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筋-脾肾”理论多维探讨针膏结合治疗非特异性腰痛 被引量:1
1
作者 薛东华 胡宇晴 +3 位作者 徐宁阳 赵煜 鞠宝兆 才谦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5,共5页
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在中医归属“痹证”范畴,此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现代医学多采用改善患者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生物体新陈代谢和组织恢复,松解机体筋膜和软组织粘连等方法进行治疗。目前已有治... 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在中医归属“痹证”范畴,此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现代医学多采用改善患者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生物体新陈代谢和组织恢复,松解机体筋膜和软组织粘连等方法进行治疗。目前已有治疗方法的疗效并不显著。为治疗该疾病,作者基于前期动物实验结果,以“经筋-脾肾”理论展开叙述,认为寒凝筋脉、脾肾虚衰为非特异性腰痛的主要病因。故采用疏解经筋、固护脾肾的治疗方法,针对性地提出“针膏结合”的治疗手段,即皮内针针刺关元穴配以独活寄生汤膏药贴敷进行治疗。该手段为中医药在临床上治疗NLBP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脾肾理论 非特异性 针膏结合 独活寄生汤 关元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腰脐”理论浅析针刀疏筋解结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思路
2
作者 李浩林 王海东 +6 位作者 陈平 杨娟娟 张旭明 杨天宁 陶鹏飞 王振东 杨红梅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170,共3页
王海东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傅青主“利腰脐”学术思想,提出针刀“脐下营解结术”“督脉刺骨术”“足三阴经筋解结术”“带脉经筋解结术”等针刀疗法,广泛应用于腰痛的治疗,极大地开拓了腰痛的治疗思路,且疗效显著,文章基于“... 王海东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傅青主“利腰脐”学术思想,提出针刀“脐下营解结术”“督脉刺骨术”“足三阴经筋解结术”“带脉经筋解结术”等针刀疗法,广泛应用于腰痛的治疗,极大地开拓了腰痛的治疗思路,且疗效显著,文章基于“利腰脐”理论对针刀疏筋解结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思路及相关机理做一探讨,旨在总结针刀疏利腰脐法在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以期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海东 针刀 疏筋解结 非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与干预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丁立军 孟青云 +3 位作者 廖跃华 曹金凤 韩甲 吕杰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9-1074,共6页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LBP)是临床腰痛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该病极易复发并呈年轻化趋势。CNLBP患者通常存在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度降低和平衡功能障碍等问题。对造成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相关要素和干...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LBP)是临床腰痛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该病极易复发并呈年轻化趋势。CNLBP患者通常存在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度降低和平衡功能障碍等问题。对造成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相关要素和干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可揭示CNLBP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生物(力)学机制,并为CNLBP干预方法的后续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从CNLBP患者平衡功能障碍、运动与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干预方法几个方面,对CNLBP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与干预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CNLBP发病机制和干预方法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平衡功能 干预方法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非特异性腰背痛的结构方程建模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翔 李超 +2 位作者 汤炳煌 张少伟 李天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4,共6页
目的从身体、行为、心理三方面进行多学科整体干预,阐释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的内在机制。方法收集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相关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三维步态分析... 目的从身体、行为、心理三方面进行多学科整体干预,阐释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SLBP)的内在机制。方法收集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相关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三维步态分析系统信号、心理量表结论等,将收集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方法分析、建模,形成“多裂肌-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特征模型,以期阐述易筋经“卧虎式”训练治疗NSLBP的作用机制。结果NSLBP患者腰部L5~S1多裂肌sEMG信号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患者治疗后步幅、步频、步速、髋屈曲最大角度、膝屈曲最大角度均显著增加(P<0.05);支撑相、摆动相、踝跖屈最大角度均显著降低(P<0.05)。