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固定液对冷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华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7-269,共3页
冷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在科研及临床方面应用得越来越多,它具有操作简单,实验过程较短,对抗原保存较好等优点,并且认为是评估和确定新抗体的金标准,目前还有很多抗体只能用冷冻切片,石蜡切片则做不出结果;但它也有不利于保存和进行回顾... 冷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在科研及临床方面应用得越来越多,它具有操作简单,实验过程较短,对抗原保存较好等优点,并且认为是评估和确定新抗体的金标准,目前还有很多抗体只能用冷冻切片,石蜡切片则做不出结果;但它也有不利于保存和进行回顾性研究、组织结构较模糊,清晰度不够好,抗原弥散等缺点[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冷冻切片 化学显色 固定液 实验过程 石蜡切片 组织结构 新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微波修复法和高压过修复法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中的比较
2
作者 黄大可 李报 +1 位作者 桂丽 贾雪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4-506,共3页
免疫组织化学是免疫学和形态学的完美结合。因其既能确定抗原在组织和细胞中的位置,还可进行半定量分析,已成为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工具。随着抗体产品的完善和抗原修复方法的改进,免疫组织化学也被广泛运用至科学研究中,是检测目的... 免疫组织化学是免疫学和形态学的完美结合。因其既能确定抗原在组织和细胞中的位置,还可进行半定量分析,已成为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工具。随着抗体产品的完善和抗原修复方法的改进,免疫组织化学也被广泛运用至科学研究中,是检测目的蛋白在组织和细胞中表达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病理科和实验室中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多运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然后进行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是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化学显色 微波修复法 抗原修复方法 临床病理诊断 高压 石蜡包埋组织 半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脂肪组织石蜡切片制作及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于畅 李梁 +4 位作者 张立佳 郝文静 张起帆 于源 董自豪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65-467,F0003,共4页
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白色脂肪组织与棕色脂肪组织拥有不同的代谢特征。白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皮下、肾周、肠系膜等部位,其功能是储存甘... 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白色脂肪组织与棕色脂肪组织拥有不同的代谢特征。白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皮下、肾周、肠系膜等部位,其功能是储存甘油三酯。棕色脂肪组织则能通过非战栗产热消耗甘油三酯。近年来,白色脂肪组织向棕色脂肪组织转变的研究成为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方法 棕色脂肪组织 白色脂肪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甘油三酯 代谢特征 肠系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大脑标本石蜡制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兰荣 谢东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0-251,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定位,在组织原位显示抗原(或抗体),抗原、抗体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结合是不可见的,必须借助可见的组织化学手段显示其反应部位,因此,免疫组... 免疫组织化学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抗原(或抗体)的分布进行定位,在组织原位显示抗原(或抗体),抗原、抗体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结合是不可见的,必须借助可见的组织化学手段显示其反应部位,因此,免疫组织化学是目前病理学、组织学、胚胎学等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方法。但免疫组织化学是否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石蜡制片 脑标本 人胚胎 异性抗体 原位显示 抗体反应 反应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切片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果毅 王兰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6期476-477,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根据标记物的不同... 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分为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亲和组织化学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亲和组织化学 免疫酶标法 切片 标记抗体 异性结合 免疫荧光法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肝组织免疫组化中非特异性显色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巧燕 陈罡 张美艳 《华夏医学》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初步研究加热抗原修复对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 (EABA)的影响 ,探讨蛋清液在封闭肝组织 EABA、消除非特异性显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及蛋清液封闭法 ,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 30例肝细胞癌组织 ,30例门脉性肝硬化... 目的 :初步研究加热抗原修复对内源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物 (EABA)的影响 ,探讨蛋清液在封闭肝组织 EABA、消除非特异性显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及蛋清液封闭法 ,对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 30例肝细胞癌组织 ,30例门脉性肝硬化组织 ,1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之周围正常肝组织进行 EABA检查。结果 :1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肝组织中的 EABA被封闭。 2加热抗原修复可造成 EABA暴露。 3EABA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肝癌组织中都有分布 ,主要以颗粒状形式存在于胞质中 ,造成非特异性显色。4 2 0 %蛋清液可封闭肝组织中的 EABA,消除它对正常染色的干扰。