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处理和温度对铁基非晶带材压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万珍珍 朱正吼 黄渝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2-945,共4页
采用4284A阻抗分析仪,在0~1MHz频率范围内,研究了表面状态和测试温度对非晶Fe73.5Cu1Nb3Si13.5B。带材压磁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非晶带材的阻抗变化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对0.1MPa以下的微应力变化非常敏感;当压应力〉... 采用4284A阻抗分析仪,在0~1MHz频率范围内,研究了表面状态和测试温度对非晶Fe73.5Cu1Nb3Si13.5B。带材压磁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非晶带材的阻抗变化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对0.1MPa以下的微应力变化非常敏感;当压应力〉0.1MPa时,经硅橡胶和EVA胶处理的带材与未表面处理的带材相比压磁敏感度升高,尤其是经硅橡胶处理的非晶带材,其压磁灵敏度最大;测试温度升高后,非晶带材压磁灵敏度增加,30~40℃时压磁性能最好,经硅橡胶处理的非晶带材在40℃、0.2~1.0MPa条件下,压磁曲线斜率达到0.0506;当压应力〉0.2MPa时,非晶带材具有很好的压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带材 压磁性能 表面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La改性铁基非晶带材组织结构与软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雪娇 朱正吼 +1 位作者 毛雨宸 杨操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4-297,共4页
主要研究掺杂了不同含量稀土La后的铁基非晶带材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带材组织结构与软磁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稀土La掺杂含量的增加,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带材的Fe-Si相的析出温度下降,而Fe-B相的析出温度则升高,一方面,非晶的... 主要研究掺杂了不同含量稀土La后的铁基非晶带材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带材组织结构与软磁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稀土La掺杂含量的增加,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带材的Fe-Si相的析出温度下降,而Fe-B相的析出温度则升高,一方面,非晶的热稳定性下降,另一方面,有利于控制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带材获得软磁Fe3Si相。非晶带材经过热处理晶化后,当非晶带材内掺杂稀土La的含量增加时,在测试频率在50Hz<f<1kHz内,非晶带材的Ls值下降,母材表现出优良的低频特性,但当频率在1kHz<f<500kHz内,非晶带材的Ls值显著上升,稀土La的掺杂有利于非晶带材的高频特性。含0.7%(质量分数)La的非晶带材综合软磁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La 非晶带材 软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流铸法制备非晶带材过程中气流边界层影响熔潭行为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仇灏 刘雨 刘和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2,95,共6页
基于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VOF模型建立了平面流铸法制备非晶带材过程中的流动、传热和凝固模型,研究了非晶熔潭周围的气流边界层对非晶熔体流动、热量传递和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边界层在熔潭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时... 基于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VOF模型建立了平面流铸法制备非晶带材过程中的流动、传热和凝固模型,研究了非晶熔潭周围的气流边界层对非晶熔体流动、热量传递和凝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流边界层在熔潭形成过程中的不同时刻均会对熔潭行为产生影响。在距离辊面0.1 mm区域,气流冲击熔潭上弯月面的非晶熔体,并在下弯月面的熔潭侧部形成漩涡,影响非晶带材边部的等温线分布,降低非晶带材的边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带材 平面流铸法 数值模拟 气流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稀土La掺杂对FeCuNbSiB非晶带材压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操兵 朱正吼 +2 位作者 刘志宾 黄伟兵 徐雪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47-1249,共3页