“卧虎式”训练前后患者SF-36评分生理、心理、精神、情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表明平均肌电(average electromyography,AEMG)、步长对于Roland-Morris评分、SF-36评分均产生0.001水平的显著影响;AEMG、步长对于Roland-Morris评分、SF-36评分产生正向的影响关系;标准化载荷系数均大于0.6,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SEM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模型结果可靠,能够多层面有效阐述易筋经特定动作“卧虎式”治疗NSLBP的作用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非特异性 结构方程模型 步态分析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椎旁肌结构改变的MRI定量评估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鑫娅 刘丹 +2 位作者 韦福利 袁铭婧 文瑶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 利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及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定量评估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LBP)患者腰椎旁肌的结构改变,为临床诊治CNLB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5月至2023... 目的 利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及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定量评估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LBP)患者腰椎旁肌的结构改变,为临床诊治CNLB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CNLBP患者45例(CNLBP组),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28例(对照组),进行磁共振矢状位及轴位T2WI、DTI扫描,在L3/4、L4/5、L5/S1椎间盘中心层面的轴位T2WI及DTI图像上测得双侧多裂肌、竖脊肌功能横截面积(functional cross sectional area, FCSA)、脂肪浸润率(fatty infiltration rate, FIR)、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同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量表评估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分析CNLBP组与对照组之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及双侧多裂肌、竖脊肌相对功能横截面积(relative functional cross sectional area, RFCSA)、FIR、FA及ADC值的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性别、BMI及下腰痛与双侧多裂肌、竖脊肌FIR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检验VAS、ODI评分与双侧多裂肌、竖脊肌RFCSA、FIR、FA、ADC值的相关性。结果 CNLBP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CNLBP组双侧多裂肌、竖脊肌RFCSA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NLBP组双侧多裂肌、竖脊肌FIR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FIR呈正相关,BMI与FIR不具有相关性,女性、下腰痛患者更易发生脂肪浸润。Spearman检验结果显示,ODI评分与双侧多裂肌及竖脊肌RFCSA呈显著负相关(P<0.05),VAS、ODI评分均与双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IR呈显著正相关(P<0.05)。CNLBP组双侧多裂肌及竖脊肌FA值降低、ADC值增高,L3/4节段右侧多裂肌FA及L4/5、L5/S1节段双侧多裂肌FA值、ADC值,L4/5、L5/S1节段双侧竖脊肌FA值及L5/S1节段双侧竖脊肌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椎旁肌可出现肌肉萎缩、脂肪浸润增加及肌纤维结构的改变,多模态MRI技术可以观察和定量评估肌肉的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 椎旁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筋膜松解疗法干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冉清智 李傲霜 +2 位作者 陈恒文 张剑梅 何本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51-2457,共7页
背景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已成为导致活动受限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肌筋膜组织的敏感性和紧绷性是慢性疼痛障碍的主要因素。肌筋膜松解疗法(MFR)主要通过缓解筋膜的紧张以减轻疼痛,但目前缺... 背景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已成为导致活动受限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肌筋膜组织的敏感性和紧绷性是慢性疼痛障碍的主要因素。肌筋膜松解疗法(MFR)主要通过缓解筋膜的紧张以减轻疼痛,但目前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目的观察MFR对非手术治疗的CNLBP的疗效。方法2022年在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招募了56例C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MFR组患者接受MFR干预(腰腹部MFR干预),对照组(CG组)患者接受假MFR干预(相同部位假MFR干预),20 min/次,1次/周,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关节活动度[腰椎前屈度(ALF)、腰椎后伸度(LR)、两侧腰椎旋转度(LSR)]、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6例受试者,其中失访8例,自动退出8例,最终完成随访40例,其中MFR组20例,CG组20例。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ADL评分、ODI评分、ALF、SAS评分、SDS评分、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R组患者干预前LR、LSR小于CG组(P<0.05)。MFR组患者干预4周后VAS、ODI、SAS、SDS评分和TNF-α水平低于CG组,ADL评分高于CG组,ALF、LR、LSR大于CG组(P<0.05)。干预4周后MFR组患者VAS、ODI、SAS、SDS评分及TNF-α水平低于组内干预前,ADL评分高于组内干预前,ALF、LR、LSR大于组内干预前(P<0.05)。结论MFR可能改善CNLBP患者焦虑与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降低疼痛阈值,增加腰椎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肌筋膜松解疗法 物理治疗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能量技术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动态姿势控制和腰神经肌肉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建斌 姚英策 +4 位作者 吴菁 薛博士 杨晓巍 周志鹏 郑亮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2-1098,共7页
