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正式组织理论视域下研究生师门育人机制探析
1
作者 王红雨 孙笑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非正式组织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集合,具备形成的自发性、互动遵循情感逻辑以及结构扁平化特征,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非正式互动、非正式权威以及非正式社会控制影响。作为研究生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组织形式,师门可隶属于非正式... 非正式组织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的集合,具备形成的自发性、互动遵循情感逻辑以及结构扁平化特征,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非正式互动、非正式权威以及非正式社会控制影响。作为研究生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组织形式,师门可隶属于非正式组织的范畴并具备非正式组织的相关特征。就师门育人机制而言,在遵循情感逻辑的基础上,以导生互动及同门互动构成的师门非正式互动为师门运行提供内在动力,以导师个人权威及朋辈权威构成的师门非正式权威为师门运行提供向心作用,以师门活动与师门氛围构成的师门非正式社会控制为师门运行提供调节机制。基于此,应以“情感”为中心,注重师门组织的非正式组织特征;遵循“有度”“有界”原则,保障师门内非正式互动良性运行;注重自然领袖的引领功能,发挥师门内非正式权威的正向感召力;注重师门活动设置与师门文化构建,发挥师门内非正式社会控制的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师门 育人机制 非正式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体育赛事非正式组织文化研究——以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龙舟俱乐部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梁莞彤 徐文月 +1 位作者 邓迪 张骁鸣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4,共14页
在传统体育赛事的现代转型当中,非正式体育组织及其组织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在Schein的组织文化“物质层-价值层-基本假设层”理论视角启发下,针对龙舟竞渡这一传统体育赛事,采取案例研究进路,分析了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龙舟俱乐... 在传统体育赛事的现代转型当中,非正式体育组织及其组织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研究在Schein的组织文化“物质层-价值层-基本假设层”理论视角启发下,针对龙舟竞渡这一传统体育赛事,采取案例研究进路,分析了顺德青年企业家协会龙舟俱乐部组织文化的物质层以及价值层内容,并在二者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基本假设层内容,进而讨论了传统体育赛事非正式组织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1)物质层的内容分散在龙舟俱乐部的日常、比赛以及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细琐但又紧密相关;2)从价值层来看,组织以“快乐龙舟”为发展导向,成员内遵循着互助和平等的关系原则,有着企业家精神、奋斗精神与前瞻性思维,秉承人文关怀与责任担当,注重仪式化管理;3)非正式组织具有明显的非正式特性,更加关注个体,原本的领导力被每位成员之间的“邻人”关系所替代,资历成为评价标准,而“团结”“互助”“振奋”文化价值层面变得更加突出。研究揭示了非正式组织之内微观个体之间日常生活活动实践的诸多细节,发现了传统体育赛事和当地文化之间相互影响支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赛事 非正式组织 组织文化 龙舟组织 顺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组织视角下煤矿工人群体动力对不安全行为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子涵 李磊 +1 位作者 欧阳有鹏 李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为探究非正式组织中的群体动力在煤矿工人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煤矿工人群体的动力因素、安全态度、情绪状态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编制不安全行为调查问卷,回收304份有效问卷,并分析所得数据的有效性... 为探究非正式组织中的群体动力在煤矿工人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煤矿工人群体的动力因素、安全态度、情绪状态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编制不安全行为调查问卷,回收304份有效问卷,并分析所得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然后应用IBM SPSS Amos24.0构建非正式群体动力、安全态度、情绪状态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SEM)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群体压力、非正式群体凝聚力、非正式群体沟通、非正式群体激励通过作用煤矿工人的安全态度和情绪状态,能够增加或降低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其中,非正式群体凝聚力、非正式群体沟通、非正式群体激励可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煤炭企业调节煤矿工人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制定科学激励政策等提供参考,为降低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供管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工人 不安全行为 非正式组织 群体动力 安全态度 情绪状态 S-O-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公民行为对非正式组织行为的引导 被引量:5
4
作者 芦慧 张正堂 吴从新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1,共3页
非正式组织广泛存在于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组织行为对正式组织发挥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组织公民行为与非正式组织行为二者的比较,来分析如何有效引导非正式组织行为,使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辩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烨 秦丽娜 彭建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通过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建议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辩证关系 管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和控制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利平 苏雪梅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非正式组织 组织管理 控制 基础理论 管理过程 组织作用 管理机制 正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控制弱化与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兴起 被引量:35
7
作者 何兰萍 陈通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1,共4页
当前农村社会控制弱化,客观上为农民组织的兴起提供了社会空间和社会环境。而基层正式组织的弱化则使得很多农民走向非正式组织来寻求社会互助和满足精神需求。对当前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兴起进行认真分析有助于正确处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 当前农村社会控制弱化,客观上为农民组织的兴起提供了社会空间和社会环境。而基层正式组织的弱化则使得很多农民走向非正式组织来寻求社会互助和满足精神需求。对当前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兴起进行认真分析有助于正确处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引导和规范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发展,从而整合农村社会秩序,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组织 非正式组织 社会控制 社会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魏彤儒 郭孝锋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共3页
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并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对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产生着重要影响。但对它们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从特点、类型、作用和方法等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高校长效稳定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稳定 大学生 非正式组织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探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熊小斌 高勇强 戴鑫 《现代管理科学》 2005年第4期50-51,共2页
本文探讨了“非正式组织”这一术语的合适性及其定义,剖析了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差异,非正 式组织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非正式组织。
关键词 企业 非正式组织 消极影响 定义 探析 积极作用 差异 剖析 术语 客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的正式化限度与非正式组织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利平 葛建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1,共6页
效率机制驱动组织的正式化发展,但由于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存在,组织的正式化必然存在限度。非正式组织伴随正式组织产生,而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又制约了组织的正式化发展,影响了实际的正式化程度。组织的正式化存在限度,从组织层面... 效率机制驱动组织的正式化发展,但由于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存在,组织的正式化必然存在限度。非正式组织伴随正式组织产生,而非正式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又制约了组织的正式化发展,影响了实际的正式化程度。组织的正式化存在限度,从组织层面看,是组织社会性的特点决定的;从个人层面看,是组织成员具有双重人格决定的。人本管理正是寻找正式化与非正式组织的平衡,通过对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来把握组织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式化限度 非正式组织 人本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企业非正式组织辨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国生 魏永平 +1 位作者 巩敦卫 李明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18,共4页
