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
作者 张军 《美与时代(城市)》 2025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还是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一些不可控因素使得广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很大程度的流失问题,若任由此趋势发展下去,当地...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了重要地位,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还是人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一些不可控因素使得广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很大程度的流失问题,若任由此趋势发展下去,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消失殆尽,不仅不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会制约未来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重点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各个地区也在加快落实。就广西地区而言,其应明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不断整合利用数字技术,探索新策略和新方法,以实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广西 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北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兵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13期145-147,共3页
本文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优秀案例基础上,将少北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一系列转化、重现和复原等操作,变成可以共享和再生的一种数字形态,然后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解读,用新的保存方式去存储,从新的需求点出发加以利用... 本文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优秀案例基础上,将少北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一系列转化、重现和复原等操作,变成可以共享和再生的一种数字形态,然后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解读,用新的保存方式去存储,从新的需求点出发加以利用,探究少北拳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北拳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新趋势
3
作者 李珂 《天工》 2024年第36期1-1,共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市场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意义深远。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保护工作。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市场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意义深远。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保护工作。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逐渐满足不了用户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交互传播方式逐渐成为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传播 物质文化遗产 优秀传统文化 数字化技术 文化自信 个性需求 振奋民族精神 用户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付丹亚 田亚亚 《信息技术》 2024年第6期124-129,共6页
为建立主机端设备与客户端设备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晰展示,该研究设计了基于虚拟现实和交互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在B/S架构的基础上,按需连接主机端平台设备与客户端平台设备。然后利用虚拟现实确... 为建立主机端设备与客户端设备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晰展示,该研究设计了基于虚拟现实和交互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系统。在B/S架构的基础上,按需连接主机端平台设备与客户端平台设备。然后利用虚拟现实确定用户角色所处位置,并建立人机交互模式,再通过完善数据库存储体系的方式,实现对系统软件执行环境的搭建。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系统相比,文中系统主机端设备与客户端设备之间的联系紧密度指标始终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可满足清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交互处理技术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展示 B/S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和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曹雨蒙 张云筝 《山西农经》 2024年第20期20-24,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与数字技术的结合能够赋予其发展的现代性,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为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社会治理发展的新动能,厘清乡村非物质文化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与数字技术的结合能够赋予其发展的现代性,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乡村的整体发展。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为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社会治理发展的新动能,厘清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在产业、价值和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乡村在产业发展上的滞后性以及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价值在村民心中的衰落性、在创新上的成果同质性问题,提出了开拓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视野、构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圈与数字资源库以及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表现形式与营销策略的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苑祯 乔煜轶 《艺术评鉴》 2024年第4期20-25,共6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中,其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传承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中,其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传承面临诸多挑战。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不仅为传统音乐的保存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方式,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再现等手段,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拓宽其传播渠道。因此,探究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交流和互鉴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音乐 数字化 保护与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研究——以汉服文化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吴丽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4期12-14,共3页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不仅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想法与路径。非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言而喻,其...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不仅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想法与路径。非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言而喻,其传承与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非遗的特殊性质,如不可复制性、活态性、社会认知不全面等特点,使得其保护与传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浩瀚如海的中华民族非遗中,“汉服”是近年来颇具关注热度的一项,汉服不仅给予视觉上一种东方美学享受,其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以及历朝历代不同的文化表征。本文将以汉服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非遗数字化传播的研究,以期为“非遗”的数字化传播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汉服文化 新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反思 被引量:46
8
作者 解梦伟 侯小锋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139-145,共7页
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宽泛而多元的媒介渠道,经过数字化的虚拟、仿真与投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得以拓展和传递,并在网络空间与现实场景中获得了全新的演绎,也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受众、传播形态和传... 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宽泛而多元的媒介渠道,经过数字化的虚拟、仿真与投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得以拓展和传递,并在网络空间与现实场景中获得了全新的演绎,也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受众、传播形态和传播机制。数字媒介传播的开放性,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延伸到一个更宽广的空间中,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流动和存续呈现出新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数字媒介下“非遗”传播的主体让位,也会使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造成一定的误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需要在理解数字媒介传播机制的前提下,进行重新认知与反思,重新构建数字媒介传播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传播机制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探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芳宇 黄薇然 张静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第5期81-86,共6页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探讨研究,进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境及保护方式为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国内外现状以及数字化保护技术做了相应阐述,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问题进行了优势...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探讨研究,进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境及保护方式为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国内外现状以及数字化保护技术做了相应阐述,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问题进行了优势与劣势情况的对比考察。根据现状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种传播方式,即富媒体广告展示、IGA软性推广和线上虚拟与线下真实互动。数字化技术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开辟新的路径,利用数字化传播可以提高大众的保护意识,更可以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信息技术 数字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意义更新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杨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5期102-107,共6页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信息与知识传播的方式,渗透并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也将与人类文明的走向密切相关。作为人类文明产物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需要应对生存环...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信息与知识传播的方式,渗透并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也将与人类文明的走向密切相关。作为人类文明产物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需要应对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巨变,同时也与人类对于文化多样性认识的觉醒以及文化遗产保护能力的提升不期而遇。因而,研究者与决策者应以积极、超前的态度看待技术革新背景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各类创新实践,尤其是非遗的知识普及、文化展示、社会教育等传播行为,更应鼓励与新兴技术手段、传播渠道、消费业态结合,探索非遗在当代传播尤其是数字化传播中潜在的巨大价值,关注非遗数字化传播呈现出的“视频化与体验感”“要素开源化与数字化潜能”“数字化生存与虚拟社区传承”等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意义 趋势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看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8,共5页