目的 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动态姿势控制能力以及腰部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6月,于山东体育学院招募非特异性腰痛在校大学生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干预组(n=15)。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干预组采... 目的 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动态姿势控制能力以及腰部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6月,于山东体育学院招募非特异性腰痛在校大学生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干预组(n=15)。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干预组采用MET进行干预,共4周。干预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Y平衡测试和躯干屈曲-放松测试评定腰部神经肌肉功能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VAS评分(|t|> 2.449,P <0.05)均下降,干预组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t=-5.068,P <0.001);干预组ODI评分下降(t=4.785,P <0.001),干预组ODI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t=-2.895,P=0.007);干预组Y平衡测试成绩明显提高(t=-3.662,P=0.003);干预组多裂肌屈曲放松比增加(t=-2.460,P=0.029)。结论 MET能有效改善非特异腰痛患者的疼痛、腰部功能障碍、动态姿势控制和腰部多裂肌屈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 肌肉能量技术 动态姿势控制 屈曲-放松现象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云昕 孟傲辉 宋成林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82-482,共1页
目的探究6周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患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受试者36名(年龄21±3岁)。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1 m A组、2 m A组、假刺激组(电流强度0 m A),每组均12人... 目的探究6周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患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受试者36名(年龄21±3岁)。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1 m A组、2 m A组、假刺激组(电流强度0 m A),每组均12人。HD-t DCS的刺激靶点为初级运动皮层区,刺激时间20 min/次,3次/周,共6周。通过Prokin平衡测试系统采集干预前、干预6周后3组受试者在双足睁眼站立、双足闭眼站立、优势足睁眼站立3种测试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mm^(2))、运动轨迹周长(mm),评估其静态平衡功能。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1 m A组、2 m A组在双足睁眼、双足闭眼、优势足睁眼3种测试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均显著减小(P<0.05);假刺激组在3种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组间比较,1 m A组与2 m A组在双足睁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数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在双足闭眼、优势足睁眼2种测试状态下的运动轨迹面积、运动轨迹周长数值:2 m A组<1 m A组<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且2 m A电流强度的干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测试状态 运动轨迹 静态平衡功能 平衡测试 静态平衡能力 电流强度 受试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提和躯干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杨梅 陈安平 +1 位作者 王晶晶 苏晓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6-953,共8页
目的观察12周普拉提及躯干力量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back pain,CNSLBP)女大学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部功能障碍评分(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及躯干屈伸... 目的观察12周普拉提及躯干力量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back pain,CNSLBP)女大学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部功能障碍评分(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及躯干屈伸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CNSLBP女大学生制定康复干预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将45名CNSLBP女大学生随机分为普拉提组22名(n=22)和力量训练组(n=23)。运动干预前后测试所有受试者VAS、RMDQ评分及躯干屈伸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结果与运动前比较,经过12周不同运动干预,力量训练组及普拉提组CNSLBP女大学生VAS及RMDQ分值均显著下降;角速度30°/s、90°/s下两组伸肌峰力矩(extensor peak torque,EPT)和角速度90°/s下普拉提组躯干屈肌峰力矩(flexor peak torque,FPT)均显著增加,角速度30°/s、90°/s下屈/伸肌峰值力矩比(F/E)均显著下降。睁眼状态下,仅普拉提组NSLBP女大学生前后方向稳定指数(anterior/posterior stability index,APSI)显著下降;闭眼状态下,普拉提组NSLBP女大学生APSI、总体稳定指数(stability index,SI)、左右方向稳定指数(medial/lateral stability index,MLSI)均显著下降,力量训练组仅APSI显著下降。12周运动干预后,与力量训练组比较,普拉提组VAS和角速度30°/s、90°/s下F/E均显著下降,角速度30°/s、90°/s下躯干EPT显著增加。闭眼状态下,普拉提组SI、APSI及MLSI均显著低于力量训练组。结论与躯干力量训练比较,普拉提运动可显著增强和平衡CNSLBP女大学生躯干屈伸肌力,增强闭眼状态下动态平衡能力,改善CNSLBP女大学生下腰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提 躯干力量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 女大学生 评分 躯干肌力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感觉条件干扰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消防员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
