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O血型不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被引量:3
1
作者 孙万军 郭梅 +6 位作者 乔建辉 余长林 王丹红 孙琪云 张石 李新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为了探讨ABO血型不合对HLA相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ST)的影响 ,回顾分析了 15例ABO血型主要不合 ,9例次要不合的HLA相合的NAST的临床特点 ,并选用同期ABO血型相合的NAST作成组比较。结果显示 :2 4例ABO血型不合的NAST受... 为了探讨ABO血型不合对HLA相合的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ST)的影响 ,回顾分析了 15例ABO血型主要不合 ,9例次要不合的HLA相合的NAST的临床特点 ,并选用同期ABO血型相合的NAST作成组比较。结果显示 :2 4例ABO血型不合的NAST受者在输入供者外周血干细胞悬液时无 1例发生急性溶血 ,但有2例发生迟发性溶血。统计学分析表明 ,ABO血型不合对NAST骨髓植活、血小板恢复、GVHD、疾病复发及无病生存均无影响。在ABO血型主要不合组 ,红系开始恢复时间明显延迟 ,其中 1例“O”型血受者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持续 5个月。结论 :ABO血型不合不是NAST的障碍 ,仅在ABO血型主要不合时 ,红系恢复时间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BO血型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型血清学检测在急性白血病病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海林 时葆赋 +7 位作者 徐敏 杨小红 刘卫 任国忠 陆岩 许国岩 吕乃武 曹艳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57-560,共4页
为了探讨ABO血型不合的急性白血病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方法检测供、受者ABO和MN血型 ,用DianaGelphenotypeRh卡检测Rh血型。移植后观察受者血型和红细胞凝集素效价变... 为了探讨ABO血型不合的急性白血病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方法检测供、受者ABO和MN血型 ,用DianaGelphenotypeRh卡检测Rh血型。移植后观察受者血型和红细胞凝集素效价变化以及用STR PCR方法监测供者细胞植入情况。结果显示 ,4例受者中 2例供者细胞混合嵌合伴血型嵌合 ,其中 1例在移植后 1 0 0天转为完全嵌合 ,血型亦转为供者型。另 2例受者细胞呈供、受混合嵌合体 ,但血型未见转变 ,其中 1例在移植后 1 54天出现移植排斥。红细胞凝集素效价检测显示 ,受者红细胞凝集素效价高者 ,供者细胞植入率低 ,血型不易嵌合。反之 ,效价低者 ,供者细胞植入率高 ,血型易嵌合。结论 :在非清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PBSCT)中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可间接反映移植效果 ,协助确定临床预处理方案和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的强度 ,估计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血清学检测 急性白血病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石雅洁 谢新生 +7 位作者 姜中兴 万鼎铭 郭荣 李涛 张霞 李雪 张玉培 苏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0-725,共6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T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39(14-65)岁。预后分层低危17例,中危25例,高危38例。ASXL1突变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共突变基因中频率较高的依次为TET2(71.25%)、NRAS(18.75%)、DNMT3A(16.25%)、NPM1(15.00%)、CEBPA(13.75%)。中高危患者中接受allo-HSCT共29例(移植组),未接受allo-HSCT共34例(化疗组)。移植组2年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2.4%、70.2%,化疗组分别为44.1%、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年龄>50岁、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为影响移植患者OS、DFS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allo-HSCT可改善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XL1突变 急性系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UCy或FABC预处理方案用于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4
作者 张琳依 王利 +1 位作者 刘林 熊艺颖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10-616,共7页
目的:评价伊达比星+白消安+环磷酰胺(IBUCy)方案或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FABC)方案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 目的:评价伊达比星+白消安+环磷酰胺(IBUCy)方案或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FABC)方案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上述两种方案预处理后行allo-HSCT的49例中高危AML患者资料,其中IBUCy组17例,FABC组32例,通过对比造血重建、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评价两种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并进行了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造血重建,两组的造血时间、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率(oversall survival,OS)相似。虽然IBUCy组≥3级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率更高,但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更低。确诊到首次移植时间>6个月(P=0.019)和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P=0.048)是PFS的危险因素。在移植前MRD阴性的患者中,IBUCy组PFS更好(P=0.039)。结论:中高危AML接受IBUCy或FABC预处理后行allo-HSCT是安全有效的,此类患者获得首次缓解后应尽快移植,MRD转阴者移植PFS更好;与FABC方案相比,IBUCy方案具有一定优势,但应注意防治消化道不良反应及慢性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高危急性系白血病 IBUCy 方案 FABC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5
作者 毕旭儿 叶佩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8-1232,共5页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杂的细胞遗传学、多药耐药等原因,导致预后较差,治疗后相关毒性、死亡风险增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老年AML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之一,随着减低强度预处理(RIC)的改进、供体选择范围的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的改善、支持性护理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老年AML患者选择allo-HSCT。本文对近年allo-HSCT在老年AML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系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宝安 熊辉霞 +6 位作者 丁家华 苏恩本 赵刚 王骏 高冲 孙耘玉 程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13-317,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后造血嵌合体的临床意义。采用FBC(氟达拉宾+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Ara-C)预处理方案,对28例血液病患者进行NAPBSCT,采集供者和受者术前外周血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序...