作者
刘启川
机构
东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9,共15页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交通警察权力解构与重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FXA0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我国,围绕交警非现场执法已有较为成熟的制度设计和规制理论,然而,尚缺乏一套从法哲学层面系统阐释该行为的理论范式。当前,交警非现场处罚“全民化”承载着秩序维护性和权利损害性的双重价值趋向。以此为基点,经由立法宗旨和法理特性的追本溯源,可以得出交警非现场执法的理论根基应为“交通秩序为主人权保障为辅”的“新秩序观”的结论。“新秩序观”不仅具有国内外立法例的规范印证和双重维度下富有操作性的适用逻辑,而且具有“秩序与人权同等保护论”和“秩序维护至上论”难以比拟的理论优势。以“新秩序观”检讨和重构交警非现场执法的相关立法、执法和司法问题,可以增强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立法的科学性、“电子警察”设置与应用的规范性、司法审查的保护性。
关键词
电子警察
非
现场
处罚
非现场执法
Keywords
Electronic Police
Off-site Penalty
Off-site Law Enforcement
分类号
DF3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自定走向法定——我国《行政处罚法》修改背景下的非现场执法程序立法研究
被引量:
61
2
作者
茅铭晨
机构
温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27,共14页
文摘
非现场执法模式已在我国诸多领域得到推行,大有占据行政处罚"半壁江山"之势。由于其出现于我国《行政处罚法》颁布之后,迄今尚无法律对其进行程序规范。目前行政部门的"自定程序"存在许多不符合我国《行政处罚法》原则、不符合正当程序要求的问题,对行政法治和权利保障造成消极影响。以法定程序规范行政处罚权是我国《行政处罚法》的重要使命。修改我国《行政处罚法》已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在该法中专门设定非现场执法基本程序,不仅可以提升非现场执法程序规则的法律地位,而且有利于从源头上铲除非现场执法程序偏离正当性的根源。这对破解当前非现场执法中因程序缺陷产生的违法侵权问题,促进非现场执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维护社会秩序,推进依法行政,增进权利保障,将产生直接而显著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自动化行政
非现场执法
行政处罚
程序立法
Keywords
Automated Administration
Off-site Law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ve Penalty
Procedural Legislation
分类号
DF3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环境自动监控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赵绘宇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2,83,共16页
文摘
中国环境行政执法中自动监控方式是广泛应用的新模式,也是环境行政监管与执法的未来趋势,但目前无论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还是地方规范都片段化且不统一。在2021年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背景下,亟须围绕该法第41条“电子技术监控”条款生成统一系统的环境非现场行政执法规范。环境自动化监控从主体、程序、证据、处罚四方面给行政处罚带来新的变革:首先,主体上,新的主体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产生,带来新的第三方执法义务等共治问题。其次,程序上,行政执法流程相比人工时代需要再造,以保障行政相关方的权利。第三,证据上,“数据失真”与自动监控时代执法证据的证明力问题,使得人工“双审”成为要件。第四,罚责上,需做到甄别三种自动监控数据属于违法,并在海量的自动监控数据中降低执法强度。在新的环境自动监测时代,主体、程序、证据、处罚都要考虑行政相对方——企业的权利与利益再平衡。此外,上述结论往往也适用于我国自动化行政执法的许多共性问题。
关键词
环境自动化
执法
第三方服务机构
数据失真
非现场执法
程序
执法
强度
Keywords
environmental automated law enforcement
third-party service agencies
data distortion
off-site law enforcement procedures
law enforcement intensity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对面”与“键对键”:城管执法形态的比较及其适用性
被引量:
6
4
作者
韩志明
张鹏举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深圳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6,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协商民主的体系化及其程序机制研究”(项目号:20AZD02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城管执法的形态具有独立的含义,也是影响执法过程及其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城管执法都是“面对面”进行的,主要特性包括依据看得见的情形决定各自的行动策略、彼此的行为和态度影响互动过程、环境因素是影响互动的重要变量、双边互动的过程很难标准化、执法过程的稳定性程度低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非现场执法的探索,建构了“键对键”的执法形态,其主要特点是远距离而不见面的互动、简单而有限的执法事项、半自动化的执法过程、消除个人及其互动的影响以及延迟而模糊的执法体验等。“面对面”执法和“键对键”执法在空间结构、运行要素、过程机制以及风险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有不同的适应性,也提出了不同的实践要求。进一步推动城管执法改革,需要深刻把握不同执法形态的优劣利弊,根据城管执法事项的类型及其特点,选择可行和适配的执法形态,以切实提高执法效能。
关键词
面对面
键对键
城管
执法
非现场执法
执法
形态
Keywords
face to face
key to key
urban management law enforcement
off-site law enforcement
the form of law enforcement
分类号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交警非现场执法的根基及其法治意义
刘启川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自定走向法定——我国《行政处罚法》修改背景下的非现场执法程序立法研究
茅铭晨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6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环境自动监控行政执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赵绘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面对面”与“键对键”:城管执法形态的比较及其适用性
韩志明
张鹏举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