10
作者 廖鸣宇 朱国庆 +2 位作者 陈文佳 邱永晨 刘博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0,共12页
目的:探讨患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消防员和正常消防员在不同感觉条件下自身姿势控制能力的差异,剖析CNLBP消防员姿势控制的特征和问题,以期为CNLBP消防员制订训练康复计划和提升姿势控制能力提... 目的:探讨患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消防员和正常消防员在不同感觉条件下自身姿势控制能力的差异,剖析CNLBP消防员姿势控制的特征和问题,以期为CNLBP消防员制订训练康复计划和提升姿势控制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CNLBP组消防员(n=10)和对照组消防员(n=10)为受试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CNLBP组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并收集所有受试者睁眼、闭眼、睁眼+平衡垫、闭眼+平衡垫站立时压力中心的横向速度(V_(x))、纵向速度(Vy)、路径长度和摇摆速度,通过平板支撑、3 min屈腿仰卧起坐评估消防员的核心力量,对测试结果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感觉条件对V_(x)(F=51.557,P<0.01,η_(p)^(2)=0.741)、Vy(F=75.846,P<0.01,η_(p)^(2)=0.808)、路径长度(F=76.667,P<0.01,η_(p)^(2)=0.810)和摇摆速度(F=76.592,P<0.01,η_(p)^(2)=0.810)的主效均显著;CNLBP对V_(x)(F=13.154,P<0.01,η_(p)^(2)=0.422)、Vy(F=6.106,P<0.05,η_(p)^(2)=0.253)、路径长度(F=13.059,P<0.01,η_(p)^(2)=0.420)和摇摆速度(F=13.058,P<0.01,η_(p)^(2)=0.420)的主效应均显著;CNLBP和感觉条件对V_(x)(F=11.822,P<0.01,η_(p)^(2)=0.396)、Vy(F=4.961,P<0.05,η_(p)^(2)=0.216)、路径长度(F=9.206,P<0.01,η_(p)^(2)=0.338)和摇摆速度(F=9.203,P<0.01,η_(p)^(2)=0.338)的交互作用均显著。闭眼时,CNLBP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摇摆速度和路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闭眼+平衡垫时,CNLBP组VAS评分与和ODI评分与V_(x)、摇摆速度和路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平板支撑成绩与V_(x)、摇摆速度和路径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3 min曲腿仰卧起坐成绩与Vy、摇摆速度和路径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1)躯体感觉和视觉双重干扰对CNLBP组消防员的影响最大,同时视觉单一干扰大于躯体感觉单一干扰;视觉与躯体感觉单一干扰对CNLBP组消防员侧方向稳定性的影响大于对前后方向的影响,对对照组消防员前后稳定性的影响大于对侧方向的影响;双重干扰对2组消防员前后稳定性的影响均大于对侧方向的影响。2)视觉干扰对CNLBP组消防员的侧方向稳定性影响大于对照组,双重感觉干扰对2组消防员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较大;CNLBP组在双重感觉干扰下姿势稳定性显著下降,这可能与CNLBP消防员腰部疼痛程度、核心肌肉力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员 慢性非特异性 姿势控制能力 躯体感觉 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核心稳定训练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前馈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灵慧 郑琦 +4 位作者 李岩 傅建明 曾明 金鑫 陆晶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44,共8页
目的探讨在核心稳定训练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的CNLB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两组均进行健康宣教、物理因子治疗... 目的探讨在核心稳定训练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前馈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的CNLB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两组均进行健康宣教、物理因子治疗和核心稳定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腹横肌、多裂肌和肱三头肌(运动肌)的均方根植(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并计算腹横肌、多裂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激活顺序、相对激活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t|>8.515,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089,P<0.05);两组腹横肌RMS、多裂肌RMS、腹横肌iEMG、多裂肌iEMG均显著改善(|t|>18.831,P<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481,P<0.01);两组腹横肌和多裂肌均在运动肌之前激活,激活时间负值均显著增加(|t|>48.115,P<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229,P<0.01)。结论联合呼吸训练有利于减轻CNLBP患者疼痛程度,降低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改善肌肉激活顺序,加强前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呼吸训练 前馈控制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腰痛动物模型述评
12
作者 张嫱 董宝强 +5 位作者 林星星 刘紫薇 王垒钞 张峰 张丹凝 张凯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94-1605,共12页