结论 :加热修复可使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的 EABA重新暴露 ,暴露的 EABA见于人体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和肝癌组织中 ,因而对正常免疫组化染色可造成干扰 ;暴露的 EABA可被蛋清液封闭 ,以蛋清液消除肝组织中非特异性显色的方法经济便捷 ,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BA 非特异性显色:免疫组织化学 蛋清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秀忠 丁伟超 +2 位作者 张蓬波 张冲 任泽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与一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文中探讨老年患者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 目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与一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文中探讨老年患者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检测30例老年患者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USP9X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USP9X的阳性率为56.7%(17/30),癌旁非肿瘤组织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9X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USP9X表达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USP9X在老年患者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 胰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ES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董蕾 吴强 +4 位作者 胡向阳 丁向东 汪渊 杨枫 左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mRNA及其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11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涎...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mRNA及其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11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的ESM-1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涎腺组织(P<0.01),与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侵犯神经无明显差异。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ESM-1 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ESM-1分子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转移与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ATB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巫家晓 罗婷婷 +1 位作者 于大海 卿海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 目的:检测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ATB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2例口腔鳞癌原发灶中,SATB1蛋白在病理分级Ⅱ~Ⅲ级组(中~低分化鳞癌)表达明显高于Ⅰ级组(高分化鳞癌)(P〈0.05);在临床分期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组(P〈0.05)。SATB1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16例淋巴结转移组高于36例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SATB1mRNA的表达量在6例淋巴结转移灶高于16例转移组原发灶(P〈0.05)。结论:SATB1蛋白及SATB1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上调与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相关;SATB1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个免疫组化指标检测效果的方法探讨
10
作者 黎家华 石新兰 唐英卿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2期58-59,共2页
免疫组化技术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虽已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常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和问题,致使免疫组化检测的效果差,特异性阳性结果不高,着色浅,非特异性染色过深等现象.我们经过反复比较摸索出一套可以防止、减少或者消除这些现象... 免疫组化技术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虽已广泛应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常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和问题,致使免疫组化检测的效果差,特异性阳性结果不高,着色浅,非特异性染色过深等现象.我们经过反复比较摸索出一套可以防止、减少或者消除这些现象和增强其检测效果的办法,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免疫生化试剂SP试剂盒、DAB试剂盒、单克隆抗体购于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系美国ZYMED公司的产品 1.2标本收集1995~1999年的46例经病理诊断的宫颈癌和38例慢性宫颈炎的活检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影响因素 异性抗原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海马和丘脑组织中三叶因子3的表达
11
作者 刘娇娇 崔万森 +2 位作者 陈亚敏 吴靖芳 高福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0-444,共5页
摘要目的:了解小鼠生后不同时相海马以及丘脑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方法:取生后PO、P1、P3、P5、P7、P9、P11、P13、P15、P17、P19、P21、P23、P25、P27及成年昆明种小鼠全脑,参照小鼠脑图谱,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厚6μm、H... 摘要目的:了解小鼠生后不同时相海马以及丘脑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的表达。方法:取生后PO、P1、P3、P5、P7、P9、P11、P13、P15、P17、P19、P21、P23、P25、P27及成年昆明种小鼠全脑,参照小鼠脑图谱,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厚6μm、H—E染色和TFF3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另取不同时相小鼠海马组织液氮冻存,提取组织总RNA,RT-PCR检测TFF3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TFF3在海马CA1、CA2、CA3、CA4及齿状回神经元的胞质与胞核中均有表达,随生后发育,胞质阳性信号增强,P15开始胞核呈阴性表达,且CAI-CA4区阳性神经元减少;丘脑内侧背核、外侧背核、缰内侧核、外侧膝状体背核、丘脑后核、丘脑腹后内侧核、外侧核、中央内侧核等也呈TFF3免疫反应阳性,且表达趋势与海马相似。随着个体的发育,P15后海马组织中TFF3mRNA的表达量与P1-P13相比逐渐减少;海马CA2、CA3区TFF3平均光密度在P1-P15水平较高,P15最高,P15之后逐渐下降,成年最低。结论:小鼠海马和丘脑TFF3生后发育的变化,提示TFF3可能参与海马和丘脑各核团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3 海马 丘脑 免疫组织化学显色 RT-PCR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端钠离子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在小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2
作者 陈彦儒 闫璋哲 +3 位作者 谭佳禾 赵娜 崔伟伟 郝晶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3-15,33,共4页
