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的制度逻辑和时代转向 被引量:1
1
作者 段庆华 罗刚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6,155,共12页
非遗法体系以“国家在场”与系统论作为制度逻辑和理论来源,既是国家治理义务连结传统社会的范式,也是“国家在场”系统性嵌入非遗法律的应然选择与实然结果。法人类学视角下非遗法体系通过文化治理的社会实践、地方自主与国家动员的法... 非遗法体系以“国家在场”与系统论作为制度逻辑和理论来源,既是国家治理义务连结传统社会的范式,也是“国家在场”系统性嵌入非遗法律的应然选择与实然结果。法人类学视角下非遗法体系通过文化治理的社会实践、地方自主与国家动员的法律整合、批判反思“符号暴力”重构文化权力关系,形成国家真实在场、融合在场、深度在场的制度经验,并在权力场域中通过名录和传承传播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形塑行动者逻辑。系统性保护时代转向要求非遗法体系激活趋深走实效能,构建法治引领、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的共生机制,强化国家权力与社会多元主体利益互动,化解系统性保护中整体面向和社区自主之间的张力,平衡法治统一性与地方性知识特性,实现非遗国家治理的有效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 国家在场 系统性保护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问题
2
作者 李明钰 孔令媛 《福建茶叶》 2025年第8期170-172,共3页
茶领域非物质文化呈现出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通过完善法律保护体系推进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序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为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迸发旺盛发展活力构建保障。文章在对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做出分析... 茶领域非物质文化呈现出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通过完善法律保护体系推进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序的传承与发展,能够为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迸发旺盛发展活力构建保障。文章在对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针对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从民事立法、行政立法以及司法体系三个方面,对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规制完善策略开展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健全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为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保护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叙事体系构建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丰 朱大梅 +1 位作者 吴若熙 李平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叙事构建的内涵、价值进行研究,并提出构建路径。价值: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状:叙事主体单一,叙事边界受阻,叙事缺乏内涵。构建路径:...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叙事构建的内涵、价值进行研究,并提出构建路径。价值: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状:叙事主体单一,叙事边界受阻,叙事缺乏内涵。构建路径:扩充叙事主体,构建多主体协同传播体系;拓展叙事渠道,形成体育非遗海外传播矩阵;丰富叙事内容,构建多元化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对外传播 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研究——基于央地协同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康博华 吉灿忠 +1 位作者 吴宣廷 刘帅兵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4,31,共13页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双重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体育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以央地协同为视角,探讨我国体育...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双重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体育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以央地协同为视角,探讨我国体育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存问题和推进路径。研究认为,体育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具有特定的权利客体要素,对于促进体育非遗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体育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法律保护体系有待完善、央地协同治理体系亟需健全、地方体育非遗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固有传承模式限制传承人知识产权等问题。基于此,建议在参考坚持领域立法、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协同保护等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依法保护原则、利益平衡原则与特殊性原则,以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模式为出发点,夯实知识产权保护根基;以健全央地协同治理体系为关键点,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力量;以加强地方体育非遗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为支撑点,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创新体育非遗传承模式为落脚点,防范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知识产权 法律保护 央地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义与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韦克立 《福建茶叶》 2024年第9期191-193,共3页
茶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在我国不仅承担起一部分经济职能,同时以茶为基础构成的茶文化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与茶相关的一种传统文化存在形态,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因而需要我... 茶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在我国不仅承担起一部分经济职能,同时以茶为基础构成的茶文化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与茶相关的一种传统文化存在形态,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因而需要我国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有效的法律保护。基于此,文章首先探究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义,其次分析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为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提出相应路径对策,以期促进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丽媛 《福建茶叶》 2024年第8期184-186,共3页
茶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及汗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茶文化并未受到专门的保护,致使大量茶文化资源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严重影响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 茶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及汗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茶文化并未受到专门的保护,致使大量茶文化资源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严重影响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弘扬。基于此,文章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界定入手,分析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法律保护价值,探究在保护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有效路径,以期从法律的角度满足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需要,弥补当前法律不足及空缺,充分发挥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61
7
作者 陈小蓉 何嫚 +1 位作者 张勤 崔家宝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60,共13页
