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86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永亮 任小晶 +6 位作者 刘飞 段菲菲 聂艳霞 张志彪 崔焕英 刘峥嵘 李炜 《北方药学》 2018年第3期93-94,共2页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86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86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以及单独CHO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EGF、Arg-1、iNOS水平以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EGF、Arg-1、iNOS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EGF、Arg-1、iNOS水平下降程度明显较大;观察组总有效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2.7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给予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进行临床治疗,能有效改善机体各项生化指标,且有利于提升其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CHOP方案 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46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李勇 符碧琪 +3 位作者 罗辉 吴微 林红 陈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7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 非特异性 临床分析 血液系统恶性肿 2009年 病理类型 临床资料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二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王晓燕 华子萱 +4 位作者 朱天祺 张俏俏 谢婷婷 成官迅 黎永滨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3,8,共4页
目的探讨非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提高对T-LBL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非纵隔T-LB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非纵隔T-LBL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2例患者的病变部位... 目的探讨非纵隔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提高对T-LBL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非纵隔T-LB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非纵隔T-LBL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2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分别为全身多发浅表淋巴结、左侧眼外肌,例1有B症状,CT显示双侧腋窝、锁骨上区、纵隔、腹腔内、腹膜后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轻中度肿大,例2临床症状为左眼视物模糊2月,MR显示左侧多发眼外肌弥漫性肌腹增粗并包绕视神经、延伸至左侧鞍旁,经穿刺活检、免疫组化检查、骨髓穿刺等检查证实为T-LBL。结论非纵隔T-LBL临床罕见,常发生于青年男性,CT及MRI显示病灶多发,呈多病灶、多中心性生长,病变形态规则,密度/信号较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强化且强化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淋巴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
4
作者 石琼 聂琳琳 +2 位作者 黄紫晴 徐冰 朱锋 《循证医学》 2025年第1期42-54,64,共1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84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CL)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生存结局及预后因素,以期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地区84例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ENKTCL)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生存结局及预后因素,以期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的初诊初治的84例ENKTCL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预后模型进行比较,归纳整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同时对不同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0.5岁,男女比例为2.23∶1。中位随访时间为64.3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48.95个月,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未达到,2年OS率、PFS率分别为66.47%和53.83%。不论是全组患者(P<0.01)还是早期患者(P<0.05),列线图修订风险指数(nomogramrevised risk index,NRI)均优于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韩国预后指数(Korean Prognostic Index,KPI)、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评分系统(Prognostic Index of Natural Killer Lymphoma,PINK)及联合EB病毒DNA的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评分系统(Prognostic Index of Natural Killer Lymphoma with Epstein-Barr Virus DNA,PINK-E)。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原发肿瘤侵袭(primary tumor invasion,PTI)是患者OS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不含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培门冬酶(Pegaspargase-asparaginase,Peg-asp)是患者PFS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东部肿瘤合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和结外部位累及个数则同时影响患者OS及PFS。结论ENKTCL总体预后仍较差,需要早期准确的识别高危患者,PTI等因素有望作为ENKTCL新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表面CD3^(-)CD20^(+)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1例
5
作者 柯娟玉 陈雷 +5 位作者 李少波 余晓红 黄婷婷 李清 陈思平 汤希 《临床检验杂志》 202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该文报道了1例特殊免疫表型的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74岁,男性,因“下肢水肿”就诊,外周血涂片可见胞浆空泡状的异常淋巴细胞,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显示,异常T淋巴细胞跨系表达B淋巴细胞标志——CD20,且丢失T淋巴细胞... 该文报道了1例特殊免疫表型的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74岁,男性,因“下肢水肿”就诊,外周血涂片可见胞浆空泡状的异常淋巴细胞,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显示,异常T淋巴细胞跨系表达B淋巴细胞标志——CD20,且丢失T淋巴细胞标志——膜表面CD3(mCD3)。后续结合病理活检、染色体分析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等综合检查,确诊为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少见且预后差,病理活检为诊断金标准,但存在局限性。该案例证实,外周血形态学联合流式细胞学适用于早期、低创伤性筛查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瘤,针对如跨系表达CD20这类特殊免疫表型开展靶向治疗,有望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t淋巴 CD3 CD20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并MDS的诊治体会(附1例报告)
6
作者 罗静 李学军 +2 位作者 周瑞莲 周建鹏 蓝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后发生疾病转化的临床经验,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治经历。结果该例患者初诊为...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后发生疾病转化的临床经验,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治经历。结果该例患者初诊为CHL,经化疗联合放疗达到完全缓解,37个月后继发PTCL-NOS并MDS,经COEP方案治疗达到部分缓解后,桥接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目前已完全缓解。结论HL继发PTCL-NOS并MDS临床罕见,预后极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化疗后尽快行allo-PBSCT,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 外周t细胞淋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原发性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
