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Ba_(1-x)Sr_(x)TiO_(3)粉体的研究
1
作者 江峰 张俊雄 +6 位作者 张戎驰 李文 尹丽 韦土月 罗统斌 冯果 刘健敏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0,共8页
以乙酸钡为钡源、乙酸锶为锶源、钛酸丁酯为钛源、丙三醇为溶剂,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Ba_(1-x)Sr_(x)TiO_(3)粉体。借用XRD、SEM等测试手段,系统探讨了Ba∶Sr∶Ti比对Ba_(1-x)Sr_(x)TiO_(3)粉体合成的影响,并研究了Ba_(0.6)Sr_(0.4... 以乙酸钡为钡源、乙酸锶为锶源、钛酸丁酯为钛源、丙三醇为溶剂,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Ba_(1-x)Sr_(x)TiO_(3)粉体。借用XRD、SEM等测试手段,系统探讨了Ba∶Sr∶Ti比对Ba_(1-x)Sr_(x)TiO_(3)粉体合成的影响,并研究了Ba_(0.6)Sr_(0.4)TiO_(3)粉体的烧结性能。结果表明:当Ba∶Sr∶Ti比分别为0.5∶0.5∶1.2、0.6∶0.4∶1.2、0.7∶0.3∶1.3和0.8∶0.2∶1.4时,可制得Ba_(0.5)Sr_(0.5)TiO_(3)、Ba_(0.6)Sr_(0.4)TiO_(3)、Ba_(0.7)Sr_(0.3)TiO_(3)、Ba_(0.8)Sr_(0.2)TiO_(3)的纯相粉体。随着锶含量的逐渐减少,Ba_(1-x)Sr_(x)TiO_(3)的衍射峰强度是逐渐减弱的,表明锶的取代降低了Ba_(1-x)Sr_(x)TiO_(3)的结晶度。根据XRD精修结果,发现Ba_(1-x)Sr_(x)TiO_(3)粉体中随着锶含量的增多,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均减少,Ba-O键和Ti-O键键长也均减少。优选添加分散剂吐温60改善了粉体的分散性,获得了一次粒径约为50 nm,D_(50)为0.366μm的钛酸锶钡超细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钡 粉体 分散 非水解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莫来石晶须 被引量:16
2
作者 江伟辉 彭永烽 +3 位作者 刘健敏 冯果 谭训彦 于云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2-536,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和无水氯化铝为前驱体,乙醚为氧供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直径为0.2~20μm,长径比高达60~70的莫来石晶须.借助XRD、SEM和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莫来石干凝胶粉的活性、矿化剂氟化铝引入方式及其用量、成型压力以及... 以正硅酸乙酯和无水氯化铝为前驱体,乙醚为氧供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直径为0.2~20μm,长径比高达60~70的莫来石晶须.借助XRD、SEM和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莫来石干凝胶粉的活性、矿化剂氟化铝引入方式及其用量、成型压力以及煅烧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合成莫来石晶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恒压回流工艺制备的莫来石干凝胶粉,在12MPa压力下压制成片状,以外置方式引入3wt%的氟化铝,在1200℃保温1h可制备质量较好的莫来石晶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莫来石 晶须 长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制备铁稳定钛酸铝粉体 被引量:7
3
作者 江伟辉 胡紫 +2 位作者 刘健敏 朱庆霞 冯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5-469,共5页
本文以无水三氯化铝和四氯化钛为前驱体,以无水乙醇为氧供体,以铁粉、三氯化铁和乙醇铁为稳定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铁稳定钛酸铝粉体。运用XRD、FT-IR和热膨胀仪等测试手段研究和探讨了铁稳定剂对低温合成钛酸铝的效果、稳定作... 本文以无水三氯化铝和四氯化钛为前驱体,以无水乙醇为氧供体,以铁粉、三氯化铁和乙醇铁为稳定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铁稳定钛酸铝粉体。运用XRD、FT-IR和热膨胀仪等测试手段研究和探讨了铁稳定剂对低温合成钛酸铝的效果、稳定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引入铁粉既不能提高钛酸铝低温合成效果也不能改善其热稳定性;三氯化铁能促进钛酸铝的低温合成,但其稳定钛酸铝的效果也不明显;乙醇铁虽不利于低温合成钛酸铝,但却能够大大提高钛酸铝的抗热分解能力。乙醇铁能与前驱体混合液中形成的铝、钛醇盐形成异质缩聚键合,致使铁能进入钛酸铝晶格形成固溶体,从而提高其热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钛酸铝 热分解 铁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锆晶须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三海 江伟辉 +3 位作者 冯果 刘健敏 苗立锋 王洪达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06-1211,共6页
以无水四氯化锆为锆源,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氟化锂为矿化剂,乙醇为溶剂,炭黑为还原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锆晶须,研究了炭黑种类与坩埚密封程度对硅酸锆晶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比表面积过小的炭黑800... 以无水四氯化锆为锆源,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氟化锂为矿化剂,乙醇为溶剂,炭黑为还原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锆晶须,研究了炭黑种类与坩埚密封程度对硅酸锆晶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比表面积过小的炭黑8001或比表面积过大的超级活性炭,竹炭更利于硅酸锆晶须的生长;采用敞开坩埚方式热处理时能获得直径为30~90nm,长径比为6~15,沿[001]方向择优生长的硅酸锆晶须,半敞开或密封的反应体系均不能形成硅酸锆晶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锆 非水解溶胶-凝胶 晶须 炭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醇作氧供体的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铝凝胶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江伟辉 魏恒勇 于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4-136,145,共4页