非正式组织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图论理论给出了非正式组织辨识的一种新方法 ,为深入研究企业非正式组织找到了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 企业 非正式组织 识别 图论 互测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非正式组织社团划分的超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涛 郭进利 王福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共5页
文章根据超图对企业中非正式组织进行超网络描述,以非正式组织成员为节点,以非正式组织作为超边,构建基于超图的企业非正式组织超网络拓扑结构,对所建的拓扑结构模型有关统计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社团结构是社会网络中最重要的一种结构... 文章根据超图对企业中非正式组织进行超网络描述,以非正式组织成员为节点,以非正式组织作为超边,构建基于超图的企业非正式组织超网络拓扑结构,对所建的拓扑结构模型有关统计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社团结构是社会网络中最重要的一种结构特征,文章基于超图的超网络社团结构,根据超边的邻接关系对企业非正式组织超网络进行社团划分,形成不同的社团结构,并将新进入的一批成员与超网络中选定的社团结构中的成员进行择优连接,择优概率取决于原有人员的超度及其与新人员的相似度,新人员的进入也使内部原有人员之间产生一条新的内部超边。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理解企业中人员关系密切程度的变化规律,对企业人员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图 超网络 非正式组织 社团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组织演进路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碧琳 刘昕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5年第6期30-34,共5页
本文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以天津市部分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调查访谈,对企业非正式组织演进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非正式组织与组织成员心理特征、非正式组织领袖、企业文化及其结构特征具有相关性。本文还辩析了... 本文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以天津市部分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调查访谈,对企业非正式组织演进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非正式组织与组织成员心理特征、非正式组织领袖、企业文化及其结构特征具有相关性。本文还辩析了非正式组织演进路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管理非正式组织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组织 组织演进 路径分析 企业员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及其管理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方蔚琼 徐燕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梅奥通过其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组织管理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严格规则和等级制度的正式组织,还存在着另一类组织形式,即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亦称为非正式群体或... 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梅奥通过其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组织管理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严格规则和等级制度的正式组织,还存在着另一类组织形式,即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亦称为非正式群体或非正式团体。组织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生活习惯方式,相互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非正式组织 高校 管理艺术 辅导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组织分类管理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熊小斌 高勇强 《现代管理科学》 2005年第5期53-54,共2页
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组织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提出从非正式组织影响力大小和非正式组织影响与企业目标之间的一致程度两个指标来对非正式组织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管理研究 组织分类 非正式组织 影响作用 组织功能 企业目标 管理措施 影响力 同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我国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国锋 李万明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60-61,67,共3页
非正式组织在我国企业中广泛存在。文章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进行了分类及利弊分析,最后针对如何管理我国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苏海泉 周志强 管雷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9-31,共3页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类别复杂、成员流动性强,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是青年学生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通过创建利于目标实施的良好环境、从校园和谐的视野确立管理目标、引导积...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类别复杂、成员流动性强,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是青年学生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通过创建利于目标实施的良好环境、从校园和谐的视野确立管理目标、引导积极型组织发挥育人与自育作用、采用激励—保健因素促进中间型组织发展和刚柔相济转化消极型非正式组织五个策略来实现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 目标管理策略 激励保健 自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体动力,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效应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碧琳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27,共7页
基于群体动力学视角,探索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效应及非正式组织的动力构成。本文首先对非正式组织相关研究进行理论梳理,而后提出理论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描述分析及个体特征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验... 基于群体动力学视角,探索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效应及非正式组织的动力构成。本文首先对非正式组织相关研究进行理论梳理,而后提出理论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描述分析及个体特征的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在我国,非正式组织的对抗性、被制约性不存在;存在着协助性,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互动具有正向效应,即两者互动对组织绩效有正向影响;非正式组织的动力是由心境动力、技能动力和协助动力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动力学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组织绩效 互动效应 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组织对企业X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小斌 高勇强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2,共3页
对企业内非正式组织(群体)的关注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尽管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了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发展、内部沟通及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但非正式组织对企业X效率的影响的研究却几乎是一个空白。这一研究空白导致了... 对企业内非正式组织(群体)的关注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尽管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了非正式组织的产生、发展、内部沟通及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但非正式组织对企业X效率的影响的研究却几乎是一个空白。这一研究空白导致了非正式组织对企业影响的理论基础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组织(群体) X效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的非正式组织变迁——以义乌农民工组织为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吕晓健 韩福国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95-101,共7页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社会群体会自发地形成新的社会组织来满足其自我需求,维护其利益,这是非正式组织产生的逻辑根源。本文以义乌农民工非正式组织为个案,分析了同乡会等农民工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和有效性,及其与体制内工会组织的博...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社会群体会自发地形成新的社会组织来满足其自我需求,维护其利益,这是非正式组织产生的逻辑根源。本文以义乌农民工非正式组织为个案,分析了同乡会等农民工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和有效性,及其与体制内工会组织的博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组织 农民工 利益实现机制 工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