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思考 被引量:16
1
作者 赖学鸿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135,共4页
以河南入选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原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利用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中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利用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要注重民俗体育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 以河南入选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原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利用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中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利用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要注重民俗体育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科研之路,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在不失草根文化和乡土特色的前提下,大胆改良,增强民俗体育的吸引力,从而推动民俗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民俗体育 河南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课程传承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薛誉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3-146,共4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遭遇现代化的冲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遗产的生存受到威胁,正渐渐退出民众生活,处于边缘位置,有的濒临灭绝。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及传承文化的重任。非物质文化遗...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遭遇现代化的冲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遗产的生存受到威胁,正渐渐退出民众生活,处于边缘位置,有的濒临灭绝。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及传承文化的重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需求,也是高校内在发展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合作完成。高校体育传承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存在传承内容选择、师资队伍、发展模式及课程制度建设运作机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程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 课程制度 建设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龙江农业区的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晓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8-440,共3页
为进一步掌握龙江农业地区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基本状况,提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实现农业区域开发与遗产保护的稳步发展,形成互利机制,丰富龙江地区的优秀文化遗产,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 为进一步掌握龙江农业地区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基本状况,提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实现农业区域开发与遗产保护的稳步发展,形成互利机制,丰富龙江地区的优秀文化遗产,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分析法等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在龙江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民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农业区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 黑龙江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游戏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转向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加豪 陈家起 +3 位作者 高奎亭 蒋全虎 尹作亮 郭振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3,共11页
推进体育非遗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已是体育非遗于数字化时代进程中“活”下来、“传”下去以及“火”起来的必然趋势,数字游戏凭借独有特性为体育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对数字游戏概念内... 推进体育非遗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已是体育非遗于数字化时代进程中“活”下来、“传”下去以及“火”起来的必然趋势,数字游戏凭借独有特性为体育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崭新思路。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对数字游戏概念内涵认识的基础上,对数字游戏赋能体育非遗传承发展的逻辑理路、关键障碍及实践转向展开探讨。研究认为,数字游戏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底层架构,通过算法逻辑与数字界面实现交互体验的文化娱乐形态,具有虚拟性、交互性、衍生性以及跨媒介性四大核心特征;数字游戏从“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层面赋能体育非遗活态保护、理解认同、开发利用、传播出海,成为数字游戏赋能体育非遗传承发展的内在逻辑;数字游戏赋能体育非遗传承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法律框架薄弱引发知识产权纠纷、赋能导向失当引致文化偏颇失真、人才技术短缺制约行业持续发展等关键障碍。据此,提出了未来的实践转向,应从筑牢制度基石、革新保障举措,精准融合导向、确保文化本真,培育专才队伍、创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游戏 文化数字化 活态传承 传承发展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三重结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文杰 高亮 周结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1,共12页
在非遗数字化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文化接合理论,分析数字化技术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内在机理。研究认为:1)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核心在于体育非遗实践、体育非遗符号与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接合过程... 在非遗数字化的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文化接合理论,分析数字化技术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内在机理。研究认为:1)体育非遗的保护传承核心在于体育非遗实践、体育非遗符号与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接合过程是否稳固和动态更新;2)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实践分为四个层面,制度层面促进体育非遗治理体系效率提高;经济层面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增长;社会层面促进体育非遗文化多样;环境层面促进体育非遗环境治理;3)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符号分为三个层面:数字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符号的记录与建档;复原与再现;传播与变现;4)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遗知识结构分为两个层面:体育非遗知识结构的积累与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接合 数字化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作用机理与推进策略
6
作者 马振川 万义 白晋湘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2,共7页
数字技术为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赋予新动能。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审视数字技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字技术作为新引擎,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数字技术为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赋予新动能。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审视数字技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数字技术作为新引擎,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产生新效能,其作用机理表现为重塑体育非遗的保护方式、复建体育非遗的传承场景、拓展体育非遗的传播通路、改进体育非遗的产业样态。据此,从保护方式、传承场景、传播通路、产业样态4个方面提出推进策略:加快体育非遗数据体系完善,加快体育非遗虚拟空间开发,加快体育非遗数字传媒利用,加快体育非遗智能科技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作用机理 文化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生态建设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曹胡丹 潘怡 陈连朋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共7页
运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生态建设的价值、问题,并提出路径。价值:发挥文化功能,塑造非遗认同;实现技术存真,助力非遗传承;推动组织参与,促进非遗发展;提升数智管理,营造非遗环境。问题... 运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生态建设的价值、问题,并提出路径。价值:发挥文化功能,塑造非遗认同;实现技术存真,助力非遗传承;推动组织参与,促进非遗发展;提升数智管理,营造非遗环境。问题:文化品质亟待提升,数字技术水平较低,组织协同有待加强,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路径:复刻原生文化意涵,深挖非遗文化元素;推进数字基础建设,完善技术互鉴渠道;构建传播协同机制,提倡多元主体合作;加强非遗产权保障,提升数字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评《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传承路径研究》
