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分析的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电影研究
1
作者 房宝金 邹一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0-66,共7页
本研究借助中国知网,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题材电影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运用文献计量方法,深入剖析非遗题材电影文献的发文趋势、发文分布、发文作者以及单位机构等特征,全面呈现该领域文献产出的整体态势;基于内容... 本研究借助中国知网,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题材电影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运用文献计量方法,深入剖析非遗题材电影文献的发文趋势、发文分布、发文作者以及单位机构等特征,全面呈现该领域文献产出的整体态势;基于内容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定性聚类,归纳非遗题材电影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未来方向,以期助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主题电影 文献计量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电影共同体叙事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立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0,共5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电影创制过程中,共同体叙事已经成为重要取向。在题材选择上,创制团队通过影响深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视化增进更大范围观众的情感共鸣。在主题呈现上,创制团队通过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蕴含的中华民族共...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电影创制过程中,共同体叙事已经成为重要取向。在题材选择上,创制团队通过影响深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视化增进更大范围观众的情感共鸣。在主题呈现上,创制团队通过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蕴含的中华民族共有价值取向提升叙事效果。在视听效果上,创制团队通过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呈现、传统乐器制作音响等提升作品感染力。在制播创新上,创制团队采取动画电影创制形式、“全龄化”制作、年轻化表达等手段激发观众观影热情和增进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创作 共同体叙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记忆、文化自信与新型传承群体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电影发展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孙立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4-37,共4页
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电影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路径,也是当下电影产业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电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展现出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方面,民间与... 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电影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路径,也是当下电影产业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电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展现出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方面,民间与官方合力搭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忆空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挖掘方面,其推动了人民群众文化自觉的形成、文化自信的增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其有利于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时空场域的限制,形成新型传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电影 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影像记忆 新型传承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影化生存之思——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淼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66-71,共6页
在大众传媒日益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今天,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电影这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了其在当代社会的广泛传播,同时,电影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电影的文化消费属性和奇观审美性... 在大众传媒日益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今天,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电影这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了其在当代社会的广泛传播,同时,电影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电影的文化消费属性和奇观审美性追求,又极易破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和原生性。因此,只有电影工作者与民族文化工作者、文化遗产传承人三者的深入交流和紧密协作,才有助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 保护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与创作——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方式与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铭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2-I0003,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宝贵财富,电影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记录、保存,能够推动非遗的传承,更能够将非遗传递给每一位民众,增强广大民众对非遗的认识与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与宝贵财富,电影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记录、保存,能够推动非遗的传承,更能够将非遗传递给每一位民众,增强广大民众对非遗的认识与保护意识。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推出了许多拥有非遗元素的影片,通过荧屏将各种非遗文化展示给观众,获取了良好的市场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市场 物质文化遗产 听觉艺术 视觉艺术 网络传播 表演艺术 文化 保护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微电影发展的三大维度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0-103,共4页
传统技艺类"非遗",具体到特定地域来讲,是当地各民族人民群众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结晶,是当地一方水土独特的产物与印记,是当地文化脉络的重要源头。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为"传统工艺",可以称之为"创造性的手... 传统技艺类"非遗",具体到特定地域来讲,是当地各民族人民群众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结晶,是当地一方水土独特的产物与印记,是当地文化脉络的重要源头。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为"传统工艺",可以称之为"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劳动 物质文化遗产 一方水土 文化脉络 电影 特定地域 因材施艺 传统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微电影传播策略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20,共3页