以无水三氯化铝和四氯化钛为前驱体,以无水醇为氧供体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铝凝胶。应用TG-DTA、XRD和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凝胶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以及非水解溶胶-凝胶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无水乙醇和无水异丙醇作氧供体... 以无水三氯化铝和四氯化钛为前驱体,以无水醇为氧供体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铝凝胶。应用TG-DTA、XRD和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凝胶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以及非水解溶胶-凝胶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无水乙醇和无水异丙醇作氧供体制备的凝胶可在750℃直接合成钛酸铝,并且用无水乙醇作氧供体合成钛酸铝的效果优于无水异丙醇。反应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异质聚合产物Al-O-Ti,表明钛酸铝凝胶转化过程中发生了非水解反应,这也是低温合成钛酸铝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氧供体 钛酸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高纯莫来石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江伟辉 彭永烽 +4 位作者 刘健敏 冯果 苗立锋 吴倩 张权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以无水三氯化铝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反应前驱体,无水乙醚为氧供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莫来石粉体。借助DTA-TG、XRD、FT-IR、TEM等测试手段研究回流工艺、氧供体加料顺序、氧供体用量对莫来石合成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莫来石... 以无水三氯化铝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反应前驱体,无水乙醚为氧供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莫来石粉体。借助DTA-TG、XRD、FT-IR、TEM等测试手段研究回流工艺、氧供体加料顺序、氧供体用量对莫来石合成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莫来石干凝胶粉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及低温合成莫来石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回流工艺有助于莫来石的合成;采取AlCl3与TEOS先混合,再引入氧供体的加料顺序效果好,并且氧供体的最佳用量为0.52L/1molTEOS;采用乙醚为氧供体制备的莫来石凝胶为单相凝胶,在800℃即开始出现莫来石,900℃莫来石晶相已发育良好,溶胶-凝胶反应过程中形成的Al-O-Si异质聚合是低温合成高纯莫来石粉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莫来石粉体 低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Al_2O_3碳热还原氮化合成AlN超细粉 被引量:2
7
作者 魏颖娜 卜景龙 +5 位作者 魏恒勇 赵冬梅 于云 赵君红 耿玉彬 王瑞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利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以其作为铝源,引入炭黑作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技术低温合成AlN超细粉体。研究了凝胶未经煅烧以及预煅烧温度分别为300、500℃,按n(C)/n(Al2O3)为3.9、7.8和...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利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以其作为铝源,引入炭黑作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技术低温合成AlN超细粉体。研究了凝胶未经煅烧以及预煅烧温度分别为300、500℃,按n(C)/n(Al2O3)为3.9、7.8和9.6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炭黑,1 400、1 450和1 500℃的合成温度以及N2流量分别为40和80 mL·min-1时对Al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凝胶经300℃预煅烧后,按n(C)/n(Al2O3)=7.8与炭黑混合,在流量为80 mL·min-1的高纯N2中于1 450℃保温2 h后可以合成出高纯AlN超细粉体。FE-SEM分析表明,AlN超细粉体平均粒径在400 nm左右,分散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碳热还原氮化 氮化铝 超细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薄膜的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孝华 胡紫 付长翼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0,共4页
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通过浸渍溶胶提拉法在陶瓷过滤管上制备氧化铝薄膜,薄膜孔径分布窄,大小为10 nm左右,晶体粒径大小为20 nm左右。通过XRD、TG-DSC、FE-SEM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手段,对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的反应... 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通过浸渍溶胶提拉法在陶瓷过滤管上制备氧化铝薄膜,薄膜孔径分布窄,大小为10 nm左右,晶体粒径大小为20 nm左右。通过XRD、TG-DSC、FE-SEM以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手段,对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薄膜的反应机制为:无水三氯化铝和氧供体醇反应生成铝醇盐,铝醇盐在回流过程中发生非水解缩聚反应生成=Al-O-Al=键合并形成溶胶;溶胶在干燥过程中发生进一步的缩聚及溶剂脱除,形成凝胶,凝胶在900℃左右转变为γ-Al_2O_3,γ-Al_2O_3在1100℃左右转变为α-Al_2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氧化铝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因素对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铝纳米粉体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江伟辉 胡紫 +2 位作者 刘健敏 朱庆霞 冯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以无水三氯化铝和四氯化钛为前驱体,正丁醇为氧供体,选择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NHSG),低温合成钛酸铝纳米粉体。