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职能作用的发挥 |
王梓梅
|
《艺海》
|
2012 |
0 |
|
2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批复我校成立“中国手艺研究基地” |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
2011 |
0 |
|
3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理念与中国非遗保护实践 |
贺少雅
萧放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5 |
0 |
|
4
|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措施 |
潘鲁生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5 |
0 |
|
5
|
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角度认识春节的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 |
王晨阳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5 |
0 |
|
6
|
口述史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价值研究 |
刘孜霜
|
《戏剧之家》
|
2025 |
0 |
|
7
|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探究 |
勾欢欢
|
《上海轻工业》
|
2025 |
0 |
|
8
|
宁夏南部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意设计与保护研究 |
冯巢
|
《天工》
|
2025 |
0 |
|
9
|
数字时代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保护与传承路径研究 |
韦秀英
|
《纺织报告》
|
2025 |
0 |
|
10
|
档案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借鉴——以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区为例 |
邓紊
|
《兰台内外》
|
2025 |
0 |
|
11
|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赵雨萌
徐菲
姚世杰
赵志军
|
《天工》
|
2025 |
0 |
|
12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重要精神及其对完善中国非遗法治建设的启示 |
王云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
2024 |
6
|
|
13
|
“活态”与“非物质”:对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性的认知 |
杜晓帆
全轶先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
2024 |
3
|
|
14
|
数字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创新——基于区块链的视角 |
魏建中
|
《数字技术与应用》
|
2024 |
4
|
|
15
|
少北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
杨兵
|
《文体用品与科技》
|
2024 |
1
|
|
16
|
基于活态保护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继承与发展——以泥金彩漆技艺为例 |
丘元
|
《天工》
|
2024 |
1
|
|
17
|
非遗知识与中国实践的系统阐释——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 |
王敏
魏怡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
2024 |
0 |
|
18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 |
倪菁
赵罡
|
《天工》
|
2024 |
0 |
|
19
|
山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
姜廷波
|
《文体用品与科技》
|
2024 |
0 |
|
20
|
协同治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为例 |
倪菁
|
《天工》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