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事会内部非正式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董事会外部网络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綦萌 冯斌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8,共12页
创新既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长期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董事会作为制定企业战略的核心,通过对创新资源的获取与运用影响企业创新水平。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从董事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方面,探析了董事会内部非正... 创新既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长期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董事会作为制定企业战略的核心,通过对创新资源的获取与运用影响企业创新水平。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从董事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方面,探析了董事会内部非正式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董事会外部网络的调节效应。通过2013—2021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基于“七同”关系属性形成的董事会内部非正式网络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董事会外部网络结构洞与网络中心性均可正向调节董事会内部非正式网络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不仅回应了学术界关于人口统计学特征与中国本土情景相结合的呼吁,而且揭示了董事会内部与外部网络的互动性,深化了对中国本土企业社会网络治理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会 非正式网络 网络结构洞 网络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突破式和平衡式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正式网络支持与非正式网络帮助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道金 吕鸿江 周应堂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5-176,共12页
为了探究渐进式、突破式和平衡式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正式网络支持和非正式网络帮助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运用层次回归、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等方法,采用来自94个创新型组织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平衡式创新越... 为了探究渐进式、突破式和平衡式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正式网络支持和非正式网络帮助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运用层次回归、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等方法,采用来自94个创新型组织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平衡式创新越高,越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正式网络中成员相互提供支持,有利于促进渐进式创新转化为组织绩效;非正式网络中成员相互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突破式创新转化为组织绩效;正式网络支持与非正式网络帮助的交互效应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平衡式创新转化为组织绩效。本文验证了渐进式、突破式和平衡式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所提出的正式网络支持概念丰富了亲社会性理论,探讨了正式网络支持与非正式网络帮助的调节作用,细化了不同创新转化为组织绩效的权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创新 突破式创新 平衡式创新 组织绩效 正式网络支持 非正式网络帮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网络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优化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原欣伟 伊景冰 +1 位作者 王建仁 李建勋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96-1202,共7页
从社会网络视角提出一种基于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网络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优化方法;从解构企业内部社会网络的角度出发,对承载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正式结构、非正式网络及其4个子结构(被忽视的正式结构、被利用的正式结构、被利用的非正式网... 从社会网络视角提出一种基于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网络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优化方法;从解构企业内部社会网络的角度出发,对承载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正式结构、非正式网络及其4个子结构(被忽视的正式结构、被利用的正式结构、被利用的非正式网络和潜在的非正式网络)进行分析;依据网络特征识别关键的知识代理人和任务导向的知识共享缺口,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内部 知识共享 正式结构 非正式网络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行合一?从环境问题感知到环境友好行为——环境知识、媒体使用与非正式网络沟通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龚文娟 杜兆雨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83,共12页
既往研究认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态度与其行为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为了探析人们的环境问题感知对其环境行为的微观影响机制,本文尝试提出'环境知识—媒体使用—社会交往'作为调节变量的解释框架。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 既往研究认为,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态度与其行为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为了探析人们的环境问题感知对其环境行为的微观影响机制,本文尝试提出'环境知识—媒体使用—社会交往'作为调节变量的解释框架。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环境模块数据,发现环境问题感知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环境友好行为均有正向作用;三个调节变量在不同环境领域有不同的影响逻辑,公共领域环境友好行为更多受环境问题感知与成本的影响,而私人领域环境友好行为主要与自身体验和环保行为能力有关。因此,在政策引导方面,不同行动领域需要制定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方略和措施,以促进公众的环境友好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感知 环境友好行为 环境知识 媒体使用 非正式网络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层管理者正式与非正式网络一致性、组织文化与双元创新:在混沌边缘的结构与情境融合 被引量:4
5
作者 吕鸿江 赵兴华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共15页