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及致病原因尚不明晰,治疗方案的应用模式尚未达成共识。目前本病的研究多限于临床,亟需动物实验来剖析其内在机制。构建动物模型是研究非特异性腰痛发病进程以及探寻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该... 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及致病原因尚不明晰,治疗方案的应用模式尚未达成共识。目前本病的研究多限于临床,亟需动物实验来剖析其内在机制。构建动物模型是研究非特异性腰痛发病进程以及探寻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该病的模型建立存在一定局限性与滞后性。因此,本文对非特异性腰痛动物模型的动物选择、构建方法及相关指标的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当前各类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理清本病目前基础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路径,并尝试提供新思路,旨在为非特异性腰痛的机制研究及治疗策略的改进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 述评 造模方法 动物模型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圈姜灸联合中药热熨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尹小花 汤霞 赵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8-1310,共3页
目的:探究竹圈姜灸联合中药热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竹圈姜灸联合中药... 目的:探究竹圈姜灸联合中药热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竹圈姜灸联合中药热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4周后的护理有效率及护理前、护理4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护理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ODI评分、PSQI评分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圈姜灸联合中药热熨可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病人的疼痛感,改善其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提高其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竹圈姜灸 中药热熨 睡眠质量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铃铃 陈炎春 +2 位作者 方亮 蔡乘燕 刘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02-2606,共5页
目的观察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核心稳定训练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训练的治疗方... 目的观察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核心稳定训练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训练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6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腰椎屈伸度检测(ROM)进行疗效评价,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总体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后的第1、3、6周,其评价指标VAS评分、ODI评分和ROM评分,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疗效评价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关节松动术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缓解疼痛、恢复腰背功能、改善腰背部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关节松动术 核心稳定训练 非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康复运动的最佳证据总结
15
作者 周欣可 吴明珑 +2 位作者 胡凯利 胡嘉欣 赖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15,共6页
目的总结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康复运动的最佳证据,为临床选择适宜的康复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总结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康复运动的最佳证据,为临床选择适宜的康复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医脉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新西兰临床实践指南研究组、国际指南网中关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运动的证据,检索的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至2024年5月。由2名经过循证知识培训的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汇总。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9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从运动获益及安全、运动方案制订、运动方案实施、运动类型、运动时间、运动监测6个方面进行整合,共汇总27条证据。结论康复运动疗法可有效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疼痛,锻炼肌肉,增强脊柱稳定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证据进行选择,为患者制订安全、科学、个体化的运动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康复运动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多组分运动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部本体感觉及其与肌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炳霖 郭佳宝 +2 位作者 李欣 邹军 王雪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对比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和正常健康青年腰部本体感觉及肌力的差异,并分析腰部本体感觉与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5例青年CNLBP患者纳入腰痛组,25例正常健康青年纳入对照组。采用CON-TREX等速系统测试其腰部本体感觉... 目的:对比青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和正常健康青年腰部本体感觉及肌力的差异,并分析腰部本体感觉与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5例青年CNLBP患者纳入腰痛组,25例正常健康青年纳入对照组。