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绩效审计框架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蓉莉 王海兵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5-30,共6页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文化事业,其在振兴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将审计引入文化领域将有力助推国家治理和文化建设。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审计实践分析,...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全民性的文化事业,其在振兴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将审计引入文化领域将有力助推国家治理和文化建设。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审计实践分析,指出缺乏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是非遗保护绩效审计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以传统审计理论为基础,分析非遗保护绩效审计的基础性问题,探究审计机制构建,完善审计框架研究,旨在为非遗保护绩效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促进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审计框架构建 文化审计 绩效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族自治立法模式研究——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实证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云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48-52,共5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行法律框架中,国际公约、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作用。民族自治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的特殊形式,对保护和传承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珍贵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针对性和天然优势,易于形成利用...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行法律框架中,国际公约、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作用。民族自治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的特殊形式,对保护和传承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珍贵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针对性和天然优势,易于形成利用特色立法制度调整和规范特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特契合"的最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族自治立法 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理论 被引量:74
3
作者 彭冬梅 刘肖健 孙守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信息特征,利用信息空间(I空间)框架模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以及数字化技术介入的方式.在非遗原生环境改变的条件下,提出以数字化技术手段重构非遗信息,以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促进非遗的...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信息特征,利用信息空间(I空间)框架模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以及数字化技术介入的方式.在非遗原生环境改变的条件下,提出以数字化技术手段重构非遗信息,以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促进非遗的信息化生存与发展.基于非遗信息的数字化表达与扩散的需求,详细分析了非遗信息传播的技术问题、语义问题和有效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I空间框架内,对非遗信息的编码、抽象、扩散、解码、吸收影响和再创作等构成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信息循环回路的一系列过程做了深入分析与探讨.最后以剪纸艺术为例,对各种数字化技术方法的介入方式、现有保护手段的不足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化技术 信息空间 剪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创新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少宏 邓碧波 范圣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4-129,共6页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普遍面临着环境变迁、生态迷失和传承缺乏的困境;进而从设计创新的视角提出通过物质化、现代...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普遍面临着环境变迁、生态迷失和传承缺乏的困境;进而从设计创新的视角提出通过物质化、现代化和系统化的途径和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合理的传承方式、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态,从而使其适应当代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设计创新 物质 现代化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研究——以梅州客家足球文化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长城 李建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3,共5页
采取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梅州客家足球文化发展的历程、社会结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加剧,梅州客家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民间社会组织、文化传承模式和机制等变化,对梅州... 采取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梅州客家足球文化发展的历程、社会结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加剧,梅州客家地区的人们生活水平、民间社会组织、文化传承模式和机制等变化,对梅州足球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梅州客家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建构 客家文化 足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 被引量:120
6
作者 苑利 顾军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11期118-128,共11页
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有着很大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下十项基本原则: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化”原则;②以人为本原则;③整体保护原则;④活态保护原则;⑤民间事民间办... 作为一种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物质类文化遗产有着很大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秉承以下十项基本原则: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物质化”原则;②以人为本原则;③整体保护原则;④活态保护原则;⑤民间事民间办与多方参与原则;⑥原真性保护原则;⑦多样性保护原则;⑧精品保护原则;⑨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⑩保护与利用并举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原则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阳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路径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19
7
作者 许海峰 王菊雅 +1 位作者 樊超 蒋晓燕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1期72-73,共2页
东阳木雕保护的实践路径与提升策略是基于对其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加强东阳木雕的静态保护;保护现有传承人优势,加强新一代木雕人的培育;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发挥教育传承优势,加强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四个... 东阳木雕保护的实践路径与提升策略是基于对其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加强东阳木雕的静态保护;保护现有传承人优势,加强新一代木雕人的培育;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发挥教育传承优势,加强教育人才培养路径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从加大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发展引导;加大人才培养,加快核心技艺的保护;加快品牌建设,加大品牌溢价力;加大基地建设,凸显基地保护作用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阳木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实践路径 提升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特聘教授色音访谈 被引量:6
8
作者 色音 孟凡行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7,共5页
孟凡行(以下简称孟):色音老师,首先我对您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接受我的访谈表示感谢。我们知道,二十几年来,您一直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领域勤奋耕耘,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引起了学界的瞩目。您学术基础宽厚、视野开阔、涉猎多门,在... 孟凡行(以下简称孟):色音老师,首先我对您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接受我的访谈表示感谢。我们知道,二十几年来,您一直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领域勤奋耕耘,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引起了学界的瞩目。您学术基础宽厚、视野开阔、涉猎多门,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遗产学等领域都提出了一些颇具创新意义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师范大学 985工程 特聘教授 国际经验 文化人类学 实践 国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 被引量:94
9
作者 安德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0,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国际合作日益加强、范围日益扩大、节奏日益频繁的形势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领域的多种力量交流、互动、协商或妥协的结果。民族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民族文化凝聚功能认识的加深,文化产业化与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国际合作日益加强、范围日益扩大、节奏日益频繁的形势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领域的多种力量交流、互动、协商或妥协的结果。民族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民族文化凝聚功能认识的加深,文化产业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利益冲突,当代人对现代性(现代化)恶果的深刻反思,最终促使这一运动得以产生。世界不同国家的民俗学者多年来进行的工作,为这项活动的形成和开展奠定了学理基础。但随着工作的展开,人们发现其中越来越突出地反映出官僚政治、话语霸权及其所引发的不同国家、群体或个人之间冲突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协调各种关系,既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又尊重和保护文化传承人的意愿与权利,从而推动保护工作健康发展,在这方面,民俗学者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俗学 文化所有权 现代性灾难 知识产权 话语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凤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玲玲 于小俸 王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575-10576,共2页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以湘西凤凰县为例,具...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作用3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意义,并以湘西凤凰县为例,具体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构想,建议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民族乡村旅游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方面着手,并具体阐述了相关策略,以期增加农民收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地区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从而得到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86
11
