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农户社会资本对非正规信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勇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78,共3页
在金融抑制较为普遍的农村地区,作为建立在亲缘与业缘基础上的农户社会资本,在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置过程中发挥"特质性"资源的作用。为此,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对农户的非正规信贷行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户社会资本对非... 在金融抑制较为普遍的农村地区,作为建立在亲缘与业缘基础上的农户社会资本,在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置过程中发挥"特质性"资源的作用。为此,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对农户的非正规信贷行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户社会资本对非正规信贷的影响,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抑制 农户社会资本 非正规信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社会资本及其对农户非正规信贷行为的影响——基于河南农户调查的实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建杰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5,共4页
设定农户社会资本的研究假设与指标,对农户社会资本进行因子分析和指数分解。结果表明,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农户社会资本是农户发生信贷行为的"特质性资源",农户社会资本服务于农户信贷目的实现,农户社会... 设定农户社会资本的研究假设与指标,对农户社会资本进行因子分析和指数分解。结果表明,农户拥有的社会资本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农户社会资本是农户发生信贷行为的"特质性资源",农户社会资本服务于农户信贷目的实现,农户社会资本的演进与农户非正规信贷行为方式的转变动态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社会资本 非正规信贷 信贷需求 信贷规模 信贷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谁更有利于促进农户高质量脱贫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静 王尔媚 《金融经济》 2021年第12期20-28,共9页
实现高质量脱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本文构建农户脱贫质量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维贫困脆弱性理论全面测度农户家庭脱贫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2018年CFPS微观数据和Logit模型与PSM模型研究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对农户家... 实现高质量脱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本文构建农户脱贫质量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多维贫困脆弱性理论全面测度农户家庭脱贫质量。在此基础上,采用2018年CFPS微观数据和Logit模型与PSM模型研究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对农户家庭高质量脱贫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户家庭高质量脱贫,但对不同类型家庭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正规信贷显著促进了非融资约束家庭、非贫困家庭、从事非农业家庭和较高社会地位家庭高质量脱贫;非正规信贷显著促进了融资约束与非融资约束家庭、贫困家庭、从事农业家庭、非土地流入家庭和较高社会地位家庭高质量脱贫。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在促进农户家庭高质量脱贫上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规信贷 非正规信贷 高质量脱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贷可得性、融资约束与农村家庭创业——基于正规信贷与非正规信贷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秦海林 刘岩 《金融经济》 2022年第8期29-42,共14页
本文基于2019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9)],利用Tobit、OLS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信贷可得性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T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无论是正规信贷还是非正规信贷,均可以显著激励农村家庭创业。OLS和Probit模型估计... 本文基于2019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9)],利用Tobit、OLS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信贷可得性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T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无论是正规信贷还是非正规信贷,均可以显著激励农村家庭创业。OLS和Probit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在拥有创业经历的样本中,正规信贷对农户创业的促进效果大于非正规信贷对农户创业的促进效果,且正规信贷对家庭创业的支持更具有可持续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缺少抵押物是加剧农村家庭融资约束的主要原因,商品住房有助于农户获得正规信贷支持;受居民金融素养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对农村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效果在家庭和地区层面上存在异质性特征。这些发现为金融助力农村家庭创业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可得性 正规信贷 非正规信贷 融资约束 农村家庭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信贷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农村9179户家庭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汪雨雨 赵增力 罗琦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61,共20页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信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林牧渔等不同性质的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四元Probit模型检验互...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信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林牧渔等不同性质的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四元Probit模型检验互联网使用对正规信贷部门、非正规信贷部门的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获得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促使农户对正规信贷部门的借贷行为及信贷需求分别提高了25.69%和18.94%,对非正规信贷部门的信贷行为及信贷需求不产生影响。(2)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户的金融素养,促使农户开通“电子银行”的行为提高了7.14%,这两种行为显著促进了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及信贷需求。(3)进一步分析显示,互联网有助于提高林农及高森林覆盖率地区农户对正规信贷部门的信贷需求和信贷行为,对非林业生产户及低森林覆盖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的影响则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继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借助互联网发展降低信贷成本,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加强农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的使用率;继续推动落后林区、通信设施不完善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缓解林农信贷约束的同时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正规信贷部门 非正规信贷部门 农业生产信贷 林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