8
作者 陈志凌 任丽丽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I0009-I0009,共1页
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传承这些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光彩,已成为学界与业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议题。《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传承这些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光彩,已成为学界与业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议题。《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传承路径研究》一书是李雨竹著,2025年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下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区域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6—2021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实证
9
作者 代刚 郭育竹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6,F0003,共14页
为进一步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综合利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涉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和... 为进一步挖掘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综合利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涉及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5个区域的我国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这5个区域内的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76.7%,说明现阶段我国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基本满足我国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的需求。2)虽然现阶段我国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明显,并呈现出集聚的空间分布形态,但是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尤其是长江经济带下游区域和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中上游区域呈现出的次冷区和冷区空间分布特征。3)长三角地区只有浙江省完成高效型区域的跃迁,京津冀地区中北京市和河北省完成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长江经济带上游区域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完成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黄河生态经济带以四川省、山东省和山西省为代表的区域实现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粤港澳大湾区只有广东省完成了高效型区域的跃迁。4)从影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差异的因素来看,整个民族文化因素影响力最大,其中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数影响力最大,自然地理因素中的地形地貌因素影响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区域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叙事体系构建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丰 朱大梅 +1 位作者 吴若熙 李平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叙事构建的内涵、价值进行研究,并提出构建路径。价值: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状:叙事主体单一,叙事边界受阻,叙事缺乏内涵。构建路径:...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叙事构建的内涵、价值进行研究,并提出构建路径。价值: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状:叙事主体单一,叙事边界受阻,叙事缺乏内涵。构建路径:扩充叙事主体,构建多主体协同传播体系;拓展叙事渠道,形成体育非遗海外传播矩阵;丰富叙事内容,构建多元化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对外传播 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红娣 吴志恒 +1 位作者 吕福祥 苏健蛟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3,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影响关系,是对新发展阶段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优势的现实审视。研究发现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人口密度、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影响关系,是对新发展阶段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优势的现实审视。研究发现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一个高度核心密度圈和三个次级核心密度圈,属于聚合型分布特征;韩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一个高度核心密度圈和一个次级核心密度圈,属于分散型分布特征。综合来看,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受人口密度、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认为新发展阶段是中韩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实践与探索、回归与变迁的过程,需要破解人口密度、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等重要因素带来的不利条件,方能适应其在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韩国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赜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戈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我国体育非遗保护现状、困境,并提出保护路径。现状:完善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政策保障,多样化的保护措施构建了多元化保护模式,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困境:机制建设不完善,业态融合不足...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究我国体育非遗保护现状、困境,并提出保护路径。现状:完善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政策保障,多样化的保护措施构建了多元化保护模式,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保护工作可持续发展。困境:机制建设不完善,业态融合不足,保护场域受限制,传承主体难以为继。路径:加强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业态融合,全面激活动力;融入当代生活,展现时代价值;完善传承机制,增强存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守与跨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洪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8,共10页
边界是文化的一般属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界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统摄其在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而深入探究问题的致因和纾解路径。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界的概念界定为基础,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分为地理... 边界是文化的一般属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界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统摄其在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而深入探究问题的致因和纾解路径。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边界的概念界定为基础,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分为地理边界、社群边界、代际边界、技术(艺)边界、价值边界和文化边界6个类型,并依据不同参照概括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具有存在形态的抽象性、存续过程的长期性、类型之间的关联性、表现形式的动态性和实际影响的两面性5个特征。研究认为,明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边界问题,能够增强其主体认知的系统性,明晰其工作核心与边缘,理顺其利益相关者关系和维持其个性品格。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应理性对待不同类型、不同作用的边界,在坚守与跨越之间寻求平衡,以此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边界 特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空间建构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佳宁 罗亮 +1 位作者 石雪菲 孙晋海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1,共8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场景理论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空间建构、困境及策略。空间建构:社区空间提供生产和交流互动平台,基础设施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表现形式,多样性人群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活动是...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场景理论视域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空间建构、困境及策略。空间建构:社区空间提供生产和交流互动平台,基础设施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表现形式,多样性人群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活动是参与体验的载体,文化价值观是传承的灵魂。建构困境:原始场域消失,传承空间狭窄;基础设施缺乏,传承载体受限;传承者流失,受众崇尚偏移;活动形态繁杂,传承项目失衡;社会认可度低,价值观趋于功利。