基于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模式和扎根理论,运用实地考察法、质性研究法以及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中国体育非遗综合评价体系。其中,申遗评价由价值评价、濒危评价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以及23个三级指标组成;申遗... 基于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模式和扎根理论,运用实地考察法、质性研究法以及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中国体育非遗综合评价体系。其中,申遗评价由价值评价、濒危评价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以及23个三级指标组成;申遗后保护评价部分由3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组成。同时,运用本研究构建的保护评价体系,对我国国家级和省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实证研究,既对本保护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也对我国体育非遗的保护现状进行了评估。实证研究表明,体育非遗保护实践评价指标的鉴别力较为理想,该评价体系的各指标能够区分和鉴别不同类型体育非遗保护措施的优劣程度。应用研究数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超过半数的体育非遗项目在进入代表性名录之后得到了有效保护,但仍有约22%的非遗项目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处于较差水平之下,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改善;取得优秀保护效果的共同特征是传承津贴、传承人培训、建立档案、传承场所等方面的保护举措到位;保护不力的共同特征是经费资助、商业与赞助、体育非遗进校园等方面保护缺位,有待加强相关举措并改善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体育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问题解析与体系重构 被引量:32
8
作者 宋丽华 董涛 李万社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92,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学术课题。目前,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注重的是项目申报层面的表述,但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研究理论的深入,局限于申报层面的分类类目已经不能满足研究与实践的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是一个复杂的学术课题。目前,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注重的是项目申报层面的表述,但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研究理论的深入,局限于申报层面的分类类目已经不能满足研究与实践的需要。因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应适当考虑中国传统文献分类思想的融合,从艺术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律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传统文献分类的逻辑及知识组织方式,切合实际地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重新厘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的确切名称,综合多方因素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属叙词表,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表达功能,在这个分类体系的重构过程中,"文化空间"也应当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划分之中。图3。表4。参考文献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体系 知识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9
9
作者 尹华光 彭小舟 于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它的旅游开发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不应开发,开发的程度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提出。为此,本文在理想评估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三轮专家问卷对指标进行重要性打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它的旅游开发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不应开发,开发的程度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提出。为此,本文在理想评估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三轮专家问卷对指标进行重要性打分,并借助游客和居民的问卷调查进行筛选及模型修正,最后得出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的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和开发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潜力 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高永久 朱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53,共8页
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消亡,遭到毁弃、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法律作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消亡,遭到毁弃、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法律作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建设落后于社会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以致法律保护还不能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新路径 被引量:15
11
作者 鲁幽 周安平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9,共6页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着社会公众保护意识不强、行政保护不力、法律救济路径缺失等问题,因此,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诉讼制度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特别是探索公益诉讼救济路径,以及非物质...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面临着社会公众保护意识不强、行政保护不力、法律救济路径缺失等问题,因此,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诉讼制度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特别是探索公益诉讼救济路径,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进行探究,意在建构以私益诉讼与公益诉讼并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诉讼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公益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手段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丽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6-37,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长远来看,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是必然选择。因此,既要建立立体化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加大非遗相关法律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又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长远来看,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是必然选择。因此,既要建立立体化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加大非遗相关法律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又要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救济机制,创建非遗的文化补偿机制,全面提升法律对非遗的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体系 法律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评审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景辉 付丽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武术是中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评价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前提。根据国家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规定中的申报范围、要求、评审标准,结合评... 武术是中国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评价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前提。根据国家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规定中的申报范围、要求、评审标准,结合评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特尔菲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制定星级量化评价标准,即一级指标用星级代替数字比例,二级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三级指标为参评要素。评级标准的建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的评审提供评定方法与依据,提高武术项目评审的科学性、操作的便捷性及评选的高效性,同时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武术项目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 被引量:7
