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疆棉花种植的生态效率,有利于保障棉花安全和农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基于2012―2021年新疆棉花种植的相关数据,构建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undesirable slacks-based measurement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undesirable SB...提升新疆棉花种植的生态效率,有利于保障棉花安全和农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基于2012―2021年新疆棉花种植的相关数据,构建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undesirable slacks-based measurement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undesirable SBM-DEA)探讨新疆棉花种植的生态效率,并通过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新疆棉花种植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疆棉花产量高,但种植的生态效率整体呈“W”型变动趋势,DEA非有效期间投入要素存在冗余。制约新疆棉花种植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农业机械的大量投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财政支农水平提高后过度的要素投入造成的污染。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引导棉农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合理投入要素提供科学依据。展开更多
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slacks 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BMDEA)方法测算出我国30个省市2005—2014年的工业用水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方法对我国工业用水...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slacks 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BMDEA)方法测算出我国30个省市2005—2014年的工业用水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方法对我国工业用水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定量探讨。结果表明:10年来,我国工业用水效率平均值从2007年开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总体呈现出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的趋势。各省市区工业用水效率10年间均出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相邻地区工业用水效率高的地区和低的地区出现相对集聚的现象,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不同省市之间工业用水效率的改善途径和潜力不尽相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差异化政策,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展开更多
在国家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引导下,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结构,实现交通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从交通投入与系统产出两个层面分析影响交通结构效率的因素,引入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并...在国家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引导下,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结构,实现交通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从交通投入与系统产出两个层面分析影响交通结构效率的因素,引入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并考虑交通的环境效益,系统分析了我国30个省市的区域交通运输效率.同时,应用Tobit回归方法与地理加权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解析交通结构效率差异成因、空间分异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结构调整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综合效率存在地域分布差异,效率值排名前5的省份和效率值分别为上海(1.567)、广东(1.366)、云南(1.292)、江西(1.181)、安徽(1.160);全国范围内,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人口密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9513、0.7659、0.5691,三者对于交通结构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变量系数空间分布图显示不同地区各社会经济要素对于交通结构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异质性;现阶段我国整体交通效率的提升需要将交通基础建设的大规模、粗犷式发展转变为交通布局规划的精细化设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展开更多
文摘提升新疆棉花种植的生态效率,有利于保障棉花安全和农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基于2012―2021年新疆棉花种植的相关数据,构建非期望产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undesirable slacks-based measurement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undesirable SBM-DEA)探讨新疆棉花种植的生态效率,并通过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新疆棉花种植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疆棉花产量高,但种植的生态效率整体呈“W”型变动趋势,DEA非有效期间投入要素存在冗余。制约新疆棉花种植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农业机械的大量投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财政支农水平提高后过度的要素投入造成的污染。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引导棉农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合理投入要素提供科学依据。
文摘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slacks 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BMDEA)方法测算出我国30个省市2005—2014年的工业用水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方法对我国工业用水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定量探讨。结果表明:10年来,我国工业用水效率平均值从2007年开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总体呈现出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的趋势。各省市区工业用水效率10年间均出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相邻地区工业用水效率高的地区和低的地区出现相对集聚的现象,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不同省市之间工业用水效率的改善途径和潜力不尽相同,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差异化政策,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文摘在国家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引导下,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结构,实现交通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从交通投入与系统产出两个层面分析影响交通结构效率的因素,引入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并考虑交通的环境效益,系统分析了我国30个省市的区域交通运输效率.同时,应用Tobit回归方法与地理加权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解析交通结构效率差异成因、空间分异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结构调整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综合效率存在地域分布差异,效率值排名前5的省份和效率值分别为上海(1.567)、广东(1.366)、云南(1.292)、江西(1.181)、安徽(1.160);全国范围内,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人口密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9513、0.7659、0.5691,三者对于交通结构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分变量系数空间分布图显示不同地区各社会经济要素对于交通结构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异质性;现阶段我国整体交通效率的提升需要将交通基础建设的大规模、粗犷式发展转变为交通布局规划的精细化设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共交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