7
作者 田凯凯 刘元奎 +1 位作者 徐杨杨 刘志翔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4年第12期1007-1008,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2岁,因“右下肢皮肤软组织破溃、缺损5年”于2023年8月18日入院。患者5年前由于长时间开车磨损导致右下肢皮肤破溃,创面约硬币大小,自行处理后皮肤破溃面积逐渐扩大,曾于当地医院行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皮...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2岁,因“右下肢皮肤软组织破溃、缺损5年”于2023年8月18日入院。患者5年前由于长时间开车磨损导致右下肢皮肤破溃,创面约硬币大小,自行处理后皮肤破溃面积逐渐扩大,曾于当地医院行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皮肤软组织缺损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t细胞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误诊为鼻窦炎眶周蜂窝织炎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明婕 李骋 +1 位作者 孙炎 杨磊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93-194,196,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鼻堵脓涕1月余伴右眼红肿2周”于门诊就诊。患者1个月前在劳累饮酒后出现双侧持续性鼻堵、黄脓涕,伴双侧额部头痛、右眼眶重度胀痛,需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2周前右眼疼痛加重,伴视物稍模糊,无复视,伴发热,体...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因“鼻堵脓涕1月余伴右眼红肿2周”于门诊就诊。患者1个月前在劳累饮酒后出现双侧持续性鼻堵、黄脓涕,伴双侧额部头痛、右眼眶重度胀痛,需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2周前右眼疼痛加重,伴视物稍模糊,无复视,伴发热,体温最高38.2℃。门诊初步疑诊“急性鼻窦炎眶周蜂窝织炎”收治入院。发病以来患者神清,精神可,食欲尚可,近6个月体重下降约30斤,夜间睡眠差,伴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蜂窝织炎 鼻窦炎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患者行干细胞移植联合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丽 万滢 +2 位作者 阮海涛 雷路 陈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 总结6例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抗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例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完善治疗前的护理评估,重点落实预处理毒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以及植入综... 目的 总结6例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抗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例复发/难治性CD30阳性淋巴瘤患者,完善治疗前的护理评估,重点落实预处理毒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以及植入综合征的护理,并将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治疗过程。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造血干细胞,外周血中检测到持续性CAR30转基因,其中5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均为Ⅰ级,未观察到神经毒性。随访20.4(12.1,34.4)个月,患者均存活并保持其反应性。结论 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抗CD30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注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高度活性,护理在治疗各阶段以及毒副反应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口腔黏膜炎 腹泻 血液病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与慢性鼻窦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10
作者 董怿 崔顺九 +2 位作者 黄谦 孙炎 刘云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0期642-646,共5页
目的对比鼻型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L)及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特点,分析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和对比29例鼻型NKTL及54例CRS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结果NKTL组症状出现时... 目的对比鼻型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L)及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特点,分析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和对比29例鼻型NKTL及54例CRS病例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结果NKTL组症状出现时间较短(P<0.001),更常见涕中带血症状(P=0.002),鼻甲及鼻中隔黏膜弥漫肿胀(P<0.001)和鼻腔内结构破坏体征(P=0.024),MRI更多见下鼻甲(P=0.034)、鼻中隔(P<0.001)、鼻咽部(P=0.002)及颅底(P=0.024)受累,“铸形样”改变或鼻外浸润。CRS组更多见嗅觉减退症状(P<0.001),中鼻道肿胀及鼻腔内肿物(P均<0.001),CT更常见鼻窦骨质增生(P=0.002)。结论鼻型NKTL与CRS比较,症状持续较短、常见鼻腔弥漫肿胀伴鼻腔内外结构破坏,MRI多见下鼻甲、鼻中隔、鼻咽部和颅底受累,“铸形样”改变和“跳跃式”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鉴别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内窥镜检查 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T淋巴细胞淋巴瘤病例回顾
11
作者 白厚桥 徐诗钦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50-152,共3页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最常见的部位是回盲部,病理类型以B细胞来源为主,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为常见,其次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IL总体发病率偏低,但呈逐渐上升趋势。国内有关PIL的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原...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最常见的部位是回盲部,病理类型以B细胞来源为主,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为常见,其次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IL总体发病率偏低,但呈逐渐上升趋势。国内有关PIL的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T淋巴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肠道淋巴 B细胞淋巴 十二指肠 t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临床分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的差异及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2 位作者 许艳丽 朱志刚 钟伟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6期37-39,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LBCL患者共62例,按临床分期分为3组,组1(Ⅱ期)21例,组2(Ⅲ期)21例,组3(Ⅳ期)20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LBCL患者共62例,按临床分期分为3组,组1(Ⅱ期)21例,组2(Ⅲ期)21例,组3(Ⅳ期)20例,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空腹外周血2 mL,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各亚群包括CD3+、CD4+、CD8+、NK细胞的绝对值计数,并计算出CD4+/CD8+值,对各组数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临床分期与DLBCL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组1、2患者CD3+细胞数较对照组(P=0.003、0.002)及组3患者明显降低(P=0.042、0.036);组1、2、3患者CD4+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7、0.011、0.019);组3 CD8+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8)和组1、2(P=0.045),CD4+/CD8+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9)和组1、2(P=0、0.014);组3 NK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3),且可见临床分期越差NK细胞数越低。