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下水低渗透区重非水相液体(DNAPL)的增渗增移技术综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霄伊
代朝猛
+3 位作者
游学极
李思
童汪凯
李继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247,共8页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是一种物化性质稳定且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由于其密度较大、穿透性强,DNAPL渗入地下后易在低渗透区积聚,形成长期污染源。低渗透区流速慢、传质难的特点使得常用地下水污染修...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是一种物化性质稳定且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由于其密度较大、穿透性强,DNAPL渗入地下后易在低渗透区积聚,形成长期污染源。低渗透区流速慢、传质难的特点使得常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难以奏效,而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尚显不足,因此亟需梳理并总结通过增渗增移DNAPL实现低渗透区污染增效修复的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控制方程描述了增渗增移的原理;其次综述了两种分别以表面活性剂和电动为核心的增渗增移方法:表面活性剂通过胶束增溶和降低吸附实现增渗增移,电动则通过电渗和电迁移增移DNAPL;同时介绍了实际应用中耦合其他技术的案例,总结优缺点;最后对DNAPL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
非水相液体
(DNAPL)
低渗透区
增渗增移
表面活性剂
电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轻非水相液体在地下多相渗流的K-S-P关系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永涛
王文科
+1 位作者
王丽
肖建英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19,共3页
以砂性介质为研究对象,用砂芯漏斗法测定轻非水相液(LNAPLs)在地下渗流的毛细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并采用Parker-Lenhard模型及Brooks-Corey-Burdine模型获取油水二相的相对渗透曲线,结果表明对于相同介质,VGM模型对油相的相对渗透...
以砂性介质为研究对象,用砂芯漏斗法测定轻非水相液(LNAPLs)在地下渗流的毛细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并采用Parker-Lenhard模型及Brooks-Corey-Burdine模型获取油水二相的相对渗透曲线,结果表明对于相同介质,VGM模型对油相的相对渗透率估计大于BCB模型所预测,且二种不同模型所获取曲线具有不同的等渗点饱和度和等渗点相对渗透率,VGM模型所获取等渗点渗透率比BCB模型所获取的值大0.04,建议在研究砂性多孔介质中LNAPLs的迁移问题使用BCB模型获取相对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
非水相液体
毛细压力-饱和度关系
相
对渗透率
多
相
渗流
砂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时域反射仪测定饱和砂土中非水相液体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福新
巨兆强
+1 位作者
刘晓娜
钱天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1-336,共6页
利用时域反射技术,以饱和砂土和菜籽油、机油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研究了非水相液体(NAPLs,nonaqueous phase liquids)污染土壤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饱和砂土中NAPLs含量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1饱和砂土中体积含油量在0~0...
利用时域反射技术,以饱和砂土和菜籽油、机油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研究了非水相液体(NAPLs,nonaqueous phase liquids)污染土壤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饱和砂土中NAPLs含量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1饱和砂土中体积含油量在0~0.05 cm^3/cm^3时,土壤介电常数并无显著变化;随着NAPLs体积含量的进一步增加,介电常数呈线性减小趋势;土壤体积质量和NAPLs类型对相同饱和度的土壤介电常数未产生影响。2饱和土壤的电导率与NAPLs含量存在良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R2=0.96);土壤体积质量对相同饱和度的土壤电导率未产生影响。3混合介电模型(a=0.5)高估了饱和砂土中NAPLs含量,平均RMSE为0.038 cm^3/cm^3;参数a调整为0.52后,混合介电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比原混合介电模型(a=0.5)预测精度可以提高23.2%。本研究结果表明可利用时域反射技术监测污染土壤的介电常数与电导率并测定饱和土壤中NAPLs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反射技术
饱和砂土
非水相液体
介电常数
混合介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水相污染物在黄土性土壤中的入渗试验研究
被引量:
14
4
作者
时新玲
张富仓
+2 位作者
王国栋
贾根良
王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2,共4页
对两种非水相流体(NAPL)(煤油和四氯乙烯)在3种不同质地的黄土性土壤(沙土、黄绵土和土娄土)中的非饱和入渗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水相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入渗与水分入渗规律相类似,累积入渗量曲线均很好地符合考斯加柯夫公式(F...
对两种非水相流体(NAPL)(煤油和四氯乙烯)在3种不同质地的黄土性土壤(沙土、黄绵土和土娄土)中的非饱和入渗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水相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入渗与水分入渗规律相类似,累积入渗量曲线均很好地符合考斯加柯夫公式(F=atα);随着土壤质地的加重,入渗速率降低,表现为沙土>黄绵土>土娄土;两种污染物(煤油和四氯乙烯)在土壤中的入渗速率表现为相同温度下粘滞性较大的煤油入渗速率明显地小于粘滞性较小的四氯乙烯;对于同一质地土壤,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污染物迁移的速率降低,土壤的压实对污染物的迁移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液体
黄土
水
平入渗
累积入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依据挥发性污染物浓度变化划分土壤气相抽提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
8
5
作者
王喜
陈鸿汉
+1 位作者
刘菲
Alfa-Sika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3-907,共5页
土壤气相抽提(SVE)是去除包气带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经济快捷的原位土壤修复方法。VOCs饱和蒸汽压高,能在负压气流下被定向地带到地面收集处理。为了便于划分SVE过程,试验采用两种土壤污染方案: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间接污染土壤...
