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晶态Ni-P-ZrO_2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许乔瑜 何伟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1-65,共5页
采用纳米ZrO2作为复合粒子,通过电镀方法制备非晶态Ni-P-ZrO2复合镀层,研究纳米ZrO2粒子及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镀层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rO2粒子的存在不影响镀层基质金属的非晶态结构;镀态下Ni-P镀层的磨损受黏着磨损和犁削磨... 采用纳米ZrO2作为复合粒子,通过电镀方法制备非晶态Ni-P-ZrO2复合镀层,研究纳米ZrO2粒子及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镀层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rO2粒子的存在不影响镀层基质金属的非晶态结构;镀态下Ni-P镀层的磨损受黏着磨损和犁削磨损机制共同作用,耐磨性能较差,纳米ZrO2粒子的加入,缓解了镀层的黏着磨损和犁削作用,使磨损量大幅降低;非晶态Ni-P-ZrO2复合镀层在350℃热处理温度下已转变为晶态结构,镀层具有最高的耐磨性能,其磨损方式为磨粒磨损和脆性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非晶态 纳米zro2粒子 Ni-P复合镀层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Ru-Co/ZrO_2催化苯加氢制备环己烯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新丽 郭益群 刘寿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9-381,共3页
A supported amorphous Ru-Co/ZrO 2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using formaldehyde as reduetant. The amorphous character of the catalyst was estimated by XRD, TG-DTA and SEM. The amorphous Ru-Co/ZrO 2 catalyst has higher s... A supported amorphous Ru-Co/ZrO 2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using formaldehyde as reduetant. The amorphous character of the catalyst was estimated by XRD, TG-DTA and SEM. The amorphous Ru-Co/ZrO 2 catalyst has higher selectivity than Ru/ZrO 2 in the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benzene to cyclohexene when the experiments were run in simulated production conditions. Presence of Co in the catalyst favored the selectivity of Ru-Co/ZrO 2 but decreased its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加氢反应 环己烯 非晶态ru-co/zro2 非晶合金 钌钴合金 催化剂 二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叙 姚素薇 +1 位作者 张卫国 王宏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采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在碳钢表面制备质量分数为Fe38.3%、W52.7%、ZrO29%的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研究热处理对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态下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内部结构致密无裂纹,呈明显非晶态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 采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在碳钢表面制备质量分数为Fe38.3%、W52.7%、ZrO29%的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研究热处理对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态下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内部结构致密无裂纹,呈明显非晶态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复合镀层经500℃热处理后开始晶化,随温度升高,镀层晶化析出α-Fe相,硬度、耐磨性继续提高;700℃时复合镀层晶化完成,M6C型复合碳化物Fe3W3C析出,与α-Fe相两相并存,镀层硬度、耐磨性急剧增大,到800℃时,Fe3W3C硬质相逐渐成为主相,硬度达到最高点1270HV,耐磨性是镀态下的5~7倍;而且纳米微粒ZrO2的引入不会在Fe-W非晶合金镀层中形成新相,在适当的热处理下能有效提高Fe-W-ZrO2纳米颗粒复合镀层的硬度、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非晶态 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的非晶态Ru-M-B/ZrO_2催化剂的表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寿长 朱伯仲 +2 位作者 罗鸽 王海荣 韩民乐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7-222,共6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 ,制备了高活性、高选择性非晶态 Ru- M- B/ Zr O2 催化剂 ,并将其用于催化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 .在 140℃、 5 .0 MPa氢压下 ,苯转化 40 %时 ,环己烯选择性达到 85 %左右 ,环己烯最高收率达到5 2 .1% .用 XRD、SEM、BET... 采用化学还原法 ,制备了高活性、高选择性非晶态 Ru- M- B/ Zr O2 催化剂 ,并将其用于催化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 .在 140℃、 5 .0 MPa氢压下 ,苯转化 40 %时 ,环己烯选择性达到 85 %左右 ,环己烯最高收率达到5 2 .1% .用 XRD、SEM、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XRD和 SEM测试表明 ,Ru- M- B/ Zr O2 属于非晶态 ,活性组分高度分散 .XRD结果证实 ,在加氢过程中 ,非晶分解 ,Ru晶化 ;温度愈高 ,Ru晶化愈快 ,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与 Ru微晶的粒径有关 ,Ru微晶粒径应控制在 5 nm左右 .BET比表面积测定表明 ,Zr O2 的负载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从而有利于活性组分的高度分散 ,并可阻止 Ru微晶的长大 .讨论了 B和 Zr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加氢 环己烯 化学还原法 选择加氢 非晶态Ru-M-B/zro2 表征 二氧化锆 负载型催化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