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一节的教学
1
作者 刘玮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29,共2页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做比较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学习方式,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概念;通过分析巴浦洛夫条件反射的实验,明确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形成生物学的适应性观点。
关键词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式条件反射与操作式条件反射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2
作者 饶求斌 干稳权 《中国工作犬业》 2001年第6期7-10,共4页
我们知道,犬的条件反射活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低级神经活动,即非条件反射;另一种是高级神经活动,即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犬先天的一种本能行为,是犬一切生存活动的基本反射,是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的。条件反射是犬后天获得的一种... 我们知道,犬的条件反射活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低级神经活动,即非条件反射;另一种是高级神经活动,即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犬先天的一种本能行为,是犬一切生存活动的基本反射,是不需要经过后天学习的。条件反射是犬后天获得的一种经验性行为,是发生在犬大脑皮层中暂时性的神经联系,犬能够通过人的口令或手势等获取信号,从而做出相应回答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式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性行为 古典式 大脑皮层 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 学习方式 神经联系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中關於暫时联系(条件反射)及其形成的理解问题
3
作者 郭士豪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2年第3期53-62,共10页
巴甫洛夫在说明条件反射时,常将“暂时联系”和“条件反射”作为同义词使用。这样看来,心理学上也可以下把这两个名词严格分开。不过,从一些资料来体会,好象有这样的意思:在二者通用的前提下,如果从神经机制方面强调时,多使用“暂时联... 巴甫洛夫在说明条件反射时,常将“暂时联系”和“条件反射”作为同义词使用。这样看来,心理学上也可以下把这两个名词严格分开。不过,从一些资料来体会,好象有这样的意思:在二者通用的前提下,如果从神经机制方面强调时,多使用“暂时联系”一词;而从反应的表现方面强调时,较多使用“条件反射”。因此,下面小标题里分别使用了这两个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条件反射 暂时联系 心理学者 条件联系 巴甫洛夫 形成条件 非条件反射 高等动物 条件刺激 大脑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定向反射的脑电与皮电图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世熠 邬勤娥 《心理学报》 1963年第1期1-10,共10页
前言 “定向反射”一詞早在1910年就被巴甫洛夫采用了。至1922年才在“內抑制和睡眠——同一过程”一文中比較詳細闡述了它的定义。巴甫洛夫学派主要探討定向反射在条件反射形成中的作用,例如确认定向反射在建立中性刺激間暫时联系的重... 前言 “定向反射”一詞早在1910年就被巴甫洛夫采用了。至1922年才在“內抑制和睡眠——同一过程”一文中比較詳細闡述了它的定义。巴甫洛夫学派主要探討定向反射在条件反射形成中的作用,例如确认定向反射在建立中性刺激間暫时联系的重要性[坡德科帕也夫,納尔波托維奇和坡德科帕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反射 巴甫洛夫学派 条件反射形成 皮电反应 重要性 皮肤刺激 光刺激 刺激模式 条件反应 非条件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自动化动作机理的再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宋高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93-97,92,共6页
一、值得思考的问题《运动生理学》教材中将运动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在巩固阶段提出“动作自动化”的概念。书中写道: “自动化动作的生理机制是以巴甫洛夫所揭露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基础的。人类一切随意活动都必须在... 一、值得思考的问题《运动生理学》教材中将运动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在巩固阶段提出“动作自动化”的概念。书中写道: “自动化动作的生理机制是以巴甫洛夫所揭露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基础的。人类一切随意活动都必须在大脑皮质参与下方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机制 运动生理学 运动技能 非条件反射 动作自动化 大脑皮质 基本规律 效应器 巩固阶段 运动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严文刚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两个基本问题 生物课 堂教学 鲫鱼 非条件反射 神经活动 心脏结构 教师 发散思维能力 问题讨论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的本能对鉴别训练及使用的影响