土壤气相抽提(SVE)是去除包气带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经济快捷的原位土壤修复方法。VOCs饱和蒸汽压高,能在负压气流下被定向地带到地面收集处理。为了便于划分SVE过程,试验采用两种土壤污染方案: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间接污染土壤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土壤中形成非水相液体(NAPLs),方法是使用气相污染源长时间污染土壤。通过多次对土壤进行间接污染和通风净化,证明VOCs主要来源于NAPLs。试验表明,依据VOCs的浓度变化,SVE过程能被划分为两个阶段:(1)高效去除阶段,即污染土壤中含NAPLs阶段,液态的VOCs进入土壤间隙形成NAPLs或溶解在土壤水中,或被土壤和有机质吸附。SVE过程中VOCs气相浓度降低,停止抽提后浓度能够恢复;(2)低效率的拖尾阶段,即土壤中无NAPLs存在,通风能够快速地降低污染物浓度,并且VOCs浓度降低后不能恢复。试验同时显示出在不同的土质中VOCs浓度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气
相
抽提
拖尾阶段
非水相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污染
被引量:
1
6
《能源与节能》
2016年第3期132-132,共1页
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经常以非水相液体(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层和地下水。当NAPL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将穿过地表土壤及含水层到达隔水底板,即潜没在地下水中,并沿隔水底板横向扩展;当NAPL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的垂...
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经常以非水相液体(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层和地下水。当NAPL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将穿过地表土壤及含水层到达隔水底板,即潜没在地下水中,并沿隔水底板横向扩展;当NAPL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的垂向运移受阻于地下水面,只能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饱和带)横向广泛扩展。NAPL可被孔隙介质长期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产品
污染土壤
非水相液体
隔
水
底板
地表土壤
垂向运移
非
饱和带
孔隙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下水低渗透区重非水相液体(DNAPL)的增渗增移技术综述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霄伊
代朝猛
游学极
李思
童汪凯
李继香
机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247,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E0114900)
上海市扬帆计划(22YF1450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7175,52270164)。
文摘
重非水相液体(DNAPL)是一种物化性质稳定且毒性较强的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威胁。由于其密度较大、穿透性强,DNAPL渗入地下后易在低渗透区积聚,形成长期污染源。低渗透区流速慢、传质难的特点使得常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难以奏效,而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尚显不足,因此亟需梳理并总结通过增渗增移DNAPL实现低渗透区污染增效修复的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控制方程描述了增渗增移的原理;其次综述了两种分别以表面活性剂和电动为核心的增渗增移方法:表面活性剂通过胶束增溶和降低吸附实现增渗增移,电动则通过电渗和电迁移增移DNAPL;同时介绍了实际应用中耦合其他技术的案例,总结优缺点;最后对DNAPL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重
非水相液体
(DNAPL)
低渗透区
增渗增移
表面活性剂
电动
Keywords
dense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DNAPL)
low-permeability zones
enhancing permeability and migration
surfactant
electrokinetics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轻非水相液体在地下多相渗流的K-S-P关系研究
被引量:
9
2
作者
李永涛
王文科
王丽
肖建英
机构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理学院
出处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19,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2131)
西南石油大学校级科技基金资助(2007XJZ021)
文摘
以砂性介质为研究对象,用砂芯漏斗法测定轻非水相液(LNAPLs)在地下渗流的毛细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并采用Parker-Lenhard模型及Brooks-Corey-Burdine模型获取油水二相的相对渗透曲线,结果表明对于相同介质,VGM模型对油相的相对渗透率估计大于BCB模型所预测,且二种不同模型所获取曲线具有不同的等渗点饱和度和等渗点相对渗透率,VGM模型所获取等渗点渗透率比BCB模型所获取的值大0.04,建议在研究砂性多孔介质中LNAPLs的迁移问题使用BCB模型获取相对渗透率。
关键词
轻
非水相液体
毛细压力-饱和度关系
相
对渗透率
多
相
渗流
砂性介质
Keywords
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capillary pressure-saturation relationship
relative permeability
muhiphase seepage
sandy porous media
分类号
P641.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时域反射仪测定饱和砂土中非水相液体
被引量:
2
3
作者
陈福新
巨兆强
刘晓娜
钱天伟
机构
太原科技大学环境与安全学院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1-33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241)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20131101028)资助