临床分期与CD3+、CD8+、CD4+/CD8+值有相关性(P<0.05)。结论临床分期与DLBCL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有相关性,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肿瘤负荷越大,NK细胞功能也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歌 王先火 张会来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6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PTCL-NOS患者75例,均为初治。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初始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PTCL-NOS患者75例,均为初治。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初始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RDW截断值。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统计患者存活情况,计算1、2、3年生存率。用Log-rank方法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确定RDW评估PTCL-NO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13.25%,此时其敏感度为0.714,特异度为0.600;当治疗前RDW为13.25%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24。75例患者中RDW≤13.25%者34例,RDW>13.25者41例;死亡33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0%(66/75)、68.0%(51/75)、52.0%(39/75)。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美国东部肿瘤协助组体质状态评分≥2分、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2分、PTCL-NOS预后指数评分≥2分、RDW>13.25%、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为预后不良因素(P均<0.05)。将上述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及RDW>13.25%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P均<0.05)。结论初诊时RDW升高的PTCL-NOS患者预后不良,RDW可作为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 非特指型 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P及高强度方案EPOCH、HyperCVAD、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国林 汪晓虹 +5 位作者 宋浩 胡茂贵 何杰 耿良权 丁凯阳 孙自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5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肿瘤负荷情况、体能状况评分(ECOG)、疾...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PTCL-N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肿瘤负荷情况、体能状况评分(ECOG)、疾病临床分期情况,采用CHOP及高强度方案[EPOCH、HyperCVAD(A、B方案)及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45例PTCL-NOS患者经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22.2%),25例部分缓解(55.6%),总有效率为77.8%,第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4.4%、60.0%、33.3%。45例患者中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小于Ki-67表达≤80%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单因素分析β2微球蛋白水平、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IT)、骨髓侵犯、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体能状况评分与预后生存有关。PIT是PTCL-NOS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结论 PTCL-NOS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案,对常用的一线方案近期疗效较好,但多数患者很快出现复发、耐药、疾病进展。对于年龄较轻,体能状况评分较好、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建议采用高强度方案组方案和新药的运用争取尽早达到CR,延长总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非特指型 临床疗效 预后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申政磊 朱萍 +5 位作者 毛文文 梁进 沈丽达 王存德 尹列芬 杨玲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NOS)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PTCL-NOS患者及1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EPCs的相对计数及绝对计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EPCs数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NOS)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PTCL-NOS患者及1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EPCs的相对计数及绝对计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EPCs数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与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 PTCL-NOS初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EPCs相对及绝对计数较健康对照组高,PTCL-NOS初治患者治疗后外周血EPCs相对及绝对计数较治疗前降低,PTCL-NOS初治患者治疗后有效组外周血EPCs相对及绝对计数较难治组明显降低(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TCL-NOS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与β2-微球蛋白、LDH、IP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3、0.476、0.421;P均<0.05);PTCL-NOS患者外周血EPCs绝对计数<20个/μL组与>20个/μL组生存曲线60周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TCL-NOS外周血EPCs细胞数与病情进展程度可能有一定的关系,EPCs计数有可能成为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外周t细胞 非特异型 内皮祖细胞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免疫球蛋白、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士华 熊述道 +2 位作者 翟志敏 秦慧 陶莉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BIOMED-2引物系统及多重PCR方法对60例NH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Ig及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B细胞NHL中,39.02%...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BIOMED-2引物系统及多重PCR方法对60例NH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Ig及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B细胞NHL中,39.02%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T细胞NHL中36.84%检出TCR基因单克隆重排;14例早期与46例晚期患者的Ig和(或)TCR基因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28.57%和41.3%;11例低变恶性患者和49例中、高度恶性患者的Ig和(或)TCR基因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36.36%和38.78%;以上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3例NHL患者骨髓涂片检测骨髓侵犯阳性率为13.21%,明显低于骨髓基因重排检测阳性率(43.