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鲁迅小说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
1
作者
季桂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9,共5页
鲁迅小说在文化属性上既具有"现代性"的一面,又具有"非现代性"的一面。这一特点主要来自鲁迅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其他复杂心理因素之间的矛盾性。鲁迅小说的这一特点使其内涵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声音",...
鲁迅小说在文化属性上既具有"现代性"的一面,又具有"非现代性"的一面。这一特点主要来自鲁迅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其他复杂心理因素之间的矛盾性。鲁迅小说的这一特点使其内涵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声音",造成了其思想意蕴的复杂性和人们阅读理解的多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现代性
非现代性
复杂性
思想意蕴
文化价值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大学精神的现代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国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共2页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大学精神
非现代性
文化诉求
文化理论
高校校园
精神问题
历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历史角度反思现代性:能得到'另类现代性'的结论吗?
被引量:
4
3
作者
阿里夫·德里克(著)
陈波(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9-162,共14页
过去20年间学界流行的"另类现代性"思想对挑战以欧美为中心的现代性概念有重大意义,而"另类现代性"因在学界和政治界流行而面临批判。亚洲诸社会在历史上早就寻求另类性,以回应欧洲现代性的挑战。但1980年代以来文...
过去20年间学界流行的"另类现代性"思想对挑战以欧美为中心的现代性概念有重大意义,而"另类现代性"因在学界和政治界流行而面临批判。亚洲诸社会在历史上早就寻求另类性,以回应欧洲现代性的挑战。但1980年代以来文化差异性却成为"另类性"最重要的标志,因其具有反霸权的文化意涵,并要求重新理解现代性,但也模糊绝大多数"另类性"力求超越的现代性时空霸权及发展主义霸权框架内的陷阱,无视全球资本主义这一生产差异但也限制差异的结构性圜局;并将人们的注意力从急迫的结构性问题转移开去,如伴随新自由资本主义全球化而一同全球化的社会性不平等和政治性不公正。因此有必要在其所在的全球资本主义这一结构性框架内重新表述文化差异议题,以便找出这些政治议题的意涵,从而"重新展想"现代性的历史和现代性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另类
现代性
历史批判
文化差异
非
-欧-亚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李之学和社会现代化
4
作者
丁宝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35-39,共5页
一、社会现代化的多样性现代化是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不断更新的特定的过程。从哲学的意义来观察,现代化意味着人们在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中取得巨大的节节胜利,这就是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因而,同时必然导致人们在人际关系上,即...
一、社会现代化的多样性现代化是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不断更新的特定的过程。从哲学的意义来观察,现代化意味着人们在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中取得巨大的节节胜利,这就是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因而,同时必然导致人们在人际关系上,即社会的诸阶级、诸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现代
化
现代
化问题
生产力
传统哲学
现代
化建设
人际关系
非现代性
工业革命
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西部社会法律意识变迁及其特征
被引量:
11
5
作者
王肃元
冯玉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36,共6页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实现法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法治主体具有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要求的法律意识。近二十年来,随着西部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西部社会主体的法律意识有了比过去较大的提高...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实现法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法治主体具有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要求的法律意识。近二十年来,随着西部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西部社会主体的法律意识有了比过去较大的提高,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知法守法、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意识
西部社会
法观念
法律体系
法律规范
西部农村
传统型犯罪
现代
社会
非现代性
行为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安忆的上海书写新探
被引量:
2
6
作者
柴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5-262,共8页
本文探讨了王安忆关于上海的写作,梳理了王安忆写作中体现着的有关上海现代性与非现代性的特征,发现她对于上海这个现代化城市的另一种理解,即充斥于上海肌理中的诸多非现代性因素,进而展示王安忆剥开了长期以来遮蔽在上海上空的单一认...
