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丁晓雯
沈珍瑶
刘瑞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6-841,共6页
利用输出系数模型,结合RS和GIS技术,对长江上游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3年的非点源氮素负荷进行估算,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总量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30.69万t上升到2003年的130.34万...
利用输出系数模型,结合RS和GIS技术,对长江上游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3年的非点源氮素负荷进行估算,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总量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30.69万t上升到2003年的130.34万t。就省份和水系而言,四川一直是氮素负荷总量最大的省区,多年平均负荷贡献率为53.3%;1960—1990年的金沙江水系,1990年后的嘉陵江水系是氮素负荷总量最大的水系,两者的多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5.4%和27.5%。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强度也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0.31t·km-2上升到2003年的1.30t·km-2。就省份和水系而言,重庆一直是氮素负荷强度最高的省区,多年平均负荷强度为1.58t·km-2;1960—1990年的上游干流区间,1990年后的嘉陵江水系,是氮素负荷强度最高的水系,两者的多年平均负荷强度分别为1.46和1.49t·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非点源氮素
输出系数模型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标准——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
被引量:
10
2
作者
张印
周羽辰
孙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327-7335,共9页
农田氮素流失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农田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愈显迫切。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不能简单地照搬点源污染的方法,须针对非点源污染本身具有的强烈外部性及复杂、广泛、不易...
农田氮素流失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农田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愈显迫切。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不能简单地照搬点源污染的方法,须针对非点源污染本身具有的强烈外部性及复杂、广泛、不易监测等特征,探究与非点源污染特征规律相对应的对策。生态补偿作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一种公共政策工具,对于内化外部效应具有良好的效果。以农户减少一定程度的氮肥施用量获得政府补偿为切入点,论证了农户减少氮肥用量到最佳生态经济施氮量是获得补偿的依据;以宜兴市为实证对象,运用意愿调查评估法和成本-收益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了农户参与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表明:(1)宜兴市主要粮食生产的最佳生态经济施氮量为375.6 kg/hm2,农户参与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控制的补偿额度理论值为620.0—7098.0元/hm2;(2)68.3%的受访农户愿意接受补偿而减少氮肥用量,受偿意愿与种田经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正相关;(3)愿意接受补偿的农民中50.7%选择氮肥量减少到最佳生态经济施氮量,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控制的补偿标准为620.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氮素
非点源
污染
生态补偿标准
最佳生态经济施氮量
外部性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平原河网区旱田表土氮素溶出量估算方法
3
作者
蒲晓
刘训良
+4 位作者
程红光
路路
程千钉
张瑞宁
李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6-281,共6页
降雨径流过程是导致农田氮素流失的重要驱动力。在降水产流过程中,农田表层土壤的溶解态氮素会出现溶出现象,是农田溶解态氮素输出的重要途径。有效估算地表溶出量,有助于改进和完善非点源氮污染负荷估算方法。该研究根据大尺度模型溶...
降雨径流过程是导致农田氮素流失的重要驱动力。在降水产流过程中,农田表层土壤的溶解态氮素会出现溶出现象,是农田溶解态氮素输出的重要途径。有效估算地表溶出量,有助于改进和完善非点源氮污染负荷估算方法。该研究根据大尺度模型溶解态污染负荷计算方法中冲刷渗出的概念,建立了适用于平原河网地区的旱田表土氮素溶出量估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江苏省大丰市典型平原河网区旱作农田,通过实时观测和模型估算,确定完整降水过程中表土氮素的冲刷渗出系数,并将估算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可为平原河网地区旱作农田表土氮素溶出量的估算模型和实验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氮素
旱作土壤
地表溶出
冲刷渗出系数
平原河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
26
1
作者
丁晓雯
沈珍瑶
刘瑞民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36-841,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3CB415204)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20050027014)
文摘
利用输出系数模型,结合RS和GIS技术,对长江上游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3年的非点源氮素负荷进行估算,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总量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30.69万t上升到2003年的130.34万t。就省份和水系而言,四川一直是氮素负荷总量最大的省区,多年平均负荷贡献率为53.3%;1960—1990年的金沙江水系,1990年后的嘉陵江水系是氮素负荷总量最大的水系,两者的多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5.4%和27.5%。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强度也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0.31t·km-2上升到2003年的1.30t·km-2。就省份和水系而言,重庆一直是氮素负荷强度最高的省区,多年平均负荷强度为1.58t·km-2;1960—1990年的上游干流区间,1990年后的嘉陵江水系,是氮素负荷强度最高的水系,两者的多年平均负荷强度分别为1.46和1.49t·km-2。
关键词
长江上游
非点源氮素
输出系数模型
时空变化
Keywords
upper reach of Yangtze River basin
non-point nitrogen
export coefficient model
temporal-spatial changes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标准——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
被引量:
10
2
作者
张印
周羽辰
孙华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327-7335,共9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1108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630138)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82)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JSS1229)
‘青蓝工程’资助
文摘
农田氮素流失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农田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愈显迫切。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不能简单地照搬点源污染的方法,须针对非点源污染本身具有的强烈外部性及复杂、广泛、不易监测等特征,探究与非点源污染特征规律相对应的对策。生态补偿作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一种公共政策工具,对于内化外部效应具有良好的效果。以农户减少一定程度的氮肥施用量获得政府补偿为切入点,论证了农户减少氮肥用量到最佳生态经济施氮量是获得补偿的依据;以宜兴市为实证对象,运用意愿调查评估法和成本-收益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了农户参与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表明:(1)宜兴市主要粮食生产的最佳生态经济施氮量为375.6 kg/hm2,农户参与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控制的补偿额度理论值为620.0—7098.0元/hm2;(2)68.3%的受访农户愿意接受补偿而减少氮肥用量,受偿意愿与种田经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正相关;(3)愿意接受补偿的农民中50.7%选择氮肥量减少到最佳生态经济施氮量,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控制的补偿标准为620.0元/hm2。
关键词
农田
氮素
非点源
污染
生态补偿标准
最佳生态经济施氮量
外部性
控制
Keywords
farmland nitrogen non-point pollution
nitrogen application amount
externalities
controllingoptim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ecological economic
分类号
X-65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平原河网区旱田表土氮素溶出量估算方法
3
作者
蒲晓
刘训良
程红光
路路
程千钉
张瑞宁
李萌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6-28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396
41601581
+2 种基金
4130152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6LH000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172015)
文摘
降雨径流过程是导致农田氮素流失的重要驱动力。在降水产流过程中,农田表层土壤的溶解态氮素会出现溶出现象,是农田溶解态氮素输出的重要途径。有效估算地表溶出量,有助于改进和完善非点源氮污染负荷估算方法。该研究根据大尺度模型溶解态污染负荷计算方法中冲刷渗出的概念,建立了适用于平原河网地区的旱田表土氮素溶出量估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江苏省大丰市典型平原河网区旱作农田,通过实时观测和模型估算,确定完整降水过程中表土氮素的冲刷渗出系数,并将估算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可为平原河网地区旱作农田表土氮素溶出量的估算模型和实验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关键词
非点源氮素
旱作土壤
地表溶出
冲刷渗出系数
平原河网区
Keywords
non-point source nitrogen
dryland soil
N dissolution in topsoil
scouring and oozing coefficient
plain river network area
分类号
X8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江上游非点源氮素负荷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丁晓雯
沈珍瑶
刘瑞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农田氮素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标准——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
张印
周羽辰
孙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平原河网区旱田表土氮素溶出量估算方法
蒲晓
刘训良
程红光
路路
程千钉
张瑞宁
李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