采用CON-TREX等速系统测试其腰部本体感觉及腰部屈肌、伸肌肌群在60°/s角速度下的等速向心肌力。以被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AE)作为个体本体感觉评价指标,以各肌群的峰值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及屈/伸肌峰值力矩比(F/E)作为等速向心肌力观察的主要指标。并分析CNLBP患者腰部本体感觉与腰部肌力的相关性。结果:(1)腰痛组患者腰部前屈、后伸的AE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腰痛组患者伸肌肌群的PT及PT/BW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腰痛组患者屈肌肌群的PT及PT/B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腰痛组F/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腰痛组腰部AE值与PT、PT/BW及F/E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青年CNLBP患者的腰部本体感觉及腰部伸肌肌群肌力均较正常健康青年有所减弱,且青年CNLBP患者的腰部本体感觉与腰部肌力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本体感觉 等速肌力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椎位置觉与腰肌耐力、疼痛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新 舒适 +1 位作者 方凡夫 顾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20-823,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与健康人腰椎位置觉的差异,探讨腰肌耐力、疼痛与腰椎位置觉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选取CNLBP患者和健康人各30例,采用Biodex System 3系统检测脊柱前屈、背屈位置觉误差(AE),同步测...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与健康人腰椎位置觉的差异,探讨腰肌耐力、疼痛与腰椎位置觉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选取CNLBP患者和健康人各30例,采用Biodex System 3系统检测脊柱前屈、背屈位置觉误差(AE),同步测试腰肌耐力;CNLBP患者采用疼痛数字分级量表(NRS)自我评估腰部疼痛,计算AE与腰肌耐力、NRS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CNLBP患者前屈、背屈位AE均大于健康人(t>1.862,P<0.05),腰肌耐力低于健康人(t=2.307,P<0.05)。CNLBP患者腰肌耐力与脊柱前屈位AE负相关(r=-0.71),与背屈位AE中度负相关(r=-0.47);NRS与脊柱前屈位AE高度正相关(r=0.78),与背屈位AE中度正相关(r=0.49)。健康人前屈、背屈位AE与腰肌耐力低度负相关(r=-0.38、r=-0.29)。结论 CNLBP患者的脊柱本体感觉下降,其脊柱本体感觉差异大小与腰痛程度、腰肌耐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位置觉 肌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非特异性下腰痛流行病学调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凯 闵少雄 +2 位作者 徐新毅 邱素均 安胜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6-308,共3页
目的:构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广州市某两个社区常住人口,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部分,其中70%用于建模,30%用于考核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结果:共回收1953份有效问卷... 目的:构建人群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广州市某两个社区常住人口,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部分,其中70%用于建模,30%用于考核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结果:共回收1953份有效问卷。其中NLBP459例(23.50%,95%CI:21.12%~25.38%);NLBP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性别、教育程度、锻炼频率、劳动强度、振动接触、BMI、年龄、心理状况;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1.44%(95%CI:78.12%~84.76%)。结论:所构建模型可用于临床上NLBP的辅助诊断及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罐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7
19
作者 洪永锋 吴建贤 +2 位作者 王斌 李红 贺玉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评价走罐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NLBP门诊患者随机分成走罐、药物治疗两组。走罐组37例,采用隔日1次走罐治疗,6次为1疗程;药物组33例,采用右旋布洛芬0.15g口服,每日3次,若腰痛连续2日消失即停... 目的:评价走罐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NLBP门诊患者随机分成走罐、药物治疗两组。走罐组37例,采用隔日1次走罐治疗,6次为1疗程;药物组33例,采用右旋布洛芬0.15g口服,每日3次,若腰痛连续2日消失即停药,最长疗程为12d。使用VAS疼痛视觉模拟量尺和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前(后)VAS指数及SF-36得分,走罐组分别为6.11±2.08(1.29±1.62)及33.79±8.75(63.12±12.89);药物组分别为5.86±1.99(3.57±2.96)及34.51±9.43(53.81±13.33)。治疗前、后VAS指数差值及SF-36得分差值,走罐组分别为4.83±2.58、29.33±13.24;药物组分别为2.29±1.92、19.30±12.14。治疗前、后比较,两组VAS指数及SF-36得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VAS指数及SF-36得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走罐疗法和右旋布洛芬均能明显改善NLBP,但走罐的疗效优于右旋布洛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 走罐 VAS量表 SF-36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非特异性腰腿痛的疗效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华 刘传太 +3 位作者 石建辉 唐葆青 吴风富 程昌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823-1824,共2页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非特异性 阻滞治疗 疗效满意 部队训练 急慢性 脊神经后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