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后造血嵌合体的临床意义。采用FBC(氟达拉宾+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Ara-C)预处理方案,对28例血液病患者进行NAPBSCT,采集供者和受者术前外周血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序列血样,用STR-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方法计算供体细胞嵌合率。结果显示:移植后1月,28例患者中1例移植失败,22例形成完全供者造血嵌合体(CC),5例形成混合造血嵌合体(MC);移植后7天时供者细胞即占优势(74.71%),较中性粒细胞(ANC)和血小板(Plt)的平均恢复时间均明显提前;CC组的aGVHD发生率高于MC组(P<0.05),两组cGVHD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1例MC患者发生早期移植排斥;CC组和MC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1例在CC状态下复发。3例MC患者经早期临床干预治疗获得CC和完全缓解。结论:造血嵌合体的动态定量检测对判断早期植入,预测移植物排斥、复发和GVHD,以及指导临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STR-PCR 造血嵌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6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余长林 艾辉胜 +6 位作者 王丹红 乔建辉 郭梅 孙万军 张石 侯采妍 姚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2-284,共3页
The object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explore the use of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diseases. Six patients were included: 3 cases with acute ... The objectv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explore the use of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 diseases. Six patients were included: 3 cases with acute leukemia in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2 AML and 1 ALL), 2 severe aplastic anemias and 1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 All of the 6 cases were received HLA-identical siblings donor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fter a non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 The donor cells were engrafted in all patients(3 cases were full engrafment of donor cells and 3 were mixed chimerism). Hematopoietic recovery was appeared in all of the cases(ANC recovered to more than 0.5×10 9/L and platelet count to more than 30×10 9/L on day 9 to day 21 and day 14 to day 28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spectively). Two patients developed Ⅲ or Ⅳ degree GVHD.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cedure is more safe, efficient and less complications than 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 regimens and represents another new approach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病 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细胞植入证据的研究
8
作者 余长林 艾辉胜 姚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7,共2页
采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FISH)并结合常规染色体和染色体分带等方法 ,观察并比较了 4例血液病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PBSCT)后的植入情况。结果 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植入 ,全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 ,其中 2例转化为完全植... 采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FISH)并结合常规染色体和染色体分带等方法 ,观察并比较了 4例血液病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PBSCT)后的植入情况。结果 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植入 ,全部形成混合性嵌合体 ,其中 2例转化为完全植入。统计结果分析表明 ,FISH分析中期分裂相与间期细胞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与常规染色体检查结果相比较 ,FISH分析中期分裂相或间期细胞的植入率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但FISH具有操作简单、实验周期短、结果敏感可靠等优点 ,适合用于性别不合的NAPBSCT后植入证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预处理 血液病 非清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NAPB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永平 胡凯勋 +4 位作者 孙琪云 乔建辉 郭梅 艾辉胜 余长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8-463,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CMV感染及CMV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NST后CMV感染的诊断、监测和抢先治疗提供参考。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80例在本院血液科行NST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巨...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CMV感染及CMV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NST后CMV感染的诊断、监测和抢先治疗提供参考。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80例在本院血液科行NST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巨细胞病毒(CMV)DNA载量,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NST后62/80例发生CMV感染(77.5%),首次检出CMV-DNA阳性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5 d(17-133),经抢先治疗后,移植后100 d内CMV病累积发生率为11.3%。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预处理方案中使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合并其它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及移植前有真菌感染病史均为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提示,CMV血症及预处理方案中使用ATG是CMV病的危险因素。合并Ⅱ-Ⅳ度aGVHD 23例患者CMV感染率为91.3%(21/23),但与0-I度aGVHD组的CMV感染率71.9%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6)。多因素分析未发现与CMV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预处理过程中使用ATG有可能增加NST后CMV感染和CMV病的发生率,CMV感染容易与其它疱疹病毒感染及真菌感染伴发。