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特性以及对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程的制约,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提出合理使用制度应有的变革。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图书馆 合理使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琼 张曼琳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8-129,共2页
本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意义、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进一步探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价值。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屈健民 《图书馆界》 2015年第1期83-86,共4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进入"后申遗时代",数字化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符合用户需求的分类体系,是非遗网站建设的基础。在分析和继承非遗现有分类体系基础上,结合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特点,构建了...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进入"后申遗时代",数字化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符合用户需求的分类体系,是非遗网站建设的基础。在分析和继承非遗现有分类体系基础上,结合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特点,构建了适用于非遗数字资源特点的网状分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承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法设计探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晨飞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3-18,26,共7页
针对九种类型的南通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运用虚拟博物馆、特色数据库、数字化图案与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以及数字化舞蹈编排与声音驱动技术等进行非遗项目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并着重对南通范氏世家诗文这... 针对九种类型的南通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讨运用虚拟博物馆、特色数据库、数字化图案与工艺品辅助设计系统、数字化故事编排与讲述技术以及数字化舞蹈编排与声音驱动技术等进行非遗项目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并着重对南通范氏世家诗文这一实例项目进行特色数据库的设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特色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古琴斫琴、减字谱的交互体验设计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彦 王添羽 王倩 《艺术科技》 2017年第12期1-2,54,共3页
在"十二五"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逐步被很多人所关注与研究。尤其是通过合理的商品化及产业化的开发与利用重塑其在当下的物质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更利于对其进行主动保护与传承。本文从工业设计的... 在"十二五"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逐步被很多人所关注与研究。尤其是通过合理的商品化及产业化的开发与利用重塑其在当下的物质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更利于对其进行主动保护与传承。本文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切入,选择以古琴为主题,在详细分析整理古琴斫琴技艺、减字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手段与方法,以设计实践案例的形式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以古琴为内容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利用、展示及产品化的可能性。并在对古琴自古沿袭下来复杂的斫琴工艺与独特的记谱规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数字化技术与全新设计开发的交互装置与交互方式,结合软硬件,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展示古琴精密的琴身结构、精妙的记谱方式与精湛的斫琴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 斫琴 减字谱 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齐秀芝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8-81,共4页
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将多媒体数字技术应用于关中西部非遗的保护中,分析了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数字处理、数字展示与传播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并结合关中西部非遗的剪纸、泥塑和社火实例构建了数字化保护平台,探索... 针对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将多媒体数字技术应用于关中西部非遗的保护中,分析了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数字处理、数字展示与传播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并结合关中西部非遗的剪纸、泥塑和社火实例构建了数字化保护平台,探索数字多媒体技术视域下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创新模式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关中西部 数字化保护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系统设计——以浙江曲艺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银琴 《图书馆界》 2016年第4期10-12,16,共4页
阐述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浙江曲艺及其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介绍了浙江曲艺数字化保护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功能模块、工作流程和共享平台的基本分类。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曲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巧珍 《艺术科技》 2017年第9期31-31,150,共2页
本文以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为研究视角,分析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应用的意义以及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探讨了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的必要性。数字化保护是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 本文以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为研究视角,分析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应用的意义以及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探讨了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的必要性。数字化保护是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有助于突破传承人"人绝艺亡"的桎梏,实现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性保存;有助于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新和传播;有助于将研究成果应用拓展至音乐研究、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网络音乐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音乐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3D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海澎 《艺术科技》 2014年第9期49-51,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为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Web 3D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精致的画面效果和优秀的用户体验。通过Web 3D技术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三维展示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为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Web 3D技术的优势在于其精致的画面效果和优秀的用户体验。通过Web 3D技术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三维展示平台,为我们展示、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虚拟现实 WEB 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燕 《蚌埠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51-154,共4页
分析指出,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遗资源记录保存已成为国内外非遗保护的重要趋势,我国非遗数字化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其数字化成果并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地应用,对公众的影响非常有限,表明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不... 分析指出,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遗资源记录保存已成为国内外非遗保护的重要趋势,我国非遗数字化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其数字化成果并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地应用,对公众的影响非常有限,表明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不足。相关政府和部门应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增加传播方式和途径、激励公众参与、引入民间资本、加强非营利性组织建设等多元化手段,促进非遗数字化成果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