如何推动中层管理者从“创新阻碍者”向“双元创新者”转变是目前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引入“中层管理者正式与非正式网络一致性”概念,将中层管理者所处网络的结构属性与情境因素融合构建了跨层调节模型... 如何推动中层管理者从“创新阻碍者”向“双元创新者”转变是目前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引入“中层管理者正式与非正式网络一致性”概念,将中层管理者所处网络的结构属性与情境因素融合构建了跨层调节模型,旨在探讨中层管理者双元创新形成的前因和边界条件。以50家企业的84个部门中180名中层管理者、47名高层管理者和778名员工为对象,研究发现,中层管理者与上下级的社交关系(正式与非正式网络一致性)对其双元创新存在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关系,组织双元文化能强化这种倒U型影响;当组织倡导集体/个人主义文化时,中层管理者与上下级之间的咨询/朋友关系有助于提升中层管理者的利用/探索式创新。本文为中层管理者培育双元创新提供跨学科的新视角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层管理者 正式非正式网络一致性 管理者双元创新 组织集体/个人主义文化 组织双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员工嵌入的非正式网络对劳资冲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红英 徐跃明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101,108,共9页
当前,我国劳资冲突逐渐进入高发期,劳资矛盾有加剧的趋势。在区分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网络理论将员工嵌入的非正式网络划分为四种类型:高集中度、强关系的矛盾缓解型网络可以减少群体性劳资冲突,低集中度、强关系的矛... 当前,我国劳资冲突逐渐进入高发期,劳资矛盾有加剧的趋势。在区分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网络理论将员工嵌入的非正式网络划分为四种类型:高集中度、强关系的矛盾缓解型网络可以减少群体性劳资冲突,低集中度、强关系的矛盾调和型网络能够有效缓解劳资冲突,高集中度、弱关系的矛盾增强型网络易导致群体性劳资冲突,低集中度、弱关系的矛盾激化型网络易引发单个员工与管理方冲突。对案例企业农民工非正式网络的演变历程及其对劳资冲突的影响进行分析,验证了员工非正式网络在从劳资矛盾到劳资冲突的过程具有上述调节作用。管理方与员工之间应建立和维持强关系,并充分发挥员工非正式网络的积极作用,以缓解劳资矛盾,减少劳资冲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不公平感 劳资冲突 劳资矛盾 劳资关系 非正式网络 网络集中度 关系强度 社会网络理论 劳动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组织内非正式网络知识扩散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美萃 闫瑞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9,共5页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通过组织内员工网络关系数据,研究组织内非正式网络特征及其与知识扩散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该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网络的度服从幂律分布,网络中员工的度值高并不意味着该点具有较高的集聚系数,网络中度值小的员...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通过组织内员工网络关系数据,研究组织内非正式网络特征及其与知识扩散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该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网络的度服从幂律分布,网络中员工的度值高并不意味着该点具有较高的集聚系数,网络中度值小的员工倾向于与度值大的员工连接;接近中心性在评价知识扩散能力方面优于度数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中心性与扩散效果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员工非正式网络中,当具有同样的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时,接近中心度高的员工引发的知识扩散速度较快;而对于某选定员工,知识扩散意愿和知识吸收能力比率越大则知识扩散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网络 知识扩散 组织学习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面效应及其应对 被引量:2
8
作者 常泓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扩散性和互动性交汇、理性和非理性交织、潜伏性和爆发性交替等特性,其正面效应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推进政治参与的深度,增强政治参与的效度,而负面效应则会弱化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造成信息不对称,危害公...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扩散性和互动性交汇、理性和非理性交织、潜伏性和爆发性交替等特性,其正面效应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的广度,推进政治参与的深度,增强政治参与的效度,而负面效应则会弱化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造成信息不对称,危害公共利益以及侵害公民权利等。为此,需要采取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保持畅通的网络民意表达渠道;科学引导,确立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合理规范,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加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素质培养等措施,保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非正式网络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组织非正式网络结构特征与组织安全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世杰 李书全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0-249,共10页
为了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了施工组织非正式网络的结构特征对组织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构建了施工组织非正式网络结构特征、安全沟通和组织安全行为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91个施工组织非正式网络的结构特征,使... 为了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了施工组织非正式网络的结构特征对组织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构建了施工组织非正式网络结构特征、安全沟通和组织安全行为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91个施工组织非正式网络的结构特征,使用多层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上述模型。结果表明:网络密度对组织安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安全沟通在密度与组织安全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出度中心势对组织安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安全沟通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入度中心势对组织安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安全沟通没有起到中介作用;中间中心势对组织安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安全沟通没有起到中介作用;平均路径长度对组织安全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安全沟通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聚类系数对组织安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安全沟通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非正式网络 施工组织 组织安全行为 安全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业板企业间非正式创新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英子 覃正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3,共7页
