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疗效预测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淋淋 秦波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IHC)的临床结局,探讨此类慢性乙肝特殊人群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2019年门诊IHC...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非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IHC)的临床结局,探讨此类慢性乙肝特殊人群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2019年门诊IHC 107例。其中30例IHC未接受治疗干预作为对照组,77例IHC给予Peg-IFNα-2b作为治疗组,疗程不超过96周。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对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07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48周,治疗组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4.7%(19/77)、9.1%(7/77);治疗96周,分别上升为40.3%(31/77)、19.5%(15/77)。对照组在治疗48周及96周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均为0(0/30)。治疗组HBsAg清除率、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水平、治疗第12周HBsAg下降值、治疗第13~36周HBsAg下降值、治疗第4周丙氨酸转氨酶(ALT)等因素可能是治疗后HBsAg清除的关键指标(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以上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0.868、0.855、0.783,且临界值分别为基线HBsAg <1.96 lg IU/mL、第12周HBsAg下降>0.70 lg IU/mL、第13~36周HBsAg下降>1.20 lg IU/mL、第4周ALT>40.5 U/L。结论用Peg-IFNα-2b治疗IHC可清除部分患者HBsAg,甚至达到HBsAg血清学转换的目的,且基线低水平HBsAg、治疗第12周及第13~36周HBsAg显著下降、第4周ALT升高预示着HBsAg清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 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聚乙二醇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自然病程中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2
作者 高嘉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7期11-14,共4页
全世界约有3.5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其中0.6亿人最终可能死于肝癌,而0.45亿人最终可能死于肝硬化。据估计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台湾自从民国73年开始施行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后,成果良好,学龄前儿... 全世界约有3.5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其中0.6亿人最终可能死于肝癌,而0.45亿人最终可能死于肝硬化。据估计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台湾自从民国73年开始施行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后,成果良好,学龄前儿童之带原率已由疫苗接种前的10%,大幅降低到目前的<1%,同时儿童肝癌的年发生率亦有显著下降。但在成年人之中仍有5%~20%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而且肝硬化与慢性肝炎排在2012年十大死因的第9位,肝癌排在癌症死因的第2位,影响不可谓不大。根据2007年最新的统计,在台湾20岁以上成年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17.3%,亦即约有300万人为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携带者。HBV主要是藉由围产期的垂直感染、体液传染(例如输血、性行为等)以及器官移植等途径来传播,潜伏期为40~180天(平均6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携带者 自然病程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乙型肝炎病毒 戴恩颗粒 HBV 病毒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晓霖 杨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检测技术 HBV表面抗原 隐匿性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分子生物学技术 抗-HBC阳性 HBs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及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兆荃 张健 +1 位作者 徐敏 王心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24-327,共4页
全世界近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4亿人为HBV慢性感染.乙肝慢性感染者大约25%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般人群的HBV标志和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分别为57.6%和9.7%,其中1.2亿为HBsAg慢... 全世界近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4亿人为HBV慢性感染.乙肝慢性感染者大约25%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般人群的HBV标志和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分别为57.6%和9.7%,其中1.2亿为HBsAg慢性携带者,占全世界HBsAg携带者人数的1/3.我国多年来对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母婴传播率明显下降.广西隆安县1985年对1~10岁儿童行乙肝疫苗免疫,14年后10~19岁的肝癌死亡率下降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相关问题探讨 病毒治疗 HBSAG携带者 HBV慢性感染 乙肝表面抗原 血清流行病学 病毒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20
5
作者 江红 汤正好 臧国庆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患者 隐匿性乙型肝炎 血清 HBV—DNA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HBV表面抗原 感染状态 水平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胃穿孔死亡病例2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孟洪 刘华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6-668,共3页
1病例资料 病例1患儿男,4 d。主因"间断呕吐3 d,反应差6 h"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新生儿科。胎龄39周因其母"瘢痕子宫"经剖宫产娩出,出生体质量3 350 g。其母为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期口服替比... 1病例资料 病例1患儿男,4 d。主因"间断呕吐3 d,反应差6 h"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新生儿科。胎龄39周因其母"瘢痕子宫"经剖宫产娩出,出生体质量3 350 g。其母为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期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余孕期无特殊。父亲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替比夫定 家族遗传病史 乙型肝炎 瘢痕子宫 近亲结婚 病毒 表面抗原 精神反应 遗传代谢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