借助XRD、FT-IR、TEM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反应前驱体浓度、凝胶化工艺以及PEG的加入顺序对钛酸铝纳米... 以无水三氯化铝和四氯化钛为前驱体,正丁醇为氧供体,选择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NHSG),低温合成钛酸铝纳米粉体。借助XRD、FT-IR、TEM等测试技术研究了反应前驱体浓度、凝胶化工艺以及PEG的加入顺序对钛酸铝纳米粉体合成及分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前驱体浓度的减小,氯化醇盐之间的异质聚合反应变弱,导致钛酸铝合成效果的变差,但粉体团聚程度有减小的趋势,优选的前驱体浓度为2.25mol/L;与直接干燥、回流、容弹三种凝胶化工艺相比,回流结合容弹的凝胶化工艺因有助于形成更多的Al-O-Ti异质键合,因此具有更好的合成效果;在回流后加入PEG1000,既可保证钛酸铝的低温合成,又可抑制粉体的团聚,有利于制备分散性好、合成率高的钛酸铝纳米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化工艺 钛酸铝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刚玉型黄色色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川 江伟辉 +2 位作者 陈婷 刘健敏 周童庆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以无水氯化铝为原料、铁粉为铁源、低碳醇为溶剂兼氧供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NHSG)法制备铁掺杂刚玉型黄色色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CIE色度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铁粉用量与溶... 以无水氯化铝为原料、铁粉为铁源、低碳醇为溶剂兼氧供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NHSG)法制备铁掺杂刚玉型黄色色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CIE色度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铁粉用量与溶剂种类对色料黄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NHSG法制备未掺杂α-Al2O3的晶型转变温度为1050℃;铁掺杂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刚玉型黄色色料的制备;乙醇较异丙醇和正丁醇更适合作为溶剂;当铁与氯化铝摩尔比为0.05,以乙醇为溶剂可获得黄度值b*为26.73的铁掺杂刚玉型黄色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铁掺杂 刚玉型 黄色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供体醇对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包镇红 江伟辉 +4 位作者 余琴仙 苗立锋 谭训彦 虞澎澎 于云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以TiCl4为前驱体,聚乙二醇为添加剂,分别采用无水甲醇、无水乙醇和无水异丙醇为氧供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薄膜。应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光照甲基橙的降解实验研究了氧供体醇种类对TiO2溶胶的胶凝时间、TiO2薄膜... 以TiCl4为前驱体,聚乙二醇为添加剂,分别采用无水甲醇、无水乙醇和无水异丙醇为氧供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薄膜。应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光照甲基橙的降解实验研究了氧供体醇种类对TiO2溶胶的胶凝时间、TiO2薄膜显微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为氧供体时,TiO2溶胶的胶凝时间最长,甲醇次之,异丙醇最短。相对于甲醇和异丙醇为氧供体,以无水乙醇为氧供体时,TiO2薄膜中所含无定形含量最少,具有光催化作用的锐钛矿含量最多,薄膜呈现均匀的多孔结构,光催化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氧供体醇 TIO2薄膜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过程制备锡/硅复合氧化物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春光 高晓星 赵永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12-14,共3页
以无水四氯化锡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环己烷为溶剂,在无氧无水条件下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锡/硅复合氧化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Sn/Si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30℃、焙烧温度为500℃时,所得复合氧化物的... 以无水四氯化锡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物、环己烷为溶剂,在无氧无水条件下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锡/硅复合氧化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料Sn/Si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30℃、焙烧温度为500℃时,所得复合氧化物的产率为31.3%,Sn/Si摩尔比为7.4∶1,粒径10nm左右,比表面积22.58cm2.g-1,平均孔径14.3nm,比孔容0.047cm3.g-1,主要为颗粒堆积孔;复合氧化物的主要组成为无定形氧化硅和氧化锡晶体,在焙烧温度达到500~600℃时仍有Sn-O-Si杂键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过程 氧化锡 氧化硅 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O_2薄膜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及聚合机制
13
