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民健身战略推进中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生成逻辑、问题桎梏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
作者 杜长亮 刘东升 +1 位作者 王志文 刘庆群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在解析非正式体育组织内涵的基础上,厘清全民健身战略推进中非正式组织的生成逻辑,并针对现实困境提出未来的实践进路。研究认为:非正式体育组织的核心在于满足多元化体育生活需求,具有目标随机性、高度扁...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在解析非正式体育组织内涵的基础上,厘清全民健身战略推进中非正式组织的生成逻辑,并针对现实困境提出未来的实践进路。研究认为:非正式体育组织的核心在于满足多元化体育生活需求,具有目标随机性、高度扁平化、强代理人属性、快速且广泛的生成性、价值双面性、数字技术依赖性等特征。理论上,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生成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过程,涉及个体需求、社会关系、身份认同等多因素。从历史到现实,非正式体育组织均符合全民健身发展要求,在创新全民健身参与理念、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弥补正式体育组织短板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全民健身战略实施中,非正式体育组织面临嵌入渠道不畅、内生性不强以及体制冲突尚存等问题。建议通过疏通渠道、培育内生动力和促进体制相容等实践进路解决非正式体育组织面临的问题,提升其深入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体育组织 全民健身 体育组织 体育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关系网络嵌入我国非正式体育组织的过程逻辑与治理路径
2
作者 杜长亮 徐诺渲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1,共8页
利用关系网络的嵌入策略,发挥非正式体育组织内成员层级间的互动效果,是新时代赋予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任务。目前,非正式体育组织面临的困境是内部治理薄弱,群体结构失稳;资源持有不足,体育服务功能受限。本研究... 利用关系网络的嵌入策略,发挥非正式体育组织内成员层级间的互动效果,是新时代赋予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任务。目前,非正式体育组织面临的困境是内部治理薄弱,群体结构失稳;资源持有不足,体育服务功能受限。本研究根据组织结构属性及关键任务的变化特征,将非正式体育组织划分为秩序导向型和兴趣导向型,针对其发展各阶段对群体互动表现力中“规则”和“创新”的需求侧重,选取组织的初创阶段及成长阶段作为研究重点。通过梳理关系网络嵌入的横向和纵向逻辑,研究认为秩序导向型非正式体育组织的设立前因是正式组织机械式结构和有机式结构的融合与确立,兴趣导向型非正式体育组织的设立前因是资源整合需要和社交需求,咨询网络有利于“秩序”行为的表现,友谊网络有利于“创新”行为的表现。据此提出治理路径:重视非正式体育组织关系网络的嵌入要素,通过耦合制度要素提供秩序维持的强劲治理动能,通过凝聚情感要素提供资源孕育的稳定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体育组织 关系网络 体育治理 创新和规则 行为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生成逻辑与治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杜长亮 王志文 陈冰清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4,共7页
非正式体育组织以其自组织的特点及在构建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中,起着特殊的“基层聚力”功能。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首先明晰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下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理论角色,进而从实践中提炼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生成逻辑,并... 非正式体育组织以其自组织的特点及在构建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中,起着特殊的“基层聚力”功能。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首先明晰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下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理论角色,进而从实践中提炼非正式体育组织的生成逻辑,并依据组织治理困境提出相应治理策略。研究认为,非正式体育组织作为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实施的有效组织载体,生成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体育治理体系转型、社会体育观念变迁以及群众自发组织参与的逻辑中。面对政府治理偏差、组织内部治理失序、治理资源匮乏的治理困境,提出:构建“基层政府—正式体育组织—非正式体育组织”的全民健身协作治理体系;推动政府治理理念转变,坚持监管与培育并重;完善非正式体育组织内部治理秩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组织治理规范;提高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增强组织社会认同等策略,以促进非正式体育组织深度融入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体育组织 全民健身新发展格局 体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非正式体育组织发展特征及治理路径研究
4
作者 杜长亮 徐诺渲 《体育科学》 2025年第8期38-52,共15页
非正式体育组织作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战略向基层渗透的基础性治理载体,其运行效能直接影响“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构建。研究立足中国全民健身治理的本土化情境,通过多案例扎根分析提炼非正式体育组织的行动框架,发现非正式体育... 非正式体育组织作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战略向基层渗透的基础性治理载体,其运行效能直接影响“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构建。研究立足中国全民健身治理的本土化情境,通过多案例扎根分析提炼非正式体育组织的行动框架,发现非正式体育组织的行动生成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治理体系的适应性创新。具体而言,非正式体育组织呈现出独特的运行特质与规律:以“细胞应激式”治理逻辑响应国家战略,通过构建关系网络与实施知识治理实践等多步行动,有效将顶层制度要求转化为社区层面可操作的体育服务供给方案。其运行机制展现出显著的“适应性中枢”特征,即通过资源拼贴与制度博弈实现弹性整合,并依托技术赋能闭环及文化基因融合持续驱动治理迭代创新。然而,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非正式体育组织仍面临治理困境,主要体现在组织角色宽度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非对称张力,以及资源配给中存在的梯度性失衡。基于此,研究提出了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非正式体育组织治理的中国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为主体、技术为纽带,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源协同共建,激活依托邻里互助的社区智慧健身自循环网络,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非正式体育组织 扎根理论 中国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成因的理论探讨——兼论后继实证研究面临的主要课题 被引量:42
5
作者 孟凡强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1,共4页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形成是处于离散状态的体育人口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自组织过程;是不断增长的大众体育需求与市场或政府供给不足的矛盾产物;是处于离散状态的体育人口之间以及体育人口与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与结果。同时指出了理论探讨...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形成是处于离散状态的体育人口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自组织过程;是不断增长的大众体育需求与市场或政府供给不足的矛盾产物;是处于离散状态的体育人口之间以及体育人口与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与结果。同时指出了理论探讨层面的局限性与后继实证研究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体育组织 大众体育 后继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