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烃化合物引起的润湿性的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红 王培荣 +2 位作者 邓胜华 方孝林 柳常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9-71,75,共4页
润湿性是控制油藏中流体的位置、流动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原油中的非烃化合物对油藏润湿性起着重要作用 ,但其中影响润湿性的主要因素至今尚未确定。作者对塔里木盆地的海相和陆相两类原油进行组分分离 ,利用人造岩心 ,按照Amott方法测... 润湿性是控制油藏中流体的位置、流动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原油中的非烃化合物对油藏润湿性起着重要作用 ,但其中影响润湿性的主要因素至今尚未确定。作者对塔里木盆地的海相和陆相两类原油进行组分分离 ,利用人造岩心 ,按照Amott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非烃化合物与沥青质的浓度对润湿指数的影响 ,并研究了原油中各组分的含量与润湿性的关系。实验表明 :①同种原油中非烃和沥青质对润湿性的影响情况相似 ,但不同原油中的非烃或沥青质对润湿性的影响有很大差异。据红外光谱分析 ,含强极性基团的非烃化合物比含弱极性基团的非烃化合物对润湿性的影响大。②油湿指数与原油中的烃类、非烃中的胺和吡咯氮等馏分的含量之间无确定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非烃化合物 润湿性 化学组分 含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粒藻烷类非烃化合物的分离、富集与气相色谱纯化、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晶 张玉娇 +3 位作者 卢鸿 冯乔 彭平安 盛国英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气相制备色谱(pGC)作为分离、纯化高纯度单体化合物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国外地球化学方面已有众多关于化石燃料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实例,而国内这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本文选取富含丛粒藻烷类生物标志物的茂名油页岩特殊样品... 气相制备色谱(pGC)作为分离、纯化高纯度单体化合物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国外地球化学方面已有众多关于化石燃料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实例,而国内这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本文选取富含丛粒藻烷类生物标志物的茂名油页岩特殊样品,尝试对非烃馏分中的目标化合物开展分离、富集和纯化、制备。在经过硅胶/氧化铝柱色谱初次分离后,取非烃组分进行纯硅胶柱色谱二次分离,之后再采用气相制备色谱开展精细分离和纯化,成功制备出非烃组分中3个与丛粒藻烷相关联的目标化合物,纯度高达95%以上。以此为例,介绍了气相制备色谱的使用原理和目标化合物分离、富集、纯化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色谱 气相制备色谱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丛粒藻烷 非烃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页岩油新型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广欣 韩冬云 +3 位作者 曹祖宾 马海燕 李丹东 石薇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6,78,共4页
以糠醛为溶剂萃取剂,对抚顺页岩原油的溶剂精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剂/油质量比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抽余油的收率不断下降,抽出油收率逐渐升高,但是所得的抽余油质量更好。抽出油重组分调合制备重交及建筑等不同牌号的沥青,抽出... 以糠醛为溶剂萃取剂,对抚顺页岩原油的溶剂精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剂/油质量比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抽余油的收率不断下降,抽出油收率逐渐升高,但是所得的抽余油质量更好。抽出油重组分调合制备重交及建筑等不同牌号的沥青,抽出油轻组分用于非烃化合物的分离;经过脱氮后的抽余油进行催化裂化,得到各种轻质燃料,脱除的氮化合物也可用于非烃化合物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溶剂精制 抽余油收率 沥青 非烃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颜色与储存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娄方 顾洁 郭睿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7-69,共3页
针对无铅汽油在储存1—2年后出现颜色迅速变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汽油胶质、烃含量、汽油中非烃组分对汽油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油胶质是影响其颜色变化的因素之一;随着色度的增加,汽油饱和烃含量和烯烃含量下降,芳烃... 针对无铅汽油在储存1—2年后出现颜色迅速变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汽油胶质、烃含量、汽油中非烃组分对汽油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油胶质是影响其颜色变化的因素之一;随着色度的增加,汽油饱和烃含量和烯烃含量下降,芳烃含量增加。非烃化合物对汽油颜色变化有一定影响,其中含氮化合物吡啶与二价铜离子共存,以及含硫化合物正辛硫醇和二价铜离子共存时,对汽油色度的影响较大;含硫化合物正辛硫醇对汽油颜色变化也有一定影响;在吡啶和铜粉共存,以及正辛硫醇和铜粉共存时,汽油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深绿色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料 颜色稳定性 胶质形成 非烃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加工和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迟姚玲 李术元 岳长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44-46,52,共4页
页岩油的加工精制可借鉴天然石油加工的成功经验,但是由于页岩油柴油馏分比天然石油柴油馏分含有较多的烯烃,并含氧、氮、硫等非烃类化合物,很难将其柴油组分提出直接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页岩油的性质,总结了页岩油的加工利用状况,并... 页岩油的加工精制可借鉴天然石油加工的成功经验,但是由于页岩油柴油馏分比天然石油柴油馏分含有较多的烯烃,并含氧、氮、硫等非烃类化合物,很难将其柴油组分提出直接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页岩油的性质,总结了页岩油的加工利用状况,并对页岩油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页岩油加工应朝着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柴油收率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精制 非烃化合物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