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及外周血Ig及TCR基因重排PCR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骨髓侵犯及M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非霍奇金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球蛋白 t细胞受体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初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小山 刘小鹏 +5 位作者 岑坚 宫立众 赵德峰 刘毅 尹文杰 沈建良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初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化疗联合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采用ESHAP或EP或GCP方案治疗的初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病例32例。结果 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8例(56.... 目的观察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初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化疗联合放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采用ESHAP或EP或GCP方案治疗的初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病例32例。结果 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8例(56.25%),部分缓解14例(43.75%),总有效率100%。Ⅰ、Ⅱ期患者完全缓解率为60%,Ⅲ、Ⅳ期患者完全缓解率为50%,P=0.718。单纯化疗组完全缓解率50%,放化联合组完全缓解率60%,P=0.718。早期患者3个化疗疗程完全缓解率高于晚期患者(P=0.038)。放化联合组1年总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4)。患者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功损害和消化道反应等,相应处理后均可恢复。无一例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初诊外周T细胞淋巴瘤疗效好,毒副作用可控,联合放疗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铂化疗方案 淋巴 t细胞 外周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式激活诱导免疫细胞联合化疗对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梁文龙 吴学琼 孟昭升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2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链式激活诱导免疫(CAPRI)细胞治疗联合常规化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恶性实体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接受常规化疗联合CAPRI细胞...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者链式激活诱导免疫(CAPRI)细胞治疗联合常规化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恶性实体肿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接受常规化疗联合CAPRI细胞治疗,共4个疗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构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无变化(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EA、NSE、CA19-9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时观察组未发现与CAPRI输注相关的过敏反应。结论CAPRI细胞治疗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的免疫杀伤功能增强患者的抗肿瘤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 链式激活和诱导免疫 外周t淋巴细胞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OPE与CHOPE-L方案治疗6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佳 刘卓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7期55-59,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CHOPE与CHOPE-L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的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1月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65例PTCL-U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CHOPE与CHOP... 目的:评价应用CHOPE与CHOPE-L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的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1月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65例PTCL-U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CHOPE与CHOPE-L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0例应用CHOPE方案治疗,完全缓解(CR)4例(20.0%),部分缓解(PR)5例(25.0%),总有效率(OR)为45.0%;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5.0%、40.0%及15.0%。45例应用CHOPE-L方案治疗,CR 12例(26.7%),PR 19例(42.2%),OR为68.9%;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2.2%、62.2%及40.0%。 Ann Arbor分期Ⅰ~Ⅱ期、结外侵犯0~1个、无骨髓侵犯、Ki-67≤50%及应用CHOPE-L方案的患者较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侵犯≥2个、有骨髓侵犯、Ki-67〉50%及应用CHOPE方案的患者化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状况评分(ECOG评分)0~1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Ki-67≤50%及应用CHOPE-L方案化疗的患者较ECOG评分2~4分、IPI评分〉2分、Ki-67〉50%及应用CHOPE方案化疗的患者3年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是本组病例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PTCL-U是一类预后不良的疾病,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应用提高了化疗有效率及3年生存率,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Ann Arbor分期、结外侵犯、骨髓侵犯、Ki-67及化疗方案是影响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患者的ECOG评分、IPI评分、Ki-67及化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 CHOPE方案 左旋门冬酰胺酶 预后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35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李远方 殷楚云 +5 位作者 姚强华 杜伟闯 李碧云 王玮琳 路娜丹 王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性别、有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的全身症状(B症状)、有无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L... 目的探讨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性别、有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的全身症状(B症状)、有无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临床分期、是否复发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生存差异。结果35例T-LBL患儿中男24例(68.6%),女11例(31.4%),诊断时中位年龄9(7,11)岁,骨髓受累7例(20.0%),中枢神经系统浸润2例(5.7%),Ⅱ、Ⅲ、Ⅳ期患儿分别为1例(2.9%)、25例(71.4%)、9例(25.7%)。TdT、CD99、CD3、CD7阳性率分别为91.4%、100.0%、94.2%、100.0%,不同程度表达CD20、CD34、CD10、CD21、CD30。35例患儿3年OS率、EFS率分别为85.6%和74.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LDH水平、复发是3年OS率的影响因素(P<0.05)。7例复发患儿的复发中位时间为10.9(5.0,28.0)个月,复发患儿3年OS率为38.1%。结论T-LBL是一种侵袭性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女性患儿、高LDH、复发可能提示患儿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淋巴 儿童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