作者 魏恒勇 林健 +1 位作者 李东卫 冯昭彬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85-1192,共8页
分别以1,2-丙二醇碲和四氯化碲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TeO2薄膜.研究了非水解溶胶-凝胶聚合过程的聚合机制以及TeO2薄膜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丙二醇碲为链状齐聚团簇结构,齐聚团簇间通过非水解脱醚... 分别以1,2-丙二醇碲和四氯化碲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TeO2薄膜.研究了非水解溶胶-凝胶聚合过程的聚合机制以及TeO2薄膜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丙二醇碲为链状齐聚团簇结构,齐聚团簇间通过非水解脱醚聚合反应形成凝胶网络;四氯化碲则先与乙醇发生部分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氯代乙醇碲,中间产物间发生非水解脱氯代烷聚合反应形成凝胶.分析表明,2种凝胶中残余有机基团的数量和所处地位存在差异,其造成薄膜中的Te4+以不同方式还原为Te0.脱氯代烷聚合凝胶网络中残余的氯离子会造成薄膜中非桥氧数目增加,并导致Te2O5晶体析出.随着煅烧温度提高,金属Te和Te2O5分别氧化分解为TeO2,同时依次析出了β-TeO2和-αTe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TeO2薄膜 聚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粉体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桥 林健 +1 位作者 陈江翠 魏恒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2,84,共5页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Non-hydrolytic sol-gel,NHSG)作为一种新的合成方法,融合了溶胶-凝胶法和溶剂热两者的优势。本文分别采用回流和容弹两种NHSG工艺制备了纯ZrO2和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粉体。DTA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容弹工艺制备的...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Non-hydrolytic sol-gel,NHSG)作为一种新的合成方法,融合了溶胶-凝胶法和溶剂热两者的优势。本文分别采用回流和容弹两种NHSG工艺制备了纯ZrO2和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粉体。DTA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容弹工艺制备的纯ZrO2和YSZ粉体在凝胶阶段就已具有较高的结晶度,且YSZ粉体经330℃热处理后具有较完整的四方晶相结构;回流工艺制备的产物在凝胶阶段其无定形程度较高,经500℃左右热处理析出晶体。两种NHSG工艺制备粉体中单个颗粒尺寸绝大部分都在100n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容弹 回流 YS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结合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粉体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璞 杨金萍 +5 位作者 魏恒勇 魏颖娜 崔燚 魏军从 马雪刚 姚少巍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36,共4页
以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为铝源,引入碳黑或蔗糖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合成AlN粉体。对比研究了氧供体及碳源种类、球磨时间等对Al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异丙醚为氧供体合成的Al2O3凝胶为铝源,选用... 以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为铝源,引入碳黑或蔗糖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合成AlN粉体。对比研究了氧供体及碳源种类、球磨时间等对Al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异丙醚为氧供体合成的Al2O3凝胶为铝源,选用碳黑为碳源,经球磨2 h,在流量为80 mL/min的高纯氮气中,经1450℃碳热还原氮化反应2 h,可得到纯度高、晶粒发育较好、分散均匀的AlN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碳热还原氮化 氮化铝 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超细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童庆 陈婷 +3 位作者 江伟辉 刘健敏 张筱君 苗立锋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1-486,共6页
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超细粉体,运用DTA-TG、XRD、TEM等测试手段研究单一溶剂种类、复合溶剂种类、分散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α-Al2O3粉体合成与分散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一溶剂丙三醇对提高粉体的分散性有一定的作用;... 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超细粉体,运用DTA-TG、XRD、TEM等测试手段研究单一溶剂种类、复合溶剂种类、分散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α-Al2O3粉体合成与分散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一溶剂丙三醇对提高粉体的分散性有一定的作用;复合溶剂对反应前驱体有较好的溶解性,包含丙三醇的复合溶剂均对抑制粉体的团聚有明显的效果;添加少量的分散剂PEG对提高粉体的分散性效果不明显,而添加过多的分散剂使得粉体颗粒又重新团聚;以异丙醇和丙三醇为复合溶剂,煅烧温度为1100℃,添加3wt.%的PEG600能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α-Al2O3超细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氧化铝 超细粉体 复合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对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制备氧化钛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奇丽 江伟辉 +1 位作者 冯果 彭永烽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无水乙醇为氧供体兼溶剂,通过引入催化剂碘化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88℃低温制备了锐钛矿型纳米氧化钛。