移植后亦应当重视对其它疱疹病毒及真菌的监测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病毒感染 细胞病毒病 危险因素 抢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龄血液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丹红 艾辉胜 +5 位作者 郭梅 余长林 乔建辉 孙万军 孙琪云 张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12-1113,共2页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T)在治疗高龄血液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AST治疗高龄血液病患者 5例。5例患者平均年龄 5 5岁 (5 3~ 5 9岁 )。预处理方案主要由环孢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等组成。结果  5...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T)在治疗高龄血液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AST治疗高龄血液病患者 5例。5例患者平均年龄 5 5岁 (5 3~ 5 9岁 )。预处理方案主要由环孢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环磷酰胺等组成。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度过移植后造血抑制期 ,3例供者细胞完全植入 ,2例为供受者混合嵌合体。 2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治疗后好转。结论 NAST简便安全 ,并发症少 ,疗效好 ,为高龄血液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 非清 血液疾病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大利 高峰 +1 位作者 高然 李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9-381,共3页
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4例确诊的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HIJA全相合同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联合骨髓移植(BMT)。移植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感染,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1-15d和12-15d,移植后... 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4例确诊的重型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HIJA全相合同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联合骨髓移植(BMT)。移植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感染,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1-15d和12-15d,移植后均转变成供者型造血。因此认为从诊断到移植时间短、血制品输注少、预处理个体化以及PBSCT联合BMT是近期移植成功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动员后造血干细胞输注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建辉 艾辉胜 +6 位作者 王丹红 余长林 郭梅 孙万军 张石 孙琪云 李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为探讨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 (DSI)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PBSCT)中的作用 ,6例NAPBSCT患者分别在移植后 +7~ +90天进行DSI治疗 ,共输注单个核细胞 (MNC) (0 .6~ 7.6 )× 10 8/kg ,CD34 + 细胞 (0 .3~ 3.4)× 10 6... 为探讨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 (DSI)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NAPBSCT)中的作用 ,6例NAPBSCT患者分别在移植后 +7~ +90天进行DSI治疗 ,共输注单个核细胞 (MNC) (0 .6~ 7.6 )× 10 8/kg ,CD34 + 细胞 (0 .3~ 3.4)× 10 6/kg ,CD3+ 细胞 (0 .3~ 5 .1)× 10 8/kg。 6例中 5例有明显促进植入的作用 ,其中 3例由嵌合体转为完全性植入。 4例有较明确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GVL) ,均未见造血抑制等并发症。初步结果表明 ,DSI能促进NAPBSCT后供者嵌合体的增加 ,有利于NAPBSCT后供者细胞植入并具较好的GVL效应 ,而且并发症少 ,在NAPBSCT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体 恶性血液病 NAPBSCT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献民 王健民 +7 位作者 居小萍 章卫平 童书鹏 陈莉 侯军 翟勇平 闵碧荷 张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5-297,共3页
为了评价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的疗效 ,作者对 12例CML进行了allo PBSCT的临床研究 ,12例均为第 1次慢性期 ,中位年龄 32 .5岁 ;全部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 ,供者动员用G CSF 5 μg/ (kg&... 为了评价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的疗效 ,作者对 12例CML进行了allo PBSCT的临床研究 ,12例均为第 1次慢性期 ,中位年龄 32 .5岁 ;全部供受者HLA配型完全相合 ,供者动员用G CSF 5 μg/ (kg·d)× 5天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2 .49.5 7)× 10 8/kg(中位数 5 .0× 10 8/kg) ,CD 34 + 细胞数为 (0 .72 6 6 .30 )× 10 6/kg(中位数 5 .82× 10 6/kg)。预处理方案 :9例采用全身照射 (TBI) +环磷酰胺 (CTX) +依托泊甙 (VP16 ) ,3例采用TBI +CTX ;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 +短程甲氨喋呤 (MTX)方案。全部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 ,中性粒细胞 >0 .5× 10 9/L中位数 14.5天 (142 3天 ) ,血小板 >2 0× 10 9/L中位数 16天 ;发生Ⅱ度以上急性GVHD 3例 (2 5 % ) ;慢性GVHD共 5例 ,其中局限性 3例 ,广泛性 2例 ;死亡 3例 ,2例死于感染 ,1例死于间质性肺炎 ,中位随访 6个月 ,存活 9例。Allo PBSCT急性GVHD发生率并不比异基因骨髓移植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细胞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骨髓清除性预处理方案加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淋巴瘤4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盛亭 朱康儿 +3 位作者 李菊香 曾慧兰 Thomas Held Wolfgang Siegert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非骨髓清除性预处理方案(non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 regimen, NACR)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血液系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本报告用Fludarabine 180mg/m2, ATG 40mg/kg, 马利兰 8mg... 目的:探讨非骨髓清除性预处理方案(nonmyeloablative conditioning regimen, NACR)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血液系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本报告用Fludarabine 180mg/m2, ATG 40mg/kg, 马利兰 8mg/kg加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难治性淋巴瘤4例。4例供者均系患者亲属,其中1例供受者HLA有一个位点不合,其余3例供受者HLA完全相合。结果:4例患者对预处理方案耐受良好,移植后无1例发生移植物排斥。迄今4例患者已完全缓解8~15个月。结论:用非骨髓清除性方案作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安全有效,毒性低,可应用于年老体弱或有实质内脏损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骨清除性预处理方案 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I571联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加速/急变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两例
