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变质岩区非整体变形和滑动构造初探
1
作者 陈松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1-494,T003,共5页
在分析了陕西旬北浅变质沉积岩区、甘肃白银厂浅变质火山—沉积岩区的构造变形特征的基础上 ,得出了构造变形非整体性的认识 ,进而提出构造变形单元体的概念和划分依据 。
关键词 整体构造变形 滑动构造 浅变质沉积岩区 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南部陆缘构造变形特征及伸展作用:来自两条973多道地震测线的证据 被引量:37
2
作者 丁巍伟 李家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38-3056,共19页
973项目"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与油气资源潜力"在南海南部陆缘采集了两条多道地震剖面,其中NH973-1测线始于南海西南次海盆,横跨了整个南沙地区,至于婆罗洲西北侧,NH973-2测线位于礼乐滩东侧.对地震剖面的解释共划分出7个层序界... 973项目"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与油气资源潜力"在南海南部陆缘采集了两条多道地震剖面,其中NH973-1测线始于南海西南次海盆,横跨了整个南沙地区,至于婆罗洲西北侧,NH973-2测线位于礼乐滩东侧.对地震剖面的解释共划分出7个层序界面,地层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沉积单元.根据地震解释对不同时期断层的水平断距进行了测量及分析,获取了与脆性拉张相关的伸展信息:研究区的拉张作用可以分为两期,主要的拉张作用发生在大陆裂谷期(古近纪),形成了一系列的地堑-半地堑以及翘倾断块.第二期拉张作用的时期为漂移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断层活动强度明显变弱,并主要集中在洋陆过渡带.在南海南部陆缘广泛发育了碳酸盐沉积,其发育的时代和南海的海底扩张时期一致.对位于礼乐滩东西两侧的两条地震剖面伸展特征的分析表明,其根据断层水平断距获得脆性伸展因子与根据深反射地震及重力反演获得的全地壳伸展因子之间存在差异,表明南海南部陆缘的拉张在纵向上并非是均一的,而是取决于深度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陆缘 沉积 构造变形 伸展因子 均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随机特征的GNSS连续站坐标时间序列建模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石睿娟 苏小宁 +1 位作者 鲍庆华 李毓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0-2124,共15页
GNSS观测技术为研究板块运动、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以及无震慢滑移等地壳物理现象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其中的关键步骤是在充分考虑时间序列随机特征的基础上,精准提取时间序列的构造运动信息和非构造运动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 GNSS观测技术为研究板块运动、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以及无震慢滑移等地壳物理现象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其中的关键步骤是在充分考虑时间序列随机特征的基础上,精准提取时间序列的构造运动信息和非构造运动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框架的GNSS连续站坐标时间序列建模方法,顾及随机特征精准提取出模型参数的最优解及其误差.首先,引入基于贝叶斯框架的参数解算方法,获得模型参数的最优解及误差;其次,系统分析观测数据噪声随机特征和模型参数随机特征对模型解算结果的影响;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东北隅GNSS观测数据构造运动与非构造变形的有效提取.相比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的GNSS连续站坐标时间序列建模传统方法,本文引入基于贝叶斯框架的参数最优解解算的GWMCMC算法,顾及随机特征精准高效提取出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测站的构造运动趋势与非构造运动信息,能够更加准确获取参数的最优解及误差.同时相较传统的MCMC算法,GWMCMC算法通过并行计算改进算法的性能并提高了计算效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后续利用构造变形开展地壳形变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坐标时间序列 贝叶斯框架 精准提取 构造运动 非构造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