目的:研究顶端钠离子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在小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小肠癌发生中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蛋白印迹检测ASBT在人小肠腺癌、黏液腺癌、小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SBT在癌旁正常... 目的:研究顶端钠离子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在小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小肠癌发生中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蛋白印迹检测ASBT在人小肠腺癌、黏液腺癌、小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SBT在癌旁正常小肠组织主要表达于小肠吸收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在小肠癌中,ASBT表达明显下调,在小肠黏液腺癌和小细胞癌还可见ASBT的细胞核异位表达。结论:ASBT在小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和异位表达提示编码ASBT的基因第10溶质转运蛋白家族第2成员(SLC10A2)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在小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端钠离子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 小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显色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üppel样因子4、特异性蛋白1和细胞角蛋白1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杰 霍占江 +3 位作者 田亮 张强 董路玲 郝敏丽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11期684-688,共5页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血清中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4,KLF4)、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和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血清中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4,KLF4)、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和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9月经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的DTC患者328例为观察组,术中留取DTC组织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距癌组织2 cm以上),同期健康人320名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KLF4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1.13±0.34)vs(1.92±0.45)](P<0.05),SP1[(1.28±0.36)vs(0.79±0.18)]、CK19[(2.91±0.84)vs(1.82±0.40)]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TC患者血清中KLF4、SP1、CK19 mRNA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结论KLF4 mRNA在DTC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SP1、CK19 mRNA均呈现高表达,三者存在一定相关性,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对DTC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Krüppel样因子4 异性蛋白1 细胞角蛋白19 分化型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
14
作者 孙敏之 《解剖学通报》 1983年第4期357-362,共6页
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由于它比免疫荧光和免疫铁蛋白技术有较多的优点,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和医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一、几种免疫过氧化物酶的方法目前免疫... 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是近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由于它比免疫荧光和免疫铁蛋白技术有较多的优点,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和医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一、几种免疫过氧化物酶的方法目前免疫过氧化物酶的技术已有多种(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分子 IgG 过氧化物酶 正常血清 羊抗兔 异性 石蜡切片 动物 抗原分子 甲醛固定 酶标记 免疫标记 底物显色 双桥法 第二抗体 固定液 色谱试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在大鼠矽肺模型中表达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洪 孙月 +5 位作者 徐丁洁 魏中秋 邓海静 杜世璞 薛新新 杨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观察与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在大鼠矽肺模型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非暴露式支气管灌注SiO2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分1、2、4、8周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CD68、波形蛋白和α-SMA在... 目的:观察与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在大鼠矽肺模型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非暴露式支气管灌注SiO2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分1、2、4、8周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CD68、波形蛋白和α-SM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对照组,α-SMA仅表达于血管和支气管的平滑肌,而在正常肺泡上皮和支气管黏膜上皮中无表达;在矽肺模型组,随着染尘时间的延长,矽肺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波形蛋白在早期染尘肺组织可表达于肺泡的巨噬细胞,并与α-SMA均能够明显表达于矽结节和间质纤维化区域.结论:矽肺形成过程中发生了肌成纤维细胞分化,α-SMA和波形蛋白在矽肺大鼠模型中具有较为特殊的分布与定位特征,并与矽肺纤维化及其病变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波形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显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异形盒A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邬俊 周秋明 吴元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DNA甲基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研究中倍受到学者们关注。文中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同源异形盒A10(homeobox-A10,HOXA10)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及HOXA10蛋白表达水平,探讨EM与H... 目的DNA甲基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研究中倍受到学者们关注。