在"十三五"规划中,文化部提出"以有效保护为前提,全面加强文化遗产工作,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传承和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 在"十三五"规划中,文化部提出"以有效保护为前提,全面加强文化遗产工作,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传承和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树立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从微电影的传播特征入手,提出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微电影传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被引量:14
8
作者 何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8-9,共2页
电影艺术是现代人喜欢的艺术形式,具有形象生动、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等特点,其传播效益和推广力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电影艺术具有传播"非遗"、宣传"非遗",普及"非遗"、推广... 电影艺术是现代人喜欢的艺术形式,具有形象生动、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等特点,其传播效益和推广力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电影艺术具有传播"非遗"、宣传"非遗",普及"非遗"、推广"非遗",记录"非遗"、存储"非遗"的作用,它以直观的视觉影像展现"非遗"文化,将"非遗"文化以视觉形式推向大众,使大众在审美中接受教育,在娱乐中普及文化,既满足了大众消费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心理需求,又增强了老百姓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论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谢中元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6,共2页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电影不断被生产,成为不可忽视的审美文化现象。究其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应是以非遗或其传承人为主要符号、题材或线索的电影,而不只是对非遗元素做有限度的征用并进行想象化改编。在价值上,电...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电影不断被生产,成为不可忽视的审美文化现象。究其命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应是以非遗或其传承人为主要符号、题材或线索的电影,而不只是对非遗元素做有限度的征用并进行想象化改编。在价值上,电影有助于立体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拓展了电影的类型与内涵。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存在选材偏向、艺术局限、传播尴尬等问题,亟待深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记忆与文化表达——传播学视角下的非遗题材电影解读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巨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5,70,共4页
作为电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姻",非遗题材电影的兴起既是受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的影响,也与中国现代民族电影类型体系的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不仅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像记录与传播,同时在影片&... 作为电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姻",非遗题材电影的兴起既是受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的影响,也与中国现代民族电影类型体系的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不仅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像记录与传播,同时在影片"讲故事"过程中也表达了影视创作者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然而,作为文化产品和媒介工具的电影,其行业运作规律与创作机制必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效提升影响力和传播力也是非遗题材电影今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架构、具身展演与身份认同:国产电影中非遗影像的文化记忆建构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天 王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5-90,95,共7页
国产电影中非遗影像作为参与文化记忆建构的重要媒介,创造了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文化环境。非遗影像将具体的非遗事项纳入其叙述机制中,以视听手段进行重新编码,重塑非遗银幕时空唤醒记忆,深描具身展演书写记忆,树立身份认同巩固记忆... 国产电影中非遗影像作为参与文化记忆建构的重要媒介,创造了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文化环境。非遗影像将具体的非遗事项纳入其叙述机制中,以视听手段进行重新编码,重塑非遗银幕时空唤醒记忆,深描具身展演书写记忆,树立身份认同巩固记忆,深度诠释了非遗所蕴藏的文化肌理与历史内涵。非遗影像以一种寻找过去并重构历史文化经验的方式保持着现实意义,建构并延展了民族的文化记忆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记忆 国产电影 遗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活化音乐类非遗的路径及反思——以张艺谋电影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艾婧 秦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非遗在被划分为“活态文化”之初^(①),便将活态作为其基本特点之一。音乐类非遗作为其中的一种,兼具活态性的同时,更加具有音乐表现“主体内心世界里活生生的样子”[1]的特性。因而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标”指向“生... 非遗在被划分为“活态文化”之初^(①),便将活态作为其基本特点之一。音乐类非遗作为其中的一种,兼具活态性的同时,更加具有音乐表现“主体内心世界里活生生的样子”[1]的特性。因而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标”指向“生命力”[2],使其自身拥有“活态地传承下去的自我生存能力”[3]就显得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文化 音乐类 音乐类物质文化遗产 张艺谋电影 活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描真实、影展交流与精英狂欢——当代原生型非遗电影发展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6,共4页
原生型非遗电影因其独特的文化及学术属性,在影视界表现出与其他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发展特征。在制作方面,原生型非遗电影借鉴人类学电影方法,通过田野考察对非遗进行真实深描;在传播方面,原生型非遗电影积极参与学术型影展,以获得对外... 原生型非遗电影因其独特的文化及学术属性,在影视界表现出与其他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发展特征。在制作方面,原生型非遗电影借鉴人类学电影方法,通过田野考察对非遗进行真实深描;在传播方面,原生型非遗电影积极参与学术型影展,以获得对外传播与交流的机会;在受众方面,原生型非遗电影的受众集中于文化精英群体。近年来,原生型非遗电影在发展的同时暴露出制作背离原则、传播渠道单一、受众小众化等问题。本文在结论部分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型电影 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学电影 学术影展 文化精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的非遗微电影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7-31,共5页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开拓更加广阔的思路。近年来兴起的非遗微电影,是新媒体语境下形成的电影新形式,也是利用立体影像记录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一种新尝试。历史悠远、瑰丽多姿的...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开拓更加广阔的思路。近年来兴起的非遗微电影,是新媒体语境下形成的电影新形式,也是利用立体影像记录和传承非遗文化的一种新尝试。历史悠远、瑰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在视觉科技中焕发生机,在新媒体影像传播中展现自己独到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目前我国的非遗微电影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它既已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传播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新媒体 物质文化遗产 网络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重构:民间文学与中国电影——以江苏省国家级“非遗”民间文学项目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丽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7-20,共4页