建构策略:实体与虚拟相结合,加强场域的联动性;建设基础服务设施,提高设施的保障性;多元群体形成合力,促进参与的全员性;组织宣传文化活动,明确活动的指向性;挖掘非遗文化内蕴,把握价值的引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空间 场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司马昊翔 戴俭慧 彭响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5,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非遗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推进困囿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是赋能体育非... 新质生产力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非遗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推进困囿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是赋能体育非遗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具有高科技保护、高效能传承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存在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产业融合、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逻辑共契。面临的推进困囿:技术融合与技术应用的实践难题、数据采集与信息保护的平衡问题、人才匮乏与人才流失的现实挑战、产业融合与市场推广的阻滞困境以及文化剥离与文化复刻的再生困难。据此提出实践路径: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技术应用效能;精准采集数据信息,优化信息管理机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专业传承团队;深化产业融合进程,拓展市场开发路径;加大传播普及力度,探索数字场景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转型 传统体育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核心要素的若干问题论述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馨 李守培 +1 位作者 曹雪莹 程大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2,96,共8页
传承人认定、身体技艺认证、文化空间认同是体育非遗传承实践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这些核心要素在体育非遗传承中呈现出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中存在行政主导与伦理规范之间的反差、文化取向与实用优先之间的权衡问题;身... 传承人认定、身体技艺认证、文化空间认同是体育非遗传承实践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这些核心要素在体育非遗传承中呈现出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中存在行政主导与伦理规范之间的反差、文化取向与实用优先之间的权衡问题;身体技艺认证中存在史实导向与虚无应对之间的矛盾、身体技艺的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双重问题;文化空间认同中存在系统内部传承中的文化认同降低、外部元素冲击下的传承空间萎缩变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吸收更多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者进入体育非遗传承工作中,构建专业的体育非遗知识体系,践行尊重历史文化的道德底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身体技艺 文化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保护与传播的数字技术赋权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崔琪 王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5,96,共8页
随着大数据的生成并快速渗透、运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改变着体育非遗与广大受众之间的关系。随之而来的是体育非遗数字化建设以及智能化保护与传播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针对体育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播的现实状况,全面... 随着大数据的生成并快速渗透、运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改变着体育非遗与广大受众之间的关系。随之而来的是体育非遗数字化建设以及智能化保护与传播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针对体育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播的现实状况,全面认识其数字技术的执行特征,已经成为进行现代性保护与传播的关键。在对体育非遗资源数字技术智能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由田野调查向智慧数据分析拓展、提升体育非遗资源档案处理效率、缩小体育非遗传承人对数字技术认知差距角度,对体育非遗信息数字化赋权的合理逻辑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非遗数字化分类体系、融入非遗虚拟现实技术、建立非遗展示与传播平台、确立“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等,是体育非遗资源智能化保护与传播的主要赋权路径。而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和视觉搜索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融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体育非遗的高度融合,体育非遗资源的智能化数字保护与传播将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智能化保护 智能化传播 数字技术赋权 体育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何以有效?--基于全国30个案例的扎根理论和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进业 马廉祯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7,共13页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满足原真性、持续性和活态性3个方面的综合要求。为了阐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全国30个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研究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搭建出“结构−行动”的五维理论...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满足原真性、持续性和活态性3个方面的综合要求。为了阐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全国30个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研究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搭建出“结构−行动”的五维理论模型,指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根植于制度规则、资源禀赋、组织载体、传承活动、公众参与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中。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得出4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良性保护效果的路径模式,即政策动员型、社会传承型、个体运营型和政社合作型。其中,政策动员型强调政策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动员作用,社会传承型指出了公众参与和传承活动的交互作用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影响,个体运营型说明了运营策略和资源禀赋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显著效力,政社合作型凸显了政府与社会各界合作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影响因素 “结构−行动”五维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研究——基于央地协同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博华 吉灿忠 +1 位作者 吴宣廷 刘帅兵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4,31,共13页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双重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体育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以央地协同为视角,探讨我国体育...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双重时代背景下,对我国体育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以央地协同为视角,探讨我国体育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存问题和推进路径。研究认为,体育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具有特定的权利客体要素,对于促进体育非遗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体育非遗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法律保护体系有待完善、央地协同治理体系亟需健全、地方体育非遗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固有传承模式限制传承人知识产权等问题。基于此,建议在参考坚持领域立法、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协同保护等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依法保护原则、利益平衡原则与特殊性原则,以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模式为出发点,夯实知识产权保护根基;以健全央地协同治理体系为关键点,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力量;以加强地方体育非遗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为支撑点,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创新体育非遗传承模式为落脚点,防范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知识产权 法律保护 央地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群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8,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价值、困境,并提出发展路径。价值:带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社区居民互动和社会和谐稳定。...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价值、困境,并提出发展路径。价值:带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社区居民互动和社会和谐稳定。困境:失去原始创新发展场景,创新性保护不到位,产业市场化融合不高。路径:营造传承发展环境,探索创造性保护机制,完善创新发展价值链和品牌打造,数字信息技术赋能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