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治疗肾虚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32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博毅 贺阿利 +1 位作者 郝东岩 宋吕琪 《现代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手法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治疗肾虚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 目的观察手法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治疗肾虚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JOA、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2周)后,治疗组的JOA、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可以有效缓解肾虚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拨法 非特异性慢性腰痛 阳性反应点(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巍 沈海 +1 位作者 李越 吴忌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92-294,共3页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与塞来昔布联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96例CNSLB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拉伸锻炼...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与塞来昔布联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于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96例CNSLB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拉伸锻炼及口服塞来昔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柴胡疏肝散,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及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和S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上升(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联合塞来昔布治疗CNSLBP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慢性非特异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督脉灸为主的中医特色护理在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程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究以督脉灸为主的中医特色护理在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仁怀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寒湿型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以督脉灸为主的中医特色护理在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仁怀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寒湿型CNL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督脉灸为主的中医特色护理。对比两组腰痛程度、腰椎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恐惧-回避信念问卷(FABQ-C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两组VAS、FABQ-CH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JO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以督脉灸为主的中医特色护理在寒湿型CNLB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腰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和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灸 寒湿型 慢性非特异性 中医特色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弹拨手法结合S-E-T技术治疗“骨盆前倾-腰曲增加”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芳 赵丽 +2 位作者 侯可强 房铭 王德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综合征“,骨盆前倾-腰曲增加”型是其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髂腰肌劳损所致,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手段多样,非手术治疗手段较为常见,特别是悬吊训练(S-E-T)...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综合征“,骨盆前倾-腰曲增加”型是其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髂腰肌劳损所致,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手段多样,非手术治疗手段较为常见,特别是悬吊训练(S-E-T)技术与推拿弹拨手法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可有效减轻下腰痛症状,促进腰部功能康复,但关于其用于“骨盆前倾-腰曲增加”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较少。鉴于此,该研究分析推拿弹拨手法结合S-E-T技术治疗“骨盆前倾-腰曲增加”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以期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前倾-曲增加”型慢性非特异性 推拿弹拨手法 悬吊训练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壳甘草汤结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紫轩 沈晓峰 +1 位作者 徐波 李宇卫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枳壳甘草汤结合腰椎斜扳手法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10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枳壳甘草汤结合腰椎斜扳手法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03月—2022年10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枳壳甘草汤;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VAS评分、ODI指数、血清炎症因子IL-6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3个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枳壳甘草汤结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可显著减轻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疼痛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在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枳壳甘草汤 斜扳手法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髋部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理论及临床实践
6
作者 高守连 薛小娜 +3 位作者 李莹君 胡可馨 顾石祥 国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98-1802,共5页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本病的发生与经筋病变密切相关。足六经经筋与髋、腰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均相关,而髋部的病变容易受到忽略。髋为足六经经筋汇聚之处,为人体运动中心,在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中有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本病的发生与经筋病变密切相关。足六经经筋与髋、腰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均相关,而髋部的病变容易受到忽略。髋为足六经经筋汇聚之处,为人体运动中心,在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经筋理论进行分析,探讨髋部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认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发生是由髋部“三线”经筋、筋骨失衡影响腰椎的稳定性所致。在治疗上需注重恢复髋部“三线”经筋及筋骨的平衡,并结合康复锻炼以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慢性非特异性 推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康复运动的最佳证据总结
7
作者 周欣可 吴明珑 +2 位作者 胡凯利 胡嘉欣 赖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15,共6页
目的总结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康复运动的最佳证据,为临床选择适宜的康复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总结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康复运动的最佳证据,为临床选择适宜的康复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医脉通、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新西兰临床实践指南研究组、国际指南网中关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运动的证据,检索的文献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至2024年5月。由2名经过循证知识培训的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汇总。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9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从运动获益及安全、运动方案制订、运动方案实施、运动类型、运动时间、运动监测6个方面进行整合,共汇总27条证据。结论康复运动疗法可有效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疼痛,锻炼肌肉,增强脊柱稳定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证据进行选择,为患者制订安全、科学、个体化的运动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康复运动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多组分运动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腰痛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方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远 赵宏 +2 位作者 李思诺 孙玉秀 韩明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65-69,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腰痛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推荐方案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根据指南中的推荐方案进行治疗,每周3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即刻,治疗第7天、第1... 