借助XRD、TEM和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催化剂对氧化钛低温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催化剂的引入促进了在溶胶...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无水乙醇为氧供体兼溶剂,通过引入催化剂碘化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88℃低温制备了锐钛矿型纳米氧化钛。借助XRD、TEM和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催化剂对氧化钛低温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催化剂的引入促进了在溶胶非水解缩聚反应过程中Ti-O-Ti键合的形成,有利于在后续的回流工艺中Ti-O-Ti键合的过饱和析晶,这是非水解低温制备氧化钛的关键;制备的纳米氧化钛具有非常高的光催化活性,加入甲基橙溶液后就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光降解率达38.8%;紫外光照2h后的光降解率达7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钛 非水解溶胶-凝胶 乙醇 碘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N粉体工艺研究
18
作者 刘会兴 魏恒勇 +4 位作者 崔燚 卜景龙 魏颖娜 张璞 张利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四氯化钛和异丙醚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以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 O2凝胶为钛源,选用分子量为130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Ti N粉体。通过XRD和FE-SEM研究了PVP用量、合成温度及保温时间、氮气流... 以四氯化钛和异丙醚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以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 O2凝胶为钛源,选用分子量为130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Ti N粉体。通过XRD和FE-SEM研究了PVP用量、合成温度及保温时间、氮气流量对Ti 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PVP用量有助于Ti N的合成,但残余游离碳也相应增多;氮气流量一定时,升高合成温度及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Ti N粉体纯度的提高,残余的游离碳变少,晶胞参数接近于标准值;当合成温度为1300℃,保温时间为5 h,氮气流量为40 m L/min时,制备出的Ti N粉体纯度高,晶粒发育良好,形状近似球形,粒径约为0.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碳热还原氮化 TI N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SnO_2-SiO_2纳米复合材料
19
作者 李传响 高鹏飞 +1 位作者 赵永祥 高春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5-36,136,共3页
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以四氯化锡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了SnO2-S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红外、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所制取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锡以四方相金红石结构分散在... 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以四氯化锡和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在无溶剂条件下制备了SnO2-S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红外、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所制取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锡以四方相金红石结构分散在球状氧化硅中,且部分Sn与SiO2形成了Si-O-Sn键,材料比表面积为345.5m2/g,孔径集中于8~12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凝胶 纳米复合物 金红石结构 氧化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种类对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镁铝尖晶石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邵晴 冯果 +4 位作者 江伟辉 刘健敏 张权 苗立锋 吴倩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2,17,共7页
运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NHSG法)合成了镁铝尖晶石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铝源及镁源种类对镁铝尖晶石粉体合成造成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了制备样品的形貌。结果表明:氟化铝和氟化镁的离子键成... 运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NHSG法)合成了镁铝尖晶石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铝源及镁源种类对镁铝尖晶石粉体合成造成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了制备样品的形貌。结果表明:氟化铝和氟化镁的离子键成分过高,以其作为前驱体原料时,无法与对应的镁前驱体或铝前驱体发生异质缩聚反应,因此不能实现镁铝尖晶石的低温合成。醋酸镁为镁源对铝醇盐的形成过程有一定影响,造成样品的低温合成效果不佳。优选出铝源和镁源分别为铝粉和镁粉,铝粉和镁粉分别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醇盐,然后脱醚缩聚形成Mg-O-Al键,因而能在700℃低温合成MgAl2O4纯相。且制得样的粉体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1nm,粒径分布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尖晶石 合成 非水解溶胶-凝胶 镁源 铝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