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在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术前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梁旭 胥豪 +3 位作者 罗红兵 徐忠孜 周鹏 周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影像征象对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资料,...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影像征象对浸润性乳腺癌伴广泛导管内癌成分(Extensive intraductal component,EIC)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EIC阳性组和EIC阴性组。分析乳腺X线和MRI影像征象,乳腺X线征象包括腺体密度、病变类型、肿块边缘特征、恶性微钙化数量、范围、位置、形态特征及分布特征;MRI征象包括乳腺背景实质强化类型、MRI病变类型、强化特征、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有无瘤周早期不规则样强化、是否多中心病灶、是否有瘤内坏死、病变长径。单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征象,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回归模型对EIC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1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EIC阴性组86例(50.6%)和EIC阳性组84例(49.4%)。单因素分析显示,在临床病理特征中,两组患者在HER2状态、分子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乳腺X线征象中,两组患者在乳腺X线病变类型、恶性微钙化、钙化数量、位置、范围、形态及分布特征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征象中,两组患者在MRI病变类型、病变形态、边缘、强化特征及瘤周早期不规则强化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范围钙化(OR值=6.087,P<0.001)和存在瘤周早期不规则强化(OR值=4.334,P<0.001)与EIC存在关联;回归模型对术前浸润性乳腺癌伴EIC成分的预测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46~0.877)。结论:乳腺X线征象显示的大范围恶性微钙化以及MRI征象表现为瘤周早期不规则样强化对浸润性乳腺癌伴EIC有一定预测价值,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乳腺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 浸润性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特征 被引量:27
2
作者 郭玉萍 裴书芳 +2 位作者 刘娟娟 吴丽桑 肖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经病理证实的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Luminal A-like型(n=46)、Luminal B-like型(n=98)、HER-2过表达型(n=22)和基底样型(n=27)4种分子亚型。回...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经病理证实的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Luminal A-like型(n=46)、Luminal B-like型(n=98)、HER-2过表达型(n=22)和基底样型(n=27)4种分子亚型。回顾性分析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包括肿块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血流及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4种分子亚型间,肿块大小(<2cm、2~3cm、≥3cm)和淋巴结转移(有、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分级(Ⅰ、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分子亚型间6个超声征象(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有其特征性,Luminal A-like型与Luminal B-like型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较小,鉴别有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特殊浸润性 分子分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江 历玲玲 +3 位作者 王蓓 吴晓明 胡望远 周绍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NSIBC)的钼靶X线征象,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对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SIBC的钼靶X线征征象及组织学表现。并通过X线征象推测其组织学类型。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髓样癌为无钙...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NSIBC)的钼靶X线征象,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对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SIBC的钼靶X线征征象及组织学表现。并通过X线征象推测其组织学类型。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髓样癌为无钙化的边界清楚肿块,浸润性导管癌为短棒样钙化及大导管相,单纯癌包括带有毛刺的边界不清的肿块、沙粒样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内陷。浸润性小叶癌的表现缺乏特征性。结论:不同组织类型的NSI-BC具有不同的X线特征,依据X线特征可初步判断NSIBC的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特殊乳腺 钼靶X线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癌(非特殊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燕娜 王常珺 +4 位作者 周易冬 茅枫 孙强 毕娅兰 梁智勇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P〈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P〈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0.001)以及TNM分期(P〈0.001)、分子分型(P〈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24%、25%~49%、50%~75%以及≥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0.001)、雌激素受体α(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0.001)均相关。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浸润性微乳头状 浸润性(特殊)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含欢 姜英 +6 位作者 边巴扎西 王倩 尼玛卓玛 王寒 魏倩 廖瑞倩 次仁曲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3-1039,共7页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54例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54例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入组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细胞增殖标志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以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对于HER-2结果不明确病例,加以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探讨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AR的表达与分子分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R在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ER(χ^(2)=8.200,P=0.004)、PR(χ^(2)=9.900,P=0.003)、分子分型(χ^(2)=11.690,P=0.009)相关,与肿瘤部位、年龄、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瘤栓、临床分期、HER-2及Ki-67的表达不相关(P均>0.05);不同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χ^(2)=24.970,P=0.001)、临床分期(χ^(2)=9.035,P=0.029)、淋巴结转移(χ^(2)=9.691,P=0.021)均相关。