本研究基于创新网络和社会资本理论,探索了创业板企业间基于非正式联系的创新网络构建方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2009~2014年我国创业板企业间的非正式创新网络。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股东多元投资行为构建创业板“企业-股东”2... 本研究基于创新网络和社会资本理论,探索了创业板企业间基于非正式联系的创新网络构建方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2009~2014年我国创业板企业间的非正式创新网络。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股东多元投资行为构建创业板“企业-股东”2-模网络,并经数学映射得到创业板企业单模创新网络;创业板企业创新网络的节点中心性度大小介于2-模网络中的企业节点和股东节点中心度之间;企业网络的结构洞特性比股东单模网络更显著,且存在大量的内部联系紧密、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子群结构。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创业板企业和市场监管部门提供制定企业合作战略和利用社会资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板 创新网络 非正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领导力网络互动对员工安全创新行为的跨层次影响研究
11
作者 王丹 宋远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6,共7页
为探讨双重领导力网络互动对安全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基于权变领导理论和网络嵌入理论,构建以群体心理安全和个体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的链式跨层模型。借鉴成熟量表对621名高危工作者展开问卷调研,采用Mplus 8.3和Bootstrap方法分析并... 为探讨双重领导力网络互动对安全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基于权变领导理论和网络嵌入理论,构建以群体心理安全和个体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的链式跨层模型。借鉴成熟量表对621名高危工作者展开问卷调研,采用Mplus 8.3和Bootstrap方法分析并验证假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双重领导力网络互动对员工安全创新行为有直接正向的影响效果;群体心理安全在双重领导力网络互动与安全创新行为之间起到跨层中介作用;个体吸收能力在双重领导力网络互动与安全创新行为之间同样起到跨层中介作用;群体心理安全正向促进个体吸收能力,并且双重领导力网络互动能够通过心理安全和吸收能力的跨层中介作用于安全创新行为。研究结果可为高危企业管理者对员工安全创新的指导提供新的领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领导 安全创新 正式网络 非正式网络 吸收能力 心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创新网络结构仿真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兵 王文平 孟庆松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62-66,共5页
非正式创新网络对于组织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我国社会具有充满"人情"味的特征,研究非正式创新网络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非正式创新网络的概念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之上,对非正式创新网络建立计... 非正式创新网络对于组织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我国社会具有充满"人情"味的特征,研究非正式创新网络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非正式创新网络的概念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之上,对非正式创新网络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初步研究了非正式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发现非正式创新网络同时具有小世界以及无标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创新网络 仿真模型 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策略的非正式知识网络知识流动效率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兵 王文平 《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5期706-713,共8页
基于宏观的网络结构与微观的关系强度对于知识流动都有重要影响的观点,通过仿真模型对基于无标度网络架构的非正式知识网络在不同交互策略下,以及不同群体交互水平下的知识流动效率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当偏好选择策略的模糊度越低时,... 基于宏观的网络结构与微观的关系强度对于知识流动都有重要影响的观点,通过仿真模型对基于无标度网络架构的非正式知识网络在不同交互策略下,以及不同群体交互水平下的知识流动效率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当偏好选择策略的模糊度越低时,均衡状态时的网络知识流动效率越高;随着群体交互水平的提高,均衡状态时的网络知识流动效率呈现S型演化,存在一个群体交互水平的敏感区间;针对基于度优先策略下网络均衡状态时群体平均知识方差峰值的分析表明,中等群体关系强度均值具有特殊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知识网络 策略 知识流动 效率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流动模式与非正式知识网络结构特征的滞后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兵 王文平 《管理学报》 CSSCI 2011年第10期1481-1486,共6页
探讨了知识的不同流动模式,并利用多主体仿真初步研究了其对非正式知识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小世界网络主要结构特征角度,群体显/隐性知识比值存在一个最优区间,在此区间内,网络集聚系数的增长较网络平均最短路径长度要快得多;... 探讨了知识的不同流动模式,并利用多主体仿真初步研究了其对非正式知识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小世界网络主要结构特征角度,群体显/隐性知识比值存在一个最优区间,在此区间内,网络集聚系数的增长较网络平均最短路径长度要快得多;从演化角度,网络平均最短路径的下降较集聚系数存在滞后效应,当群体显/隐性知识比值落在此最优区间内时,该滞后效应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知识网络 知识流动模式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集群中非正式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涛 鲍华俊 杨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1-77,共7页