采用单辊快淬法成功制备了微量稀土La掺杂的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带材,并讨论了测试频率、测试温度和退火温度对带材掺杂La前后的压磁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未掺杂La的带材相比,掺杂La后的带材的压磁效应增大,对微应... 采用单辊快淬法成功制备了微量稀土La掺杂的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带材,并讨论了测试频率、测试温度和退火温度对带材掺杂La前后的压磁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未掺杂La的带材相比,掺杂La后的带材的压磁效应增大,对微应力更敏感,且其热稳定性也增强。当测试频率在1kHz~1MHz内,带材的阻抗变化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应力在0~0.2MPa时,带材的ΔZ值随着压应力的增大而急剧增大,而在0.2~1.2MPa内,则趋于稳定。当测试温度在20~50℃内,带材的ΔZ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掺杂La的带材的温度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其温度系数αT由1.3×10-3Ω/℃变为2.68×10-4Ω/℃。在对带材进行退火处理后,其压磁性能有着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带材 压磁性能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带材磁性卷取辊吸附特性数值模拟
5
作者 宋言明 杨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2-478,共7页
卷取辊(TUR)是非晶带材自动化生产线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卷取辊的起卷效率决定带材质量及生产效率.由于起卷过程中非晶带材运行线速度较高且受到不同的阻力,卷取辊需要提供足够的吸附力用来满足不同的阻力条件.根据带材生产工艺需求,设计... 卷取辊(TUR)是非晶带材自动化生产线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卷取辊的起卷效率决定带材质量及生产效率.由于起卷过程中非晶带材运行线速度较高且受到不同的阻力,卷取辊需要提供足够的吸附力用来满足不同的阻力条件.根据带材生产工艺需求,设计出钕铁硼(Nd Fe B)永磁吸附型磁性卷取辊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不同起卷卷取步骤中的磁吸附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磁性卷取辊在不同气隙下各个方向上的磁吸附力变化趋势云图和磁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气隙小于30 mm时,在给定的空间范围内,磁性卷取辊磁吸附力能够克服各个阻力完成起卷卷取过程.最终,通过现场实验验证了不同气隙下的最大磁吸附力与仿真结果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带材 永磁铁 卷取辊 吸附力 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带材生产线用磁性卷取辊吸附特性分析
6
作者 宋言明 张雄雄 +1 位作者 孟凡勇 娄小平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93,共4页
根据对起卷吸附过程的力学分析建立完成起卷所需满足的力学条件。基于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磁性卷取辊起卷吸附过程进行二维瞬态分析,探讨了永磁铁布局对磁吸附力的影响规律。对卷取辊外侧永磁铁布局结构进行优化,并... 根据对起卷吸附过程的力学分析建立完成起卷所需满足的力学条件。基于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磁性卷取辊起卷吸附过程进行二维瞬态分析,探讨了永磁铁布局对磁吸附力的影响规律。对卷取辊外侧永磁铁布局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模拟计算得到起卷吸附过程中磁吸附力随气隙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气隙及空间范围内,磁性卷取辊能够克服各个阻力并完成起卷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带材 卷取辊 磁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气氛对Fe80Si9B11非晶带材表面特征及磁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董威威 高刚毅 +1 位作者 王书光 刘玲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2,共7页
非晶合金带材的表面特征对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研究CO保护气氛对Fe80Si9B11非晶带材表面鱼鳞纹的形成及非晶合金带材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平面流铸法制备了Fe80Si9B11非晶合金带材,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磁性能测试... 非晶合金带材的表面特征对磁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研究CO保护气氛对Fe80Si9B11非晶带材表面鱼鳞纹的形成及非晶合金带材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平面流铸法制备了Fe80Si9B11非晶合金带材,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磁性能测试仪研究了熔潭保护气体CO流量对非晶合金带材表面特征、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CO流量条件下制备的合金带材均为非晶态,且CO流量对带材厚度几乎无影响;随CO流量增大,熔潭周围气体密度和气压降低,熔潭稳定性增强,裹入熔潭的气体变少,带材贴辊面气泡尺寸变小且数量减少,带材表面的鱼鳞纹间距增大。当CO流量为0时,带材表面比较粗糙,观察不到鱼鳞纹;当CO流量为0.25和0.5 m3/h时,带材表面鱼鳞纹间距分别为1.5、2.3 mm。随CO流量增大,由于气泡对畴壁的钉扎和鱼鳞纹细化磁畴的协同作用,使带材矫顽力和铁损降低,振幅磁导率增大;磁损耗分离结果表明,随CO流量增大,磁滞损耗降低,涡流损耗增大,且铁损降低主要由磁滞损耗降低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80Si9B11非晶带材 平面流铸法 CO流量 气泡 鱼鳞纹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带材滚剪加工过程分析
8