本文探讨了王安忆关于上海的写作,梳理了王安忆写作中体现着的有关上海现代性与非现代性的特征,发现她对于上海这个现代化城市的另一种理解,即充斥于上海肌理中的诸多非现代性因素,进而展示王安忆剥开了长期以来遮蔽在上海上空的单一认知态度和“新意识形态”视角,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完成了对于上海的全新书写,分析了她是如何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建构上海城市的地缘特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上海
书写
新探
非现代性
现代
化城市
新意识形态
认知态度
海城市
写作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迅小说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
1
作者
季桂起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9,共5页
文摘
鲁迅小说在文化属性上既具有"现代性"的一面,又具有"非现代性"的一面。这一特点主要来自鲁迅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其他复杂心理因素之间的矛盾性。鲁迅小说的这一特点使其内涵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声音",造成了其思想意蕴的复杂性和人们阅读理解的多义性。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现代性
非现代性
复杂性
思想意蕴
文化价值标准
Keywords
Lu Xun's fiction
modernity
non-modernity
culture
complicatedness
分类号
I21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大学精神的现代性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国有
机构
黑龙江大学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共2页
基金
本文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资助。
文摘
主持人话语:教育是立国之本,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攻坚阶段。国家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人才,中华民族能否重新崛起于大国之林,取决于人才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转型、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等诸多冲击的高等教育,正在阵痛中思考、摸索,寻找提升自己、走出困境的道路。大学的精神气质和教育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至为深远。大学如何建设自己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表面上是一个务虚的话题,实则关联着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标走向以及功能定位等。教育必须担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责任,而不能仅仅是培养考试机器或者传授谋生手段。目前社会弥漫的功利主义的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大学生存的危机,面对这一潜在的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的紧迫性。更进一步讲,"校园文化"在大家的理解中可能仅仅是现有教育体系的一种看似重要、实则无关痛痒的补充,如果换一种方式来看,上述的校园文化我们并不缺乏,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文化校园",即贯穿整个高教体系核心的一种理念和精神,它不是可有可无、游离于教育体系核心之外的内容,而正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大学精神。"文化校园",这不是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内涵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说,是大学文化本质的真正回归。文化校园的范畴主张一种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本次笔谈围绕着"校园文化理念与大学精神"这一主题,试图对高校建设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各位作者的思路和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着相对一致的价值取向。不论是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对文化校园的辨析、对文化氛围的建构,乃至涉及的通识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校园文化的定在性和开放性的张力、大学精神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文化创新和文化启蒙的共存,以及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进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大学内部的知识分子对大学自身建设问题上的积极活跃的思考。本次笔谈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多元质量观指导下的黑龙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资助,力求做到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讨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期盼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主持人,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作者来参与,把关于构建文化校园的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关键词
现代
大学精神
非现代性
文化诉求
文化理论
高校校园
精神问题
历史性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历史角度反思现代性:能得到'另类现代性'的结论吗?
被引量:
4
3
作者
阿里夫·德里克(著)
陈波(译)
机构
美国杜克大学历史系、俄勒冈大学历史系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9-162,共14页
文摘
过去20年间学界流行的"另类现代性"思想对挑战以欧美为中心的现代性概念有重大意义,而"另类现代性"因在学界和政治界流行而面临批判。亚洲诸社会在历史上早就寻求另类性,以回应欧洲现代性的挑战。但1980年代以来文化差异性却成为"另类性"最重要的标志,因其具有反霸权的文化意涵,并要求重新理解现代性,但也模糊绝大多数"另类性"力求超越的现代性时空霸权及发展主义霸权框架内的陷阱,无视全球资本主义这一生产差异但也限制差异的结构性圜局;并将人们的注意力从急迫的结构性问题转移开去,如伴随新自由资本主义全球化而一同全球化的社会性不平等和政治性不公正。因此有必要在其所在的全球资本主义这一结构性框架内重新表述文化差异议题,以便找出这些政治议题的意涵,从而"重新展想"现代性的历史和现代性史学。
关键词
另类
现代性
历史批判
文化差异
非
-欧-亚
现代性
分类号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K14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李之学和社会现代化
4
作者
丁宝兰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35-39,共5页
文摘
一、社会现代化的多样性现代化是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不断更新的特定的过程。从哲学的意义来观察,现代化意味着人们在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中取得巨大的节节胜利,这就是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因而,同时必然导致人们在人际关系上,即社会的诸阶级、诸阶层。
关键词
社会
现代
化
现代
化问题
生产力
传统哲学
现代
化建设
人际关系
非现代性
工业革命
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西部社会法律意识变迁及其特征
被引量:
11
5
作者
王肃元
冯玉军
机构
甘肃政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36,共6页
文摘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实现法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法治主体具有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要求的法律意识。近二十年来,随着西部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西部社会主体的法律意识有了比过去较大的提高,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知法守法、运...
关键词
法律意识
西部社会
法观念
法律体系
法律规范
西部农村
传统型犯罪
现代
社会
非现代性
行为规范
分类号
D927.4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安忆的上海书写新探
被引量:
2
6
作者
柴平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5-262,共8页
文摘
本文探讨了王安忆关于上海的写作,梳理了王安忆写作中体现着的有关上海现代性与非现代性的特征,发现她对于上海这个现代化城市的另一种理解,即充斥于上海肌理中的诸多非现代性因素,进而展示王安忆剥开了长期以来遮蔽在上海上空的单一认知态度和“新意识形态”视角,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完成了对于上海的全新书写,分析了她是如何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建构上海城市的地缘特质的。
关键词
王安忆
上海
书写
新探
非现代性
现代
化城市
新意识形态
认知态度
海城市
写作
建构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鲁迅小说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
季桂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现代大学精神的现代性
王国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历史角度反思现代性:能得到'另类现代性'的结论吗?
阿里夫·德里克(著)
陈波(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朱李之学和社会现代化
丁宝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西部社会法律意识变迁及其特征
王肃元
冯玉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王安忆的上海书写新探
柴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