文摘
利用时域反射技术,以饱和砂土和菜籽油、机油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研究了非水相液体(NAPLs,nonaqueous phase liquids)污染土壤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饱和砂土中NAPLs含量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1饱和砂土中体积含油量在0~0.05 cm^3/cm^3时,土壤介电常数并无显著变化;随着NAPLs体积含量的进一步增加,介电常数呈线性减小趋势;土壤体积质量和NAPLs类型对相同饱和度的土壤介电常数未产生影响。2饱和土壤的电导率与NAPLs含量存在良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R2=0.96);土壤体积质量对相同饱和度的土壤电导率未产生影响。3混合介电模型(a=0.5)高估了饱和砂土中NAPLs含量,平均RMSE为0.038 cm^3/cm^3;参数a调整为0.52后,混合介电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比原混合介电模型(a=0.5)预测精度可以提高23.2%。本研究结果表明可利用时域反射技术监测污染土壤的介电常数与电导率并测定饱和土壤中NAPLs的含量。
关键词
时域反射技术
饱和砂土
非水相液体
介电常数
混合介电模型
Keywords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
Saturated sandy soil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Dielectric constant
Dielectric mixing model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水相污染物在黄土性土壤中的入渗试验研究
被引量:
14
4
作者
时新玲
张富仓
王国栋
贾根良
王霖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2,共4页
基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04zm066)资助
文摘
对两种非水相流体(NAPL)(煤油和四氯乙烯)在3种不同质地的黄土性土壤(沙土、黄绵土和土娄土)中的非饱和入渗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非水相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入渗与水分入渗规律相类似,累积入渗量曲线均很好地符合考斯加柯夫公式(F=atα);随着土壤质地的加重,入渗速率降低,表现为沙土>黄绵土>土娄土;两种污染物(煤油和四氯乙烯)在土壤中的入渗速率表现为相同温度下粘滞性较大的煤油入渗速率明显地小于粘滞性较小的四氯乙烯;对于同一质地土壤,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大,污染物迁移的速率降低,土壤的压实对污染物的迁移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非水相液体
黄土
水
平入渗
累积入渗量
Keywords
NAPL
Loess soil
horizontal infiltration
accumulative infiltration capacity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依据挥发性污染物浓度变化划分土壤气相抽提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
8
5
作者
王喜
陈鸿汉
刘菲
Alfa-Sika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3-907,共5页
基金
中国科技部合作项目(2006DFA211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109
40572146)
文摘
土壤气相抽提(SVE)是去除包气带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经济快捷的原位土壤修复方法。VOCs饱和蒸汽压高,能在负压气流下被定向地带到地面收集处理。为了便于划分SVE过程,试验采用两种土壤污染方案: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间接污染土壤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土壤中形成非水相液体(NAPLs),方法是使用气相污染源长时间污染土壤。通过多次对土壤进行间接污染和通风净化,证明VOCs主要来源于NAPLs。试验表明,依据VOCs的浓度变化,SVE过程能被划分为两个阶段:(1)高效去除阶段,即污染土壤中含NAPLs阶段,液态的VOCs进入土壤间隙形成NAPLs或溶解在土壤水中,或被土壤和有机质吸附。SVE过程中VOCs气相浓度降低,停止抽提后浓度能够恢复;(2)低效率的拖尾阶段,即土壤中无NAPLs存在,通风能够快速地降低污染物浓度,并且VOCs浓度降低后不能恢复。试验同时显示出在不同的土质中VOCs浓度变化具有相似的规律。
关键词
土壤气
相
抽提
拖尾阶段
非水相液体
Keywords
SVE
tailing phase
NAPLs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污染
被引量:
1
6
出处
《能源与节能》
2016年第3期132-132,共1页
文摘
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经常以非水相液体(NAPL)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层和地下水。当NAPL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将穿过地表土壤及含水层到达隔水底板,即潜没在地下水中,并沿隔水底板横向扩展;当NAPL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污染物的垂向运移受阻于地下水面,只能沿地下水面(主要在水的非饱和带)横向广泛扩展。NAPL可被孔隙介质长期束缚。
关键词
石油化工产品
污染土壤
非水相液体
隔
水
底板
地表土壤
垂向运移
非
饱和带
孔隙介质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下水低渗透区重非水相液体(DNAPL)的增渗增移技术综述
黄霄伊
代朝猛
游学极
李思
童汪凯
李继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轻非水相液体在地下多相渗流的K-S-P关系研究
李永涛
王文科
王丽
肖建英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利用时域反射仪测定饱和砂土中非水相液体
陈福新
巨兆强
刘晓娜
钱天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非水相污染物在黄土性土壤中的入渗试验研究
时新玲
张富仓
王国栋
贾根良
王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依据挥发性污染物浓度变化划分土壤气相抽提过程的研究
王喜
陈鸿汉
刘菲
Alfa-Sika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污染
《能源与节能》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