结论AR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明显降低,在ER、PR阳性的病例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不同的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藏族 特殊浸润性乳腺 分子分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空心针活检与术后病理分级的一致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勐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一致性及分级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486例术前粗针穿刺且术后均证实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癌的病例,计算每例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比较手术前...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一致性及分级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486例术前粗针穿刺且术后均证实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癌的病例,计算每例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比较手术前后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性。结果1486例患者手术前后组织学病理分级的一致率为82.1%,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病理分级Ⅰ、Ⅱ、Ⅲ级的一致率分别为52.3%、96.4%、16.2%。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均值为(35.19±12.18)mm,不同穿刺肿瘤长度范围的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分级每个级别不一致病例评估均受到结构、核分裂、异型性评分三种因素不同程度影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空心针穿刺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分级具有较高的一致率,增加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可以进一步提高一致率,因此临床医师可适当增加空心针穿刺组织长度与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特殊浸润性 空心针活检 病理分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特点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静敏 邵玉红 +1 位作者 孙秀明 石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7-640,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6例单发IC-NST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其分为三阴性(三阴性组)和非三阴性(非三阴性组),对比组间一般资料及ABVS...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6例单发IC-NST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其分为三阴性(三阴性组)和非三阴性(非三阴性组),对比组间一般资料及ABVS表现。结果156例中,病变位于左乳76例、右乳80例,三阴性30例(30/156,19.23%)、非三阴性126例(126/156,80.77%)。组间患者年龄、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灶ABVS冠状面“汇聚征”及后方回声衰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微钙化、边缘、形态、方位及Adler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三阴性IC-NST的ABVS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中乳腺冠状面“汇聚征”及后方回声衰减相比非三阴性IC-NST较为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 特殊浸润性 三阴性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晓云 张瑾晖 +3 位作者 孙蕾 冯晓蕾 井佳瑜 周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101例,分为Ki-67高表达(70例)和Ki-67低表达(31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101例,分为Ki-67高表达(70例)和Ki-67低表达(31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及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超声诊断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比较采用灵敏度、特异度等相关值计算,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的Ki-67表达分组中,肿块直径大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情况在Ki-67表达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经≥2 cm(58.57%)、组织学分级Ⅲ级(32.86%)、临床分期Ⅲ期(34.29%)及Ⅳ期(5.71%)的表达阳性率在Ki-67高表达组中较高;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r=0.393,P<0.05)。结论IBC-NST病例中,肿块直经≥2 cm、组织学分级Ⅲ级、临床分期Ⅲ期及Ⅳ期与Ki-67高表达有相关性,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为IBC-NST增殖评估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乳腺 临床病理特征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特征 KI-67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抗体EP2、SP2、1E2、16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黎三艳 郑眉嵩 +3 位作者 陈余鹏 张声 周先荣 陈林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评估4种孕激素(progesterone receptor,PR)抗体(EP2、SP2、1E2、16)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non-specific invasive breast cancers,NSIBCs)组织中的表达,为PR判读及NSIBCs患者治疗筛选出最佳抗体。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5例NSI... 目的评估4种孕激素(progesterone receptor,PR)抗体(EP2、SP2、1E2、16)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non-specific invasive breast cancers,NSIBCs)组织中的表达,为PR判读及NSIBCs患者治疗筛选出最佳抗体。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5例NSIBCs组织芯片中4种PR抗体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与雌激素(estrogen receptor,ER)抗体表达构成比、着色细胞百分比、染色强度、Allred score(A-score)评分及4个抗体一致性等指标。结果195例NSIBCs中4种PR抗体与ER的构成比(ER±/P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ER表达,4种PR抗体同时阳性或阴性(PR+/-)NSIBCs比例较高(81.54%~90.77%),且相互的一致性较好(κ值为0.634~0.804)。进一步分析4种PR抗体的肿瘤细胞平均着色细胞数、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平均染色强度、平均A-score等指标,显示1E2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其他3种抗体(P<0.05),而EP2、SP2、16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IBCs中1E2着色阳性率及强度等均高于EP2、SP2、RP16,是较理想的PR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乳腺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scope技术对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D-1、PD-L1表达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莹莹 董丽儒 +3 位作者 王欣 熊艳杰 唐慧 宋旭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RNAscope技术在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PD-1、PD-L1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技术分别检测PD-1、PD-L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D-1、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55.0... 