7
作者 李红军 展翅 《中国工作犬业》 2005年第z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超限抑制 保护性抑制 食物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嗅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和记忆及其神经基质与机理(连载)
8
作者 方崇仪 《心理科学进展》 1988年第2期1-10,共10页
学习是指经验改变行为和新行为获得的过程。记忆是指习得行为的保持或再现的过程。这些都是心理过程,而且也是有突触的神经系统的高级生理过程。其神经基质乃是与这些过程有关的神经元网络及其不同结构层次的组分。其机理是指这些基质... 学习是指经验改变行为和新行为获得的过程。记忆是指习得行为的保持或再现的过程。这些都是心理过程,而且也是有突触的神经系统的高级生理过程。其神经基质乃是与这些过程有关的神经元网络及其不同结构层次的组分。其机理是指这些基质以什么样的状态,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相互制约,以实现学习和记忆。除少数一次性学习之外,一般都需要经若干次反复,需要不断地回忆对比才能学会和记住。记忆有较长的持续时间,有随学习发生而历时几秒乃至几十秒的短时(即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记忆 经典条件反射 学习记忆 大脑皮层 条件刺激 神经元网络 基质 脑电图 非条件反射 六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的“表情性”与“模仿性”——音乐艺术心理学浅探
9
作者 冯建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1年第4期60-64,共5页
在我国,音乐美学家们大都认为音乐艺术不属于模仿性为主的艺术,而是属于表情性为主的艺术。他们认为音乐不能够模拟某种形象,而只能表现某种感情。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关键在于音乐所用的感性材料——声音上。音乐是以乐音的有定性、有... 在我国,音乐美学家们大都认为音乐艺术不属于模仿性为主的艺术,而是属于表情性为主的艺术。他们认为音乐不能够模拟某种形象,而只能表现某种感情。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关键在于音乐所用的感性材料——声音上。音乐是以乐音的有定性、有规则的组合作为表现手段的,这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节奏 艺术 中译本 音乐 表情性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模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的“表情性”与“模仿性”——音乐艺术心理学浅探
10
作者 冯建民 《南艺学报》 1981年第4期60-64,共5页
在我国,音乐美学家们大都认为音乐艺术不属于模仿性为主的艺术,而是属于表情性为主的艺术。他们认为音乐不能够模拟某种形象,而只能表现某种感情。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关键在于音乐所用的感性材料——声音上。音乐是以乐音的有定性、有... 在我国,音乐美学家们大都认为音乐艺术不属于模仿性为主的艺术,而是属于表情性为主的艺术。他们认为音乐不能够模拟某种形象,而只能表现某种感情。产生这种认识的原因,关键在于音乐所用的感性材料——声音上。音乐是以乐音的有定性、有规则的组合作为表现手段的,这种手段,既抛弃了造型艺术所凭依的感性空间,也否定了造型艺术所用感性材料的静止、并列的物质性,而只是以声音在时间里的运动来表现的。这种表现方式,不可能如造型艺术那样,用可见的色、线、形的组合,在两度空间或三度空间中塑造出某些客观事物的原型,在欣赏对象那里无法见到占有空间的、静止的物质性形状,而只能以听觉通过声音的随生随灭的运动去感知某些观念性的精神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节奏 艺术 音乐 表情性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模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两半球对称活动的几个问题
11
作者 区英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9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前言关于大脑两半球的相互联系和对称合作问题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问题之一。高等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对称器官的机能是否也是对称的?它们活动的对称性与大脑两半球皮层的对称活动又有什么依存关系?这都是十分值得研... 前言关于大脑两半球的相互联系和对称合作问题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问题之一。高等动物和人体的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对称器官的机能是否也是对称的?它们活动的对称性与大脑两半球皮层的对称活动又有什么依存关系?这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巴甫洛夫早就指出了研究大脑两半球活动对称性的重要意义。同时在他的著名论著“大脑两半球生理学的首要问题之一”中提出了下列问题:“怎样了解和想像大脑两半球的同时活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两半球 阴性条件反射 对称关系 皮层代表区 大脑皮层 非条件反射 对称性 生理学 对称部 分泌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