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沥青基煤质活性焦脱硫脱硝性能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付亚利
张永发
翟玲玲
李国强
李源
丁佳丽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3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4147)
山西省科技重大项目(20131101037)
-
文摘
以低成本的非沥青基煤质活性焦(NPAC)为样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以及BET比表面积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分析了NPAC的孔结构和表面官能团,考察了NPAC在不同温度下的脱硫脱硝性能,探讨了NPAC的脱硫脱硝机制。结果表明:NPAC表面的孔结构以0.7~1.2nm和1.5~1.6nm微孔为主,含有以类吡啶氮N-6为主的碱性官能团和以内酯、羰基和羧酸衍生物等为主的酸性官能团,碱/酸性官能团浓度分别为0.15 mmol/g和0.05mmol/g;脱硫时,反应温度为60~140℃,SO2在NPAC表面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为主,温度升高,穿透时间先增加后减少,80℃时SO2穿透时间最长,为280min;脱硝时,反应温度为30~140℃,NOx在NPAC表面以吸附为主,30℃脱硝反应180min时,NOx的脱除率高达86.35%,温度高于200℃时催化转化起主要作用,260℃时脱硝率为99.44%;在40℃下NPAC可将烟气中少量的SO2完全脱除,同时脱硝率无明显下降。
-
关键词
烟气脱硫脱硝
非沥青基煤质活性焦
孔结构
表面官能团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一体化脱除
-
Keywords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non-asphaltic base active coke
pore structure
surface functional group
physical adsorption
chemical adsorption
integrated removal
-
分类号
X701.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