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5,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中国各级政府依法展开文化遗产行政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同时也促动了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比较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构的我国保护非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为中国各级政府依法展开文化遗产行政提供了根本性的依据,同时也促动了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比较研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构的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制度已形成其特点,如单行立法、境外组织与个人的调查许可制、对民族边远及贫困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制度、保护规划及特定地区的专项保护规划制度等。但在较为仓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部法律,还存在着诸如多系原则性规定、较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同时已经确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传承人认定制度也有一些设计性的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文化财保护 比较研究 单行立 可操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家坤 张玉超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4-37,共4页
分析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威胁、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和政府在建立完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配套的法律制度方面的主要职责,以及关于合理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 分析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威胁、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和政府在建立完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配套的法律制度方面的主要职责,以及关于合理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保护传承人等若干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律保护 保护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江苏常州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爱娥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2-76,共5页
2011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认可了知识产权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高效利用的一条路径。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受现代文明的影响、流行文化的冲击、商业利益的驱使,其生存和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当前,非物质... 2011年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认可了知识产权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高效利用的一条路径。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受现代文明的影响、流行文化的冲击、商业利益的驱使,其生存和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纠纷日益增多,凸显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具有内源性力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框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可行性,主要的路径包括著作权保护、商标权保护、专利权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常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 文物?——简论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物化”困境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小军 张晓松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探讨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物化"困境,即"有文物,没文化"的状况,指出了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存在着忽视文化母体保护的现象,通过笔者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四项基本原则的... 探讨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物化"困境,即"有文物,没文化"的状况,指出了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存在着忽视文化母体保护的现象,通过笔者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四项基本原则的讨论,强调了在法律的"盲区"之外,尚有着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一些基本天理、伦理和道理,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文物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文化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形式与法治实践——基于贵州施洞独木龙舟节的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江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114,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宝贵资源。乡村地区要善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铸魂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内源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门立法,通过确立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保护原则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宝贵资源。乡村地区要善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铸魂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内源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门立法,通过确立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保护原则以及政府主导、农民(社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主体工作格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据此,贵州施洞结合本地传统与现代运作机制,借助独木龙舟节,形成了“村际奥运会+民俗旅游”发展模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典型。以此为个案开展实证研究,对于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与完善、乡村文化振兴与繁荣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内源性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律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艺术区分保护的法律体系建构
6
作者 袁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7,共9页
针对民间文学艺术整体性保护的弊端,区分保护或可成为构建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体系的基本方法。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在政策方面体现出二元价值取向,在主体方面凸显不同保护意愿,在客体方面呈现多元样态,因此,区分保护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 针对民间文学艺术整体性保护的弊端,区分保护或可成为构建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体系的基本方法。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在政策方面体现出二元价值取向,在主体方面凸显不同保护意愿,在客体方面呈现多元样态,因此,区分保护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区分保护的标准要能够反映保护正当性、利益不同性以及客体可控性,以所属领域及功能、流传程度及范围、客体形式及样态为标准可将民间文学艺术区分为精神崇拜领域的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其他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当以“著作权特别法”为主要保护手段,其他民间文学艺术应由《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提供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 区分保护 著作权特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觉与正当性确认:当代中国非遗保护的权益公正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耿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在中国非遗保护中,由知识分子精英群体所鼓呼的遗产保护民众本位与文化自觉立场,是非遗保护观念的巨大进步,但在实践中却遭遇重重困境,原因在于忽略了"文化自觉"就其可实现而言并非是自我缘发的,而是有其先决条件的。个体&qu... 在中国非遗保护中,由知识分子精英群体所鼓呼的遗产保护民众本位与文化自觉立场,是非遗保护观念的巨大进步,但在实践中却遭遇重重困境,原因在于忽略了"文化自觉"就其可实现而言并非是自我缘发的,而是有其先决条件的。个体"意愿"惟有在公权框架中获"正当性确认"才能成为具有实践力的"意志",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惟有获得公权机构的"正当性确认",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公权正当性体现于公权机关对大众权益的公正分配。因此,非遗文化自觉的真正实现,在根本上乃建基于权益公正。在当代中国非遗保护历程中,非遗群体经历了漫长的"权益公正失落",而2011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虽推动了民众享有非遗文化"所有权"的进程,但非遗保护的权益公正建设的有序展开,仍待努力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正当性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选择与措施 被引量:5
8
作者 曾博伟 李柏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4,共3页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28日,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28日,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6年)、原文化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司(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正式颁布,从而在资金、组织、法律等方面形成了促进非遗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的政策体系。大体而言,“中国非遗政策以党的十八大为节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基于对非遗价值的认识和生存前景的担忧,以‘抢救性’‘保护传承’政策为主;后一阶段主要是基于对非遗经济价值挖掘和贯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精神,以推动‘合理利用’和‘产业开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乡村振兴 专项资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抢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