本文以“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董永传说”等在江苏民间广为流传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及重构方式,探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关系。一方面... 本文以“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董永传说”等在江苏民间广为流传且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及重构方式,探讨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为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拓展新的视野与角度;另一方面为中国电影更好地开掘独具民族特色、彰显时代特征、具有强文化传播属性的“中国故事”提供一种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中国电影 江苏 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电影的创作主题略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铭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7-19,共3页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非遗的保护热应运而生,与之有关的电影,即非遗电影也开始了创作,并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人们甚至欣喜地看到,一种在国产电影中前所未有的新类型片由此诞生,非遗题材成为一个具...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非遗的保护热应运而生,与之有关的电影,即非遗电影也开始了创作,并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人们甚至欣喜地看到,一种在国产电影中前所未有的新类型片由此诞生,非遗题材成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符号,被纳入到已经较为成熟的电影产业运作流程之中。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电影往往是具备多重主题的,体现了主创的文明意识以及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 创作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部茶文化纪实电影《南方嘉木》安溪开拍
17
作者 陈德进 黄东华 《中国茶叶》 2011年第8期29-29,共1页
近日,首部中国茶文化纪实电影《南方嘉木》聚焦安溪,在魏荫安铁观音文化园举行开拍仪式。据影片执行制片人王伟杰介绍,摄制组走进安溪,将实景拍摄安溪清水岩、铁观音母树发源地西坪镇、凤山公园、铁观音文化园等地,以及现场采访国... 近日,首部中国茶文化纪实电影《南方嘉木》聚焦安溪,在魏荫安铁观音文化园举行开拍仪式。据影片执行制片人王伟杰介绍,摄制组走进安溪,将实景拍摄安溪清水岩、铁观音母树发源地西坪镇、凤山公园、铁观音文化园等地,以及现场采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魏月德等,展现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展现浸润浓浓“观音韵”的安溪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安溪 南方 电影 物质文化遗产 铁观音 制作技艺 人文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变、挑战与未来:新世纪粤剧电影研究
18
作者 唐海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通过对新世纪粤剧电影历史演变、传承、创新、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深入考察,发现粤剧电影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积极融入时代精神,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彰显了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面对诸多挑战,粤剧电影仍需... 通过对新世纪粤剧电影历史演变、传承、创新、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深入考察,发现粤剧电影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积极融入时代精神,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彰显了其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面对诸多挑战,粤剧电影仍需在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寻求创新路径与发展策略。未来,粤剧电影有望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拓展传播渠道,提升艺术表现力,更好地发挥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电影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与“再嵌”:纪录片《天工苏作》的“非遗”言说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永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3-95,共3页
由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苏州市非遗办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记录了锦、核雕、苏式船点、苏绣等9门具有代表意义的苏州传统非遗工艺,从1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视角,讲述了“择一事、终一生”的非遗手艺匠人历史,为观众... 由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苏州市非遗办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记录了锦、核雕、苏式船点、苏绣等9门具有代表意义的苏州传统非遗工艺,从1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视角,讲述了“择一事、终一生”的非遗手艺匠人历史,为观众呈现了“天工苏作”的精湛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出品 纪录电影 物质文化遗产 核雕 纪录片 代表性传承人 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用电影展现和保存民俗事象的利弊 被引量:2
20
作者 臧卢璐 《电影评介》 2011年第20期14-16,19,共4页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兴起,一批展现和保存包括"非遗"在内的民俗事象的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以独特的东方文化在国际上大放异彩。从《花腰新娘》和《雪花秘扇》来看,用电影艺术将包括"非物质...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兴起,一批展现和保存包括"非遗"在内的民俗事象的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以独特的东方文化在国际上大放异彩。从《花腰新娘》和《雪花秘扇》来看,用电影艺术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民俗事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是应该受到鼓励的,这体现了电影创作者对保存民族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于对民俗事象的处理方法上,电影创作者也应该有端正的态度和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民俗 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