目的探讨RNAscope技术在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PD-1、PD-L1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技术分别检测PD-1、PD-L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D-1、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55.0%(33/60)和28.3%(17/60),RNAscope技术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D-1、PD-L1阳性率分别为56.7%(34/60)和30.0%(18/60),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1.000)。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PD-1的Kappa值为0.831,一致性好;PDL1的Kappa值为0.879,一致性好。结论 RNAscope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在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PD-1、PD-L1表达的一致性接近100%,为今后临床筛选用药患者的检测方法提供了基础的临床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特殊浸润性乳腺 RNAscope技术 PD-1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曦洲 隋金珂 +1 位作者 谢轶群 施俊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OPN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乳... 目的探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OPN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20.0%(5/25)、43.1%(25/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否家族史、不同年龄、不同原发肿瘤大小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临床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利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 浸润性导管 免疫组织化学 骨桥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磷脂酶A2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曲蕴慧 庞霞 +3 位作者 赵乐 李晟磊 陈奎生 贺付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Ⅱa及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蛋白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PLA2-Ⅱa... 目的:探讨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Ⅱa及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蛋白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PLA2-Ⅱa及cPLA2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PLA2-Ⅱa(75.4%)及cPLA2蛋白(68.4%)的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0.0%,26.7%)及正常乳腺组织(13.3%,1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585及18.989,P均<0.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PLA2-Ⅱa及cP-L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关(sPLA2-Ⅱa:χ2=6.428、16.336和6.007,P均<0.05;cPLA2:χ2=10.072、7.140和3.959,P均<0.05),且二者表达有关(rp=0.373,P=0.002)。结论:sPLA2-Ⅱa及cPLA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及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磷脂酶A2 胞浆磷脂酶A2 乳腺浸润性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微小浸润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104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Nara S Shimada K +1 位作者 Kosuge T 黄文斌(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6-446,共1页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病理分析 肿瘤临床 浸润 浸润性 WHO分类 5年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丽 孟刚 +5 位作者 汪小霞 王岳君 杨苗苗 陈青 黄雯 韩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0-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ILC和530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结果 ILC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中...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ILC和530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结果 ILC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8.5、67个月。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比,ILC患者就诊时年龄较大,肿瘤较大,组织学分级多为2级,ER、PR阳性率高,HER-2多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分子分型多为管腔A型(P<0.001)。ILC中,经典型ILC肿瘤较小,组织学分级较低,Ki-67增殖指数较低,分子分型中管腔A型较多;非经典型ILC中管腔B型、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较多(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经典型与非经典型ILC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48);ILC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P=0.397);多因素分析显示,ILC中管腔A型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P=0.016,P=0.015)。结论 ILC的预后和组织学分型与分子分型有关,应为预后较差的患者探寻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小叶 特殊浸润性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及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特征及其雌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 被引量:8
15
作者 庞彩霞 胡波 +1 位作者 魏亚萍 杨华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钙化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超声表现及其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DCIS患者的超声征象,根据超声是否检出微钙化分为钙化组(n=66)和非钙化组(n... 目的探讨钙化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超声表现及其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DCIS患者的超声征象,根据超声是否检出微钙化分为钙化组(n=66)和非钙化组(n=82),比较2组声像图特征和ER、Her-2表达阳性率的差异。结果钙化组与非钙化组DCIS在是否探及肿块、导管扩张、弹性成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边缘毛刺、后方回声、阻力指数及纵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钙化组DCIS患者ER阳性表达率为42.42%(28/66),非钙化组为69.51%(5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组DCIS患者Her-2阳性表达率为30.30%(20/66),非钙化组为14.63%(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钙化与非钙化DCIS超声表现存在差异,非钙化DCIS患者ER阳性表达率高,钙化DCIS患者Her-2阳性表达率高,提示伴钙化的DCIS更具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 浸润性 钙化 受体 雌激素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素 许培培 郭明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8-973,共6页