以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非正式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影响研发人员非正式创新网络运行的重要因素,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和非正式创新网络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文献阅读和前期调研访谈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正式创... 以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非正式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影响研发人员非正式创新网络运行的重要因素,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和非正式创新网络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文献阅读和前期调研访谈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正式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杭州、上海、深圳三地的高技术园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访谈,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支持和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是影响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频率和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此外研发人员的外向性格特征和跳槽经历等内部因素也会对研发人员参与非正式创新网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创新网络 产业集群 创新文化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正式创新网络建设的产业集群升级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文秀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1-46,共6页
全球化使一些国家"根植于"地方的产业集群正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技术能力不足、地区优势丧失等问题,并开始出现停滞或后退。于是,升级作为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方式被引进产业集群的研究中。但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 全球化使一些国家"根植于"地方的产业集群正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技术能力不足、地区优势丧失等问题,并开始出现停滞或后退。于是,升级作为竞争力提升的一种方式被引进产业集群的研究中。但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量表开发和检验、相关性分析等从非正式创新网络建设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非正式创新网络内影响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非正式交流、个人间的信任和文化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创新网络 产业集群 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发展中的非正式关系网络研究:以上海A助业服务所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克庆 王燊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2-128,共7页
本文以上海A助业服务所为个案,剖析了非正式关系网络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非正式关系网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非正式关系网络的建立,使得资金、人力、物力、智力等社会组织所需资源可以短时间内进行有效... 本文以上海A助业服务所为个案,剖析了非正式关系网络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非正式关系网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非正式关系网络的建立,使得资金、人力、物力、智力等社会组织所需资源可以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地汇聚,源源不断地支持着组织的发展壮大。这种基于人情、承诺等"伦理关系"的社会网络,营造了一种支持性文化和氛围,有利于形成一种信任和合作的组织氛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降低了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在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相较于社会组织与政府建立的正式关系网络,非正式关系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依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非正式关系网络 A助业服务所 就业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团队非正式众创网络界面耦合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成磊 程思路 李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6,共7页
为应对动态组织变革中由多团队合作产生的非正式众创网络界面耦合问题,借助界面管理思想,从资源、前景、路径、效益4个层面系统界定与梳理了多创业团队非正式众创网络界面体系。从动机、可行域、模式、策略和风险5个方面提炼了界面系统... 为应对动态组织变革中由多团队合作产生的非正式众创网络界面耦合问题,借助界面管理思想,从资源、前景、路径、效益4个层面系统界定与梳理了多创业团队非正式众创网络界面体系。从动机、可行域、模式、策略和风险5个方面提炼了界面系统有效运行的协同内涵,归纳了不同界面子系统之间实现耦合有效性的涌现机理及耦合质效评价的关键内容。借助ANP方法表征及确定协同创新界面网络关联在不同层次众创网络协同度序参量中对系统协同有效性的贡献,并引入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耦合系数模型,构建了用于解析及评价复杂系统多子系统间运行耦合程度的实施方案,最后结合云南某社区型众创空间案例进行可行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团队%非正式众创网络 界面耦合 有效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对下属非正式社交网络阻碍领导双元创新的权变机制:基于SIP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鸿江 封燕 陈佳瑞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93,共14页
与目前鼓励领导向下属非正式社交的研究不同,本文聚焦于领导向下属非正式社交阻碍领导双元创新的权变机制问题。基于SIP理论,构建了领导与下属非正式社交的社会信息环境影响领导双元创新的理论模型。本文对来自42家企业80个部门的174名... 与目前鼓励领导向下属非正式社交的研究不同,本文聚焦于领导向下属非正式社交阻碍领导双元创新的权变机制问题。基于SIP理论,构建了领导与下属非正式社交的社会信息环境影响领导双元创新的理论模型。本文对来自42家企业80个部门的174名领导和他们所有的727名下属的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领导非正式社交行为会通过增加领导的所有下属间聚类程度进而阻碍领导的双元创新;当部门年龄异质性高时,领导向下属交友程度增加下属间聚类程度的作用会被削弱;但是,任期异质性在领导向下属咨询增加下属间聚类程度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深入认识领导向下属非正式社交阻碍领导双元创新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并有效指导企业培育领导双元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对下属的内部非正式社交网络 领导者双元创新 下属间信任 部门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发因素对非正式创新网络影响的实证研究
20
作者 杨秀妮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96,共7页
研究偶发因素对非正式创新网络IIN的节点属性和网络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外生偶发因素会正向影响非正式创新网络IIN的网络节点静态属性,导致改变网络节点的行为,从而对网络节点动态属性和网络结构静态属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特别... 研究偶发因素对非正式创新网络IIN的节点属性和网络结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外生偶发因素会正向影响非正式创新网络IIN的网络节点静态属性,导致改变网络节点的行为,从而对网络节点动态属性和网络结构静态属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特别是网络外生偶发因素会正向影响非正式创新网络IIN的网络接入意愿和接入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发因素 非正式创新网络 节点属性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