14
作者 郝志刚 李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98,共8页
历史上沿海地区形成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价值,需要立足现实需求进行价值解读与价值体系构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可遵循三层价值生成逻辑:基础价值是海洋... 历史上沿海地区形成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价值,需要立足现实需求进行价值解读与价值体系构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构建可遵循三层价值生成逻辑:基础价值是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客观存在的价值,是核心价值产生的前提,由本体价值和空间价值组成。本体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空间价值包括本源性价值和空间延伸价值。核心价值是在海洋强国建设的现实需求与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价值的对接中生成的,包括证史价值、文化认同价值、和平发展价值、正名价值、教育价值和创意价值。核心价值的实现既要重视单个或部分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出的典型价值,又要重视全部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出的整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汤立许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6,86,共9页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研究逻辑是理论推进的必然结果。通过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价值哲学视角阐述了价值认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演进基础。结果显示:身体性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构建价...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研究逻辑是理论推进的必然结果。通过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价值哲学视角阐述了价值认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演进基础。结果显示:身体性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征;构建价值评价体系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审的当务之急;结构与维度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内在性依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分为3层次:自然属性层、制度行为层和精神文化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框架由基础价值、衍生价值以及次级衍生价值构成,依据框架提出了历史价值、健身价值是基础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娱乐价值是衍生价值,其他价值均为次级衍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 体系 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与路径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春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18,共4页
论证民族传统体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民族传统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法律保护的基本要求,加快专项立法,鼓励地方立法,加快体育法的配套立法建设... 论证民族传统体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民族传统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法律保护的基本要求,加快专项立法,鼓励地方立法,加快体育法的配套立法建设,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法律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诉讼: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新思路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卓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5,共6页
国内学者对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属于公有领域,国家可以动用公权力进行保护;有学者认为可以设立私权保护,如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维护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分析公法保护与私法保护在实务上的... 国内学者对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属于公有领域,国家可以动用公权力进行保护;有学者认为可以设立私权保护,如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维护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分析公法保护与私法保护在实务上的局限及法理上的障碍。认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规避法律保护模式不统一而引发的争议,还可有效遏制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恶意侵害,维护国家、原创地及传承地居民的群体利益,促进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传统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国际认同——兼谈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法律地位 被引量:6
18
作者 吕建昌 廖菲 《中国博物馆》 2006年第1期10-17,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文化遗产概念向菲物质层面的扩展,其国际认同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项目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评选和“世界遗产”评选所依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文化遗产概念向菲物质层面的扩展,其国际认同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项目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评选和“世界遗产”评选所依据的法律文件不同,目前其法律地位还不是完全一样。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可以直接列为世界遗产的品类,还是一个值得慎重考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口头和物质遗产代表作” 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地位 概念 国际 “世界遗产 物质层面 法律文件 评选 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法为中心的思考 被引量:45
19
作者 李宗辉 《知识产权》 CSSCI 2005年第6期54-57,共4页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国于2004年8月加入该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维护中华文明之必须,也 是我们所应当承担的国际法上的义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是 人类既有精...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国于2004年8月加入该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维护中华文明之必须,也 是我们所应当承担的国际法上的义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是 人类既有精神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以精神成果为保护对象的知识产权法的关 系如何,我国知识产权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怎样,知识产权法以外的其他法 律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笔者 也希望可以借助这种探讨促进理论界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整体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法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玉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3,共3页
为了有效防止传统体育非遗在传承的过程中流失或消亡,应当加强对体育非遗的法律保护。可以选择著作权和专利权对我国传统体育非遗进行静态性保护,同时选择商标权对传统体育非遗进行动态性的保护,即对其开发利用着手保护。为使我国的传... 为了有效防止传统体育非遗在传承的过程中流失或消亡,应当加强对体育非遗的法律保护。可以选择著作权和专利权对我国传统体育非遗进行静态性保护,同时选择商标权对传统体育非遗进行动态性的保护,即对其开发利用着手保护。为使我国的传统体育非遗能够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应当加快专项立法和地方立法,同时还要逐步完善与体育法相配套的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