作者 阎秋生 李令 +2 位作者 李锴 朱超睿 彭顺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在生产现场采用跟踪统计方法,归纳分析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带材滚剪加工过程以及滚剪刀耐用度、刀具刃磨等问题,统计分析不同宽度滚剪刀的加工情况发现,滚剪刀有效工作时间比率为65%~88%,平均有效工作时间比率为76.1%,有效工作时间不稳定... 在生产现场采用跟踪统计方法,归纳分析铁基非晶纳米晶合金带材滚剪加工过程以及滚剪刀耐用度、刀具刃磨等问题,统计分析不同宽度滚剪刀的加工情况发现,滚剪刀有效工作时间比率为65%~88%,平均有效工作时间比率为76.1%,有效工作时间不稳定;滚剪刀剪切行程处于3700~4200m之间,平均剪切行程为3839.74m,刀具耐用度存在较大差异,剪切宽度越大滚剪刀耐用度越长;滚剪刀刃磨时刀具径向去除量在80~150μm之间,平均刃磨去除量为106μm,刀具刃磨工艺对刀具耐用度有决定性影响。最后针对滚剪刀磨损检测问题,提出采用声发射信号对滚剪刀状态进行在线检测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纳米晶合金带材 滚剪加工 滚剪刀 剪切行程 刃磨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剪切加工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阎秋生 赵朋 +1 位作者 路家斌 郭晓辉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5-223,共9页
对铁基非晶合金带材进行滚剪加工、硬度压痕和纳米划痕实验,研究了非晶合金带材剪切加工断面形貌特征、应变软化效应及剪切断面边缘次生剪切带的分布。结果表明,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剪切断面主要有塌角、断裂滑擦区和毛刺等特征,加工后非... 对铁基非晶合金带材进行滚剪加工、硬度压痕和纳米划痕实验,研究了非晶合金带材剪切加工断面形貌特征、应变软化效应及剪切断面边缘次生剪切带的分布。结果表明,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剪切断面主要有塌角、断裂滑擦区和毛刺等特征,加工后非晶合金带材的塌角和毛刺整体都比较小,毛刺高度低于1μm,断裂滑擦区出现少量平行于刀具进给方向的划痕,且截面平整,滑擦断裂区无撕裂角,表现出较好的加工断面质量。非晶合金带材剪切加工的断裂形式是由于滚剪刀切削刃作用于材料使其达到强度极限而发生脆性断裂,并且滚剪刀侧面滑擦导致材料二次变形,剪切加工软化范围与剪切边缘自由面的剪切裂纹扩展区大小相同,硬度压痕剪切带扩展形貌以及纳米划痕剪切带扩展形貌具有相同的特性,裂纹特佂的剪切带是其塑性变形的一种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非晶合金带材 滚剪刀 断面形貌 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纳米晶带材巨磁阻抗磁传感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柴秀丽 曾德长 +3 位作者 刘桂雄 余红雅 钟喜春 刘文洁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3-65,共3页
利用非晶纳米晶带材的巨磁阻抗(GMI)效应制备一种磁传感器,在输出最大值的特定频率下,研究与带材轴线平行和垂直方向磁场的输出特性。研究表明:在10.5 MHz附近的激励频率作用下,传感器输出取得最大值;传感器对平行磁场有一段高灵敏的线... 利用非晶纳米晶带材的巨磁阻抗(GMI)效应制备一种磁传感器,在输出最大值的特定频率下,研究与带材轴线平行和垂直方向磁场的输出特性。研究表明:在10.5 MHz附近的激励频率作用下,传感器输出取得最大值;传感器对平行磁场有一段高灵敏的线性工作区间,对垂直磁场不响应;纳米晶带材GMI磁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达0.6691 V/Oe,优于非晶带材制备器件的灵敏度0.1483 V/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纳米晶带材 巨磁阻抗效懂 磁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非晶合金带材的磁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雪 杨富尧 +1 位作者 马光 陈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24-128,139,共6页
阐述了配电变压器用铁基非晶合金带材磁性能检测的方法,主要涉及用于配电变压器的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工频磁性能检测方法,包括环形试样法和单片法。通过介绍两种检测技术的原理依据、应用现状、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法... 阐述了配电变压器用铁基非晶合金带材磁性能检测的方法,主要涉及用于配电变压器的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工频磁性能检测方法,包括环形试样法和单片法。通过介绍两种检测技术的原理依据、应用现状、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提出一种针对不同样品、不同测试需求选取相应检测技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变压器 非晶带材 磁性能检测 环样法 单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非晶合金带材湿式超声剪切加工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阎秋生 高雅欣 +1 位作者 杜灿林 李锴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0-97,共8页
针对室温低塑性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剪切加工过程,提出了采用超声辅助及添加液体润滑剂的湿式超声辅助剪切加工工艺。首先,研究了湿式超声剪切加工对剪切刀具磨损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湿式超声剪切加工对带材剪切断面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 针对室温低塑性铁基非晶合金带材剪切加工过程,提出了采用超声辅助及添加液体润滑剂的湿式超声辅助剪切加工工艺。首先,研究了湿式超声剪切加工对剪切刀具磨损的影响。其次,分析了湿式超声剪切加工对带材剪切断面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建模仿真探讨了湿式超声剪切加工对剪切力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湿式超声剪切加工不仅具有显著的刀具减摩效果,而且可以有效改善带材断面的剪切质量。当剪切次数达到1000次时,湿式超声剪切方式下刀具刃口半径比普通剪切条件下的刀具刃口半径减小了13.79%,湿式超声剪切获得的剪切截面毛刺高度比普通剪切减小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非晶合金带材 超声振动 液体润滑 刀具磨损 剪切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片法测量不同工况下非晶合金带材的工频磁性能
