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EMR术中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梁圣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分析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术中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EMR治疗的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 目的:分析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术中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EMR治疗的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81例,接受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81例,接受局部黏膜麻醉联合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应激指标、免疫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血清中白介素-23(IL-23)、白介素-32(IL-32)、降钙素原(PCT)、β-内啡肽(β-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血清中皮质醇(COR)、血管内皮素(ET)、甲状腺激素(TH)、胰岛素(Ins)等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D11b、CD18、CD20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CD56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局部黏膜麻醉联合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为EMR术患者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全身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有助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局部黏膜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非气管插管与传统全身麻醉方法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青荣 沈江 +2 位作者 吴月红 蒋波 张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0-423,共4页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传统全身麻醉的费效。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传统全身麻醉组(T组)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NT组)。T组常规全麻气管插管术后行单肺通气...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传统全身麻醉的费效。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传统全身麻醉组(T组)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NT组)。T组常规全麻气管插管术后行单肺通气;NT组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术后48 h VAS评分及PCA次数。计算麻醉费用及住院总费用。结果与T组比较,NT组在关胸前和关胸后30 min时pH值降低,PCO2升高,关胸后30 min时氧合指数升高(P <0.05);与T组比较,NT组麻醉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改良Aldrete评分≥9分时间、术后咽喉痛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12 h VAS评分及术后48 h PCA次数、麻醉费用及住院总费用均降低(P <0.05)。结论在充分考虑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与传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不仅有利于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转归,还可以改善费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传统全身麻醉 肺大泡切除术 胸腔镜 肺通气 费用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中低氧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晓静 任志强 +4 位作者 梁文波 郑龙彬 秦卫民 马晴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0-704,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和急性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楔形切除术的患者84例,男45例,女39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和急性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周围性肺结节楔形切除术的患者84例,男45例,女39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42例。两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恒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首量泵注结束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E组麻醉诱导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维持艾司氯胺酮0.5 mg·kg^(-1)·h^(-1)持续泵注。S组麻醉诱导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术中维持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泵注。两组其余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一致。记录术中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体动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_(0))、置入喉罩后(t_(1))、打开胸膜后30 min(t_(2))、拔除喉罩前(t_(3))、送返病房前(t_(4))的HR、MAP、SpO_(2)、PaCO_(2)和PaO_(2)。记录t_(1)、t_(2)、t_(3)时V T、RR。于t_(0)及术后24 h(t_(5))时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 ml,检测TNF-α、IL-6浓度。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幻觉、谵妄、噩梦发生情况,口腔分泌物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S组比较,E组术中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体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_(0)时比较,S组t_(1)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t_(1)、t_(2)、t_(3)时SpO_(2)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E组t_(1)、t_(2)、t_(3)时SpO_(2)明显升高(P<0.05),t_(1)、t_(2)、t_(3)、t_(4)时PaCO_(2)明显降低、PaO_(2)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V_(T)明显增大、RR明显增快(P<0.05),t_(5)时静脉血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幻觉、谵妄、噩梦发生率和口腔分泌物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氯胺酮可以降低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周围性肺结节切除术患者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急性期炎症反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胸腔镜 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保留自主呼吸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