2015年美国和加拿大病理学会经研究讨论后首次将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改名为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NIFTP)。2017... 2015年美国和加拿大病理学会经研究讨论后首次将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改名为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NIFTP)。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内分泌肿瘤分类将该类型肿瘤的命名收录其中,NIFTP指具有包裹性或边界清楚、伴滤泡性生长模式和甲状腺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肿瘤。超声、细胞学检查和基因检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NIFTP的诊断,但难以与浸润性包裹性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相鉴别。该文主要对NIFTP的临床特征、诊治特点及预后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滤泡甲状腺乳头状 临床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定性诊断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静文 钱丽霞 +4 位作者 郭东强 郭娟 李瑞 闫俊荣 孟丽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12-616,共5页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MRI(DCE-MRI)定性诊断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AD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局部切除组织活检诊断的64例乳腺单发ADH患者,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恶性与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及乳腺X线、DCE-MRI征象,分...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MRI(DCE-MRI)定性诊断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AD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局部切除组织活检诊断的64例乳腺单发ADH患者,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恶性与良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及乳腺X线、DCE-MRI征象,分析DCE-MRI预测乳腺恶性ADH的效能。结果64例乳腺单发ADH中,28例为恶性(恶性组),36例非恶性(非恶性组),组间活检方式、病灶最大径、MRI示乳腺实质背景强化(BPE)、乳腺X线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1);将上述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BPE为乳腺恶性ADH的独立影响因素[OR=7.550,95%CI(1.575,36.197),P=0.011]。DCE-MRI诊断BI-RADS 4A及以下者27例,其中3例为恶性;4A类以上(4B及4C)37例,25例为恶性,诊断敏感度89.29%(25/28),特异度66.67%(24/36),阳性预测值67.57%(25/37),阴性预测值88.89%(24/27)。结论DCE-MRI可用于定性诊断乳腺ADH;其所示中重度BPE为术后病理恶性的正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 浸润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乳腺癌微环境中浸润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
18
作者 徐新生 郭晓静 +6 位作者 刘芳芳 李伟东 刘冰冰 谷峰 郎荣刚 范宇 付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42-643,共2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一种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的特殊类型乳腺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是乳腺癌中最... 背景与目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一种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的特殊类型乳腺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类型,其预后依组织学分级等存在个体差异。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MC)是细胞高度异性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但预后相对较好的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本研究对以上三种类型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ing lymphocytes,TILs)进行对比性研究,从肿瘤微环境中淋巴细胞浸润的异同和淋巴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角度探讨不同类型乳腺癌预后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淋巴细胞 浸润性微乳头状乳头状 髓样 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囊性肾病相关的肾细胞癌伴同侧乳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李霞 杨树东 +1 位作者 王帅 邹冰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囊性肾病相关的肾细胞癌(acquired cystic kidney disease associated renal cell carcinoma,ACKD-RCC)伴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ACKD-RCC伴同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对肾癌和乳腺癌标本... 目的探讨获得性囊性肾病相关的肾细胞癌(acquired cystic kidney disease associated renal cell carcinoma,ACKD-RCC)伴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ACKD-RCC伴同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对肾癌和乳腺癌标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腹膜透析10年,在病程进展中先后发生乳腺癌和肾癌,因肾功能不全,两处肿瘤切除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至今两处肿瘤均未见复发及转移。测序检测显示肾癌发生BRCA2基因p.L1897Wfs*12第11外显子移码突变;乳腺癌发生TP53基因p.R110Lfs*13第4外显子移码突变。全外显子相关信号通路检测分析显示两种肿瘤均存在p53信号转导等改变,拷贝数变异分析显示两种肿瘤17号染色体均存在拷贝数减少。结论ACKD-RCC的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并无特异性,对透析5年或以上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尽早发现肿瘤、及时治疗。在疾病进展中合并乳腺癌的发生,两者并未发现相同的基因异常,患者应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乳腺2易感基因 获得性囊性肾病 浸润性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相关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娜 朱庆莉 +1 位作者 姜玉新 戴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诊断及分级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DCIS患者的超声表现,包括病灶数量、大小、形态、边缘、分界、内部回声、导管改变、后方回声、局部结构紊乱以及钙化,同时记录病灶内部血供情况。将所有病灶...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诊断及分级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DCIS患者的超声表现,包括病灶数量、大小、形态、边缘、分界、内部回声、导管改变、后方回声、局部结构紊乱以及钙化,同时记录病灶内部血供情况。将所有病灶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an Nuys 1级49例,2级30例,3级13例。单发肿块67例(67/92,72.83%),导管扩张伴导管内部低回声24例(24/92,26.09%),结构紊乱7例(7/92,7.61%)。18个病灶具有2个及以上超声特征。超声发现微钙化21例(21/92,22.83%),均位于结节或导管内部。超声对DCIS的显示率与Van Nuys分级相关(r=0.91,P<0.05)。结节形态、边界和后方回声也与Van Nuys分级明显相关(r=0.78,P<0.05)。形态不规则肿块伴有界限不清或边缘成角,不伴有后方回声与Van Nuys 3级密切相关(r=0.83,P<0.05);而椭圆形囊性结节、边界清晰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多见于Van Nuys 1级(r=0.94,P<0.05)。结论 DCIS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 浸润性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