13
作者 吴雪 杨富尧 +3 位作者 马光 陈新 韩钰 赵蕊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9-33,共5页
阐述了软磁材料磁性能测量使用的单片测试方法,包括电流法和H-coil法。采用单片H-coil法对不同工况(正弦、谐波工况)下非晶合金带材的工频磁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呈正态分布,铁损集中在0. 16 W/kg~0. 21W/kg,能够较好的反映材料本身... 阐述了软磁材料磁性能测量使用的单片测试方法,包括电流法和H-coil法。采用单片H-coil法对不同工况(正弦、谐波工况)下非晶合金带材的工频磁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呈正态分布,铁损集中在0. 16 W/kg~0. 21W/kg,能够较好的反映材料本身的局部特性;叠加谐波工况后,随着谐波次数与谐波含量的增加,非晶带材铁损有所升高,在工作磁密为1. 3 T,叠加5次谐波含量9%时,材料铁损较正弦工况升高约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带材 工频磁性能 单片法 正弦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uNbSiBV非晶纳米晶合金带材压磁特性研究
14
作者 陈杰 朱正吼 赵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019-19023,共5页
研究了Fe71.5Cu1Nb3Si13.5B9V2非晶带材经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后的压磁特性,并对不同成分带材的压磁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测试频率f=1 kHz、压应力σ≤0.2 MPa条件下,Fe71.5Cu1Nb3Si13.5B9V2非晶带材闭合回路的电感值随压应力... 研究了Fe71.5Cu1Nb3Si13.5B9V2非晶带材经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后的压磁特性,并对不同成分带材的压磁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测试频率f=1 kHz、压应力σ≤0.2 MPa条件下,Fe71.5Cu1Nb3Si13.5B9V2非晶带材闭合回路的电感值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带材具有良好的压磁稳定性,当退火温度为550℃时,带材的压磁特性稳定性最好,电感值与加载时间、SI(%)与压应力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热处理工艺对Fe71.5Cu1Nb3Si13.5B9V2带材的压磁性能具有显著影响,退火工艺为300℃×30 min时SI(%)达到最大值0.183;带材的压磁效应与其成分有关,相同测试条件下,Fe73.5Cu1Nb3Si13.5B9带材具有最大的压磁效应,Fe78Si9B13带材次之,Fe71.5Cu1Nb3Si13.5B9V2带材压磁效应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带材 压磁效应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iB非晶薄带激光焊接头组织及晶化行为 被引量:5
15
作者 龚玉兵 王善林 +2 位作者 李宏祥 张子阳 陈玉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7-934,共8页
采用脉冲激光焊接技术成功实现FeSiB非晶带材的搭接,并通过热处理方法分析接头晶化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热仪DSC和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不同功率对激光焊缝成形、组织特征及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采用脉冲激光焊接技术成功实现FeSiB非晶带材的搭接,并通过热处理方法分析接头晶化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热仪DSC和透射电镜TEM等研究不同功率对激光焊缝成形、组织特征及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功率低于4.8 W时,焊缝表面粗糙、熔宽小;当功率高于9.6 W时,焊缝存在微裂纹;当功率为7.2W时,焊缝成形良好,未见焊接缺陷。随着功率的增加,接头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拉伸强度为410 MPa,断裂方式为解理断裂;接头组织主要由非晶相、树枝晶、白色颗粒状的结晶相组成;接头晶化过程中先析出α-Fe(Si)相,再析出Fe_2B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B非晶带材 激光焊接 晶化行为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NbTi非晶合金晶化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青 杨元政 +2 位作者 郑许 陶平均 陈木主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17,共4页