15
作者 陈少谊 章卫平 +1 位作者 王健民 许晓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89,100,共2页
关键词 STl571 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联合治疗 加速期 急变期 慢性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张競文 郑永江 +2 位作者 胡元 陈禹欣 林东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5期293-298,共6页
目的观察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 目的观察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2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8例MDS患者采用allo—PBSCT治疗。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8~50岁(中位年龄31岁)。按世界卫生组织(Wodd Health Organization,WHO)MDS分型标准(2008年)分类,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efractory cytopenia with multilineage dysplasia,RCMD)占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RAEB)-1占1例,RAEB-2占3例,MDS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占2例。供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5~10μg/(kg·d)动员5d后,分1~2d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受者输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5.8—11.6)×10^8/kg(中位数7.7×10^8/kg)。受者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6例,改良BuCy方案2例,非亲缘供者联合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予环孢素加短疗程甲氨蝶呤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8例患者中有6例移植后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9—15d(中位数12d)及11~42d(中位数13d);4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Ⅰ度1例,Ⅱ度2例,Ⅳ度1例;存活超过100d的6例患者发生局限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随访时间为2.6—56.9个月(中位数27.0个月),2例患者移植后100d内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以Kaplan—Meier法估算,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为(75.0±15.3)%,生存期为(43.4±8.3)个月。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年轻MDS患者的有效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增生常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骨髓清除性预处理方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近期成功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17
作者 潘耀柱 欧英贤 +4 位作者 王存邦 白海 魏亚明 徐淑芬 唐文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57-758,共2页
关键词 非骨清除性预处理方案 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张琳依 熊艺颖 +6 位作者 廖明燕 肖青 唐晓琼 罗小华 张红宾 王利 刘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75-1881,共7页
目的:分析髓系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PGF)的危险因素及原发性PGF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行allo-HSCT的146例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可能影响a... 目的:分析髓系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PGF)的危险因素及原发性PGF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行allo-HSCT的146例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可能影响allo-HSCT后发生原发性PGF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9例(6.16%)患者发生原发性PGF,中位年龄为37(28-53)岁;其中,同胞全相合移植1例,无关供者移植1例,单倍体移植7例;合并CMV感染5例,合并EBV感染3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CD34+<5×10^(6)/kg和移植前CRP>10 mg/L是髓系肿瘤患者allo-HSCT后发生原发性PGF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PGF组的3年总生存率为52.5%,显著低于植入功能良好组的82.8%(P<0.05)。结论:移植前确保CRP≤10 mg/L、移植造血干细胞中CD34+≥5×10^(6)/kg可能是预防allo-HSCT后原发性PGF发生的有效措施。原发性PGF的发生可能会影响移植患者的总生存率,需早期做好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监测环孢素A血浓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钱雅静 章卫平 +4 位作者 王健民 童书鹏 江千里 倪雄 丁晓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37-1038,共2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 外周血 环孢素A 血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红系造血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孟凡义 孙竞 +5 位作者 刘启发 冯茹 牛京娜 杨艺 伍柏松 周淑芸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58,共2页
为研究ABO血型不合对Allo PBSCT患者造血重建的影响 ,将 2 0例恶性血液病(CML 9例、ALL 8例、难治性NHL 3例 )按统计学配对原则分组 ,ABO血型异同者各 10例 ,两组年龄、性别、诊断、移植前病程、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输注的MNC和CD34+... 为研究ABO血型不合对Allo PBSCT患者造血重建的影响 ,将 2 0例恶性血液病(CML 9例、ALL 8例、难治性NHL 3例 )按统计学配对原则分组 ,ABO血型异同者各 10例 ,两组年龄、性别、诊断、移植前病程、疾病状态、预处理方案、输注的MNC和CD34+ 细胞量及GVHD预防方法均无明显差异(P >0 0 5 )。外周血干细胞经G CSF动员后CS 30 0 0Plus分离 ,移植后定期检查血象和血型抗体滴度。结果显示 ,血型转为供者型的中位数时间 (40 2± 2 5 )天 ,白细胞、血小板达正常水平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血红蛋白 <110g/L者在ABO血型不合组明显高于ABO血型相合组 (5 5 %∶2 5 % ,P <0 0 1)。 6例ABO血型主要不合者 3例发生纯红再障。提示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影响红系造血重建 ,主要血型抗原不合时容易发生纯红再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血型 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重建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