作者 刘魁立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4,共10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角度看,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原有传统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于创造新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非物质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例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同时,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也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促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人 悖论 整体性原则 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产业弱势区基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欧阳正宇 王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238,共6页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多数论文是从文字层面来宏观分析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政府作为的现状分析的实证调查研究几乎没有,特别是相关政府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情况,从未有...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多数论文是从文字层面来宏观分析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政府作为的现状分析的实证调查研究几乎没有,特别是相关政府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情况,从未有过研究。笔者选取旅游产业弱势区——甘肃省兰州市的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层政府部门,即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宣传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基层政府职能的缺失最为凸显的问题是部门间协作。应当借鉴行政管理中的横向协调组织结构模型——矩阵组织,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职能缺失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弱势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矩阵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部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巧玲 孙爱萍 陈考考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文首先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北京市档案部门自2006年开始介入非遗保护工作,在档案业务与非遗保护工作高度契合的具体领域都有参与开展相关工作,但整体来看,参与面相对较窄、参与状态相对比较被动。其次... 本文首先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档案部门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北京市档案部门自2006年开始介入非遗保护工作,在档案业务与非遗保护工作高度契合的具体领域都有参与开展相关工作,但整体来看,参与面相对较窄、参与状态相对比较被动。其次,论文分析了导致档案部门相对被动参与状态的三个方面的重要原因。最后,论文还就如何推进档案部门参与非遗工作提供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部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主体 档案部门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乡村社区发展——以鲁中地区“惠民泥塑”“昌邑烧大牛”为实例 被引量:47
14
作者 张士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下,关注基层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采取积极行动促进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能使地方民众受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下,关注基层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采取积极行动促进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能使地方民众受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并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普惠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亚经验",以及中国10年来的相关保护工作,特别是鲁中地区保护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实践表明: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景在于融入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互益互补的关系;顺应当代城镇化急速发展的社会态势,在乡村社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社区,促进"城乡民俗连续体"的良性重构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当代乡村 社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30年:成就、问题、启示 被引量:49
15
作者 易玲 肖樟琪 许沁怡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5-73,共9页
30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加快,既回应了数字技术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变革,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经济文化建设中。30年的保护实践带给我们不少... 30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加快,既回应了数字技术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变革,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经济文化建设中。30年的保护实践带给我们不少启示,在“两创”方针下我们更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模式的创新、激励传承人内在的传承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合理利用及构建合理的分配机制,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规、条例、实施细则的出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两创”方针 商业化合理利用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和中国民俗学——“公共民俗学”在中国的可能性与危险性 被引量:35
16
作者 周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中国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各种学术实践,具有"公共民俗学"的属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将促使民俗学在中国成长为一门能对国家文化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多... 中国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各种学术实践,具有"公共民俗学"的属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将促使民俗学在中国成长为一门能对国家文化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多种文化事象及问题展开基于学理的解释、揭示、评论和批评的具有公共性的学问。但在中国并不适宜在原本就有高度应用属性的民俗学之外另行建构"公共民俗学"。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只应是纯学术的,其对现实的介入、参与和社会贡献,均应基于切实的资料积累和严谨的田野调查,并在纯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展开。根据民俗学的实践性和公共性,不妨将民俗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参与等社会性学术实践定义为中国式的"公共民俗学",但也应对其学术有可能被行政权力"同化"的危险性保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 中国民俗学 公共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档案特藏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云庆 石洁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23,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档案既是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的产物,又是最宝贵直接的记忆资源。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文化展现和继承的媒介与载体,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又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产物,其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遗产档案 民族历史文化 特藏 无形文化遗产 民间文化遗产 民族记忆 人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遇还是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国民俗学发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乌丙安 吴效群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选定21世纪初这个重要时期,选定了传统人文学科民俗学研究与国家推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互结缘的契合点,展开对两者关系的解读,从而厘清两者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从理论到实践,简要地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定义、分类... 选定21世纪初这个重要时期,选定了传统人文学科民俗学研究与国家推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互结缘的契合点,展开对两者关系的解读,从而厘清两者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从理论到实践,简要地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定义、分类,直到对它的调查研究和实施保护,都是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有政治目标的、有政策策略明确指导的工作,与民俗学的本格的学术研究有着很大的区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选择了民俗文化,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等同于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也不可能取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研究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是民俗文化并不等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可能取代民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的现状与问题探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秉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前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运河非遗保护形势严峻、运河非遗旅游开发层次较低、各自为政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大力开发运河非遗体验旅... 目前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运河非遗保护形势严峻、运河非遗旅游开发层次较低、各自为政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运河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大力开发运河非遗体验旅游项目,积极推进运河非遗旅游开发的区域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开发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杜杰 郜雨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19-225,共7页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在APP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平台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相融,确保用户黏度的同时,提升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用户新体验,以数字化传承方式进一步扩大凤翔木...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在APP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平台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相融,确保用户黏度的同时,提升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用户新体验,以数字化传承方式进一步扩大凤翔木版年画的社会影响力及传承性。方法利用APP知识叙事型结构与用户娱乐互动体验结合,针对不同受众人群进行模块功能的划分,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用户自创造体验,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再设计,进行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结果结合凤翔木版年画信息传播和用户体验设计实践,对其知识内容和用户交互体验进行APP设计。结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综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兼顾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对凤翔木版年画进行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凤翔木版年画 APP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