采用单辊甩带法制备出(Ni0.5Co0.5)60Nb25Ti15非晶带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差热分析对该非晶带材的晶化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并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其晶化激活能。结果表明:(Ni0.5Co0.5)60Nb25Ti15非晶带材在升温过程中晶化过程为一级晶... 采用单辊甩带法制备出(Ni0.5Co0.5)60Nb25Ti15非晶带材,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差热分析对该非晶带材的晶化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并用Kissinger方程计算其晶化激活能。结果表明:(Ni0.5Co0.5)60Nb25Ti15非晶带材在升温过程中晶化过程为一级晶化,且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该非晶合金晶化起始温度Tx和晶化峰值温度Tp均增大,其晶化激活能为165.714 kJ/mol,晶化峰值激活能为168.357 kJ/mol。(Ni0.5Co0.5)60Nb25Ti15非晶带材的晶化为多晶析出的共晶晶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0.5Co0.5)60Nb25Ti15非晶带材 升温速率 Kissinger法 晶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钴对FeCuNbSiB非晶/纳米晶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李久明 王同帅 +1 位作者 刘启瑞 蒋达国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33,共5页
在Fe_(73.5)Cu_1Nb_3Si_(13.5)B_9合金成分基础上用硅和钴取代硼,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Fe_(73.5)Co_(0.3)Cu_1Nb_3Si_(14.2)B_8合金带,将其绕制成环型磁芯后进行不同温度退火处理,研究了钴的添加对合金带晶化行为及其磁芯软磁性能的影... 在Fe_(73.5)Cu_1Nb_3Si_(13.5)B_9合金成分基础上用硅和钴取代硼,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Fe_(73.5)Co_(0.3)Cu_1Nb_3Si_(14.2)B_8合金带,将其绕制成环型磁芯后进行不同温度退火处理,研究了钴的添加对合金带晶化行为及其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钴对合金带的晶化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试验合金带为非晶态结构,经550℃退火处理后磁芯为非晶和纳米晶共存的结构;添加钴后,试验合金非晶/纳米晶磁芯的起始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强度分别减小了0.149 9H·m^(-1)和388T,矫顽力增大了0.338 5A·m^(-1),直流软磁性能降低;试验合金非晶/纳米晶磁芯在高频(小于100kHz)下的有效幅值磁导率、电感、品质因数均增大,比总损耗和矫顽力均减小,交流软磁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NbSiB非晶带材 晶化行为 软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反射带材传输空间位置检测系统
18
作者 乔健 吴阳 +2 位作者 陈能达 陈为林 杨景卫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01-1309,共9页
为实现高反射非晶带材传输过程中空间位置的高精度测量,建立了基于光学三角法的双激光位置检测系统。针对该系统的实际应用工况开展了激光缩束、图像采集与处理、质心定位和系统标定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介绍了双激光器测量强反射面非晶... 为实现高反射非晶带材传输过程中空间位置的高精度测量,建立了基于光学三角法的双激光位置检测系统。针对该系统的实际应用工况开展了激光缩束、图像采集与处理、质心定位和系统标定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介绍了双激光器测量强反射面非晶带材空间位置的原理,设计出检测系统总体结构,在传输光路上增加缩束器来提高激光光斑质心提取的定位精度。搭建带材传输空间位置检测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检测系统标定实验,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法多项式的光斑质心与带材实际位置对应曲线的拟合方法,进而得出带材传输空间位置的标定曲线。最后,采用高速摄像仪与CMOS相机同时对非晶带材传输位置进行检测,并以高速摄像仪的测量结果为参考值,验证标定了CMOS相机的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CMOS相机检测结果与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在0.05%之内,满足系统位置检测精度50μm的要求,可用于高反射面带材传输过程空间位置的高精度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量 空间位置检测 光斑质心定位 多项式拟合 非晶带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宽度对激光熔覆FeSiB涂层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玉兵 王善林 +3 位作者 李宏祥 柯黎明 陈玉华 马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0,共7页
以FeSiB非晶带材为熔覆材料,采用激光熔覆在低碳钢表面制备高致密度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不同脉冲宽度对激光熔覆涂层成形、组织特征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脉冲宽度增... 以FeSiB非晶带材为熔覆材料,采用激光熔覆在低碳钢表面制备高致密度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不同脉冲宽度对激光熔覆涂层成形、组织特征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脉冲宽度增大,涂层稀释率升高;裂纹倾向增加,裂纹源萌生由表面到界面处;晶化程度升高,结晶相为α-Fe,Fe_2B和Fe_3Si;熔合区宽度增大,柱状晶沿外延生长趋势更大;显微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当脉冲宽度为3.2ms时,涂层结构致密,无孔洞缺陷,界面呈良好的冶金结合,稀释率低,为23.2%,涂层平均显微硬度达1192HV,约为基材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B非晶带材 脉冲宽度 激光熔覆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