目的评价应用《腰痛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推荐方案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慢性非特异性腰痛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根据指南中的推荐方案进行治疗,每周3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即刻,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8天进行疗效评价,并于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结果首次治疗后即刻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即较首次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至治疗第28天末降至最低值。治疗后不同时点腰部关节前屈、后伸、左侧屈和右侧屈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至治疗第28天增加至最大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8天末,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OD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指南中推荐方案治疗慢性腰痛,能够缓解疼痛,增加腰部关节活动度,减轻腰部功能活动障碍,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慢性非特异性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段夹脊穴不同针刺方向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疗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耀 王立恒 +8 位作者 赵海丰 王昭琦 王晓光 王鹏 伊璠 单郑鹏 刘洋 卢雷 李志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124-1128,共5页
目的探究腰段夹脊穴不同针刺方向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分成3组,A组予华佗夹脊穴直刺深刺(与矢状面平行0°进针),B组予华佗夹脊穴斜刺深刺(与矢状面30°角),C组予... 目的探究腰段夹脊穴不同针刺方向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分成3组,A组予华佗夹脊穴直刺深刺(与矢状面平行0°进针),B组予华佗夹脊穴斜刺深刺(与矢状面30°角),C组予华佗夹脊穴直刺浅刺,各30例,A、B、C组穴位取腰1-腰5华佗夹脊穴,深刺组针刺2寸,浅刺组针刺1寸。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针刺前及治疗当天,90 d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评分(JOA),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当天和90 d后,A组和B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C组(P<0.05);治疗后当天,A组和B组ODI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治疗后当天,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治疗期间,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和深度针刺华佗夹脊穴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均具有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缓解疼痛,但深刺对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 针刺方向 慢性非特异性 临床疗效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彬娥 陈衍尧 +6 位作者 范伟锋 吕燕碧 何敏峰 招少环 关露娟 孙平秀 林舒婷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1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对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活动功能及肌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平衡罐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以上3组患者分别接受核心肌群训练...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对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活动功能及肌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平衡罐组与联合组,每组40例。以上3组患者分别接受核心肌群训练、平衡罐,以及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干预3周。比较3组患者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评分,指地距离(FFD),静态、动态肌耐力,评估3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VAS、RMDQ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FFD均较干预前缩小,静态、动态肌耐力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RMDQ评分均低于训练组及平衡罐组,FFD均小于训练组及平衡罐组,静态、动态肌耐力均高于训练组及平衡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训练组的75.00%(30/40)及平衡罐组的82.50%(3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平衡罐可有效缓解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部疼痛,改善其腰部活动功能,提高肌耐力,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核心肌群训练或平衡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气滞血瘀型 核心肌群训练 平衡罐 活动功能 肌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彬彬 刘飞来 +1 位作者 宋晓磊 刘永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9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的实际临床效果,从而努力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的实际临床效果,从而努力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以及住院部2018年9月-2019年6月期间的9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经筋组、训练组以及综合组,每组32例,对经筋组患者使用经筋治疗方式,对训练组患者使用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对综合组使用经筋刺法+普拉提训练治疗的方式,三组患者的治疗时间都持续八周,对比经筋刺法治疗与进行普拉提训练的治疗效果,对比经筋刺法+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与单独经筋刺法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经筋刺法+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与单独普拉提训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整体的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综合组的整体治疗效果都显著优于经筋组与训练组,而经筋组的治疗效果优于训练组(P<0.05)。结论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整体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整体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分配实验 经筋刺法 经筋刺法联合普拉提训练 普拉提训练 核心力量 慢性非特异性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西乐葆胶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振宁 《北方药学》 2020年第4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西乐葆胶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口服西乐葆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西...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西乐葆胶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口服西乐葆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西乐葆胶囊的基础上加电针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两组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血清中p物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中p物质水平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西乐葆胶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乐葆胶囊治疗,是一种安全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西乐葆 慢性非特异性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按揉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先钊 丁建兴 +1 位作者 杨进贵 王国良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8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揉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针刺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联合组给予穴位按揉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 目的:观察穴位按揉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45例。针刺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联合组给予穴位按揉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VAS、ODI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针刺组的84.44%(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按揉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穴位按揉运动疗法 针刺 视觉模拟评分法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溯“丰隆治痰”之源,探析丰隆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之变 被引量:9
14