文中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同源异形盒A10(homeobox-A10,HOXA10)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及HOXA10蛋白表达水平,探讨EM与HOXA10基因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36例EM患者中异位内膜组织(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及12例正常对照者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HOXA10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况和HOXA1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36例EM患者的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分别为38.9%、25.0%;其甲基化均发生在临床Ⅲ、Ⅳ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均未发生甲基化;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M患者在位、异位内膜HOXA10的表达下降,无明显的分泌中、晚期峰;异位内膜基质HOXA10的表达显著降低,低于对照组正常内膜表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异位内膜组织HOXA10的蛋白表达与HOXA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s=-0.368。结论EM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存在HOXA10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导致基因失活,在EM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同源异形盒A10基因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用体外诊断试剂国内外分类和监管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大伟 刘东来 +1 位作者 黄颖 张春涛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该文梳理了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对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体外诊断试剂的分类和监管要求,并对其差异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地区)对相关产品的整体分类等级不同,我国和日本偏高;不同国家(地区)的分类等级数量和上市审批形式... 该文梳理了我国与美国、欧盟、日本对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体外诊断试剂的分类和监管要求,并对其差异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地区)对相关产品的整体分类等级不同,我国和日本偏高;不同国家(地区)的分类等级数量和上市审批形式不同,集中审批更便于调整。根据研究结果,该文针对该类产品在我国监管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分类 分析特异性试剂 实验室自建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与白细胞介素5表达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罗 韩德民 +1 位作者 周兵 张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态,以及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的表达水平,揭示二者的关系,探索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调节的机制。方法对30例鼻息肉组织,分别采用chromotrope2R法标记鼻息肉组织中的... 目的通过观察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态,以及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的表达水平,揭示二者的关系,探索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调节的机制。方法对30例鼻息肉组织,分别采用chromotrope2R法标记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状态和IL-5的表达水平,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chromotrope 2R染色可特异性地将嗜酸粒细胞的胞浆染成粉红色,活化嗜酸性粒细胞(EG2阳性细胞)和IL-5阳性细胞胞浆中可见棕褐色颗粒。30例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密度为50.7±16.1/0.25mm2,活化嗜酸性粒细胞的密度为20.7±14.3/0.25mm2,IL-5阳性细胞密度为15.9±5.7/0.25mm2,上述三项指标在变应性患者和非变应性患者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②鼻息肉中IL-5阳性细胞密度与chromotrope2R阳性细胞密度密切相关(y=14.723+2.012x,r=0.642,P<0.01),与EG2阳性细胞密度也存在相关关系(y=11.817+1.092x,r=0.602,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鼻息肉组织中IL-5的来源之一,IL-5的表达水平是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的调节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白细胞介素5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鼻息肉组织 IL-5 细胞密度 活化状态 相关性分析 嗜酸粒细胞 显著性差异 细胞胞浆 阳性细胞 相关关系 调节因素 变应性 水平 粉红色 异性 EG2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B1及E-Cad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民华 孟翔凌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检测组织特异性核基质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binding protein 1,SATB1)及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ATB1、E-Cad在39例胆囊癌组织和23例对照... 目的检测组织特异性核基质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binding protein 1,SATB1)及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ATB1、E-Cad在39例胆囊癌组织和23例对照患者的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ATB1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P<0.05);E-Cad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胆囊癌组织中SATB1、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4,P<0.05);E-Cad、SATB1均为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胆囊癌中SATB1、E-Cad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可望成为胆囊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组织异性核基质结合蛋白1 上皮钙粘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修复对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马健波 杨微荣 +1 位作者 贾国凤 朱正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4-415,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随着30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科研和临床实际应用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在判断肿瘤组织的起源、分类以及肿瘤耐药性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真实...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随着30多年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科研和临床实际应用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在判断肿瘤组织的起源、分类以及肿瘤耐药性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真实表达的因素,尤其是组织中抗原的修复。每个实验室都有各自特殊的实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耐药性 抗原修复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抗原抗体复合物 肿瘤组织 化学显色 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