作者 史佳芯 董宝强 邹正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928-1931,共4页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腰骶疼痛为常见,属中医学“痹证”“腰痛”范畴。脾虚不用,腰周筋骨肌肉无气以生,脊柱腰椎失稳;胃气不足,宗筋失养,正气渐亏;且由于脾胃运化、调节气机失职,导致痰湿盘踞腰间,经脉气血痹阻而病发腰...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腰骶疼痛为常见,属中医学“痹证”“腰痛”范畴。脾虚不用,腰周筋骨肌肉无气以生,脊柱腰椎失稳;胃气不足,宗筋失养,正气渐亏;且由于脾胃运化、调节气机失职,导致痰湿盘踞腰间,经脉气血痹阻而病发腰痛。痰湿盘踞腰间既是腰痛发作之本,又是腰痛缠绵难愈之根。丰隆穴出自《灵枢·根结》,从古至今皆被看作是治痰要穴,针刺丰隆穴从脏腑角度既着眼于脾胃不足以治本,又强调化痰祛湿以治标。从经络角度足阳明经养阳柔筋,调神止痛;足阳明经筋后直属督脉强腰脊,前行腹部“从阴引阳”,并与筋膜链重合改善腰痛。本文基于古籍文献及临床经验,以期为针刺丰隆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脾胃 痰湿 丰隆 经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46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茉蕾 马力群 李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浮针疗法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运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伸展、侧屈、屈曲的活动范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5-hydroxy trptamine)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JOA评分明显升高,以治疗组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减轻,以治疗组减轻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伸展、侧屈、屈曲的活动范围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伸展、侧屈、屈曲的活动范围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β、SP明显降低,5-HT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IL-1β、SP低于对照组,5-H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推拿可提高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有助于控制病情,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腰部的活动范围,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疗法 推拿 慢性非特异性 气滞血瘀证 病情 程度 活动范围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褚继伟 董宝强 +3 位作者 林星星 富昱 张松兴 李林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7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电脑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联合组加用经筋针刺治疗。常规针刺取传统经脉穴位肾俞、大肠俞、阿是穴(腰...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电脑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联合组加用经筋针刺治疗。常规针刺取传统经脉穴位肾俞、大肠俞、阿是穴(腰部压痛点)、委中穴,以一次性针灸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经筋针刺取足三阳经筋上结筋病灶点6~8个,以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有针感后留针30 min。6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VAS、ODI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VAS、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常规组VAS评分治疗前(6.25±0.86),治疗后(2.65±0.66),联合组VAS评分治疗前(6.26±0.81),治疗后(1.71±0.58),两组比较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ODI评分治疗前(30.32±6.43),治疗后(11.97±2.86),联合组ODI评分治疗前(30.54±5.95),治疗后(9.49±1.72),两组比较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33/34),常规组的85.29%(29/34),两组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更高,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治疗,常规针刺联合经筋针刺在止痛效果和功能改善上优势明显,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常规针刺 经筋针刺 经脉 经筋 结筋病灶点 横络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劳福彦 仇继任 劳雪凤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6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对某院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7年5月—2020年6月在某院纳入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为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常规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联合控... 目的分析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对某院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以2017年5月—2020年6月在某院纳入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为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常规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联合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8周、12周及随访4周,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1.12±0.37)分、(0.73±0.25)分及(0.41±0.18)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腰功能评分为(5.68±2.10)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0.47±4.35)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可提高患者腰肌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运动脊柱稳定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 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针刺与麦肯基疗法交替应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美廷 董宝强 +4 位作者 王刚 徐文嵩 林星星 富昱 王垒钞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联合麦肯基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医院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78例,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联合组,每组各39例。针刺组采用单纯经筋针刺,每次... 目的观察经筋针刺联合麦肯基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医院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78例,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联合组,每组各39例。针刺组采用单纯经筋针刺,每次选取9~12个结筋病灶点。联合组采用经筋针刺联合麦肯基运动疗法隔天交替进行,治疗第一天采用经筋针刺,操作同针刺组,第二天采用麦肯基运动疗法。两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两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评分,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RMDQ评分均较前降低,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经筋针刺联合麦肯基疗法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上效果显著,能极大的改善患者病痛和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经筋针刺 麦肯基疗法 结筋病灶点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艳童 张玲霖 +4 位作者 张敏 肖明明 江洪洋 吴丹卉 陈晓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3期51-54,共4页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影响人类的一大健康问题,其中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尤为多见。西医药物治疗虽能够暂时性地减轻患者肌肉、关节疼痛的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性,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手...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影响人类的一大健康问题,其中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尤为多见。西医药物治疗虽能够暂时性地减轻患者肌肉、关节疼痛的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性,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尚缺乏足够的研究结果支持,其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同时存在风险高且价格昂贵的缺点,而针灸具有绿色、健康、无不良反应等一系列的特点,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针灸疗法既利用了针刺的抗炎、镇痛、改善循环的作用,又发挥了艾叶的药物作用及温热效应,从而达到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的目的,在腰痛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对针灸治疗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进行综述,期望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 寒湿型 针刺 灸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热针疗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慧锋 马松鹤 沙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046-1048,1056,共4页
目的:观察内热针疗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运动疗... 目的:观察内热针疗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研究组采用内热针疗法。治疗15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疼痛介质者P物质(Substance P,SP)、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 Prostaglandin E1,6-keto-PGE1α)、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水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价疼痛程度以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L-1β、INF-γ、TNF-α、SP、6-keto-PGE1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ODI、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热针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可减轻炎症,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针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